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订阅观点

 

当代乡村聚落 | 回迁安置房也可以很美

乡村在中国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各地区因自然、地理等环境的不同,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古朴的建筑风貌。

乡村作为承载人们生产、生活的物质载体,也呈现出形式多样的聚落空间环境;美丽乡村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战略部署,建设美丽乡村聚落,并非“涂脂抹粉”,房子外面刷层白灰,也并非是简单的城市模式复制,它更在于乡村内在生命动力和活态品质的挖掘与提升。

3个优秀的乡村安置房设计案例

01.

湘北大屋重构

汨罗“端午人家”乡村安置聚落,湖南

设计:造作建筑工作室

这是一个乡村回迁安置房工程,涉及当地6个村,近400户农村家庭的拆迁与安置。

▼鸟瞰:聚落的黏连状态

▼鸟瞰:整体聚落

▼鸟瞰:临水区域

▼水边:隔岸观村

项目于2021年完成第一期建设,随着村民陆续迁入,并在自家开出了超市、餐馆、各类店铺等五花八门的微型乡村商业,这里已经初步形成了社区氛围。

▼鸟瞰:已有烟火气的聚落

▼民居:村民入住后的街区氛围

▼居民形成的归属感

▼建筑形成远近层次

共同生活的今昔

汨罗当地的大部分村落现状可以用八个字形容:小簇散落,清冷无序。坡地林间的几栋房子组成微型聚落,布局松散,建筑也充满了低质量的拼凑感。

我们尊重这种强调隐私与独立的乡村个体生活,但也想在新的聚落中尝试重塑有规模、有社交互动的群体生活模式,让乡村的烟火气得以回归。

▼民居:院落及人行区域

▼大屋:屋顶的连接

▼水边:广场与广场舞时间

▼宅间小径

▼槽口檐廊

之所以是“重塑”,因为这种生活模式在湘北地区早已形成。它实现于一种已被业界前辈定义过的建筑类型:湘北大屋。

▼大屋原型调研:岳阳张谷英村鸟瞰

湘北大屋的重构

这原本是一种家族式建筑群,建筑之间有明显的轴线关系,在每条轴线上通过天井的串联,形成“丰”字形空间递进。但无论建筑群如何扩张,屋顶始终紧密连成一片。因此整个大屋呈现“下分上合,多进多排”的特点。

▼大屋拆解过程

通过 “轴线——图底——分户——去礼制——归类”的分层解读,我们从“大屋”中拆解出6种建筑单体基本类型,再通过变形、筛选、组合,将其拼合成不同规模的大屋聚落,每一组大屋外围包裹机动车道,内部形成宅间人行小径。

▼类型演化

▼建筑类型一

▼建筑类型二

屋顶连接的意图

大屋的“下分”,解决了不同家庭的独立居住需求。而“上合”才是探讨群体生活的一种方式。因此我们以“屋顶有连接的可能性”为依据,对所有类型进行重新编辑排布。

▼大屋面概念手稿

▼湘北大屋爆炸图

▼民居:典型立面

▼鸟瞰:大屋屋顶

▼大屋:随地形起伏的院落

▼屋檐下的宅间对话

▼下分上合的大屋组团

▼由屋顶连接围合成的开放式院落

▼鸟瞰-屋顶局部

▼鸟瞰:大屋屋顶俯视

然后运用钢木结构的屋顶衍生段,在尽量不遮挡阳光的情况下,于宅间营造并突出这种连接。最终我们获得一种可拆可合的全新建筑组团,通过共享屋檐,试图从物理层面拉进邻里关系,再产生化学反应,形成社区氛围。

▼水边:屋顶连接产生的檐下空间

▼檐下空间形成标志性场所

▼临水大屋

▼临水界面

▼鸟瞰:大屋屋顶

尾声:鱼熊兼得的快乐

作品拍摄期间遇到一位正在和邻居火热聊天的爷爷,他对我说这个房子很好。我问哪里好。他说:“一栋栋房子都是分开的,很好!”

