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议

2023年养老金“按工龄涨”:低于3000元每年工龄涨100元,行否?

时间:2022-10-30 08:22:24 热议 我要投稿

喜大普奔!根据10月27日的央视专题报道的养老信息:缴纳社保的人数大增,养老金投资收益不错,专项划拨资金注入,支撑2023年基本养老金继续上涨。人们更关心的是怎么涨?如何优化上涨的结构?如何向低收入群体倾斜、体现弱有所扶?

2021年,全国企业退休人员的月人均养老金为2987元,但是结构非常不平衡。低于2987元的人大约有七八千万人,他们恰恰集中在偏远地区、欠发达地区、传统老国企、当年下岗工人这些特殊群体之中。

如果按照4%的涨幅,低水平的永远追不到6000元水平。于是,他们建议:养老金高于6000元的少涨或停涨,省出钱来补贴到3000元以下的人群,按照工龄上涨,每年工龄涨100元。三四十年工龄的老工人可以涨到六七千的水平,跟城市退休人员一样的水平,可以吗?

【1】社保专家的意见。

一是3000元以下的涨,6000元以上的不涨,违反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基本规律,对高收入群体不公平。

二是按照工龄统一标准涨,看似公平,实则不公平;看似是共同富裕,其实是平均主义,不符合经济规律。

三是打破了收支平衡的节奏。2021年,全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基金收入4.4万亿元,支出4.1万亿元,收支总体平衡,略有结余。如果按照工龄上涨,导致收支会失衡的。

四是社保基金的池水会被快速抽干。养老金低于3000元的有7000万人,平均工龄达到35年,每年涨100元,一个月就增长2450亿,一年就是2.94万亿。2021年总收入才4.4万亿,就是想办好事也“兜”不住的。

五是与养老金理念有矛盾。按照工龄统一上涨,这是吃大锅饭,违反“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逻辑,打击人们参保缴费的积极性。现行的缴费机制是“限高兜底”的(按当地社平工资的60%-300%的比例缴纳),如果吃大锅饭,没人愿意多缴,养老基金就会枯竭。

六是没有考虑地区差距。祖国幅员辽阔,生活成本差异太大。养老金高的地区,生活成本也高,控制他们的上涨,他们怎么活呢?生活成本低的地方,一步到位涨到6000元,不考虑大城市退休老人的感受吗?

【2】退休工人的意见。

一是工龄体现了过去的贡献。退休工人过去付出了艰苦奋斗,年迈了应该给予关照。年轻人在偏远地区艰苦工作,退休后应该给予优待。

二是按照工龄涨到五六千元,可以给退休工人幸福的晚年。与大城市的退休老人拉平也是可以的,毕竟大城市的退休老人已经在在职时享受了红利。

三是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按照同一比例上涨,高的涨得多,低的涨得少,两者的差距,只会越拉越大。让低收入涨得多一些,体现弱有所扶。

四是公平不公平,要看怎么看?养老金高的人在经济发达地区,享受了经济发展速度快的红利,缴费高说明他们的年薪高,在职时已经得到了回报。如果退休之后还要享受更高的养老金,等于享受了“三重红利”。退休工人在职时艰苦奋斗,退休后还要吃亏,应该向他们倾斜。

五是体现工龄的激励作用。如果按照工龄统一上调养老金,有效引导在职人员干得时间更长一些,还可以起到促进延迟退休的积极作用,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3】平衡两个方面的意见。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立场,每个群体都有自己的难处。低收入群体的期盼更强烈一些,这个是可以理解的。而且,上级已经关注到了这一问题,目前按照“老有所养、弱有所扶”的大原则,对低收入群体、偏远艰苦地区、高龄老人都有所倾斜。

在宏观层面上,2022年实行了全国统筹、跨省调剂的政策,即:高收入地区向低收入地区支援经费。高收入群体已经做出让利了。

在微观层面上,在养老金上调方案中已经体现了向低收入群体的倾斜。比如,在定额上调部分,同样的金额,低收入的涨幅大,高收入的涨幅小,体现了扶持力度。在倾斜机制里,向偏远地区、艰苦地区、高龄老人倾斜,体现了关心和关怀。

PS:综上,目前的弱有所扶、关心弱者的精神正在体现,根据现有的经济实力和历史因素,需要慢慢地调剂、慢慢地上涨、慢慢的富裕,不可能一步到位。所以,我们要坚信:未来的政策会越来越好,共同富裕一定能够实现。

您认同吗?欢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