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著名作家唐国明诗意流小说《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第29节选读

著名作家唐国明诗意流小说《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第29节选读

(提醒:在本篇正文后,可以了解我出版的书与我的思想,及我开创的鹅毛诗、再现曹雪芹文笔、半途主义、诗意流。)

————————————————————————————————

喜欢我唐国明书的,可直接加我微信:13467607858

————————————————————————————————

半途主义就如主张“思危奋发图强、修德安和天下”的唐国明在《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与《零乡》书中表达的那样——

不在过去,不在现在,不在将来,只在途上

不在别处,不在远方,只在路上

不在故乡,不在他乡,此刻只在半途之上

————————————————————————————————

唐国明定理:

1、“任一偶数除以2”加减同一个正整数,能得出等于这个偶数的两个素数与奇数;且两不对等素数与奇数都分布在“偶数除以2”两边的区间,并与之数差相等。

2、万有在增减变化,而不在生灭。宇宙始于似递增递减的奇偶扩散造化中,太阳永不会熄灭。

3、1是2的半途,万物永远处在半途之中,万有总在途中。半途就是一种飘着永远抵达不了尽头的无归的零乡状态。————————————————————————————————

————————————————————————————————

集开创,鹅毛诗、再现曹雪芹文笔、半途主义、诗意流成就于一身的著名作家唐国明作品

————————————————————————————————

节选自《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第29节《九个途上思者的自白》——第五个、第六个、第七个

————————————————————————————————

第五个:从天边走过

————————————————

西藏,世界最高的地方,群鹰傲视着天空,远古的气息一缕缕透出秃鹰小小的骨腔

狼在高原上大摇大摆如同遥远天空的星座,奔跑在西藏的胸膛上

………………………………………………

在这里的经历就像风一样,大地如同一个旋转的轮盘

任何方向的路,如同天梯斜向天上

………………………………………………

野马奋起四蹄击踏高原之鼓,又如一颗发射的子弹射过

群集的乌鸦面对黄昏,飞起又落下,播撒着苍凉前黑暗的嘶哑

………………………………………………

无穷无尽的天空撞击而下

这里的一切如一只鼓顺着历史的山坡,一路滚到了我的脚下

………………………………………………

风在这里狂呼乱跳的声音已经哑了

风在这里旋转吟诵着病老生亡

………………………………………………

西藏,这条通往天空的路上,光洁的石头晃动如千盏金灯

它一无所有,它所有的所有是荒凉与寂寞,荒凉与寂寞是它所有的财富

阳光在这里如金黄的叶子,从天庭簌簌地下落

………………………………………………

这里的人永远在不知从哪儿有,不知从哪儿无的路上

面向一个光芒四射空无的来世,用自己的光照亮自己黑暗中的想象

………………………………………………

西藏就这样迷惘地,面朝天空,敞开所有

就这样鼓钹声声,在酥油灯闪闪里念着,无边无际的虚空

………………………………………………

辽阔苍凉的西藏,傍若无人的西藏

牛屎火一点一点地温暖的西藏,山爬在一座山上的西藏

天空下的人们如巨鹰在高处翱翔

风声一千年一千年的吹涌出一条,一泻千里的文化走廊

时间如雅鲁藏布江汹涌着沧桑

经文引领着这里的一切,如水流淌上太阳

………………………………………………

鹰在俯瞰西藏,西藏一片苍茫

转动的经筒就那样,转动着西藏

………………………………………………

这里,只留根须的红柳,五至十年后仍能抽芽生长

这里是一块肉不会动,一根骨头不会动,有了灵魂骨肉才会动的地方

在这里,生是第一苦,死是第一乐

黑色的大地,像经书一样被风不停地掀开吟诵

………………………………………………

这里的一切在歌唱

一切的一切在这里没有饥饿,如同风沙一样在经文里跳舞

这里的大地如同天空一样

………………………………………………

西藏就这样面朝虚空,背对苍茫做着自己的王

大风从它的头顶上如鸟群年年呼啸着

它如一个巨人,有肉体的大地,有雪山的骨骼,有血管的河流

它看似静止的,却如千万匹天马向天空不停地奔跑着

………………………………………………

它行在空中睡在空中,它是这个世界唯一没有出来称王的王

如果它是一代帝王,因为它发生的每一场战争都是为了一生死亡后的梦想

………………………………………………

面对西藏,我想如此沉默

我想这样沉默地喊着从天边走过

————————————————

第六个:我的名字叫诗歌

————————————————

我背离了,我背离了。为了自我,我走向荒野。走向了大漠,走向了我的自由,走向了酒坛走向了月光,走向了滚滚的大河。我仰着脖子,对着天空高歌。不再为三千里江山,不再为烟阁琼楼。我白衣飘飘,我满怀香草。