看得出他很喜欢独立的居住方式,也很享受这种高密度群落带来的邻里氛围。

▼鸟瞰:生活区夜景

▼民居:聚落夜景

▼聚落已形成生活氛围

▼聚落整体平面

▼湘北大屋渲染白模

▼总平面图

▼场地大剖面图

▼八拼一层平面图

▼八拼屋顶平面图

▼八拼立面图一

▼八拼立面图二

▼八拼剖面图

▼四拼一层平面图

▼四拼屋顶平面图

▼ 四拼立面图一

▼四拼立面图二

▼四拼剖面图

▼墙身大样

项目名称:汨罗“端午人家”乡村安置聚落 项目类型:乡村回迁安置房 设计方:造作建筑工作室(方案)、中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设计总承包) 项目起始时间:2017年3月 项目竣工时间:2021年10月(一期) 项目地址:湖南省汨罗市 建筑面积:46700㎡(一期) 建筑方案设计:造作建筑工作室 主创建筑师:沈悦、戴文竹

建筑方案团队:雷金剑、盛仁、熊乐霜、包莹、杨世飞、蔡贤 建筑施工图设计:中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项目总工程师:任丽平 建筑施工图团队:姜伟靖(建筑)、徐杰(结构)、李小芸(给排水)、董智慧(电气)、朱旭峰(暖通) 景观方案设计:造作建筑工作室 设计方项目经理:邬红杰 业主单位:汨罗文旅集团 施工单位:中国核工业二四建设有限公司 施工方现场负责人:易旭波

摄影:赵奕龙

02.

水乡新聚落

盐城穆沟村新型农村社区设计实践

设计: 南大设计院周凌工作室

建设背景

穆沟村地处里下河平原中部,坐落于江苏省盐城市益林镇,马家荡社区东北部,距益林镇12.7km。穆沟新村项目是对江苏省于2020年启动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响应,以改善农民居住条件,解决乡村空心化的现象,建立新时期城乡一体化的关系。项目规划将穆沟村老村的建筑进行政府集中收储管理和新功能的植入,并在老村西侧250米处打造新村,进行回迁安置房的建设,一期外迁户共38户,遵循宅基地一宅一户的分配方式。

▼穆沟新村湖荡水乡风貌

新村的建设坚持新村落、新聚落、不离土、不离乡的原则,延续传统聚落的地貌特征、风貌特征、空间特征、尺度特征,使新村较好地融合于老村与自然之中,塑造村民熟悉的村庄环境,为苏北水乡地区广大农村新乡村聚落的设计实践做出了有意义的尝试。

▼从左至右:穆沟村规划范围;穆沟新村选址;穆沟新老村的衔接

▼穆沟村湖荡水乡风貌

水乡地貌的延续

新村的规划布局尊崇“最大程度保护地貌”的设计理念。穆沟村水系发达,村内水系、水田、水塘与村庄布局在相互关联和影响下逐渐形成老村聚落独特的湖荡地貌特征。新村结合现状湖荡将安置房分别嵌入,在顺应湖荡自然风貌上体现为:不破坏湖荡、水系与田园的关系,不填水;在保留自然村庄与生态和谐的关系上体现为:控制建筑高度在2层及以下,不改变房屋、田园、水系的比例关系。这种谨慎介入自然的改造,保留了“水-田-村”一体化的地貌特征和原地貌的场景感,呈现出新村因水而生、与水共生的关系。

▼左:穆沟老村地景特征,右:穆沟老村地景特征的延续

▼穆沟新村湖荡风貌(北侧)

▼穆沟新村湖荡风貌(西侧)

▼新村“岛屿”处湖荡场景

水网组团状聚落肌理的延续

穆沟新村采用类型化的空间组合模式,将五种不同户型,按照4户为一个院落组合,6-10户一个组团,以公共院落为中心组合布局,使之以组团状的形态自然生长,形成从单体-院落组合-组团-聚落的生长模式。

“单体”是穆沟新村整体组合的基础,是村庄聚落形成的基本单元。新村“单体”延续老村一主一厢的平面布局模式,采用“横型”和“纵型”两种不同方向性的空间原型,生成五种平面单元类型。

▼穆沟新村五种平面单元类型

▼穆沟新村单体立面 (A1)

“院落组合”的多样性决定了聚落形态的丰富性,不同“院落组合”都具有相似的结构形式源头—典型院落组合。典型院落组合以4个单体作为空间变化的基本元素,通过前后并列,南北错动,东西镜像生成以院落为中心的组合模式。

▼典型院落组合一层平面 & 典型院落组合二层平面

▼新村典型院落组合轴侧分析

▼新村院落组合空间的错落

“组团”是由多个“院落组合”沿着湖荡肌理相互拼合生成。“组团”依靠户型自身的体型和进退来实现空间布局的变化,其平面布局遵循老村邻里之间南面看齐,相邻两户互不遮挡,尤其是东南角的户型不能遮挡西面户型的空间组合规律。

