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普陀山:海天佛国在舟山

观音不肯离此地

唐代大中十二年(公元858年),梅岑山(普陀山原名)一带狂风大作,惊涛拍岸。日本高僧慧锷从五台山请了一尊观音像,渡洋回国时途经这里。船被海水推到礁石边,动弹不得。慧锷感叹“观音不肯离去此地”,便将佛像留在岛上。之后他和渔民一同建起“不肯去观音院”,成为普陀山的开山祖师。

这件事被赋予了许多神秘色彩:传说慧锷在风雨中遇上了海中生出的铁莲花阻挡去路,三天三夜无法脱离,便向观音像祷告。结果一只巨大的海牛从水中跃出,吞掉莲花,开出一条路,将慧锷引向岛中。后来人们认为《华严经》中观音菩萨道场补怛珞珈山就是这里,进而成就了今天的“海天佛国”。普陀山紫竹林前方的这片海域,则称为“莲花洋”。

在当地,类似的传说还有很多,最近的一次发生在2015年7月。当时台风“灿鸿”的中心已在舟山群岛(普陀山所在地)朱家尖镇沿海登陆,气象预测普陀山即将遭遇台风正面冲击。奇怪的是,在正要扑向普陀山之际,“灿鸿”忽然拐了个45°,朝东北方向而去。气象专家认为是副热带高压西侧引导气流改变方向,许多当地民众更愿意相信是南海观音像的手掌挡住了台风。

信仰的力量

我来到这里,处境大概与慧锷当年相差不远:海潮汹涌,天地昏黄,无处不在的水花让人分不清席卷而来的究竟是浊浪还是暴雨。如斯恶劣天气,不肯去观音院仍是人山人海。信众披着雨衣,犹如披着别样的僧袍,走过湿滑的山路,只为到这初始之地朝圣,风雨不改。不论传说的真相如何,故事本身就具有无与伦比的力量。

我于冬季走访舟山群岛,是反季节而行。景象萧然,游人稀疏,唯普陀山香火旺盛,寺庙里的香客摩肩接踵,就连门票也仍是旺季价格——舟山的其它岛屿不见此景,并非风景不好或路途遥远,而是信仰的力量实在太过强大,足以排山倒海,让高僧、香客不远万里而来,在荒野里盖寺庙,竖起巨大的铜像,变孤岛为佛国。

中国四大佛教名山

位于中国浙江省的普陀山,与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和安徽九华山并列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五台山是文殊菩萨道场,佛寺最为雄伟,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建筑兼具:九华山是地藏菩萨的道场,九大主峰如九朵莲花,有“莲花佛国”美誉:峨眉山则为普贤菩萨道场,许多信众会到风景秀丽的金顶看日出、云海。

各自的朝圣路

不同时代,不同的人,他们的普陀山礼佛之旅截然不同。传说唐代时有印度僧人在普陀山东端的海边岩洞焚烧手指,得见观音菩萨现真身,引得无数人相继模仿,甚至有香客跳崖自绝,是为“自残礼佛、舍身供养”。明代时,这类风潮太盛,舟山总兵遂立“禁止舍身燃指碑”。现今信众来到梵音洞前,多是向山岩里投掷硬币以作供奉和祈福,一旁则改立“请勿投掷钱币”的牌子。

南海观音铜像前,不时会有远道而来的藏传佛教徒,格外显眼:他们拎着哈达,手持转经筒,念着经,令礼佛敬拜的场面多了几分异域风情。虽说普陀山的法派属于汉传佛教,但大家拜的都是同一位观音,远道而来的藏传佛教徒不在少数。

午后,恰好在法雨禅寺遇到一行衣着朴素、神情虔诚恭敬的藏传佛教徒,手持香束,在长长的梯阶上五体投地,沿着黄色的寺墙一路磕进庙里去。与此同时,他们身旁一群香客匆忙走过,步履轻浮,面无表情。倒不是说有什么高低之分,只是不由得让人联想到宗教信仰对于每个人的意义差异巨大:可以是个人心灵的修行,可以是倾尽身心的奉献,也可以是求神保佑阖家平安、考试过关。

有别于佛岛的自然风光

佛顶山是普陀山最高处,昔日文人郭沫若曾在此为文:“佛顶山顶佛。”众人苦思下联,路人甲随口接道:“云扶石扶云。”云扶石位于佛顶山腰,是普陀山三奇石之一。这一妙句呼应上联,遂将山顶、山腰两个景点联系起来,成为一时佳话。我辈来此旅游,也不忘附庸风雅,横批:“旅行趣行旅。”另外两块奇石——磐陀石和二龟听法石,位于普陀山西南部,寻石之余,登上山顶举目四望,但见海阔天空,令人心旷神怡。

普陀山之旅的最后一站,来到梵音洞,只见眼前岩穴深幽,在阳光和海潮作用下,光影瞬息万变,许多香客曾看到石壁显现出观音菩萨身形。据闻,1997年普陀山举行南海观音铜像开光仪式时,满布天空的乌云骤散,一道金光落在铜像上,空中甚至出现形似观音的云影。这些显圣事迹乍听之下玄之又玄,细想却也合理:心中有佛,也就容易见到佛了。

普陀山主要景点

普陀山景点较为分散,主要集中在岛的南部和东部。景区设有1路、2路、3路旅游巴士专线,每隔10分钟一班。南北向游览非常方便,想登上佛顶山也可搭乘索道。岛上景点、庙宇众多,若只是想一览精华,推荐围绕普济寺、紫竹林、佛顶山和梵音洞安排行程。