故国,故国。轻风上的故国,明月上的故国,闲云流水上的故国。

我与渔夫唱和,我与月饮酒。我用我的手与笔,每天爬着纸梯。

纸梯子纸梯子,我只有一把雪白雪白的纸梯子。我坐在纸梯子上,我梦想成王。我顺着纸梯子写着写着。

喝酒喝酒,举起杯子举起杯子。故国不过是一张酒桌,我的江湖是一杯酒,我的山河是一本书。我日里改着夜里改着,我王一样的生活。

几页诗稿,几滴酒。我日夜喝,日夜读。我喝向了民间。我泪流满面,吟向王宫吟向荒野。诗青楼,赋红楼。醒时同欢,醉时同乐。千金散尽,解不了心中万古愁。

我逢酒必醉,有酒必喝。醉后写诗,写后喝酒。诗到尽头,还是喝酒还是喝酒,还是走路仍是走路。

天下这么宽广。天下有这么多酒要喝。一无所有的家当,酒入愁肠的事业。醉后,醉后还想唱:我的诗歌是天空生长出来的天鹅。

我放弃了曾有的王座,也花尽了所有的富有。曾才高八斗不肯低腰,曾流落荒野戴着官帽。我是诗人,我是采菊东篱下的农民。有人称我是忠诚的歌手,我有了沉江喝酒辞官、挨饿奔走的许可。

我仍然喝酒喝酒。酒瓶摆满了我的王国,酒瓶摆满了我的地球。

我在乡野上唱着歌,我在麦田上种着麦子。我随王出征,追杀敌人。想念亲人,借酒歌吟,人们称我为诗人,人们称我为歌人。

我开始受到王的尊敬。王的战争结束了,我唱着歌回到了故土。王统一了国,我用歌喊出了天下人的苦闷,人们尊称我为诗人。

一年又一年过去,我如一个被遭弃的美人。被放逐出天庭的我,只有悲悯,只有牺牲肉身。

第一个皇诞生了,他不喜欢诗人,我见证了他一家被指鹿为马的命运。他操劳一生的天下,已五裂四分。我附身一位霸王,喊出无力回天的声音。我附身一个流氓,表达他统一天下的决心。

真正的王者倒下了,流氓得了天下。在他打下的江山里,我寻找着我的肉身。我被打进大牢,伴着一盏青灯。我无病呻吟地追述,从盘古到如今我见证的事情。我写下了第一部能流传千古的作品。我发挥了作诗的本事,我写下了这部史诗。我见到了从来没有过的盛世。我盛赞我盛赞,我等我等,我终于等来了许多能装载诗人的肉身。

