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文

小说:太子出宫(16)

时间:2022-07-09 18:31:53 热文 我要投稿

吴襄府上虽然有了闯王的兵士据守,但对王之明这样的小叫花子还是不顾忌的。上峰说了,主要监视哪些当官的来了吴府。而且闯王有令,不准前明的官吏来到吴府。

吴襄真正的有种大祸临头的感觉。但陈圆圆劝他,也别太在乎,本来自己就是原来明朝的官吏。没有被拷赃,已经是幸运的了。

 

周奎家已经被拷了N多遍了。但值得佩服的是,周奎他老人家在钱的面前真是条汉子。闯兵把他捕去之后,他一直只有一句供词,要钱没有,要命有一条,作为前皇上的老丈人,已经半年没发饷了,哪里有钱?。然而,闯王的兵也不是没经验的,便把周绎两口子捕了来,在他面前审讯。戴上夹板,一点点儿的夹紧,看周奎的表情。周奎的表情虽然难看,但对钱忠贞不渝,就是不吐半个字。结果,儿媳被拷问致死了。他除了伤心,却有种庆幸,钱保住了,儿媳妇还可以再娶。但接下来的事儿却让他崩溃了。用刑用到他自己的头上了,他才知道儿媳的难过。他只好如挤牙膏一样,一点儿点儿的招出来了,有多少银票,在哪家银铺,有多少元宝,埋在院子里的什么角落。

同样的,吴襄也开始着急起来,虽然没有人进府搜查,但他知道,自己积攒下的银子原来想的收藏地都不保险了。原来的文武百官现在都在拷赃的行列里,周家的事情他当然也听说了,也担心那些银子了,埋在地下的,都在府内,现在大门被把守起来了,想挖出来往外转移,已经不可能。吴襄只好一封信一封信地催促吴三桂赶紧投降免灾。自己这里真的有些吃不住了。

刘宗敏那天见了陈圆圆一眼之后,便惊为天人,心里便有些惦记上了,如今,闯王得了京城,离得天下已经不远了,自己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把个陈圆圆弄到自己的府里也是小事儿一桩,虽说现在还对吴三桂有些忌讳,但他知道,吴三桂只有四万兵马,比起自己的实力还差得远呢。虽说收降最好,但如果他真的拒不服从招降,收拾他那几万人还不在话下。所以又有些暗地里希望吴三桂能拒不投降了。因而,不断地找个借口就来吴府上喝喝茶,试探一下吴家真正的底细。把个吴襄给弄得诚惶诚恐起来。

“吴老将军,三桂那里有消息吗?”

吴襄只能摇头,

“对了,现在你也知道,闯王入京,几十万的兵马,军饷也吃紧啊,”

“这个吴某有所耳闻,”

“别的大人们都捐了饷了,你是不是也助点儿饷呢?”

“这个,应该,只是现在家里也紧啊,现在这城都出不去,银子是只出不进啊,”

刘宗敏一拍吴襄的肩膀,“吴老官,兄弟其实是为了你好,其实你只是象征性地捐点儿吧,要不然的话,你想闯王肯定会对三桂兄弟的想法起疑心的……”

吴襄一听这个,心里自然一惊,

刘宗敏又道,“对了,那天见到圆圆姑娘,真是宛若仙人,听说她自幼便是吹拉弹唱样样精通啊,不知哪天有耳福能听她奏上一曲?”

吴襄心里更不是滋味。

吴三桂其实还是一个拖字,他对闯王的招降倒是不怀疑,但他这样的明将,能给个什么待遇,这是他关心的,他与农民军虽说没怎么交过手,但毕竟一直是敌对关系,自己又不是起兵的旧人,如果投降,他的底线就是起码能保住自己手里的军队还能跟着自己,这年头儿,没有实力,必然任人宰割,但这条件,闯王一直没有提到,但这个自己又不能明着提,因为明着提出来了,必然会引起怀疑。因此,他只能拖。

另外,吴三桂其实还有个想法,这人他和谁都没说过。就是关外的清军。

自己与清军打了二十年的交道,对清军的了解比对农民军还要深。如果他不接受闯王的招降的话,他自己手里这点儿兵马肯定是对抗不过的,但如果能借清军的手打败李自成呢?倒不失为一种选择。如果借着清军一起对抗李自成,倒是胜算还是满大的。清军八旗兵十几万,加上自己手里满打满算,对调动起来六七万的正规军加上乡勇,而且这两支人马的战斗力是要强过闯军的。虽说自己与清军敌对了这么多年,但其实他对于联清并没有太大的心理负担,比较,自己的舅舅祖大寿以及一群表哥表弟,还有诸多的同事下属早已经编在了八旗军中。如果真的和闯王谈崩了,自己与清军联手,保住辽西的地盘,也是个不错的结局。他知道,清军这些年的要求其实并不高,只要承认关外的政权,再互通贸易,这是从努尔哈赤到皇太极一直追求的目标。

 

现在的清廷主政的是摄政王多尔衮,就在上一年,皇太极死后,清廷也出现了危机。几个年轻的皇子如阿济格、多铎等人都推戴多尔衮继承大位,但两黄旗的却誓死拥立皇太极的儿子们。最后双方达成妥协,由皇太极年幼的儿子顺治继承皇位,但由睿亲王多尔衮出任摄政王,实际上主政。让吴三桂想不到的是,这位摄政王比他预料的野心要大得多,当李自成兵近北京城的时候,多尔衮就已经率领大队的人马出了沈阳城,想要直接从喜峰口一线入关,去与闯军争争天下——即使不去抢北京城,至少可以在闯军与明军之间加颗筹码,无论是帮明还是帮闯,都可以给自己争取最大的利益。只不过,李自成出兵太快,北京城陷落得更快,大队人马还没到长城,北京已经是李自成的天下了。多尔衮只好铩羽而归。

