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河南男子在小区绿化带挖坑葬母,四千业主吓坏了,你是怎样看的?

11月4日,在河南省济源市轵城镇一个小区门口旁的绿化带里,发生了一件看起来似乎有些匪夷所思的事情。一位男子挥锹抡锄,挖了一个大坑,把死去的母亲葬了下去,离最近的居民楼只有十多米。 该小区一共有三四千位业主,据说都吓坏了,一些人报警,一些人联合物业向政府相关部门进行了反映。根据报道,民政部门5日已表示,此事确实很特殊,法律法规并没有明确的规定,目前已协调要求男子立刻恢复绿化带,不设花圈、坟头。 而根据村干部的说法,男子葬母的地方此前是自己家的地,被开发商征用开发成小区后,这个地方被建成了公共绿地。但该男子父亲20多年前去世后葬于此处,母亲80多岁近日去世火化后,男子就将其骨灰盒与亡父合葬。这是该村的合葬风俗,此前也有人将去世亲人葬于绿化带附近。村里也有免费的公墓,但做了很多工作,男子依然不愿让父母分开,坚持要葬于此处。村里也不知道这样做是否违规。 所以事情也就比较清楚了,男子在绿化带葬的并不是母亲的棺木,而是骨灰盒,是不想去世的父母分开,此前该村也有这样的先例。那么这个问题究竟该怎么看呢? 国务院实际有个《殡葬管理条例》,但比较简单,能够和这个事情挨边的,大概就是第十条第二款,禁止在城市公园、风景名胜区和文物保护区建造坟墓,现有的应当限期迁移或者深埋,不留坟头。 然后居民小区的绿化带并不属于以上这些情形,如果参照城市公园的话,那么禁止的也只是建造坟墓,只要深埋了不留坟头还是可以的。但居民小区是人们的生活场所,很多人从心理上可能很难接受,所以网友们也是意见不一。一些人认为,如果男子的地已经被征用,那么就不应该埋葬在这里;如果没被征用,他就有权埋在此处。也有人说,别人将父母合葬一处,天经地义。还有人说,只要不立碑就可以了,毕竟这里以前是人家的墓地。

我觉得其实还有更好的,大家都能接受的办法,那就是男子将父亲的坟起出,与母亲合葬在村里的公共墓地里,还可以设立墓碑纪念。当然,各地的风俗习惯不同,所以这个办法究竟是不是合适,还要根据当地的情况而定。 其实人们更多的应该开放思想,互相理解和包容。一些网友就说了,我们生活的每一寸土地,下面可能都是先人的坟墓,几千年来不知埋葬过多少人。事实上不止几千年,地球历史上总共出现过大约1150亿智人,现在活着的只有75亿,还有1000亿都已经葬入地下,化归尘土了。所以所有的土地下面,都曾经埋葬过人类的遗骸,恐怕还真的是事实,如果真的能正确认识,心理上可能就不会有什么了。 一些网友还举出了自己家乡(湘阴或汨罗)的例子,称当地习俗都是把亲人葬在自家门口,每家每户门口都是坟头,还有一些地方是把死去的亲人葬在后院;还有人说日本东京、京都到处都是墓地,和人们生活的地方混杂在一起,甚至在繁华的商业区、奢侈品一条街也是如此,包括欧洲很多地方也是这样,活人死人共享这个世界。

所以这里还真有个换位思考的问题,绝大多数人可能都对自己逝去的亲人深切怀念,甚至希望能有什么办法,让亲人重回自己的身边。为什么对自己逝去的亲人不感到害怕,而对其他人就害怕了呢?所以这可能还是心理问题,或者说是几千年来遗留下来的某些东西的惯性,为什么日本和欧洲这种心理影响就要淡一些呢?社会发展了,文化提升了,人们更宽容了,心胸更开阔了,可能这方面的不适就会越来越少。 当然,最好的还是相互理解,互相包容,如果每个人在发挥自己自由和个性的同时,首先想到是如何不影响他人,找到所有人都能接受的最好办法,那么这个世界就会变得越来越美好。

搜索建议:
热博

 中华鲟为何会灭绝?

题主是问白鲟为什么灭绝吧?作为长江的大型旗舰鱼类,大自然千万年的塑造,而今毁于一旦,自此之后已经成为渐行渐远的传说,实在是一件令人悔恨的惨事。其灭绝是由多种因素...(展开)

热博

 离职需不需要遵守劳务合同期限?

问:离职需不需要遵守劳务合同期限?律师解答:必要时,提前三天提交辞职报告,并办理交接手续。《劳动法》规定,试用期内需提前三天辞职,超过试用期的提前三十天提交书面...(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