我走向了边塞,尝尽了走路的艰辛。

我是诗人,我是诗人。诗人,一个时代苦闷的象征。诗给我带来了朱门酒肉,诗让我看到了路有冻死骨。

我以日月为财富,我以江河为酒,不停地在名山大川,不停地走不停地喝。

今日饮酒,明日作赋,再也无味了再也无味了。

我是一个诗人。身为诗人,以诗人的名义,与女子们低唱浅斟,一生的才华倒入一条又一条石榴裙。各种苦闷让我倒下了,女子们用脱裙子换来的钱,埋葬了我这一个诗人。

有时我戴着官帽,声称诗人,走在王宫的走廊上,随着官帽四处流放,不断追问,我为何死死抓着,抓着本来不属于我的属于。

有时我一边吟诗一边为官朝廷,以写诗的才华换取了功名,向世人宣告,诗当官了,诗有权了。

我无处脱身时,我便远离肉身,回到书中,守着诗的园林。

我不知道,我不知道,我走向何方。我已被放逐出天庭,在人间流浪。天庭天庭,我已是一个被流放到人间的人。

我游历了人间,见不到一个诗做的肉身时,在一个未世的时候,我找到了曹雪芹。他,留下了悲凉的清风与闲云。他让我见证了一个真正诗人的凄凉命运。

我附身过一个卧轨自杀的人,他写下了好的诗篇。他在寻找一把天梯,他要来回于天地之间,引领众生。最后,他成为了一个诗歌烈士,壮烈牺牲。

我的屈原啊,他是我在华夏附身的第一次彻底完成。他为忠而尽。还有一个陶渊明,潦倒一生,几百年后才得到诗人的名声。

我附身卧轨自杀的诗人后,再上一位垃圾派诗人的身,他写了几首好诗后,终生走路卖唱行吟。他喝酒买醉,他见证了盛世。他告诉了一切人,他不再写诗,他只想永远在路上,他只想歌唱流浪。他说诗歌没有带给他什么,诗歌带给他的只是一种伤害。他见证了诗的死也见证了诗的重生。

我的诗歌兄弟啊,荷马见证了我的伟大,但丁见证了我的歌声。还有莎士比亚与歌德,使我有了伟大与神圣。

我如今要走向哪?我不想再停留在大地上附身。我不再想再然后再然后附身一位垃圾派诗人,成了物质时代的小丑与笑柄,成了行尸走肉,在一个小小的出租屋里发臭。

真正为诗歌吟唱的人成了短命者,在铁轨上,血肉模糊。

我不知道我还会行走多久,我只有走向远方,走向空无所有,走向幻想走向海洋,走向人类的尽头。

我被天庭放逐了,又被人间放逐。我只能宣告离开,我只能去死。

列子啊,孔子啊,老子啊,当年附了我的一半灵魂,在大地上四处奔腾四处歌吟。那是我最辉煌的人生。

那时辉煌的附身于曹操,统一天下。如今我如一位垃圾派诗人一样贫困,遭人厌恶。成了城市最大的懒汉,诗歌中最光荣的农夫。

走向田园,走向民间,走向山村野夫。

在那些割草的时候,在那些砍柴的时候,在那些野合的时候,在流水边在树林里在小桥上,丢下酒壶吧,丢下官帽,丢下功名与利禄。丢下繁华与天下,丢下江湖与明月。丢下宝剑,房前种菊,屋后插柳。不再走路不再做行尸走肉。

我从诞生那日,被孔子整理,我被追捧,被利用,被放逐,被整,被打下大牢,被轻视也被羡慕,也被虚荣过;被戴上桂冠,被踩上几脚,被视为小丑;被冷落。我的肉身在为我挨饿,年华虚度。我该离开一切肉身,不再依附于人。逃脱让我附体的肉身,改变他们浪迹街头、靠朋友支持、卖唱为生的命运。我需如明月清风流水,我拒绝我原创我远行。曾经多少个文人,曾经多少个书生。为了成为一个诗人为了写出一行好诗,忍受了清贫。

我啊,不过是一位行人。我的本身就是一件黑暗的事情。我只能住在我的黑夜,我只能高举此火。此火为大,烛照众生。

走吧,走向远方。走自己的路,走别人不能走过的路。只要我去走过,路才真正属于我。

我从春秋走过,我从王的座椅前走过。我走进王宫走出王宫,我走向田野也走出了田野。我如鲜花开遍,也如鲜花一夜凋谢。

我如青草枯黄,也如大河在流浪。我总在走向走向,我没有自己的方向。我总在流浪流浪,我看不到自己的希望。我总想飞翔飞翔,我还没长出翅膀。我不知我的路在哪里,我只能一边走一边四处观望。

