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1000个案例,上千万元罚款,卖化妆品的都应该看看

▏ 《化妆品行业防罚款指南》出炉。

自2021年1月1日新条例实施以来,全国各地针对化妆品企业的处罚案件急速增加,而且处罚的力度也是明显加大。比如以往店铺售卖过期化妆品,顶多会被罚款几百元,但现在则是动辄上万元。

对此,根号C (ID:sqr-cosmetics) 整理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平台上的处罚案例,发现今年截止到目前,就有多达1000家企业因为在售卖化妆品的过程中出现不当行为而被罚款,罚款总金额更是高达1013万元,平均每家企业被罚近1万元。其中涉及的企业既有化妆品店,也有化妆品品牌,还有淘宝店、抖音店等线上渠道,另外也有超市、杂货店、理发店、美容院、美甲店、酒店等销售和使用化妆品的店铺。

滑动可查看完整名单

▲数据来源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

▌ ▌ 化妆品店被罚数量最多,品牌企业被罚金额最大

从被罚企业的类型来看,占比最大的还是化妆品店,共有362家化妆品店被罚,总金额为335万元。其中罚款金额最大的一起案件发生在今年2月份,“HARMAY话梅”化妆品集合店由于经营标签不规范的化妆品,被处以涉案金额3倍的罚款,即73.5万元。

在这些被罚化妆品店中,也不乏国内知名连锁店。比如在今年4月份,屈臣氏在徐州沛县的一家分店因为未建立并执行进货查验记录制度,而被罚款1万元;而5月份,屈臣氏在石家庄市的另一家分店又因为同样的原因,被罚款1.8万元。

从处罚力度来看,品牌企业的平均罚款金额最高。14家品牌企业共被罚款115万元,平均每家企业被罚8.2万元。其中被罚款金额最高的是上海生态美日化有限公司,因为销售的产品中被检测有激素类违禁物质,被罚款28.9万元。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并不是主要销售化妆品的店铺,也容易因为违反化妆品的法规而被罚。比如在今年,就有多达127家杂货店和91家超市因为违反化妆品法规,总计被罚款58万元和52万元,而它们违规销售的化妆品主要是洗发水、沐浴露等洗护类产品;另外也有98家理发店被罚共计80万元,涉及的违规产品主要是染发类化妆品;同时还有22家美甲店被罚共计14万元,涉及的违规化妆品则主要是指甲油。

▌ ▌ “经营过期化妆品”是最易犯错的问题

从被处罚的原因来看,出现频率最高的是“经营过期化妆品”,有多达506家企业因此被罚,占比超过一半。而最容易犯这个错误的是杂货店、理发店等不以化妆品销售为主业的店铺,比如在127家杂货店中,有97家是由于经营过期化妆品被罚,占比达到了76%;而在98家理发店中,同样有66家是因为经营过期化妆品被罚,占比同样达到了67%。

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这些店铺通常规模小,但产品品类多,同时又不是专业卖化妆品的,因此很容易忽视使用日期的问题。但往往因为这些小疏忽,就可能会受到严重的惩罚。比如一些开在乡镇的杂货店,因为几包洗发水试用装过了使用时期被罚1万元,而它一年的净利润可能也就几万块钱。

因此对于任何经营化妆品的企业来说,都要经常去看看所售化妆品的使用日期。

▌ ▌ 进货前,一定要看清楚产品标签

犯错频率排第二的是标签违规问题。根据新条例的规定,化妆品标签必须含有的内容包括:产品名称、特殊化妆品注册证编号;注册人、备案人、受托生产企业的名称、地址;化妆品生产许可证编号;产品执行的标准编号;全成分;净含量;使用期限、使用方法以及必要的安全警示;法律、行政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规定应当标注的其他内容。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有多达93家企业因为在其销售的产品标签上,并没有完整呈现以上信息而被罚;另外有103家因为经营的化妆品没有中文标签被罚,其中既有进口化妆品,也有国产化妆品。

如果有企业忽视标签的问题,就有可能损失惨重。比如上文提到的“HARMAY话梅”化妆品集合店,就是因为有价值达24.5万元的化妆品没有加贴完整的标签,被罚73.5万元。因此对于化妆品销售企业来说,在进货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楚产品标签是否合规。

另外还有一种特殊情况,特别是针对一些为顾客提供美容美发服务的店铺,在保存和使用化妆品时也要注意保护产品标签。比如福建闽清县的一家美容店,因为一瓶塑型乳的中文标签在给顾客使用过程中,因刮蹭而变得模糊不清,同样被罚款1000元。

▌ ▌ 进货时,一定要做好这些工作

除此之外,在进货查验这个环节,化妆品零售企业也极容易犯错,有多达192家企业因此而被罚款。根据新条例的规定,化妆品经营者应当建立并执行进货查验记录制度,查验供货者的市场主体登记证明、化妆品注册或者备案情况、产品出厂检验合格证明,如实记录并保存相关凭证。

