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造假教父”方兴庆:带领全村靠造假脱贫,警察找上门也没办法

2021年9月21日,河南日报的记者来到了有着“中国第一仿古青铜器村”之称的伊川县葛寨镇烟涧村,这个风景秀丽的小村庄又被称为“烟云涧”。

不过,记者在这里看到的景象却与“烟云”二字相去甚远。这里的主道被命名为“青铜大道”,有不少精美的大型青铜器被陈列在道路两侧,走进村居,青铜工艺品作坊随处可见。

这里还有一幅巨大的墙画,主要刻画的是中国上古传说中大禹制九鼎的故事。

这里虽名为“烟云涧”,但是却并非以烟云景色闻名全国,而是凭借着精致的青铜工艺品名声在外。

这里被外界誉为“华夏仿古青铜器第一村”,也曾被人们称为“造假第一村”。而这一切,与一位叫做方兴庆的老人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方兴庆的绝技

烟涧村位于河南洛阳的伊川县,以前这里只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小村庄,当然,作为中国历史上中原文化的聚集地,这周围也曾发现过不少文物古迹。

但这里的村民们赖以为生的还是种地,不过,由于方兴庆的出现,这个村子的发展道路便被带上了另外一条轨道。

方兴庆出生于1942年,父母都是普通的农民,他也与别的农民一样,辛辛苦苦地靠劳动力来挣钱,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日子不但过得辛苦并且还总是入不敷出。

但命运总是充满了偶然,一个意料之外的机会让方兴庆的生活有了巨大的改变。

由于周围环境的影响,方兴庆偶然接触到了古董行业,他了解到了一些相关的知识,但还远远算不上什么专家。到了上世纪70年代,当村里的人还在吃大锅饭时,方兴庆就已经开始做起了倒卖古董的营生。

1963年,方兴庆收来了一面残破的青铜古镜,为了卖出更好的价钱,他必须要修好它。经过各种试验后,他渐渐摸索出了一些制作的规律。

这个过程让方兴庆感到非常奇妙,他转念一想,如果自己能依靠模具制作东西,然后将之作为工艺品出售,那么自己养家糊口就不成问题了。

那时的方兴庆没有想到,这样简简单单的一个念头就此改变了自己的人生道路,也改变了整个烟涧村的发展方向。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方兴庆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开始潜心学习雕刻和模具制造,还进一步对青铜的配方展开了细致的研究,力求做到尽善尽美。

在此期间,方兴庆遇到过无数的难题,设计、材质、尺寸等问题几乎每一天都会遇到,他遭受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但是他没有气馁,每一次他都会从失败中总结到经验和教训。

不仅如此,为了增长自己的见识,开拓自己的眼界,方兴庆还到处去博物馆参观,研究那些馆藏的珍品,以便在自己制造时能尽量往逼真了去做。

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之后,方兴庆终于成功地制作出了仿战国时代的“牛鼻象背铜镜”,但这面仿古青铜镜在专业人士看来到底如何呢?

方兴庆自己心里也没有数,所以他将这面自己制造的“古铜镜”交给了县里的一个文物工作者鉴定。

让大家都没有想到的是,这位文物工作者竟然完全没有看出来这面出自方兴庆之手的“古铜镜”其实是现代制品。

这件事让方兴庆信心倍增,此后他就开始了以仿制各种古青铜器为生的日子。

随着时间的沉淀,他的手艺被打磨得越发精湛,从外他还练就一手绝技:只要能给他一张清晰的图片,他就能够按图索骥,制作出与照片几乎无异的高仿古青铜器物。

方兴庆已经完全掌握了青铜器的仿制技术,但是他并没有把这门技术当做不传之秘,而是大大方方地分享给了同村的村民们。

就这样,小小的烟涧村里会制作高仿青铜器的人越来越多,人们对此的研究也越来越细致,分工也越来越明确,整个村庄渐渐形成了一个制作高仿青铜器的产业链。

村民们依靠着这门手艺收入大增,他们的仿制工艺越发成熟,制造出来的青铜器常常让人真假难辨。

有些心怀叵测的人甚至会从他们这里以“仿制品”的名义买走青铜器,又转而告诉别人这是真正的古董,然后以高价卖出,因此时常会有警察上门来问话。

1991年,有大量青铜器在成都机场和上海海关的例行检查中被发现,当时在场的人们都被现场的景象震惊了。

这些青铜器看起来全是古代青铜器,大家都知道古代青铜器大都是极其珍贵的文物,绝大多数已经被发现的古代青铜器都被收藏于各地博物馆,这样大量的高仿古青铜器突然在民间出现,当然会引起轰动。

那么会不会是有人想要借着运送这些“高仿古青铜器”的机会倒卖或者走私文物呢?