走向,走向,走向。我在这一声又一声的召唤中,走向了远古走向了当今走向了未来,走向了一无所有。我飘着、我浪着睡着醒着醉着,我这样生活。

我见证了一个诗人,为情举起他的枪打中了自己。我惋惜那些年轻的生命,更惋惜他们因为诗魂附体,用枪结束痛苦的自己。

我是你们的痛苦也是你们的包袱。因为我,大地上多了那么多人,不事产业。无妻无子无房,终生流浪。一天又一天垮掉,一天又一天在路上在路上。

在时下的盛世,诗人用各种行为,来与世俗对抗。我想我早该被灭亡。我死了又活了,活了又死了。我被抛弃了又被人拾起了。我弄得人厌恶了又有人喜欢了。我要离开时又被人留住了。有的人用生命拥有我,有的人用身份拥有我,有的人用民间行为光大我,有的人用知识分子写作发扬我。我如一粒摔不扁,锤不烂的相思铁红豆,我如一个皮球被人疯狂地踢着,我如一片碎片被人踩出了痛苦。有人赞我是太阳,有人骂我是狗屎。有人称我是毒品,有人骂我无病呻吟。有人把我当口水,有人把我当下半身。有人把我披上华服,有人把我推进粪坑。我就这样不死不活,不活不死,我就这样拥有了所有失去了所有。

我不怕死不怕活不怕坟墓。我如堆火如束光,我如星星如太阳如月亮。我如一座房屋,你也来住他也来住。我这样不伦不类,我被改写被抄袭被宰割。

我有时贫穷我有时富有。我不是什么我是诗。我是一首首诗歌,一行行的一行行的,如竖起来上天的天梯上的梯阶。一个又一个梯阶就是一把天梯,我一天又一天造着这把天梯。天与地已很久失去了联系,我想自己造一把天梯,回到天上去,不再害苦人间的肉体。

我造了这么多年,快造好了又被无情的毁去。我没有度得苦难者的肉身上天,我没有度得一位垃圾派诗人下地狱。写诗剧的,写长诗的,他们扔下无数的梯阶,让我一阶一阶接到天上去。

李白杜甫的脚太短了,屈原的叹息太长了,他们都为了诗一样的梦想,都年满六十悲凉死去。最后,诗人成了南唐亡国的李煜。

许多许多的诗者,没有几个烈士。许多许多的天梯阶,造不成直通天空的天梯。回不了天空的我,只有在大地。他们走了,我仍活在人间世俗里。

杯子啊酒啊,这些诗人表演自己的道具,成了富人们成吨成吨喝酒的交际工具。

我走向哪里?到处是酒桌与国色天香,到处是红粉与妖艳的女王。处处是椅子,处处是车子没了马匹。我步行其中,我再也发不出自己的声音。世俗已让天鹅死成问号,让诗歌的神殿变成荒漠;让黄昏的暮鸦,从杂草丛生的诗歌村庄飞过。天庭里的一个声音在喊我:诗歌啊,回来吧!应让群鸟带你飞上天空,带你到凡有炊烟井水处,如圣洁的月光照着河流村庄,如片片洁白的鹅毛温暖每一个人的身体,如南回北飞的天鹅喊出绝叫。

我为诗生活为诗江湖,这么多辛酸我已走过,我的名字叫诗歌。尽管人们怎样娱乐我。诗歌的声音仍然以诗歌的名义在不死地回荡着。

————————————————

第七个:我在这样创造无价的诗歌财富

————————————————

我唯一喜欢的消遣是写诗。我常常像火烧般的,思想混乱不堪。我总是把别人的思想放在我的醇美的智慧之井中浸洗后再归还给别人。

我的生活是完全的和成功的,我具有使我成为一个诗人的那种素质。在我的生活中,最终我能表现我自己。

我现在就是受苦的社会下层中的一员,我知道我该在世界上的哪个地方。为了事业,我可以放弃自己毫不足道的地位。

我认为怎么写合适,我就怎么写。

我在死亡线上挣扎,一生中的每一天都在挣扎。

我是一个脸上印着悲哀、苦难和疲惫线条的劳动者。我并非没有光彩和魅力,因为我具有不朽的灵魂,我需要取之不尽的食粮,毕生不去追求高不可攀的目标,而让自己适应卑微。

我在地面上的生活,不过是在地面上睡睡觉而已。

别让我贫穷,也别让我富有,只要给我足够吃的面包。别踩在我头上,别叫我粉身碎骨。我没钱。我宁愿工作,而不想失去事业。我所要求的不过是能养家活口的工钱、公平的工作时间和防止危险的安全措施而已。干活不过是把我从一个坟墓里取出来,放进另一个坟墓里。我命该一生中天天面对着死亡。

