聚热点 juredian

平湖钟埭民居建筑流成及其习俗(上)

文 | 张玉观

据传,我们的祖先最早的“住宅”是洞穴,这史书上有记 载。“昔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曾巢”,意思是 当时的人们冬天住在洞穴里面,夏天就在树上用树枝搭一个简单的窝棚,以躲避毐虫猛兽。

后来,出了一个“圣人”,用木头搭建住所,虽然简单,但能够避风雨和野兽,人们称他为“巢氏”创始人,就是修造房子的人。到了后来,由于地理环境不同,各种有地方特色的古宅民居形式也出现了,《周易》中有记兹,“上古穴居而野外,后世圣人易以古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这种“上栋下宇”的民居就是现在的古宅的前身。

到了商朝和周朝的时候,又出现了个创举,用占卜选择住处,这个“占卜”就是现在造房子习俗看风水的信仰习俗的前身。

旧时,习惯建造一种形式的民居称“落戗屋”,也称四落戗,就是四面落水,屋脊和屋檐的六只角向上翘。犹如六支枪,所以俗称六枪屋,同时,也可说成“六戗屋”。

但钟埭地区认为这屋面上的六只角,犹如六支枪,因写成“六枪屋”与平湖其他地区有所区别。它以砖木结构的平房,四壁用圆木作柱,上有掮梁、护檐、山头等。结构精密,坚固耐用。

这落戗屋的建造结构来历,据史料淸·嘉庆《嘉善县志》记载:康熙十五年(公元 1676 年)杂税规定:新造一间房屋,缴二钱银子的皇税。康熙二十年(公元 1681 年)每间房屋要收三钱银子、因为造落戗屋只有一根正梁,两面钉掮梁,实际造三间,但只有一个正梁,只能计箅一间,比造直贴头三间房屋便宜。

钟埭农村靠近嘉善,于是都跟着造落戗屋的就多了,当然老式民居不仅仅是落戗屋一种形式,还有许多,如“五路头、七路头、九路头”等,还有过去“草棚”,也是—种老式民居。从洞穴、草棚、砖瓦房到钢筋水泥楼房,居住形式的变化反映了人类的进步,也体现一种习俗沿革的变化。

钟埭民居的形式

1、落戗屋。落戗屋一般都是三开间,也有五开间,房屋的进深、跨度以横行条多少来决定,俗称“路头”,有五路头、七路头、九路头,就是正梁两面各放三根行条 (横梁 ) ,共六 根,加上正梁一根,共七根行条 (横梁 ) ,称为七路头,五路头、九路头就以此类推。

2、一埭二厨灶。一座三开间落戗屋,两面向后伸出两间厨 灶,后面砌一围墙,中间有个天井,俗称“一埭二厨灶”。

3、望前埭。一座三开间落戗屋,两面向前伸出两间厨灶, 门前两边砌墙,中间开两扇大门,上面搭有三架廊,中间也有 一个天井,俗称“望前埭”。

4、七路头上南屋。一座七路头六枪屋,靠西南伸出两间或 一间厨灶,与正屋成弯龙式,称“七路头上南屋”。根据地理 环境以及自有的宅地而定,也有朝南厨灶,造在靠东面也有。

5、前后埭双厨灶。两座落戗屋,建造一前一后,两面造两间厨灶,连接中间一个天井,前埭后壁处大多有个仪门,前后埭房子,大多是七路头、九路头居多,建造工艺比较讲究,这 种房子称“前后埭双厨灶”。

6、 抱娘屋。一座落戗屋,在东面或西面造两间硬山头的横屋,不与正屋超前脱后,距离正屋一条弄堂,约二至三公尺, 过路连接正屋,俗称“抱娘屋”,东面称“东抱娘”,西面称“西抱娘”。

7、七路头拖龙梢,一座落戗屋,东舍向东横伸出一间或两 间,俗称“七路头加龙梢”,当然也有五路头、九路头拖龙梢 等。

8、落戗屋双拔坡。—座落戗屋,两面舍里再向外造出一壁 之屋,称“双拔坡”,也有只造一面一壁之屋,称“单拔坡”。

9、直贴头。直贴头,也有称“两落水”,每间都有正梁, 屋顶做屋脊,有的两头做一个升罗形状,俗称“荷叶山”。直 贴头也有“五路头、七路头”之分。

10、草棚,也称“湖南棚”。钟埭,旧时,有称“钟埭、钟 埭,田多地大,前世勿修嫁到钟埭”之民谣。在清· 光绪年 间,一部分湖南、温州等外来籍农民来钟埭开荒种地居住,他们刚来资金不足,住的都是临时用泥打墙,编草扇盖屋间,俗 称草棚,因可能当时湖南人多,也称“湖南草棚”。这种草棚 因价值不贵,还有便利搬迁的特点。

这种草棚顶髙、檐低 (距地面只有约一公尺 ) ,大门开在 檐的内部或门口用竹头撑起、草棚坡度大、易卸水,这种草棚被当地人称为“三无”屋,无砖,四壁是泥墙;无木头,整个草棚全是以竹为梁;无钉,整个草棚的搭建全是用柴索结扎。 但住在里面非常爽气,人称“冬暖夏凉”。 1960年后再没有搭建。

【来自虎斋】

--待续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平湖钟埭民居建筑流成及其习俗  平湖  平湖词条  民居  民居词条  习俗  习俗词条  及其  及其词条  建筑  建筑词条  
热议

 福利院收养孩子的条件

福利院有许多弃婴或者是父母没有能力亲自对其抚养的儿童,如果个人或者夫妇想要从福利院收养孩子进行抚养的,也需要满足相应的条件才能办理收养手续,那么福利院收养孩子的...(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