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文

怡红夜宴图,好一场热闹又烧脑的Party!

时间:2022-04-22 03:34:31 热文 我要投稿

红楼梦中的宴饮名场面不少,最最放松的一次,莫过于怡红公子的生日夜宴。 那一晚,原计划是怡红院内难得的team building。宝玉强调“晚间吃酒,大家取乐,不可拘泥”,袭人则组织院里8个丫头凑了三两二钱银子,交了柳嫂子预备四十碟果子。另外也只惊动了平姑娘,帮忙安排了一坛好绍兴酒。 宝玉最讨厌那些“俗套子”,等林之孝家的查过夜,连安席都让免了,大家“将正装卸去,头上只随便挽着簪儿,身上皆是长裙短袄”,主仆数人就这么开起了时髦的“睡衣趴”。 只是玩着玩着他们又觉得“人少了没趣”,便想多请些人过来一起热闹。这几位千方百计瞒过了不让“耍钱吃酒”的管家婆子们,却又请上了这一时期正在协同理家的三人小组探春、李纨和宝钗。 法不责众的道理宝玉自然是懂的,对于个别小丫头的担心,他只说,“ 怕什么,你们就快请去 。” 于是,等到客人们“ 先后都到了怡红院中”, “ 寿怡红群芳开夜宴”这场重头戏,才算真正开场。 在红楼梦文化展中,有一幅尺寸颇大的“贴落”就是以这场夜宴为主题。 所谓“贴落”,是清代宫廷内檐书画中常见的一种装潢形式。因其可随时令更换,随时“贴上”或“落下”,故称“贴落”。 这幅贴落名为《怡红夜宴图》,画面现场感十足,还颇具动态。这是一件来自国博的藏品,横 233.5 厘米、纵 99 厘米,创作于清晚期,作者不详。 画面重点在右侧,炕上拼了两张方形炕桌(书中描写为先放了张圆几,后“并了一张桌子”),40个果碟摆得整整齐齐。中间那个就是象牙花名签,桌边点了两支红烛,每人跟前有个小酒杯。 那四十个碟子,皆是一色“白粉定窑”的。让人不禁想起宝钗雪洞般清冷的房间里,唯一的突出摆设不过是一只”土定瓶“。金玉良缘的对照,竟是时时刻刻。 主画面中炕上炕下已然坐了12个人,大家围着身穿红衣的寿星公,饮酒赋诗,掷骰抽签,玩得不亦乐乎。而画面左侧,还分三组描摹出了宴席准备和邀请客人的场景。20个人物神态各异,画面布局疏密有致,笔法细腻精致,让人一见难忘。 清代的仕女画风格前后差异挺大,清初、康乾时期、乾隆晚期至嘉道年间、晚清等不同时期各有特点,先后有陈洪绶、焦秉贞、冷枚、禹之鼎、余集、改琦、费丹旭以及任氏一脉(任熊、任颐、任薰等)等大家出现。 这幅贴落是晚清时期的画作,明显深受改琦画风影响,人物造型纤细俊秀,用笔轻柔流畅,着色清雅明快。改琦的仕女画,继承唐宋以来的优良传统, 又吸收明代仇英蕴藉雅逸的特点,为当时的文人士大夫所赞赏,被称为“改派”。 我们也可以对比一下红楼梦文化展中的另三幅人物画作品,刚好也是不同时期。 下图左为“倦绣图”,是典型的康雍乾时期的仕女画风格;中为改琦款的《红楼梦图册》中的黛玉,作品大概完成于1815年;右为梅岩居士的仕女画,题款“甲午初秋”(1834?),据闻是清中晚期作品,画面里已有西洋钟出现。 这幅贴落还有一个很显著的特点,就是美女们的鬓角毛发都画得很细,大多数人额前都留有两缕细细柔柔的头发。不知道这在当时是不是作为未婚女性的某种特征(因为结婚会开脸?),我隐约记得好像在哪里看过这种描述,但此刻偏就找不到具体资料,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 终于,我在新乡博物馆收藏的清代仕女画中,发现了一幅清代画家钱兆桐所作的《设色芭蕉仕女图》。其中仕女鬓角的特点也是如此,不能说完全相似,简直就是一模一样了。只是作者信息不详,从画上题款“同治癸亥”可知此图绘于清代同治二年(1863)。由此可见,清晚期的仕女画确实存在过类似风格。 红楼梦留下的谜案很多,关于这场怡红夜宴,也有过很多研究和讨论。据闻,俞平伯先生在1936年就写了一篇文章叫《“寿怡红群芳开夜宴”图说》,专门研究这场宴席中的座次等问题。 俞老这篇文章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才第一次发表,却受到学术界诸多批评,有人说他这是典型的兴趣主义的研究,对人们了解《红楼梦》这部小说没有实际意义。 但直到今天,我们随手一查还是能看到仍有很多认真的较真的人们在持续探究,甚至还有人用上了统计分析、概率研究乃至时髦的大数据手段。 丁克姐我也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原来关于这场夜宴的参与人数(16还是17)、骰子的点数(比如晴雯的5与6点,麝月的10和19点、探春的9和19点等)、数点数的方式(算不算自己)及方向(顺时针还是逆时针),每一个细节都可以说是个小课题。