我整个形体似乎皱缩了,变冷了,几乎在自身中死去了。我在乡野行走,我不知道往哪儿走,也不知道沿着哪条路在走。我之所以要走,只不过是因为对躺着、坐着和站着感到厌倦了。走得疲乏的时候,我就坐下、躺下或站着。我留在世间并不是由于喜欢这个地方,我留着是因为没有地方可去,到别的地方去,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

我已经失去了,也已经失去了自己。像一个死人,在一个荒芜的世界里徘徊。我还不能正视自己的生活,于是就转向书中去看那些别人的生活。

天晴的时候,我到田野里去;无雨的时候,我不是在屋檐下自己的床上躺着,就搬张椅子靠墙而坐。

世界上我的适当位置在哪儿?什么时候找个工作,成为社会有用的一员,对人类事业作出一份贡献?

我两手空空、头脑空空地信步走去,我找到了几张干净的白纸和一支笔。我全神贯注在纸上写着。写得不好,很不好,不过明天我也许能够写得好一点。

我这样想着,想着,忘记了痛苦,堕入了沉沉的恬静的梦乡。灯哗啦一响,发出蓝色的火焰,熄灭了。

什么时候我才能安定下来,做些有用的事呢?我无法使自己谈论和描述自己。

只要我能够继续写下去,我肚饥,我口渴,我疲乏,但毫不气馁。

我背上的肌肉松了下来,双肩塌了下来,感到呼吸困难。我饿着空肚就睡觉了。我张开眼睛,是因为肚里的饥饿在毫不容情地乱敲,我的肠子和胃在抱头痛哭。我尽量地把自己收拾干净,我发现除了鞋子以外,其他的东西都缝补过了。

我租住的是一间茅舍,茅屋里铺着粗木地板,两扇大窗引进光线,有一张床、一张桌、一把椅子和一只火炉。在我的精神得到饱食的时候,饿肚子有什么关系呢?

在这浩瀚的宇宙中,我躺在肮脏的光秃秃的垫子上,盖着一条毯子。想着,我往哪儿去住呢?回家有什么好处呢?在家里看来,我已经成了一个无法容忍的、行迹可疑的人了,至少已经成了一个他们不信任的人了,一个危险的人。

我完全理解,像我这样年纪,看诗读书不能当作生活的要事。我没有工作,东悠西荡。我的经济情况拮据,我的前途黯淡。如果我不学习,如果我不再继续努力,那我就完了。在我的灵魂中有一团热火,但没有人用它使自己暖和起来。过路人仅仅看看烟囱里冒出的烟,接着照旧走自己的路。我一个人守护着这团内在的火,耐心地等待某个人走来。

我是在没落,也是在飞黄腾达。

我是始终相信自己的,盲目地相信自己。我认为写作这件事情对我来说,是绝对正确的,这是真正的毕生的事业。

我的整个躯体就像太阳下的向日葵,我身体内的某种东西一直想冒出来。

在这些艰苦的日子里,我一直在为写作这种东西劳动着,一直想把生活的真正目的和意义找出来。经过了这些虚度的岁月,我终于发现了我自己!我将成为一个作家,这就是我做不好其他一切工作的原因,我已经抓到了永远不可能放弃的东西了。

我的衣服,我的举止,我的胡须,我的经历,我不干活的事实,以及我老是坐在田野里望着天空的模样,使他们感到不理解,感到害怕。因为我与众不同,尽管我并没有损害他们,只不过随自己的便而已。

