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闻

游野泳、探矿洞,你拿生命去打卡,只是网红的流量密码

时间:2022-08-19 19:08:02 热闻 我要投稿

盲目跟风“野景点”

真的要命

心疼这届游客,上够了“网红景点”的当,又掉进“野生小众打卡点”的坑。

最近,杭州建德一个废弃的矿洞突然火了。有博主晒出自己洞中探险的大片,配上“完美避暑圣地”“现实版盗墓笔记”的形容,引来不少人跟风。

当地村委会都懵了,吓得顶着40度高温连封5洞。

毕竟,废弃矿洞地形复杂,还有野兽出没,搞不好可是要出人命的。

类似的教训,上周刚发生过。

8月13日,四川彭州龙漕沟突发山洪,造成7人死亡。

悲剧的根源,就因为游客不顾危险,不听劝告,追求博主推荐的小众打卡地。

近年来,大概是发现人山人海的常规景点不香了,社交平台上又掀起一股“野”潮。

博主们绞尽脑汁搜寻猎奇目的地,非得是天然小众、人迹罕至,最好连地图上都找不到,才够时髦。

但本质上,这还是一种收割流量的手段罢了。

被网红选中的野生景区,看似美好,实则危险重重。

拿生命博眼球,真的值得吗?

01

为打卡搬走两吨巨石

有人肺炎险些致死

这次被封的矿洞,位于建德与桐庐交界之地,一共有5个。

这里原来是一片碳酸钙矿,从1990年代开始系统性开采,近年来陆续关停。

有的洞被杂草掩盖,有的仍在做勘探,暂时不确定是否继续开发。

为了防止大家误入,当地政府其实早就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1号矿洞安装了铁门,还有几个洞口放了三四块巨石。

但不知道是谁第一个找到了这里,把它发在网上,引来众多博主追随。防范措施很快遭到破坏。

铁门被人扒开,足足有两吨重的大石头也被挪走。

只能说,这世界上已经没有什么能阻止网红打卡了。

在博主们晒出的攻略中,洞内神秘幽暗,怪石嶙峋,出片率极高。

尤其是堪比《鬼吹灯》的氛围,“刺激度MAX。”

因为矿洞隐蔽难寻,周边路况崎岖颠簸,有些博主还特意标出了具体位置,鼓励更多人前去。

随着来探洞的游客越来越多,当地村委会考虑到安全隐患,用水泥和砖块把5个矿洞全部封闭。

人家真挺无奈的,不懂这里怎么突然就火了,害得他们连夜加班。

矿洞彻底被封后,大量相关推文被删除,许多博主也道歉了。但还有人不死心地在评论里追问:“不能开车,走都走不进去了吗?”

最迷惑的是一位博主居然支了个高招:“有探洞经验的可匍匐进洞。”未免太疯狂了吧?

很多人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这种行为的危险性。毕竟,网上有关探洞的内容实在太多了。北京、武汉、重庆、贵阳……全国各地都有类似的矿洞,吸引户外爱好者探索。

但矿洞的风险因素其实是很多的。以建德这5个矿洞为例,每个洞都是相通的,处处有岔路,在里面就像走迷宫,一不小心就出不来了。

因为空置已久,山体和石头产生了裂缝,很容易发生落石、塌方。

洞穴中光线幽暗,看不清地形也是常有的事。如果一脚踏进地下河和湖泊,那就真要上演《鬼吹灯》了。

更不用提缺氧、野兽出没、手机没信号等种种难以预料的险情。

最近有博主分享了自己2018年在云南探洞的经历。他们一行人离开山洞两周后,包括他和领队在内,好几个成员都检查出肺部感染,险些致死。

而究其原因,大概率是吸入了洞穴中的不明气体。

矿洞探险,刺激归刺激,也是真费命啊。

02

游野水、躲涨潮

拿生命博眼球

放眼如今的社交网络,去故宫、外滩、西湖打卡一点都不酷。“野生”“小众”,才是出游的最新潮流。

未经开发的野区、无人问津的废墟,在博主的奔走相告下,一夜之间就成了网红地标。

而流量背后,是很多游客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上周发生山洪的龙漕沟,就是一个被网红带火的“野景点”。