多尔衮对于长城内的风起云涌也是有自己的判断。下策是坐山观虎斗,虽说李自成对清廷的政策不明,但起码不会比明朝更差了。至少他没有明朝的负担,对于和关外的大清政权和平相处,贸易通商,应该是乐于接受。中策是主动介入到几股势力的中间来,凭借八旗兵的军事优势,能够争取到最大的利益。上策嘛,只存在于多尔衮的脑袋里,他和谁都没说。因此,他知道如何利用好吴三桂这颗棋子至关重要。

 

而北京的吴府上下气氛越来越沉重,吴襄听了刘宗敏的话题,咬牙拿出来了一张五万两的银票,算是自己家的助饷,但心里却十分不是滋味,银子拿了,但实际上等于是与那些被拷赃的官员们没有什么差别。心里越想越不是回事儿。而家人们出门也越来越受限制了。几个把守的闯兵对他们如对犯人其实也没什么大差别了,自己家人出府都盘问很严,家里的仆役们也都要说清去做什么,什么时候回来。

陈圆圆经常让平婆婆去找王之明,名义上是找他来给说书解闷,但实际上,更多的是找他来打探些消息。毕竟,他们这些人整天在街上混,有什么消息,都会先知道。

贺明恩给陈圆圆讲了一遍《说岳》之后,她也没心再听。便问他,那找太子的事情有没有消息。贺明恩告诉她,听说有人去自首,说自己就是太子,有人举报太子躲在某家,于是某家被闯兵围住,把全家几十口人都给找去审问。但都没有确实的消息。

陈圆圆叹了口气,“没找到最好,说不准还能给崇祯皇上留条骨血。”

贺明恩听了,心里一阵的酸楚,眼泪差点掉下来。

陈圆圆又拿了几本书,给了王之明,他一看,都是些什么张巡骂贼之类的故事。

 

实际上,闯王抓太子最大的收获是抓住了王公公。

开始追查太子下落其实倒是不难,在宫里一问,最后的线索是王公公把太子给带出了皇宫,然后便追查到了周家,周家人虽然在钱的方面很有骨气,但在这方面却不用打就招了,王公公是领着太子到自己这里来过,但晚上就被打发走了,去哪儿了,不知道,还给了一百两银子呢。

于是,闯兵们便开始追查王公公,一打听,有人在季风那里见过,便到了季风处,把王公公给捉拿归案了。

王公公被带到了刘宗敏的面前,被这个象张飞一样的黑脸大汉先吓了个半死。但说到太子的下落,王公公告诉他们自己给弄丢了,其实自己比他们还急着找呢。一说起这个,王公公便是鼻涕一把泪一把的,顿首捶胸,自己对不起先帝啊,对不起太子啊,对不起列祖列宗啊,搞得刘宗敏烦得要命。

季风虽然没有被抓,但心里更不好受,王公公是对自己有恩的人,自己太子没找到,还把个干爹王公公给搭进去了。往下也不知道该干什么了,继续找人?如大海捞针一样,找到了怎么办呢?住自己这儿?不也得和王公公一个下场吗?出城?这个出城的牌引也不知道去哪里弄,于是季风决定先不找太子了,得先想办法把王公公给救出来才是,便先去找凤喜商量一下。

凤喜当然也没什么法子,不过季风来了,她倒是觉得踏实点儿,这几天城里越来越乱了,闯兵刚进城时还好,但这几天开始公开在街上抢劫行人了。这让凤喜这样的人也越来越怕,这几天经常有当兵的来到店里让老鸨给找姑娘,老鸨吓得连店也不敢开门。季风过去是锦衣卫的人,也算有点儿武功,至少给壮胆还凑合了。

但凤喜倒是想到了个主意,那个说书的贺先生不是懂的多吗?要不让他给出出主意,看看怎么办,

于是两个人就来到了贺先生那里。贺先生正好一个人在,便请二人一起喝茶。季风一直也没想好这事儿怎么说,只好道先试探一下,“贺先生,您听说了这满城找太子的事儿了吗?”

贺先生点了点头,喝了口茶,“但愿太子已经出城了才好,要不然,被找到了,估计怕也就没命了,”

“可是太子现在真的失踪了!”于是他把王公公是如何把太子给弄丢了的事儿给贺先生说了一遍。贺先生吓得赶紧关好了门窗。他想了想,问季风,“这事儿还有别人知道吗?”

季风摇了摇头,“只有我们两个知道,再就是王公公了,”

贺先生叹了一声,“这王公公怕是凶多吉少了!”

季风一听也急了,忙问为什么,

贺先生缓缓地告诉他,现在既然王公公是最后一个见过太子的人,他说找不到了,闯王怎么会信,肯定是怀疑他给藏到了什么地方,但这消息又不能走露出来,否则,人们知道了太子流落到了民间,肯定会有人打着太子的旗号起事。在找到太子之前,肯定不会让这消息流出去。

季风着急地问,“那王公公还有救吗?”

贺先生摇了摇头。

-��{�L�#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