好的作品决不会从坏的作品中产生,坏的作品也会变成好的作品,诗人作家得冒险。

我白天黑夜地写,幻想完成的作品接近完美的日子早点到来。当我累得无法再写的时候,当我累得什么也干不动的时候,就睡觉。

没有一个人有可能进入到我内心的深处。

走自己的路吧。社会有责任不让这些优秀的年轻人由于贫穷、受忽视和失意而永远被埋没。

一阵无声的悲伤巨涛涌上我的喉咙,我诗的腹部是充满着肠子的,成吨的文学食物缓慢地、曲折地穿过。

对我来说,不是穿着那些破烂,走来走去地去为一场失败的诗歌事业奋斗。

痛苦无穷无尽地抢夺我的永垂不朽。在生活这个无底洞前,我的钱就像挥发的蒸气,我的钱包已慢慢空了下去。

每一个晚上,房子里已烟雾腾腾,写到我疲倦得写不下去时,我在移动我那巨大身躯的时候,看起来就像一座从迷雾中推出来的山。

随便什么东西一接触太阳,就一直烧到中心。太阳袭击着我,痛打我,把我打得稀烂,吸出我的全部。

一群黑鸟掠过天空,成千上万只鸣叫扑翅的黑鸟,它们朝下猛扑我,碰撞我,包围我,穿过我的头发,飞进我的鼻子,飞进我的嘴,飞进我的耳朵,飞进我的眼睛。

我的椅子、我的诗稿、我的镜子、我的桌子、我的床上用品……统统像雨似地向现实落下去。

作品要我经受的就是我必要经受的,我不必经受的,原本也不是那些不朽之作非要我经受不可的。

————————————————————————————————

唐国明的书法:鹅毛帖

……………………………………………………

………………………………………………………………………………………………………………………………………………………………

唐国明说:文学是人类共同猜想的方式。

唐国明说:尤其为利禄等死,不如为千古留名而生。

唐国明写《读项羽》诗说: 宁学项羽做自我,不学古人成皇奴;了却天下纷争事,只给虞姬当丈夫。

唐国明说:我有长风情怀与鹅毛风范;我有鹅毛风范骨、清风明月肉、闲云流水血、长风情怀心。

唐国明说:我说的“长风情怀”就是流传千古的抱负”;我说的“鹅毛风范”就是不记功利得失对一件造福万世之事的坚持。

唐国明半途哲学名言:1是2的半途,2是1的下一刻。此刻是我们唯一的财富。除了拥有此刻,我们一无所有。

半途主义,既是哲学思想,又是文学观念。其核心观念为:我们都是途中人,此刻我们都是一群在途上——以“与时俱进,改造现实命运,思危奋发图强;实事求是,认知世界真理,修德安和天下”的精神,去成就自己,成就天下的人。就如半途主义开创者唐国明,用集诗、文 、史、数、哲于一体的诗意流方式,在他的半途主义三部书《鹅毛诗》《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零乡》中所表述的那样:

此刻一切都在途上,面临着此刻命运;我们此刻的命运,即使千难万险,也要把握住一个又一个此刻,以“与时俱进,改造现实命运,思危奋发图强;实事求是,认知世界真理,修德安和天下”的精神,去成就自己与天下,去成就自己与天下那个渴望的归。让自己归于天下,归于奋发图强的途上。在无数不确定中,归于能看到摸到的天下此刻。

在瞬息万变,难以确定的世界,无归的我们,只有将天下、路途、此刻当作有归的故乡、有归的家。只有归于天下、归于路途、归于此刻,一个又一个此刻地乘风破浪;一个又一个此刻地归于途上与天下——抵达1时,再去抵达2;抵达2时再奋进地抵达4地将天下万古流传的事业开创。

唐国明2019年6月出版开创半途主义的《 鹅毛诗 》集。

唐国明2022年出版,具有飞诗流意、鹅毛飞扬结构,开创“诗意流”文学的长篇小说《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这是一部集诗、文 、史、数、哲于一体的百科全书式史诗与交响曲。同时,《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既是诗歌史中海子想耗尽心血没有实现完成的,而唐国明自然完成的大诗,又是小说中的史诗。

……………………………………………………………………

唐国明介绍他的书《零乡》时,如此说——

《零乡》写出了一千万个理由不能成为作家的唐国明却成了作家的原因。也写了唐国明如何从仰望星空到成为被仰望的星空历程。

《零乡》是一本你读起来没有负担,读后余音绕梁万年不绝的书。你可以随时读几分钟或十几分钟或一个小时,也可以挑着或跳着随便读几节,就可以随时放下来,忙完你该忙的事,又可以看几分钟或十几分钟的书;你从任何一个入口都可以进入我的生活,但又觉得永远没有结束,永远在继续,永远在循环;也就是说你可以从这本书的任何一节开始循环读下去。