龙漕沟位于四川彭州龙门山,根本不是什么正规景区。因为经常爆发泥石流和山洪,连当地人都很少去玩。

但今年夏天,大概是因为天气太热,人们渴望玩水,它一下子红遍了各大社交平台,成了成都周边避暑的好去处。

博主们在溪水边搭起帐篷,吃烧烤、切西瓜,再堆砌上“宝藏野营地”“溯溪耍水仙境”“解锁菊次郎的夏天”等形容词,引来无数人效仿。

村民都说,今年来的人特别多,马路堵车,附近旅馆的床位全满。

龙漕沟增设了围栏、铁丝网、警示牌,但作用微乎其微。很多游客都觉得,网上有那么多人来过了,也没出事,应该问题不大吧?

然而就是一瞬间,山洪倾泻而下,造成7人死亡、8人轻伤。

事故发生后,推荐大家去龙漕沟的种草帖都被删除了。但直到现在,搜索“溯溪耍水”,还是能看到很多博主仍在教人们游野泳、找尚未开发的溪流和水库。

这些地方往往水冷,水质也未必安全。有些瀑布甚至在野山沟里,没有信号,救援困难,但还是挡不住博主们的热情。

这也不是第一次有人在旅途中“以命相博”赚取眼球了。

最近青岛很红的石老人山洞,是一处海边巨石形成的自然美景。

在这里拍照,正好能将日出日落尽收眼底,又有礁石和大海作为背景。因此,它明明不是景点,却硬生生被带火,成了打卡胜地。

然而,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里,山洞周围都因涨潮而被淹没。每天只有退潮的那短短1小时,沙滩才会露出来,游客才能走过去。

如果没及时在下次涨潮前离开,就很容易被困洞穴,十分危险。

今年七夕,就有5名游客在石老人山洞举办求婚仪式时因涨潮被困。浪漫瞬间变事故,得不偿失。

还有在短视频平台大热的贵阳“羊皮洞”,是博主们口中的“野生瀑布”,因原生态未开发而被争相推荐。

羊皮洞景色虽壮观,但每到汛期涨水,道路就会泥泞不堪,非常危险。

此前就有两名游客在爬山途中掉下悬崖,造成腿部骨折,头部受伤。

向往天然和小众的心情可以理解,但真的有必要为此搭上性命吗?

03

网红的流量密码

普通人不必迷信

野生景点的爆红,很大一部分原因,归结于网红博主迫切想要吸引眼球的“事业心”。

一般景点人人都能分享,内容没有独特性,难以制造流量。

而去到那些没经过开发、甚至不对外开放的未知之地,才能挑战大家的猎奇心理。

为此,很多博主宁可把自己和追随者置于危险的境地。

网络时代,这样的心态在世界各地都是一样的。

前些年,切尔诺贝利旅行震惊了全网。这个曾发生过核电厂爆炸的废弃之地,释放出的高剂量辐射,至今仍影响着周边居民的健康。但2011年开始,这里居然成为了旅游景点。

大量游客一拥而上,在“鬼城”四处参观,前往辐射值较低的地点拍照留念,被CNN称为“黑暗旅游”现象。

真正来缅怀历史的是少数,大部分人还是抱着博出位的目的,以此获取关注。

切尔诺贝利至少是有名的,对于它的危险性,大家会有基本的认知。而很多博主推荐的所谓小众目的地,游客完全意识不到风险,就容易盲目跟风。

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市的一处湖泊,因为水面呈现出绿松石的颜色,十分梦幻,被称为“西伯利亚马尔代夫”。有人给它开通了社交媒体账号,迅速打造它成为当地网红。

人们来打卡、拍照、办派对,还会跳到湖中游泳、玩皮划艇。

但事实上,这里是一大片化学垃圾池。湖水之所以有这么美的颜色,都是因为附近工厂排出的有毒废料。

野生景点的确迷人,却很可能暗藏危机。

博主们生存不易,想要标新立异,或许无可厚非。但为了博人眼球,拿生命做赌注,就得不偿失了。

而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大可不必因为迷信网红推荐而失去自己的判断。毕竟,这不过是他们的流量密码而已。

文、编辑/strawberry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以上内容来自“外滩TheBund”(微信号:the-b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