看到这些深入细致的研究,作为曾经的大数据业内人士,丁克姐也感到无比汗颜。我没有意愿和能力去一一复核,看过一些资料之后,我只能说我个人比较认同的是:

16人参与(不含探春丫鬟翠墨);

数点数包括自己(即不离位数);

方向是逆时针(即右旋)。

那么,16个人,按照不离位算,右旋方向,具体到骰子数有争议的三个人,最终取晴雯5点、麝月19点、探春19点,便能还原出一套座位序列。 我在网上看到的若干坐席版本,在位于炕上(含边角处)的主要人物座次方面,基本结论也是一致的。 从宝玉开始,他的上家是湘云,之后依次是黛玉、李纨、宝钗、探春、宝琴、香菱、晴雯、麝月,宝玉下家是袭人和芳官。

剩下碧痕、春燕、四儿、秋纹这四人的顺序不大明显,但都在坑下的椅子上,倒也无关紧要。我找了几个版本的结论图,放到一起大家可以再对比一下。

另外,如果我们看回相对严谨的87版红楼梦,也能看到剧中主要人物的座次也差不多。

下图画面中间吃东西的是宝玉,他左手边起是湘云,黛玉、李纨、宝钗、探春、宝琴、香菱;宝玉右手边是粉衣袭人,芳官,最后穿红衣的是晴雯,隔壁是麝月。

那么,参考这些研究成果,我们能够一一识别出这幅贴落中的夜宴人物么?其实也还是有点难。 因为,我们并不能确定这幅画的作者一定也是这么理解和布局人物的。 正相反, 作者明显是有其二次创作的想法的——他 画的是这场宴席的动态进程 。画面中已然落座的只有12人,地上还有3拨人,有的在端茶递水,有的半推半就刚刚进来,还有两个人在门口。 我们先来看看已经落座的12人,毫无疑问能首先确认的自然是怡红公子。按照书中直接写明的,湘云上下手是宝黛二人,则可首先定位此三人。 而且, 丁克姐也非常倾向于认为这个正在摇签的美女是湘云,因为整场戏里摇花名签动作特别大的只有她一个人,再无旁人。 书中写道: 湘云笑着, 揎拳掳袖的伸手掣了一根出来 。大家看时,一面画着一枝海棠,题着“香梦沉酣”四字。那面诗道是:只恐夜深花睡去。黛玉笑道:“"夜深’两个字,改"石凉’两个字。”众人便知他趣白日间湘云醉卧的事,都笑了。 看看“揎拳掳袖 ”这 四个字,画家是不是表现得极好?而旁边抿嘴而笑的,可不就是反应巨快偶尔幽默又促狭的林妹妹? 再者,黛玉曾经“因笑向宝钗、李纨、探春等道:"你们日日说人夜聚饮博,今儿我们自己也如此,以后怎么说人。" 她后面紧接上理家三人组,也很合理。 不过,如按原文,黛玉上家应该是李纨,之后才是宝钗。但从这幅画中服饰和鬓角的画风考虑,挨着黛玉的蓝衣鬓角美女比开脸的紫衣美人服饰略华贵,因此我把她俩互换了一下位置。 至于宝玉的下手,因为他身边那位画得身形很小,发型也很简单,更像个梳偏头的小丫头,因此我认定为怡红院的后起之秀芳官。 补充依据还有,宝玉被湘云要求与黛玉同领的酒,也是” 宝玉先饮了半杯,瞅人不见,递与芳官,端起来便一扬脖 “。可见,芳官与宝玉的距离应该也是很近的。 定下了芳官,她身边则是袭人,以及”死活被袭人拉了来“的香菱。炕边的两把椅子最初本是四儿和小燕端来的,但因她们是小丫头,而晴雯是令官,麝月也参与了掷骰子,故我将这两位大丫头安置于此。 再看画面左侧的三组人物,我想这应该也算是传说中的 “ 异时同图 ”构图法吧。 