《零乡》就是一个展示在无归的现实路上,表现不停进取乘风破浪精神的文本。

《零乡》是一部,是文学也是哲学、是史诗也是散文随笔、是诗意流小说也是百科全书式自传。

《零乡》更是一部融鹅毛诗、半途主义、自由古体诗、红学、数学为一炉的诗意流百科全书式自传小说。

若说21世纪是流行我唐国明提出的半途主义哲学的世纪,那么《零乡》注定是一本以小说、百科全书、自传,传达唐国明提出领悟的半途主义哲学最易懂的好书与扛鼎之作。

《零乡》以“来回拉抽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样的内容,以我成才、求索的波折思路历程将此书更好地结成了一个叫“零乡”的体系;突出了人类重复此刻、此刻重复的重大哲学主题。同时《零乡》文本中用一种年月日期时间的方式,表达了速变时代,我们被置于一种在途上、无归、老在此刻的“零乡”状态。

————————————————————————————————

————————————————————————————————

唐国明2016年出版从程高本《红楼梦》后40回,找到《红楼梦》80回后曹雪芹文笔的书。唐国明说:续写《红楼梦》一万年也没有意义

——————————————————————

作者简介:

——————————————————————————————————————

唐国明说过:续写《红楼梦》一万年也没有意义

………………………………………………………………………………

唐国明在前人做出的文本成就基础上,纠正前80回文本中的不通、删除第67回中不是曹雪芹的文笔,将从程高本《红楼梦》后40回找到的80回后曹雪芹文笔以考古复原的方式再现出来,无限真实地再现曹雪芹生前完成的百回《红楼梦》。——《再现曹雪芹百回红楼梦》(原名《唐国明考古复原曹雪芹百回本红楼梦》)。

————————————————————————————————

————————————————————————————————————————————————————————————————

唐国明是谁——

一个雷打不动、火烧不倒、风雨不垮、踩倒高山就上路的明月清风中人;

一个流血不失长风情怀,火烧无损鹅毛风范、究天地之得失,强天下之心力、有鹅毛风范骨、清风明月肉、闲云流水血、长风情怀心的文人;

一个胸怀惠泽天下、造福万代;与时俱进,思危奋发、实事求是,安和天下精神情怀的人类知识分子;

一个提出半途哲论的命运跋涉者、文学执着者、思想开拓者、灵魂共鸣者的半途主义哲人、诗意流公子;

一个识你之理与力,看他之理与力,合诸家之理与力,知行之,得我之理与力的红楼梦中人、再现曹雪芹文笔学者;

一个喊出力定乾坤、理安天下, “不失长风情怀,已具鹅毛风范”、“以汹涌之势圣洁诗歌神坛的脏泥污水,以大风吹送鹅毛扬空之力让诗歌重回不胜寒的高处”的鹅毛诗人

一个主张去除框架束缚,把古诗写得天然上口、自然成声、水到成流、清水出尘的自由古体诗人。

一个“愿是高山,愿是流水,愿是清风明月的模样;不愿贫穷,不愿奢华,只愿思危奋发图强”的半途先生。

………………………………………………………………………………

体现在唐国明身上的半途主义人文精神,如唐国明诗作名篇《读书人》中所说的——

雷劈不倒,火烧不移,风雨不垮,似朗月清风/ 日食随时,起住随所,执笔随心,如闲云流水

对汹涌潮流,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流血不失长风情怀/ 居安宁山脚,贫则无忧富则无过,火烧无损鹅毛风范

与时俱进认知世界真理,思危奋发图强/ 实事求是改造现实命运,修德安和天下

读万卷书,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富天下之力/ 行万里路,穷天地之理,成一家之言,安天下之心

————————————————————————————

——————————————————————

………………………………………………………………………………………………………………………………………………………………

唐国明,男,汉族,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一个具有鹅毛风范骨、清风明月肉、闲云流水血、长风情怀心, 融文学家、哲学家、红学家于一体,集鹅毛诗、再现曹雪芹文笔、半途主义、诗意流成就于一身的著名作家。

自发表作品以来,已在《钟山》《诗刊》《鸭绿江》《延河》《星火》及其他国内外书报刊发表文章数篇。

自2013年始其墨迹“鹅毛帖”一幅字能换3000元。

2016年出版成名作《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2017年中国红学会将其列入《红楼梦学刊》2014年至2016年红学书目。