文物专家们特地前来鉴定过了这批青铜器,发现其中有一件与当时收藏在洛阳博物馆中的产品完全相同。

这就意味着,要么机场发现的青铜器是假的,要么博物馆中收藏的是假的。

不管哪个是假哪个是真,既然有一真一假出现,那就意味着有人在造假。公安机关经过详细的调查后,最终找到了青铜器的制作者——方兴庆。

调查人员曾经一度怀疑方兴庆参与了文物的倒卖,但是在问话的时候,方兴庆表示自己对此一无所知,他没有倒卖文物,只是会做高仿的青铜艺术品而已,而且售卖时也明确告知买家这是现代工艺品。

为了证明自己所说的一切都是真的,他还专门带着警察去看了自己的作坊和其他的一些作品。

经过这件事后,方兴庆和烟涧村更是名声大震,村里学习这门技术的人也日渐增加。

仿制古青铜器渐渐成为了烟涧村最主要的经济支柱,人们对于仿古制造的技巧也不断精进。那么,为什么方兴庆和其他村民做出来的仿古青铜器会如此逼真呢?

烟涧村的工艺

烟涧村现在设有一个专门的青铜工艺博物馆,这里展出着各种模仿地惟妙惟肖的仿古青铜器,其中包括“莲鹤方壶”、“杜岭方鼎”、“妇好鸮尊”、“马踏飞燕”、“三星堆面具”等等。

这些无比精美的仿古青铜器之所以如此逼真,是因为它们每一个都经历了16个工艺流程和108道工序,并且其中有许多工艺技术都是只有烟涧村的人才知道的独家秘技。

其实,现在有很多精密铸造的机器和冲压的技术可以更加快捷地制作出这些工艺品,制作的成本也相对来说廉价很多。

而烟涧村的工匠们坚持使用的“传统失蜡法”不但要求苛刻,而且工序十分繁琐。但是烟涧村的工匠们都认为,只有这种传统的方法才能更加完美地展现出古代青铜器的神韵和气度。

虽然烟涧村在这一行业有着不少的作坊和工厂,而且制造工艺也比较相似,但其实每家每户都有着各自更为擅长的一部分。

有一些作坊专门做鼎,有一些作坊更擅长制作编钟,还有一些作坊则专注于青铜器的做旧环节上。

在所有的制造工艺中,“做锈”是最难掌握的技术之一,也是不同作坊或者工厂工艺水平技术的最好展示。

在国内,河北、山东和陕西等地都有加工仿制青铜器的,但是“做锈”却是烟涧村的独门绝招。

无论是北方出土青铜器的“红斑绿锈”,还是南方出土青铜器的“水锈”,或是明代宣德炉的包浆感,烟涧村的匠人们都有办法可以做得非常相似。

不论作坊或者工厂的规模如何,一般来说只有老板才会知道这门技艺,并且不会对外人说。就算需要找人来帮忙完成这一环节,老板们也绝不会透露出具体的配方。

村里的一些技术带头人们并没有满足于现有的制造技术,而是不断地在研究、实验,他们在汲取古代制造工艺长处的同时,也不断在创新的道路上反复尝试。

现在,烟涧村的青铜器生产有着标准的生产工艺和操作规范,其中一些制造工艺还专门申报了自己的专利。

政府相关部门也非常重视烟涧村的青铜器制作技艺,2011年时,这项制作技艺还被确定为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又在2018年时被确定为第一批省级传统工艺振兴项目。

