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李脉相传 宇中不同——侯宇《李逵探母》即将亮相

李脉相传  宇中不同

——北京京剧院优秀青年老旦侯宇个人专场演出即将亮相首都舞台

北京京剧院优秀青年老旦侯宇携手京剧名家、袁派优秀传人杨赤,6月25日将于北京长安大戏院联袂演出名剧《李逵探母》,为首都戏曲舞台再添亮丽色彩。

京剧《李逵探母》是已故京剧表演艺术家、教育家李金泉先生创演的一出以老旦为主的经典剧目,也是最能体现“新李派”表演和演唱特色与风格的扛鼎之作,是最考验老旦行当演唱和表演功力底蕴的看家戏。剧中最为戏迷熟悉的“泪虽干今日里又涟涟”唱段,就是老旦行当从未有过的【反西皮二六】板式。这个新创造的腔调细腻奔放、激越委婉,刚中有柔、柔中寓刚,妥贴地表现出母子之间久别相逢,凄凉悲苦的复杂情感。此外,这部戏在剧本、表演等众多方面都有所突破,因此于老旦行当的发展而言,《李逵探母》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为提升拓宽老旦行当的表演空间,丰富创新老旦声腔的艺术表现力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从艺三十年之际,侯宇在此次个人专场演出中选演这出高难度的《李逵探母》,是秉承初心、潜心问艺的成果汇报,更是敬畏先贤、回炉再造,不断提高个人艺术表演能力和声腔演唱水平的历练。在学演此剧中,得到其恩师赵葆秀的倾囊相授。赵葆秀是当代京剧表演艺术家和杰出的李派艺术传承人,她帮助侯宇揣摩分析人物,精心研磨唱腔,在悉心传授的过程中严格把关,充分体现了老一代艺术家的责任担当与艺术情怀。

学演《李逵探母》让侯宇再一次感悟深刻,她表示:学演前辈的经典剧目,不能死学或是不假思索地照搬,更不能轻易地去改动或是按照个人的所谓理解去刻画、演绎人物。而是要通过一部经典剧目的继承和学习,去理解揣摩这个流派在演绎塑造人物上的方法,去善于把握在演唱方面的规律和特点。要让技与艺成为塑造演绎人物的手段和方法,不能成为卖嗓子或是炫技。学习经典剧目就是要原汁原味的继承,不能做盲目的所谓创新,那样也就失去了继承的意义和价值。

实际上,侯宇作为青年一代京剧老旦的佼佼者,已收获一大批青少年观众的喜爱和认可。这源自于多位名师的悉心传授,她自身良好的艺术天赋、扎实的专业功底、全面的艺术素养和多年的舞台艺术实践积累,以及对京剧艺术的执着挚爱。她在遵循老旦行当表演程式的前提下,善于借鉴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段,所塑造和演绎的人物不仅有血有肉、富有鲜活的生命力,又颇具新时代气息,符合当下戏曲观众的审美需求,形成了独具个人魅力的艺术风格。她的音域宽广,擅于用声腔塑造不同年龄、不同阶层、不同境遇下的中老年妇女形象,演唱韵味醇厚,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她在不久前出版的个人专辑《清音雅韵——侯宇京剧老旦唱腔精选》唱片中,共收录了《对花枪》《金龟记》《目连救母》《八珍汤》《罢宴》《朱仙镇》《杨门女将》《徐母骂曹》等经典剧目的16个核心唱段。所收录的多个不同板式、不同韵调、不同风格的经典唱段,全面彰显了侯宇在京剧老旦唱腔方面的不凡声腔魅力和独具风骨的艺术风采。

京剧《李逵探母》是老旦李派、花脸袁派两大流派的创始人李金泉和袁世海的珠联璧合之作。今年恰逢京剧《李逵探母》首演65周年,又是两大流派创始人李金泉仙逝10周年和袁世海仙逝20周年。侯宇为此特别邀请当代最具影响力的袁派架子花脸传人、京剧名家杨赤联袂演出此戏。来到首都舞台,杨赤将精心准备,以最佳的艺术形象呈现给喜爱京剧艺术的广大戏迷观众。由李派和袁派的两位优秀传人共同联袂演出该剧,再现两大艺术流派的经典传承,更为令人瞩目和期待。

(作者:李红根)

搜索建议:
热评

 realme新品真我10,有哪些...

真我10是realme(真我)于2022年11月17日发布的一款5G智能手机,主打超大内存、超长续航,全系列、全渠道销量突破20万台,那么真我Q10手机有哪些亮...(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