▼新村组团式布局的生成

▼新村组团错落的立面组合形态

▼新村组团式布局鸟瞰

新村“水网组团状”的聚落肌理是由西、中、东三个中心组团和湖荡处多个“岛”状组团组成。新村肌理延续老村以组团为基本单位、嵌入湖荡、强调组团间的空隙与绿化的布局形态特征,模拟了自然村落组团间相互组合、衍生的生长模式。

▼新村聚落形态生成分析

▼新村总平面图

▼新村水网组团状的聚落形态

水乡风貌的延续

穆沟新村是新型水乡聚落,是现代化的乡村,采用当代设计呈现传统语言,强调新老村之间的衔接。新村通过抽象几何实现对当地形式语言的现代转译,采用深灰色瓦屋面与泛白的青砖墙体形成线、面、体几何化的强烈对比,描绘出传统苏北水乡民居的神韵与意境。

▼新村屋面轮廓的生成

▼新村屋面轮廓

▼穆沟新村的公共空间和巷道空间

▼穆沟新村青砖灰瓦的风貌延续

▼穆沟新村多层级院落间的连续

▼单体院落空间

▼多层级院落间的对景

项目名称:阜宁县益林镇穆沟村新型社区

项目类型:住宅 项目地点:江苏省盐城市穆沟村 设计单位:南大设计院周凌工作室 主创设计师:周凌 设计团队完整名单:杨丹、夏子涵、方茗、张尊

业主:穆沟村村民 建成状态:建成 设计时间:2020年10月—2021年1月 建设时间:2021年2月—2021年10月 用地面积:18369.98㎡ 建筑面积:5356.065㎡

建筑:周芳芳 结构:张安、王健 机电:倪洁 暖通:戚时雨 摄影:侯博文

03.

低成本整村改造实践

上海奉贤李窑村乡村振兴

设计:水石设计-米川工作室

几十年来中国高速的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使得城市得到了发展,工业得到了强大,但是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越显突出。乡村振兴作为国家战略提出,是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必然需要。乡村振兴旨在让乡村重新焕发魅力,蕴藏在乡村的中华文化可以延续和崛起,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和创业人才回归乡村,产业得以振兴,农民得以富裕,乡村变的更美。

▼改造后的李窑村概览

初见李窑:文化底蕴鲜明的美丽乡村

春日的一个下午,设计团队第一次来到奉贤李窑村。李窑村是上海市第三批乡村振兴示范村, 2019年通过美丽乡村评选,在整体的乡村肌理风貌上有了很好的基础,大片的水稻田,丰富的河道水系,以及基础的景观绿化已成型。进入村口的村史馆,镇领导介绍,李窑因明清时期李姓大族南迁青溪东南,置田造屋,开砖窑多座,所产青砖量大质优而闻名遐迩,在此基础上慢慢形成李窑村,有着自身鲜明的文化底蕴。

此时的建筑师似乎有一种使命感,骄傲而忐忑,激动欣喜又诚惶诚恐。因为在曾几何时,也有诸多的美丽乡村,在被过度更新中摧毁,断了乡愁,毁了文化,更谈不上振兴。

▼乡村鸟瞰

产业策划:挖掘产业独特性,拒绝千村一面

此次乡村振兴,主要需要通过房屋改建、道路桥梁、河道疏浚、景观绿化及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的建设,对李窑村的“农林水田路桥房”进行重构。建立“租金+股金+就业收入”收益模式,将村民空余的房子流转出来,进行风貌改造,此后引入新兴产业,将农、商、文、旅结合在一起,多业态组合、支撑,最终实现村民增收。

▼改造后的乡村建筑鸟瞰,房屋各有不同

在此方针下,设计团队对李窑村的产业特色进行挖掘。李窑村1000多亩水稻将成为其农业特色本底,在初步方案中,确定了将李窑村鲜明的“窑文化”放大、做强的主思路,传扬当地民间艺术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引进和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将乡村振兴与现代科技文化产业发展相结合,建设与相关行业相匹配的办公、休闲、运动、住宿的场所,让新李窑人可以在此安居乐业。

▼区位图

▼分解轴测图,改造后单体功能分析

在此产业框架基础上,设计团队梳理了村子的肌理和片区,拟定整个村子大致可由前导区、餐饮市集区、文创雅集区、新产业培育区、康养民宿区、农业市集区六个部分组成,整体打造“农业+旅游+文化+电商平台+民宿”融为一体的特色产业链,营造乡村理想生活,使李窑村真正成为宜居、宜业、宜乐、宜游的“升级版”乡村振兴示范村。

