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用来拦截马的叫什么(古代用来关马的地方叫什么)

春秋战国时期,处于中原地区北部的赵国经常受到胡人的劫掠,到了赵武灵王时期,他冷静分析了胡人的优势,决定学习胡人,推行胡服骑射,并组建了强大的骑兵部队,使赵国的军事力量迅速强大起来,成为当时的军事强国。

此时其他六国也看到了赵国推行胡服骑射的成果,都组建了自己的骑兵部队,一时间骑兵风行开来,风靡中原,成为军队的标配。由于拥有很强的机动性和速度优势,在冷兵器时代,一个强大的骑兵团几乎可以主宰一场战争的胜负甚至是历史的走向。

想要组建骑兵部队,就需要大量的战马,当骑兵盛行时,战马就成了宝贵的战略资源,那么是不是所有的马匹都适合做战马呢?在骑兵部队中,战马主要是公马还是母马呢?

让我们了解一下公马和母马的特性,公马也是古代的种马,这种马勇猛好战,体力强壮,胆大机警,攻击力强,但缺点也很明显,它们脾气暴躁,性烈,凶猛好斗,一旦到了发情期就很难驾驭。作为骑兵来说,谁也不想天天骑在一个定时炸弹上,那如果用母马做坐骑呢?母马虽然脾气温和,易于驾驭,更适合做战马,但母马攻击力不足,战斗力也不如公马,耐力稍差,何况母马一年中有几个月都是怀崽子下崽子的时期,不能骑行,更重要的是要拥有一定数量的战马就必须拥有大量的母马去繁殖,母马一旦在战场上损失过重,就会对骑兵的后续发展带来灾难,繁殖功能也限制了母马在战场上的大规模运用,除非到了不得已的地步。

公马和母马都不适合骑兵部队,那什么马更为适合?狼图腾中有这样一段描述:七八十匹准军马,那可是全场十几个马群和几十个马倌的心肝肉尖——它们血统高贵,马种纯正,是历史上蒙古战马中闻名于世的乌珠穆沁马,史称突厥马。可是,这群马却有一个致命的弱点,一色儿都是骟马,而缺少凶猛好斗,能主动攻击大狼的儿马子(雄种马)。正规军队有好几年没来牧场征集军马了,人们差不多都忘掉了军马群里没有儿马子的后果。就算有人想到,也以为反正军马几天就走,军马一走就不关牧场的事了。

骟马的运用没有史料记载具体开始于那个朝代,但骟马却是战马中最合适的马种,也是几千年骑兵部队长期实践,改良的结果。

骟马是指阉割了的马,也叫去势之马。这样早去势的马矫健勇壮,而且四肢有力性格柔顺,能耐寒冷气候。去势后的马经二、三年在草地放牧后,再次骑乘,并像最初骑乘训练那样再次教练。经第二次教练,马的性情已较温顺,步法也很理想,不会咬人、踢人。骑马的人在马背上感到很平稳。下马后不用拴马,马也不会离开走远。另外,成百上千匹马聚在一起,也没有嘶叫的。它同时拥有了公马的强壮,也兼并母马的柔顺,而且安静沉稳,隐蔽性极佳,逐渐取代公马母马成为骑兵部队的主力军。

那么骟马还没有出现前,军马是以公马为主还是母马为主?让我们看一看唐代脍炙人口的美马计。唐代安史之乱时,大将李光弼带兵与叛将史思明对阵,两军互有胜负,相持不下。但史思明骑兵颇强,因为他有从塞北带来的良马干匹在军中服役。这些马都是公马,个高劲大,跑得快,冲力大,对起阵来对唐军威胁颇大。史思明也视这批马为宝贝,没有战事,便让人赶这批马去河边洗浴、放牧。

日久天长,李光弼终于想出一条获取这批良马的计谋来。他传令城中,以高价收购百姓的带驹的母马,不几日便收到母马、马驹各500匹。这天,李光弼见叛军又把马赶到对岸河边放牧,便传令把收来的那批母马赶出城去,而把马驹留在城中。母马来到城外河边,挂念城中的马驹,不时回首鸣叫。叫声引起了对岸叛军的公马的注意,它们都不吃不喝,仰起头来向河这边张望。不知哪匹公马首先动了情,下河向这边游来,一下子带动了所有的公马。放牧的敌人拦也拦不住。唐军赶马人见状,忙松开缰绳,那500匹母马怀念城中的驹子,撒脚就往城中跑。敌人的马刚过河上岸来,也随那批母马跑将起来。敌人闻听丢失了良马,忙遣大队人马来拦截。还没等敌人打过河来,那批马已随唐军的母马进了城,被一个个捉住,补充到唐军骑兵中。自此李光弼的骑兵战斗力大增,使叛军吃了不少苦头。

历史上最先使用美马计的是战国的李牧。 当时李牧为赵国名将,在镇守雁门关时,曾见匈奴有良马百匹因酷热被赶到河里洗浴。李牧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下令放出军中母马百余匹,系在隔河的树阴下。母马嘶声四起。匈奴的公马听见母马声,马上全部渡河奔驰而来。守关士兵便将其尽数赶入城中。匈奴将领见状大怒,率众赶过来,被李牧预先埋伏的弓箭手射杀而大败。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古代的军中,战马最先还是以公马为主的,因为公马身体高大强健,冲击力更强,母马则多用于繁殖后代,托运粮草。随着公马的弱点被利用,人们转而寻求更适合战场的马种,阉割这一技术也转而应用到骑兵部队中,从此,骟马跟随着历史的脚步,登上了广阔的舞台,以它独特的个性和舞姿绽放着经久不衰的光彩。

阉割术起始于殷商时代,起初用于人身,在盛唐时期发展最为成熟,在《旧唐书》中多有详细记载,随着战争的需要,这种技术转而用于部队,到蒙古时期,阉割战马就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马生下来一、二年间在草地上进行精心骑乘训练,使其饱食青草,膘满体壮。长出四齿即去势。蒙古语称去势之马为阿塔思,汉语叫骟马或阉马。可见,骟马的大规模运用是时代的需要,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特定时期特定需求所催生的独立个体。

搜索建议:古时用来拦截马的叫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