烟涧村的历史和现状

其实,烟涧村一带的青铜器制造历史相当悠久,甚至可以一直追溯到夏商周时期。

在这个村子附近的一带曾经出土过一些非常古老的青铜鼎和青铜爵等,其中包括“子申父己”铜鼎。

这里的历史和文明也非常悠久,附近的九皋三涂山是商周时期的王室用于祭祀的地方。《左传·昭公十七年》中就有对此事的一些相关记载。

当时晋国想要到洛水和三涂山去进行祭祀,玉石就派遣屠蒯去禀告周天子,但是苌弘却担心晋另有所图,于是起了戒备之心。后来晋国便派了将军荀吴到三涂山祭祀。

现在烟涧村的村北一带就是当时制作青铜器的场地,大家都知道,现在发现的古青铜器大都是祭祀器具。

直到现在,那里都还经常发现古墓,国家为了保护这一地区,便将之划为了“二级文物保护区”。

虽然现在的烟涧村远远看去和其他村庄并没什么不同,麦田和其它田地整齐地围绕在村子的周围,可一旦走近了就会发现,这里并不像看上去那么安宁。

这里到处都是村民们在加工制造青铜器工艺品时机器的轰鸣声和器具的打磨声,随意走进一个院落都可以看见院子中摆放着各种不同造型的仿古青铜器。

机器的旁边总是有工匠在干活,他们已经很习惯了陌生人的造访,会非常热情地接待客人,不管来者买还是不买,他们都不会感到不愉快。

现在的烟涧村有大约850户人家,总人口约为三千五百多人,其中约有300多家都在从事着专业的青铜器加工制造。

这里有接近两千名从业人员,每年创造的价值已经超过1亿元人民币。

烟涧村的青铜产品种类非常多,大大小小共有上千种,其中仿制工艺品有大家非常熟悉的马踏飞燕、天子驾六等等,当然也有很多创新的青铜工艺品,例如壁挂、台灯等等。

这些工艺品不但在国内很是畅销,在国外也十分受欢迎,远销有几十多个国家。

一些博物馆或者展览馆需要仿古青铜制品的时候,也都会来烟涧村的厂家定制。

据统计,目前至少有20家博物馆收藏或者展出了来自烟涧村的工艺品,这些做工精巧的青铜器具在国内外很多博览会或者工艺大赛上都曾获得过奖项。

人们对于烟涧村的高仿古青铜工艺品有着各种各样的看法,在网络上也能找到很多关于方兴庆和烟涧村的文章。

一些人认为方兴庆以及其他村民就是一群骗子,他们用高超的仿制技巧制造假货,以此来欺骗他人的钱财。

但也有一些人认为并非如此,方兴庆的初衷只是想要养家糊口,而且他也从来没有告诉买家自己卖的是真古董,每一次他都坦言相告:这些都是仿制品。

因为做出来的工艺品与真品太过相似而被警察找上门的这种事不止发生过一次。

虽然方兴庆和其他村民都会告诉买家,把工艺品当做古董或者文物出售是犯法的,但依然有人会这样做。

毕竟在能够赚取暴利的时候,有些人是不惜触犯法律或者损及别人利益的。

中国的青铜文化从夏商周时期一直延续至今,承载了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

现代工艺制作的青铜工艺品,不仅仅是为了创造收益,同样也为了将这些独特的制造工艺展现给世人。

烟涧村的青铜器工艺品从方兴庆开始一步步走入大众的视线,不少人都得益于这项技术从而脱贫致富,到了现在,烟涧村已经发展成了当地极具特色的旅游景点。

洛阳市政府还将这里选为了洛阳的十大旅游发展村之一,倾力打造了以青铜为主题的青铜特色小镇。

烟涧村的营销模式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也开始更新迭代,除了传统的营销之外,还通过网络销售到了更为广阔的市场中去,甚至如今还有了国外的买家。

在2020年,烟涧村仿古青铜器及相关产业总产值1.6亿元,实现利税3000万元。

在销量不断扩大的同时,村里一些人开始潜心钻研和复原那些已经失传的古代青铜器铸造方法,试图在21世纪的今天再现古人的精湛。

比如今年48岁的方明伟,仿制青铜器已经有22年,他仿制的曾侯乙编钟经过调音师处理,可以直接用于演奏,其铸造工艺显然非常之高。

在这样的背景下,伊川县政府和葛寨镇政府对烟涧村进行了全方位的建设提升,村落面貌有了质的飞跃,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好。

当地政府还积极与有关方面进行合作探讨,准备建立青铜文化学院和研学基地,未来将围绕青铜教学、研发生产、文物修复、估值交易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文旅小镇。

不得不说,从方兴庆带领全村人开始仿制青铜器开始,烟涧村就走上了一条脱贫致富、奔向幸福的康庄大道。

衷心祝愿烟涧村的村民们未来能创作出更多的精品!

-完-

搜索建议:
热文

 姓名权的主要内容包括什么

一、姓名权的主要内容包括什么1、自我命名权自我命名权就是自然人决定自己姓名的权利,任何人无权干涉。自然人的姓,原则上不能选择。在我国现实生活中有子女随父姓的习惯...(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