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你最大的问题,就在于“问题”太少

高管每天都要花大量时间获取信息,比如要求团队领导者说明最新进展,或在剑拔弩张的谈判中质问对手。但他们与律师、记者和医生等专业人士还不一样。这些人所接受培训的最核心内容是如何提问,但很少高管认为提问是种可以训练的技能。他们也不觉得,自己对问题的回答能让谈话更高效。

机会就这样错过了。提问是开发组织价值的有力工具,既能激发学习动力和思想交流、带动创新和绩效提升,帮助团队成员建立融洽、互信的关系,还能发现难以预见的陷阱和风险,从而降低商业风险。

有些人特别擅长提问。他们天生就有强烈求知欲、极高情商和阅读他人的能力,所以总能问出最到位的问题。但多数人不仅问的问题数量少,提问方式也不够巧妙。

不问就不懂

“当个好听众。”

戴尔·卡耐基(Dale Carnegie)在其1936年的经典名著《如何赢得朋友并影响他人》中这样建议道,“问别人愿意回答的问题。”80多年后,多数人仍未铭记卡耐基的忠告。

本文作者之一艾莉森几年前在哈佛商学院着手研究谈话时,很快就得出一个重要结论:人们问的问题不够多。实际上,人们在面试、第一次约会、工作会议或其他谈话结束后,最经常抱怨的一点是,“我希望对方问我更多问题”,以及“我简直想不到对方根本就没问我任何问题”。

为何这么多人都不主动沟通呢?原因有很多:

1、人们可能过于自我,只热衷于向别人展示自己的思想、故事和创意,而不会想到问别人问题。

2、可能他们不关心别人的事,又或者他们觉得对方的回答会很无聊,所以不想提任何问题。

3、也许他们过于自信,认为自己已经知道答案了(有时属实,但通常情况并非如此)。

4、他们还可能担心自己问错了问题,被当成无礼或能力不足的人。

但我们认为, 最主要的原因是,多数人仅仅是不了解问好问题的重要性。 如果他们知道这样做的好处,用问号,而非句号结束句子的可能性会大大提升。

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研究显示,人们交谈主要为了完成以下两大目标:信息交换(学习)和印象管理(获得好感)。

最新研究表明

提问能够同时实现上述目标

艾莉森和哈佛同事黄凯伦(Karen Huang,音译)、迈克尔·约曼斯(Michael Yeomans)、朱莉亚·明森(Julia Minson)和弗兰西斯卡·吉诺(Francesca Gino),在研究中要求参与者通过网络聊天和“速配”来了解彼此,随后,她们深入调查了参与者的数千次自然对话。她们让部分参与者问很多问题(每15分钟内至少问9个问题),其他人则问很少问题(每15分钟内不超过4个问题)。在网络聊天环节,被要求问很多问题的参与者更受聊天对象的喜爱,对对方兴趣的了解也更多。比如研究人员问他们聊天对象对阅读、烹饪和运动等活动的喜好时,他们更有可能做出正确的猜测。在速配环节中,参与者更愿意和问更多问题的对象再次约会。实际上,在20次约会中,参与者每次约会只多问一个问题,就能多让一个人和他们再次约会。

提问的效果很明显,在某些情况下体现得更为突出,比如对社会规范的质疑。举例来说,职位候选人需要遵守的主流规范是,在面试中扮演回答问题的角色。但伦敦商学院的丹·凯布尔(Dan Cable)和北卡罗来纳大学的弗吉尼娅·凯伊(Virginia Kay)的研究表明,多数人在工作面试中都吹捧了自己。如果面试者只忙着自我推销,就很可能忘记询问和面试官、组织及工作有关的信息。但面试官对问了这些问题的候选者会更热情,对他们评价会更高,而且愿意帮助他们判断这份工作能否令他们满意。若候选人提出“我还应该了解哪些此前未提到的事项”等问题,这不仅能彰显自身能力,还有助于建立和睦关系,并获得和职位相关的关键信息。

成为更优秀提问者的第一步很简单: 问更多问题。 当然问题数量并非影响谈话质量唯一因素,确定类型、语调、顺序和措辞同样重要。

艾莉森·布鲁克斯(Alison Wood Brooks) 莱斯利·约翰(Leslie K. John)| 文艾莉森·布鲁克斯和莱斯利·约翰分别是哈佛商学院助理教授和副教授。

刘筱薇 | 译 刘铮筝 | 校 钮键军 | 编辑

本文有删节,原文参见《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2018年6月刊《提问的神奇力量》。

所以,问题来了

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提问者?

如何提出好问题?

来新增长系列小课,听听 麻省理工学院领导力与创新高级讲师赫尔·葛瑞格森(Hal Gregersen) 怎么说。

赫尔·葛瑞格森(Hal Gregersen)近年来和团队研究了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以来那些全球化的、高溢价型企业,以及2018年-2019年脱颖而出的创新型公司,他们发现,在不确定性突袭、技术革新、数字化转型的大潮中,这些公司有项共同点:利用了提问的力量。

这些企业的领导人比其他人更好奇,更有求知欲,也更善于提问。赫尔·葛瑞格森曾与颠覆式创新之父克里斯坦森一起合著《创新者的基因》,他们提出:组成创新者基因的5种行为中,第一种便是提问。善于提问是一种通用的“超能力”。

我们将赫尔·葛瑞格森的提问心得和创新性提问技能,整理在四节小课里,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

第一课:如何才能问出颠覆性问题?

答案:用好五项技能:提问、观察、交际、实验和联想思维。

第二课:防止思维锈掉,试试井喷式提问法!

如果你从不提出新问题,从不体验新事物,你的思维模式就会变得陈旧不堪。试试4分钟内提出20个问题,井喷式提问让头脑更风暴!

第三课:如何让团队中每个人都能畅所欲言

这节课的价值点是:帮助组织和团队建立一个安全的心理氛围,让大家能够畅所欲言,提出好问题,催化创新。

第四课:如何获得创新的能力?常备这些“问题”!

《创新者的基因中》中提出,创新能力有2/3是后天习得。学会并反复提出这些“问题”,你也可以更优秀。

点击关注新增长学院 回复【 提问 】

↓开始学习新增长小课↓

投稿、广告、内容和商务合作

搜索建议:
热议

 【歌词】七夕 - Se7en /...

离开 你难不难过回来 你到底想没想过我的生活 是否缺了什么每天每夜 过得非常寂寞我对自己这样说 自己这样说你就快要回来了 快要回来了伤心都忘了吧 期待更美好吧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