▼接待中心

▼通透空间内设置多种功能

▼接待中心室内

设计方法论:低成本,组装式定制改造

项目整体投资金额相对较低,工程总投资5100多万元,包含房屋建筑改造和拆除、道路桥梁改造和新建、生态水环境、绿化和景观等所有费用。留给建筑改造的费用仅2200多万,折算单方造价低至650元,这否定了新建的可能性。虽然设计团队一开始就坚定认为不可大拆大建,但此预算还是给设计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和挑战。

一期计划改建民房133栋,总计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设计团队面对的是一百多套没有图纸,没有标准化的农民自建房,其中更有一些年久失修、结构安全性较差的危房,整体改造实属不易。因此,设计团队必须梳理出一套设计方法,既保证设计效果又能控制造价,同时考虑易于施工落地。133栋房子按照建设年代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90年前后的砖混结构建筑以及2000年以后新建的小洋房或别墅类,改造的重点就集中在90年代这批老房子上。

▼标准单体改造示意

▼改造后的院落鸟瞰

这批民房多为砖混结构空斗墙体,三开间,二层或三层,局部挑出楼板以及屋面板为预制板,整体结构性能难以满足日后运营功能以及村民日常生活。改造的重点是南立面,因此屋顶和阳台的关系成了主要要解决的问题。设计团队开始大量的踏勘和记录工作,将全村所有的房子编号,拍照、探访、记录,每一栋房子都有了自己的一套档案。所幸总包单位提供了一套无人机航拍BIM电子模型,虽然精确度只能到厘米,但对设计工作无疑是雪中送炭。

▼标注单体立面改造前后对比

▼改造后的单体建筑街景

▼不同的立面

设计团队将现状建筑进行典型分类,并有针对性的研究几种模型样式,包括屋顶做法,披檐样式,结构加固、门窗形式,材料组合等等。同时,造价计算也同步进行,确保了每一种做法、样式都是在单方造价内可实施落地的,最后形成了一套基本的建筑模块。设计团队选拟了几栋示范样板,进行基本模块的组合。因每套民房的尺寸和空间不同,所以即使是采用基本模块组合之后,依然没有完全一样的两套房子,建筑的丰富性和设计施工的可操作性在这个方法下同时得到了满足。

同时,基于李窑村自身的文化底蕴和特点,材料上更多的使用青砖元素,受造价和结构限制,青砖与仿青砖柔石贴面结合使用,在立面结构薄弱的地方用仿青砖柔石贴面代替真实青砖,既满足效果又不为结构带来更多负担。彰显李窑村的窑文化特征,不落于常规做江南村落就是整村粉墙黛瓦的套路,真正做到一村一特色。

▼标准单体剖面分析

▼立面近景,突显窑文化特征

有了示范样板的信心,接下来便开始了大规模的方案设计,分配原始资料和研究的基本模块到不同的工作小组,每个工作小组根据各自组团的功能和民房的实际现状,选用不同的模块进行组合拼装,包括结构加固方式,屋顶形式,门窗洞口设计等等。同时每个单体都需要放置整体基地中考虑其协调性,最后确认每个组团的完整性。与此同时,也在不停的复核造价,确保整个项目的可行性。

▼细部

多方协作:村民参与,设计整合,现场整合

概念方案有了初步成果,但村民流转的意愿并不强,开展落地深化设计的工作节奏慢了下来,然而距离最终竣工验收的时间却刻不容缓。当务之急只能每流转出一户,即刻安排专业团队进行精确的建筑测绘和结构检测,设计团队再将拿到的图纸和之前的BIM草模做一个比对,直接在测绘图纸上进行施工图设计。前期研究的典型墙身大样和门窗做法则根据测绘情况做微调。施工图纸每出完一套,即刻给到总包单位安排施工进场。甚至后来在没有拿到测绘图纸的情况下,根据经验先开始部分屋顶和阳台的拆除及结构加固工作,整个过程仿佛一条高周转的流水线。

▼从水面看向改造完的建筑

随着几套样板院的相继完工,村民也渐渐有了信心,越来越多的居民愿意让自己的房屋进行流转改造,从一开始的5户增加到了100多户,数字一直在增长。村子的各个角落都陆陆续续开始了改造工程,村民们的关注度也越来越大,也结合自己的生活习惯提出了很多想法和要求。建筑师在乡村的角色和身份是多重的。在城市项目中,建筑师的工作只是成熟的工业大分工中的一个环节,但在乡村,建筑师的工作边界被模糊了,设计变得时大时小,跨领域融合更是家常便饭。