这种构图方式是中国画中体现空间的一种传统艺术手法,就是将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人物和事物,通过巧妙构图描绘在同一幅画作上,让观众突破时空的限制,获得独特的观感效果。 比如《韩熙载夜宴图》、《洛神赋图》等经典名画,就采用了这种方式。 我之所以对这幅贴落也如此大胆猜想,是因为我发现 画中有一个人明显是出现了2次 。你看,下图左边中间这位被丫头们牵着的小姐,像不像炕上抿嘴而笑的那个 林妹妹 ? 书中是这么写的—— 小燕四儿都得不了一声,二人忙命开了门,分头去请。晴雯、麝月、袭人三人又说:“他两个去请,只怕宝林两个不肯来,须得我们请去,死活 拉他来。”于是袭人晴雯忙又命老婆子打个灯笼,二人又去。果然宝钗说夜深了,黛玉说身上不好,他二人再三央求说:“好歹给我们一点体面,略坐坐再来。” 可见黛玉一开始是有些犹豫的,除了身上不好,她院子里当时还住着照顾她的薛姨妈,客观上也是要略微顾忌的一个因素。因此她这样半推半就地被请过过来,也情有可原。 而把这两组画面再连起来看,我们还会发现黛玉身边这两个丫头的衣服跟门口这俩人也是差不多的,颜色搭配一致。 这就可以和更早的情节联系起来了,也就是说,这两个丫头应该就是小燕和四儿。 而且最早提议去请人的,也是小燕说不如请宝林二人过来。因此,画面最左边是她们俩要出门去请人,右边则是她们在袭人晴雯的协助下请来了黛玉(以及宝钗,袭人还拉来了香菱)。 再往内室推进,炕外还有一组三人服侍的场景,人物服饰有别,形象也有大小之分。 目前还没落实的16个宴席人员还剩下秋纹和碧痕,按她们凑分子多少,就暂定更靠画面中间、执壶的美女是大丫头秋纹(出5钱),后面蓝衣为碧痕(出3钱),端盘子的就算是不知名的小丫头吧(不用出钱)。 至此,作者佚名的怡红夜宴图拆解完毕。

需要说明的是, 以上分析只代丁克姐个人解读 ,也纯粹就是出于兴趣,“考个古”、玩一玩。开展以来我对这幅画琢磨至今,直 到此刻成文之时,我也只能对本画中的宝玉、湘云、黛玉、宝钗、李纨、探春、春燕、四儿这几位勉强自圆其说。

在我们收到的讲解词中,关于这幅画的人物说明部分是这样的:

宝玉请来众姐妹及丫鬟共 16 人,其 中 12 人已围桌坐在炕上,还有四人陆续由丫鬟搀扶进屋,大家都身着盛装,无拘无束。桌上四十个碟子,分五列摆放;桌正中有一象牙签筒,炕上坐的 红衣公子是宝玉,左边是湘云、黛玉,右边是宝钗, 手中拿着花名签 ......

1000个人心中会有1000个哈姆雷特,1000个观众对这幅怡红夜宴图,可能也会有1000种解读。 不管你将如何“考古”如何分析如何解读,丁克姐希望你也像我一样,玩得开心就好! 今天是周二,又是红楼梦讲解服务全满的一周。丁克姐本周四上午在展厅跟大家不见不散,有兴趣我们可以一起再来看看这幅怡红夜宴图哦。 最后,也请大家继续关注丁克姐的红楼梦文化展解读:

本文图片源于网络 宴席座次参考李小龙 、彭昆仑及部分网友的研究 点击下图,欢迎留言~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