但很多零售企业的进货途径本身就不正规,因此没办法提供供货者的相关资料。比如常州市新北区的一家美容院,从某微信好友手里购进了2瓶祛痘霜和2瓶焕颜霜,根本没办法提供准确进货渠道、进货商经营资质及相关进货票据等证明材料,因此被罚款1.4万元。

另一种情况是零售企业的进货渠道是正规的,但并没有完整索要和保存相关凭证。比如位于南京的一家屈臣氏分店,经营的化妆品是由总公司统一配送,但其留存的产品检验合格证明与所经营的化妆品不相符,因此被罚1万元。

另外在进货时,一定要仔细检查产品的注册或者备案情况。因为在今年,已经有51家零售企业因此而躺枪。其中江苏省如皋市的一家美容中心,更是因为经营未注册的化妆品,而被罚款3万元。

▌ ▌ 要审核进货渠道的资质,避免因产品问题而“背锅”

按照新条例规定,产品一旦出现问题,作为零售方也应当承担相应责任。因此在今年,有多达24家企业因为销售的化妆品不符合技术规范而被罚,而这些不合格产品多在相关部门的抽检过程中被查出。

▲图片来源于网络

比如江苏省海门市的一家美容院在相关部门的抽检中,被查出店内销售的化妆品中含有激素,因此被罚款1万元。在接受调查时,该美容院表示:“自己从南通市的一家公司购进7盒涉案产品,但并不知道该产品不合格,而且还给员工用了3盒。”虽然这可能是事实,但它依然要承担法律责任。

因此对于经营化妆品的零售企业来说,一方面要严格审核进货渠道的资质,尽可能和一些优质的品牌方合作;另一方面则要时刻关注药监局发布的产品抽检信息,及时了解一些已经被检出问题的产品。

另外从正规渠道进货,也能防止出现销售假货的情况。毕竟在今年,有11家零售企业因为销售假货而被罚款。

▌ ▌ 避免在宣传上犯错误,企业要做到这几点

在宣传这一块,品牌企业是最容易踩坑的。在14家被罚企业中,有5家因为宣传有问题被罚,处罚的原因分别是虚假宣传和广告宣传有医疗效果。其中被罚款数额最高的是科蒂商贸 (上海) 有限公司和无锡英皇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都被罚了20万元。

作为国际巨头,科蒂商贸 (上海) 有限公司是因为在自己公众号发布的长图文广告中,含有虚假的文案内容且使用了医疗用语,因此被罚款;而作为本土微商品牌,无锡英皇集生物科技则是因为自己公司的股东,在抖音直播时吹嘘品牌一天能盈利1.5个亿,但实际2019年一年的营业额也才3125.73万元,因此被罚款。

当然,零售企业在宣传上踩坑的也不少。比如江苏射阳县有一家化妆品店,在店内宣传牌上标有“精准去屑,改善脱发掉发”字样,并配有相关的洗发水产品图片,但该产品属于普通化妆品,并没有防脱的特殊化妆品注册,因此属于虚假宣传,被罚款300元。

除了宣称产品不具备的功效,一些零售企业也会踩“宣传医疗功效”这条红线。比如福建省石狮市的一家化妆品店,就在店内挂了一幅写有“润美芝—专业调肤可治疗雀斑、老年斑、黄褐斑、祛痘……”内容的横幅,来宣传一款普通精华液,因此被罚款。

另外在宣传上,零售企业还容易犯“虚构荣誉”的错误。比如四川省华蓥市的一家化妆品店,在店内挂有6块荣誉牌匾,分别为:“中国化妆品生产研发百强企业”、“中国产康行业领军品牌”、“中国产康行业十佳诚信企业”、“中国产康行业最具影响力品牌”、“母婴护理行业管理模式创新奖”、“全国315质量、信誉、服务三优企业”,但没办法提供相关的证明材料,因此被认定为“虚构荣誉以牌匾形式虚假宣传”,被罚款2万元。

而且在今年,有多达11家经营化妆品的企业,因为虚构荣誉而被罚,其形式绝大部分也是在店内放一些没办法提供证明材料的荣誉牌匾。这些牌匾有些是店家自己找相关公司做的,有些则是加盟企业发的。

除此之外,零售企业在做促销宣传时,一定要避免“价格欺诈”。比如四川省犍为县的一家化妆品店,在打折促销活动中,虚构了一个产品原价,因此被判定为“价格欺诈”,被罚款3万元。

综上所述,对于任何一家经营化妆品的企业来说,合法合规经营都是一门必修课,否则就可能面临沉重的惩罚。

搜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