▼街道和院落

▼建筑入口院落

▼景观与建筑

在乡村,整个设计工程进行到执行操作层面之时,40%靠图纸,30%靠现场调整,30%靠施工队和村民自己的发挥。在这个过程中,建筑师的身份既是引导者,也是学习者;既应该凸显作为设计者的专业能力和审美价值,又应该尽可能用当地村民和施工队的视角去观察,去思考,甚至去生活。

▼公厕外观

▼不同高度的洗手池和开窗

原乡美学:一面野趣田园,一面绿水桃源

在整体的景观方案上,团队通过因地制宜的设计,回应自然而然的传统村落的肌理,通过对空间的重新梳理,对场景进行了场所植入、柔化与过渡。在对现有的资源进行规划整合后,团队从河道、农田、建筑场地出发,重塑一个原生的、自然的“河+田+民宿”的乡村景观格局,将失去活力的空间通过“桥体”连接,同时依托产业类型而增加的配套服务点也为村民带来了参与建设与运营的机会。

▼水桥分析图

▼河道与桥廊

从历史角度上,挖掘、传承、发扬李窑优秀文化、民间艺术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滋养“李窑乡土”。整个片区最集中文化展示,在村史博物馆、李窑村青砖、青村刻纸、打莲湘等。

从文化展示角度上,整个片区最集中的出入口配套业态集群,向各个客群提供吃、歇、逛、购等综合体验业态,以及展示独特稻田风光的稻田形象,让人们体验到美好惬意的田园生活。

▼富有特色的桥上空间

设计团队要做更具地域特色,场景化的风貌营造。对当代人而言,虽然习惯了所谓舒适的城市生活,但是也需要去体验一下自然的浩瀚。设计团队想要保留乡愁的记忆、营造自然质朴的原乡美学,建设美丽宜居的乡村,把李窑村打造成欢乐乡村集聚群,休闲旅游业态发展腹地。并打造集功能性、地域性、文化性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村。

▼与自然结合的空间

李窑新篇章:因地制宜,回应李窑乡土

此次改造,最终在160天的工期内,房屋改造、绿化种植、道路翻新及新建等,在各种交叉施工下得以完成。在改建过程中,设计和施工并没有抹去李窑村自身特点,真正做到了“因地制宜”。逐家逐户个性化定制,投入的时间精力相比推倒重建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但能尽量满足村民对旧房屋的情怀,在翻新的同时最大化地保留村落原貌。我们期待着村民和入驻的新李窑人可以在此真正的安居乐业,新李窑以新的空间载体,将窑文化的精神以新的面貌传承下去。

▼从原野看向乡村

▼标准单体平面图

▼接待中心平面图

▼接待中心立面改造前后对比

项目名称:上海奉贤李窑村乡村振兴 业主单位:上海东方桃源实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施工总包:中交上航局 建设地点:上海市奉贤区李窑村 建筑面积:33,620㎡ 设计时间:2020年 竣工时间:2021年 设计单位:水石设计 工作内容:多专业一体化设计 建筑设计:水石设计-米川工作室 主持建筑师:徐晋巍

技术总监&驻场总建筑师:李文章 方案成员:刘凤翔、孙钰莹、胡波、危正、奚海田、肖斌、杨赫铭、王蒙、林毅冲、蔡尚志、蒋夏丹、张君、徐可昕、郭爽、姬晨晗、王友文、张帅 施工图设计:水石工程 建筑成员:金江成、胡波、肖斌、刘凤翔、孙钰莹、陈超、王利尧 结构成员:钮杰、曹发恒、陈姝佳 机电成员:魏琪、李金琦、赵舟、陈磊

景观设计:水石景观 方案成员:景观事业七部、景观技术研发部 施工图成员:景观事业七部、景观技术研发部 生态水利设计:中交上航院 景观小品美化设计:中国美院风景建筑设计院 项目摄影:胡义杰

注:本文图文来源于帮农哥BNG,如侵犯您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做出处理。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道文旅很荣幸和您分享这篇文章!不落地,不创意,如果您有好的素材案例,也欢迎下方留言分享!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聚落  聚落词条  回迁  回迁词条  安置  安置词条  乡村  乡村词条  当代  当代词条  
热评

 二年级写事作文

二年级写事作文运动会【1】今天,我期待已久的运动会终于来了。早晨,我穿着整洁的校服,手拿彩色的风车,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学校。早读了不一会儿,运动会开幕式就开始了...(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