普陀山风景区

可游览佛顶山、梵音洞、千步沙、大乘禅院、普济寺外围(包括放生池、多宝塔、御碑亭)、南天门、观音洞、二龟听法石及磐陀石等景区。

宝陀讲寺

2010年建成,就位于索道旁,主要用于讲经弘法。寺庙建筑为明清风格中轴线主体建筑,包括钟鼓樓、天王殿等,规模宏大,为普陀山第四大寺。

慧济寺

又称“佛顶山寺”,位于最高处的佛顶山,格局特别。各殿在一条平行线上,主殿为大雄宝殿。右侧大悲殿供奉着唐代的观音像,为普陀山最古老的佛像。

法雨寺

又称“后寺”,初名海潮庵,后称法雨禅寺。建筑布局依山取势,分群递升。寺内圆通殿殿顶的九龙藻井及部分琉璃瓦源自南京明故宫,弥足珍贵。

梵音洞

海边的岩洞,在阳光海潮作用下,洞内岩石各显奇形,变幻莫测。据传在这里观佛,人人看到的佛都不同。即使是同一个人,也会随看随变。

千步沙

位于普陀山东部海岸,南起几宝岭北,东北至望海亭。长约1,500米,沙面宽阔平缓,沙质柔软细净,目前已开辟海滨浴场和海上娱乐中心。

大乘禅院

位于象王峰下,原为茅篷。后改庵为慧济寺分支,前后两重:圆通殿供奉观音菩萨:后为卧佛殿,殿内卧佛为佛祖释迦牟尼涅粲像。

普济寺

又称“前寺”,始建于宋朝,是普陀山第一大寺,所有重大佛教活动都在这里举行。寺旁的多宝塔是普济寺最古老的建筑。

不肯去观音院

位于紫竹林,三间佛堂由黄色矮墙围绕,是当年慧锷法师供奉不肯去观音之处,现殿内供仿唐式十一面观音像。

南海观音立像

普陀山“海天佛国”的象征,重70多吨,总高33米,其中铜像18米,台基13米,莲花座2米。观音像下为礼佛广场。

南天门

地处普陀山最南端,巨石森立,危岩高耸,中有两石如门,故名南天门。传说这里是八仙过海之处,普陀山禅宗始祖真歇禅师曾结茅于此。

观音洞

天然生成的石室,地面颇平整,洞中有一石柱悬垂,上宽下锐,倒注入地,称为“(乖+工)云倒浪”。洞壁及柱身均刻有观音大士浮雕慈相。

磐陀石

一块看似摇摇欲坠却很稳固的巨石,位于普陀山梅岭峰梅福庵西边的开阔平台。相传这里是观音大士的说法处,“磐陀夕照”亦是普陀山美景之一。

闲坐庭院观沧海

普陀山雷迪森庄园的前身是海曙禅院,三面环山,面朝莲花洋,可谓一块宝地。独具匠心的设计将禅文化与建筑结合,使建筑融入山林,让住客踏着苔藓青绿的台阶,走过花草芬芳的步道,沉浸在古朴、素雅、自然的环境之中。

酒店的中庭种有一棵800岁的古樟树,粗壮高耸,郁郁苍苍。樟树下有一个草庐般古朴的抄经亭,名为“毕竟空”。坐在亭内,树影斑驳,笔墨纸砚已经准备好放在台上,薰香、青草、墨水的气味交融,让人心情平静。不少香客年年到访,都会在此抄写《心经》,或看书品茶,将喧嚣抛诸脑后。

从酒店房间向外望去,普陀山的美景尽在眼底:远处的海涛拍打着沙滩,近处的林木在微风中摇曳。清晨薄雾笼罩,犹如流动的水墨画。傍晚斜阳照耀,海天灿灿生辉。住在这里,可倾听莲花洋涛声阵阵、法雨寺晨钟暮鼓,感受古韵禅房的幽静深远,整体氛围犹如一个无言真美、自在自兴的世界。想到普济寺、法雨寺礼佛祈福,或者到干步沙散心,也都近在咫尺,步行10分钟即可到达。

禅修假期

普陀山雷迪森庄园不仅仅是一个充满禅意的住处,还提供兼顾身心的活动和服务,推崇禅修养心与健康养生,致力于为每位有缘人带来安心真境的旅屆体验。凡是入住酒店,都会受赠经法雨寺开光的檀香木手串。庄园也提供多样化的禅修课程,包括瑜伽禅定、抄经讲课,或者喝一杯禅茶、与法师共进素宴,都是很不错的体验。

来到普陀山修身养性,吃素当然必不可少。雷迪森庄园的餐饮也结合了禅修特色,以“佛素”为本,融合了素斋的理念,精选当季新鲜时蔬,追求体现食材的真味。菜品摆盘也讲究清新静雅,返璞归真,口味清淡而香甜,有助于养生和禅修。庄园内的“莲府”是岛上数一数二的中餐厅,如果吃不惯全素食,也有高品质的海鲜佳肴任君选择。

搜索建议:普陀山:海天佛国在舟山  
热文

 新硕:妖怪A梦--送绿钻

Jun的回答:是假的~~别受骗了...要是真的那游戏公司直接破产买绿钻买的 就是TX打折给他 他都买不起你想想要是真的 那QQ用户去一半就够他受的而且TX官方也...(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