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酒企扩产潮:茅台41亿,五粮液115亿,白酒更紧俏了吗?

今年以来,白酒行业再次出现了“扩产潮”,头部企业纷纷上马新项目,扩大自己的产能,动辄就是百亿大项目,一副“不差钱”的土豪架势,似乎根本不担心白酒卖不出去。五粮液最为豪放,先是拟投资27亿元对制曲车间进行扩能改造,近日又宣布拟投资115亿,一次性启动3个新项目。

白酒巨头纷纷扩产,是否意味着白酒产品供不应求?其实并非如此,近几年我国的白酒产量是在下降的。也就是说,扩产的多是领头羊,中小酒企的日子并不好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充分说明这个行业的集中度趋高。

酒企扩产潮

白酒行业的这一波扩产潮,从年初就已经开始,最先出招的就是A股老大贵州茅台。今年1月26日,公司宣布投资41亿,实施“十四五”酱香酒习水同民坝一期建设项目。该项目预计2年完成,可增加制酒产能约1.2万吨、制曲产能约2.94万吨、贮酒能力约3.6万吨。

大家都知道茅台酒好卖,确实不愁卖不出去,所以并不会感到诧异。但接下来,更多的白酒企业宣布扩产,就说明情况并不简单。

比如五粮液,在年初也宣布拟投资27亿,对制曲车间进行扩能改造。到了2月,今世缘出招,宣布拟投资90亿,实施南厂区智能化酿酒陈贮中心项目。3月,山西汾酒也不甘示弱,宣布拟投资91亿,建设实施汾酒2030技改原酒产储能扩建项目(一期)。

山西汾酒的扩产投资刚刚压过今世缘,颇有“大你一头”的硝烟味。随后,水井坊、舍得酒业等品牌也纷纷宣布了扩产计划,形成了你追我赶的格局。

到了11月,五粮液再次出手,宣布拟投资115亿,用于3个项目。它们分别是10万吨生态酿酒项目(二期)、501古窖池中国白酒文化圣地项目、门户区项目建设。

有媒体做过统计,今年以来,上市白酒企业用于扩产的投资总额已经超过400亿,增加白酒产能约20万吨。

背后的逻辑

当看到这么多酒企扩充产能,你是否觉得现在的白酒更加好卖了?实际上,不管是从上层监管力度还是白酒行业本身的情况,都不支持白酒产量增加。

数据更能说明问题。从2016年以来,我国白酒产量从1400万千升左右下降到715万千升,几乎是“腰斩”的趋势。既然如此,为何这些白酒企业还敢上马新项目、争相扩产呢?

事实上,白酒总产量腰斩,和白酒企业扩产并不矛盾。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参与扩产的都是头部企业。即便是过去5年里,它们的产能也没有减少。2021年,贵州茅台、五粮液等8大头部酒企的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20%,而营收占比高达45%。

这说明什么?真正减少产能的,甚至是停产的,是那些遍布各省的地方中小酒企。

这让人想到了一个词:马太效应。其内容就是“强者愈强,弱者愈弱”。从整个行业的角度来说,具有强大品牌号召力的头部企业,只会越来越强,地方中小酒企的生存空间被挤压,它们要想出头,就会更加困难了。

从酒企自身来看,也存在马太效应。大型酒企的产品种类多,但销量并不平衡,年份酒、老酒才是中坚力量,越卖越香;至于其他类型的酒,就有被市场淘汰的可能了。

搜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