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闻

【文化】来吧,一起来场精彩的“偶”遇!

时间:2022-10-12 04:29:52 热闻 我要投稿

锣鼓响,唱腔起,公仔戏好戏开场。

排八仙,掷利钱,抢得幸运笑整年。

要说在海南最有名的戏曲莫过于琼剧,其次那就是公仔戏了。公仔戏是传统艺术的瑰宝,融文学、美术、音乐、戏曲为一体,在海南流传数百年而不衰,是许许多多海岛人记忆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

相对于琼剧,小孩子会更喜欢公仔戏,它承载过童年的懵懂、少年的好奇,公仔戏的小人偶做工精致,生动有趣,操作之人言语幽默,巧舌如簧,常常引得大家捧腹大笑,掌声连连。凡节庆、庙会、祭祀、非遗展演,甚至日常民众娱乐活动,都离不开公仔戏的演出。

01

银幕再现“公仔戏”

《海口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丛书之《海南公仔戏》的作者符策超,退休前在海南省群众艺术馆工作,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海南公仔戏迷。

“天涯一别两相思,近日重逢喜有期,隔千里路通日月,山水有情共戴天……”符策超兴致起时,总会哼唱几句公仔戏的曲调和唱词,闭眼沉醉在自己的世界里。他说,有机会写这部书对他而言也是一种幸运,可以更加直接和直观地去了解海南公仔戏。

谈起海南公仔戏,符策超娓娓道来。公仔戏一般从元代出现手托木头戏算起,在海南岛有四五百年的历史。手托木头戏的表演形式被琼人吸收后,以海南方言、民歌、民间器乐曲演化成唱腔,融入唱腔,融入琼人的思想意识和生活习俗,演绎历史故事和本地民间故事,使它成为有海南特色的艺术品种,海南民间另命其名为“公仔戏”,以示其与大陆各地的“木偶戏”有别。

而将海南公仔戏搬上电影银幕,这一针“兴奋剂”,给予了太多共同为国家级非遗项目——海南公仔戏传承和发展,所付出努力的文化传播者以希望和期盼。

“电影里表演海南公仔戏的演员,都是本土知名海南公仔戏团里的资深演员,剧中的唱念做打,作揖、拱手、跺脚、拂袖、跪马、射箭等招式,都是他们平日里最真实的演出,他们演活了传统文化,也传递了传承优秀非遗的重要性……”海南著名作家、海口市作协主席、电影《公仔》的导演张品成告诉记者,历时两年拍摄制作的电影《公仔》里展示了公仔戏等三项海南非遗项目,并于2020年9月入围加拿大金枫叶国际电影节影片。

“电影是当代年轻人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无论是呼吁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还是对人际关系的反思,它都是一个不错的载体。”老骑楼、古老的公仔戏加上大量的海南风光,镜头掠过之处,人物的喜怒哀乐得到了很好的诠释。“两代人的代沟、传统文化的交接困难,这些问题一直都是我所关注的。”作为海南第一部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主题的电影,《公仔》收获了大量的赞誉。张品成表示,将文字延伸至电影更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说起公仔戏,张品成颇有感触地说道,相较于琼剧等大范围普及的非遗项目而言,公仔戏算是“小剧种”,关注的人群和擅长的专家都不算多,但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底蕴却不容忽视,值得被更多的人知晓和保护,“这也是我拍摄《公仔》的初衷。以公仔戏为线索,讲述两代人之间因‘传承’而碰撞的火花,从不解到顿悟,从矛盾到相惜,从而传达出保护和传承的意义。”

02

“公仔”打开孩子们的世界

初秋午后,海口琼山区三江镇的一棵大榕树下,一个约莫五六岁孩子的小小身躯拿着栩栩如生的木偶,神态生动,嘴里念念有词。

“他又在自己练习了,很高兴孙子也喜欢公仔戏……”海南公仔戏省级传承人冯海笑呵呵地告诉记者,他5岁的孙子冯行桓称最好的朋友是爷爷的“公仔”,平日里总撒娇喊着冯海带着他去表演,说:“我也要上台,我也会几个唱段和招式呢……”稚嫩的嗓音里,透出继承传统文化的新生力量。

拥有34年舞台经验的冯海,继承了父母海南公仔戏表演,8岁便开始登台表演。他的儿子冯宝耳濡目染,受到冯海的熏陶,打小便热爱公仔戏,8岁时就能登台表演,有模有样,而今27岁的他已是冯海公仔戏团的顶梁柱,敲锣打鼓,操纵旦、丑、婆、梅香等偶像和拿捏各种角色的唱腔游刃有余。更可喜的是,冯宝5岁的儿子和3岁半的女儿也是公仔戏的戏迷和学习者,冯海与冯宝的每场演出,他们都会在现场观看,演出结束后还要求爷爷口口传授,一句唱词一个腔调地模仿学习。

