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一个调补脾胃的千古名方

今天要讲的这张方子首先它的味道是不错的,不会像其他汤药那样苦口,其次,它在中医界也是小有名气的,用“名扬四海”来形容一点儿也不为过。

它就是小建中汤,出自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

小建中汤是以桂枝汤作打底,在桂枝汤的基础上稍微做了些调整,桂枝汤可以说是张仲景最得意的方子,它都由哪些药物组成?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把白芍的量翻倍,再加一味饴糖,就是小建中汤。

当桂枝遇上甘草,一个味辛,一个味甘,辛甘化阳。白芍遇上甘草,一个味酸,一个味甘,酸甘化阴。桂枝和白芍,本身就是一阳一阴,一个温阳,一个滋阴,但是它有了甘草的辅佐,如虎添翼。

再加上生姜、大枣、饴糖补脾胃,这里讲一下饴糖,饴糖就是麦芽糖,相信很多人小时候都吃过。饴糖甜甜的,甘甜入脾,是脾胃喜欢的味道,而且饴糖它很黏,可以把药性黏住,让药性更加持久。另外,方名叫小建中汤,中指的是哪里?中焦脾胃,建中就是健运脾胃。但桂枝这味药呢偏于入心,偏于走上焦,那么,加了饴糖以后,饴糖能把桂枝的药性黏住,然后往下拉,一直拉到小腹这个地方,这样一来,桂枝的作用范围就扩大了,可以从上焦一直暖到下焦。

生姜、大枣、饴糖把脾胃养起来,脾胃又是气血生化之源。由此可见,小建中汤调的是气血阴阳。人身之所有,无非就是这四种,气、血、阴、阳,所以小建中汤,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营养剂,专门负责给脾胃补充营养,让脾胃阴阳平衡、气血充盈。

小建中汤:桂枝9克,炙甘草6克,大枣6枚,白芍18克,生姜9克,饴糖30克。

用法:前五味药材用水熬煮,煮好以后过滤掉药渣,把饴糖放到汤药里加热溶化,分两次服用。

现在也有中成药,小建中颗粒。

什么样的人适合服用这张方子呢?

1、胃口不好,吃东西比较少,甚至一天只吃一顿饭,从早到晚都不会感觉到饿的人。

看到食物没有欢喜感,没有想吃的欲望,这是脾不好;吃下肚的食物因为能量不够,不能够被腐熟,也就是迟迟消化不掉,所以总不觉得饿,这是胃不好,可以喝上一点小建中汤。

小孩子挑食厌食,不爱吃饭也可以喝一点小建中汤,它里面有一半儿都是食物,是非常平和的方子,再加上又有饴糖,味道不会很差,小孩子也能接受。

2、面色萎黄的人。

看那大自然,什么东西是连绵不绝的黄色?是土地,对吧,黄土地黄土地,就是这么来的。

土地厚重而肥满,又能滋养万物,在中医看来,很像是人的这个脾胃,在中医五行中,土就代表着脾。所以面色萎黄的人,脾胃大多不怎么好,脾胃缺乏营养,这个时候喝上一段时间的小建中汤,就像是给土地施肥一样,能把脾胃一点一点养起来,气血就能升起来,面色就变得红润而有光泽了。

3、西医诊断为低血糖、贫血的人。

中医不讲血糖这个词,也没有贫血这种说法,中医就从脾胃去调,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啊!

4、想要增肥的人。

脾主肌肉,肌肉长得好不好,肌肉是不是丰满,靠谁?靠脾胃。调脾胃的方子那么多,小建中汤的妙处在于它里面加了甜甜的饴糖,甘甜益力生肌肉啊,最适合痩瘪瘪的人喝了。

5、总是胃痛的人。

不是突然爆发的那种胃痛,这种痛病程很长,反反复复,严重的一拖就是好几年,像有的人一饿心里就发慌,再饿就胃痛,痛起来也不会很剧烈,而是隐隐作痛,用手揉一揉,感觉好一点,或者用热水袋暖一暖,感觉也会好一点。这叫喜按喜温,一般是虚证,如果是实证,手按上去的时候身体会比较抗拒,虚痛就用小建中汤。

6、大病久病以后,身体虚弱的人。尤其是动过手术或者放化疗过后,身子虚弱的很厉害,怎么把虚损补回来?小建中汤是个不错的选择。

7、如果说你最近一段时间疲劳的实在缓不过来,小建中汤喝了以后,体力会恢复,会比较有精神,而且它是给虚弱的身体补充能量,不是强行把你的精气神调动起来。

小建中汤适合体质虚寒之人,如果有热象不适宜服用,那么,我们说理中汤也是调理脾胃虚寒的方子,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呢?

理中汤是集中火力去散寒,着眼点在一个“寒”字。小建中汤调的是气血阴阳,它是营养剂,专门负责给脾胃补充营养,着眼点在“虚”。

如果脾胃虚寒又有湿气呢?

湿气作为一种病理产物,是我们不想要也不需要的,所以尽管底子是虚的,但是因为有湿气,其实是虚实夹杂,尤其是当湿气很大的时候,向前迈一步,它就变成了痰湿,这种情况小建中汤也是不适合的,可以吃一点参苓白术散,或者香砂六君丸。

搜索建议:一个调补脾胃的千古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