2018年自传作品《这样论证哥德巴赫猜想1+1与3x+1》于上海作协、华东师大获奖。

2019年出版网红至今的半途主义诗集《鹅毛诗》。

自2013年起,因再现80回后曹雪芹文笔的追梦事迹,陆续被湖南卫视、浙江卫视、北京卫视、贵州卫视、辽宁卫视、湖北卫视、安徽卫视、南方卫视等电视台通过电视节目《中国梦想秀》《奇妙的汉字》《最爱是中华》《有话就说》……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与报道,被美国及其海内外无数报刊网络媒体报道至今。

2017年,分别论证了世界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猜想,并从“3x+1”发现了万有规律公式,通过论证“1+1”与“3x+1”得出了“半途”哲论:你永远处在另一个未知的半途之上,你永远就这样被置于一个未知的“零乡”……

2018年4月完成《再现曹雪芹百回红楼梦》(原名《唐国明考古复原曹雪芹百回本红楼梦》)。

2019年4月江苏无锡市《太湖》杂志双月刊发表唐国明半途主义文学探索“诗意流小说”原创开山之作《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

2020年6月完成半途主义探索小说扛鼎之作“鹅毛小说”《零乡》。

什么是唐国明“鹅毛小说”,就如作家唐国明本人所说的——

鹅毛小说,就是吸收了诗文形散而神不散的创作手法,就像鹅毛脱离了天鹅,迎风四处飞舞,鹅毛仍然是这只天鹅身上的鹅毛。

2020年10月29日与10月30日,唐国明因微博新闻话题#男子蜗居20年想复原红楼梦#连续两天上热搜,成为网络 “亿万流量”的热门人物。

2021年10月9日至10月15日,唐国明因新闻话题#男子蜗居出租屋21年复原红楼梦#上全网热搜。

2022年4月唐国明出版集22年心血企图以文学方式阐释半途主义哲学的跨文体式长篇小说,集诗、文 、史、数、哲于一体的、开创“诗意流”的百科全书式史诗《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

2022年4月8日正观新闻全网发布关于唐国明的新闻《湖南一男子蜗居22年复原红楼梦》,报道唐国明开创半途主义和鹅毛诗。

2022年4月9日至11日澎湃新闻发布关于唐国明的#男子蜗居22年再现红楼梦80回后曹雪芹文笔#新闻上长沙同城热搜。

2023年5月写唐国明追梦之事的《蜗居8平米每天开销不超10元,他被困在“红了梦”里》一文,上澎湃镜相5月榜第2名。

…………………………………………………………………………………………………………………………………………………

唐国明在论证哥德巴赫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数学与“半途哲论”成就摘要:

=============================================================

1、“1+1”:

无论一个多大的素数,除素数2与5外,它的个位数总是1、3、7、9;无论多么大偶数,它的个位数总是0、2、4、6、8,“任一偶数除以2”加减同一个正整数,能得出等于这个偶数的两个素数与奇数;且两不对等素数与奇数都分布在“偶数除以2”两边的区间,并与之数差相等。这个理论我们在已知的偶数素数区间是成立的,面对无穷无尽的未知数我们只能在一个区间数一个区间数的推进验证中认可这个理论,因此哥德巴赫猜想即“1+1”通用公式为:

t﹦[(t÷2)﹣q]+[(t÷2)+q]

(除素数2与5外,其素数个位数取数范围只能在1、3、7、9中循环取。)

2、“3x+1”与万有通变规律、万有总在途中:

用个位数是1、3、5、7、9的奇数,乘以3加1,则会递增为个位数是0、2、4、6、8的偶数,我们且把这一由奇数递增为偶数的运算规则叫“奇变”,再用2连续整除至此偶数为奇数,我们且把这一由偶数递减为奇数的运算规则叫“偶变”……任一大于零的正整数,通过连续的这样的“奇变偶变”运算,如无穷无尽数字的万有总是永远处在“3x+1”猜想通过“奇变”“偶变”原则抵达4、2、1的途中……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国明  国明词条  选读  选读词条  长城  长城词条  要塞  要塞词条  诗意  诗意词条  
热评

 生活微感动九年级作文

生活微感动九年级作文1生活里的微感动“你该干什么干什么,你别管我行不行!”那个男人一时语塞,房间里静下来。他,我的爸爸。记忆中,他的身影多是模糊的。唯有那次,我...(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