“为什么会喜欢公仔戏?”面对记者的提问,稚嫩可爱的冯行桓害羞地躲在爷爷身后笑而不语,与刚才自信练习表演的他区别甚大。冯海疼爱地摸着孙子的头说,估计是因为小孩子喜欢公仔戏的道具吧。每个公仔的形象不一,身形较小容易操纵,一块幕布将演出的世界和演员世界分隔开来,有趣又神秘。

也许是“公仔”的原因,当下“海南公仔戏进校园”活动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们欢迎和喜爱,冯海每年都带着他的公仔戏团走进海口市各个中小学校园。冯海每次演出前都会介绍,每个木偶的头部都是用木头雕刻而成,上半身用藤条编织成肩膀,宽大的戏袍遮住下半身,木棍或藤条从靴、鞋穿入藏于体内,艺人通过细线操纵木偶。之后,他便会操纵着手托木偶,灵活地操控着杖头杆和支竹,穿着琼剧戏装的木偶随之摇摆双手,张开嘴巴,似是大笑,神态活灵活现。精彩的表演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孩子们分外喜欢,纷纷主动上台学习表演。木偶在孩子们的操纵下做出转眼睛、吐舌头等动作,活动现场充满了欢声笑语,响起阵阵掌声,大家都感受到公仔戏的独特魅力。

2019年7月6日,在美兰区组织公仔戏培训班上,海南公仔戏省级传承人冯海教小朋友们学习如何操纵木偶。海口日报记者苏弼坤 摄

03

借力“出圈”传播海南公仔戏

丈高舞台、布幔围遮,锣鼓一响、唱腔便起,方寸之间,道不尽人间喜怒哀乐。

海南公仔戏作为一种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偶像的表演是在幕后操纵,随着木偶的表演和唱腔唱词的不同,幕后的操纵艺人也会做出相应的动作和表情,有时候会比木偶还要丰富和动人,在幕后或者在戏班排练没有布幔遮掩的时候,探头一窥,就能看到表演者们与木偶融为一体的传神表演。

而这其中最重要的“角色”——偶像是木雕工艺美术的杰作,偶像制作工艺精致,栩栩如生,眼能转,嘴能张,须能动,手能拿,每一件偶像都是一件艺术品。

丰富的舞台表演经验,使冯海熟悉每个偶像机关的修缮和改进之处,因此他操纵的手托木偶,栩栩如生,精细传神,令人叹为观止。冯海一开始操纵事生行当的偶像,随后又学会操纵旦、丑、婆、梅香等偶像,唱白动作各有个性,可称为撑偶“多面手”。此外,他还在唱腔上狠下功夫,向著名琼剧表演艺术家陈进和、陈育明、梁家梁、王英蓉、李桂琴等学习行当唱腔,模仿得惟妙惟肖。

木偶戏的表演还离不开戏班的奏乐。海南公仔戏的唱腔是吸收了外来戏曲和本岛的民歌、民间音乐而形成的,以板腔体为主,兼有少量曲牌。演唱时以八音乐器伴奏,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剧目既有传统的《三打白骨精》《白蛇传》《三英战吕布》《拜月记》《梁山伯与祝英台》等,也有海南本土题材的《王桐香告御状》《海瑞下水牢》等500余个剧目。

早前的公仔戏演出市场大多局限于给“公祖”(神)、祖先等演出,演出的内容多是庆贺、喜庆、祝福类的剧目。现今,海南公仔戏展演、公仔戏表演大赛、海口市非遗日展演、送文化下乡、“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等各大舞台上,都能看到海南公仔戏的精彩亮相,成为人们在海口感受海南非遗的必打卡项目。同时,各级政府还会在一些节假日,为广大市民带来一场场“云看戏”体验。公仔戏是许多“老海口”的情怀与记忆,能在短视频直播平台看到古老而有趣的公仔戏,让很多人都很期待……

从十多岁入行至今,冯海从事公仔戏演绎三十余载,他深知,在历史和时代的潮流中,公仔戏不复往日辉煌,只期望能有传承让这门技艺得以保留。在海口市文化主管部门的支持下,三江镇设立了公仔戏传习所,鼓励他带徒,在演戏实践中培养徒弟,边教学边演出。同时,还为他提供必要经费,开展授徒、传艺、交流等活动。近年来,冯海率着自己的公仔戏团走遍海口、文昌、万宁、琼海、澄迈、定安等各市县和广东海康、徐闻、湛江等地,还应邀到新加坡献艺。

考虑到传统剧本老化,无法适应当代年轻人的品位,2021年,冯海与海口市水务局合作推出公仔戏现代剧《脱贫攻坚》,让木偶换上现代装展现新时代的海南发展故事。新剧本、新故事,让观众眼前一亮,冯海将公仔戏现代表演的视频上传网络,收获了大量“点赞”。

近年来,短视频热门,冯海就下载抖音、快手等平台账号,目前已发布了近两百个作品,作品内容记录了他演出、教授公仔戏表演的片段,也有他孙子、孙女上台试演的视频、幕后公仔戏手艺人表演时的表情动作,以及他修缮描摹公仔等的珍贵画面。他说,他有个心愿,期待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公仔戏,喜欢公仔戏,共同传承公仔戏……

来源:海口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