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谭凯:不喜重复表演,《玫瑰之战》挑战“海王”吓得令仪转头就跑,精彩又好笑

有生之年,欣喜相逢,点击上方“关注”一起抒写更多温暖的故事。

在谭凯20年的演艺生涯中,他接触了各种不同类型的角色,出道作品《苦菜花》中的民族英雄于德海;《别动我的抽屉》的颓废画家成鲲;

《北京爱情故事》里怀揣梦想、野心勃勃的吴魏;

《北爱》剧照

《血色迷雾》警察局大队长钟一;

《神话》里的“西楚霸王”项羽;

《神话》剧照

《何以笙箫默》里的霸道总裁应晖;

《扫黑风暴》里的“双面区长”董耀等,以上这些都是完全不同的角色,在谭凯的演绎下格外出彩。

《扫黑风暴》剧照

谭凯曾说过自己对表演不喜欢重复,就好比画画,第一张画好了,第二章再重复就是临摹,那就没有意义,不是创作,体会不到创作的快乐了。

所以他接的角色就是不重复,他喜欢挑战,喜欢带着压力去挑战。

这次在袁泉、黄晓明、俞飞鸿领衔主演的电视剧《玫瑰之战》中,谭凯就又挑战了一个全新的角色,一个让俞飞鸿饰演的令仪看清真相后转头就跑的角色。

在《玫瑰之战》中,谭凯饰演的白松恺一出场就奠定了他这个角色的基调。

虽然他这次只是一个打酱油的角色,但实实在在的为女性们提了个醒,遇见剧中这样的男人就要像令仪一样立马抽身离开,绝不拖泥带水。

谭凯一出场,给人感觉还是那么帅,但是下一秒立马就展现了他这个角色“渣”的属性,第一次在展览馆遇见令仪,就以借钱的名义加上了她的通讯方式。

对不起,女士,这件艺术品我买下了。

正在观看艺术品的令仪抬起头,一个帅气的男士站在自己的面前,她有些错愕“没关系,我并没有打算买这个。”

接下来才是重点:“运输这件艺术品需要三百块现金,您身上有三百块现金吗?能不能借我三百块现金应个急,我在线转给您。”

是不是觉得这种搭讪的方式很俗套?但是偏偏有人会上当,为什么呢?

因为这种人往往生的衣服好皮囊,而且给自己包装得很有品位,白松恺就是这样一位人。

很明显,他已经观察了令仪很久,令仪看那件艺术品并没有想要买的意思,但是他主动上来说自己买下了,一是为了展示自己的实力,二是为了搭讪。

有一个细节拍得很好,当他以借钱的名义加上令仪的联系方式后,镜头闪过了这件艺术品的标价,是20万元。

一个能买下这件艺术品的人还缺三百块现金吗?而且现在哪个运输不可以用手机支付的?

当然,像令仪这样一位叱咤职场的精英律师,怎么会看不懂他的小把戏。

但她还是没拒绝,一可能是她觉得他有品位,二是当下他的颜值和气质吸引了她。

确实,从某种程度上说,如果不是清醒一点的女生,没人受得了白松恺这样的招数,与你聊天时,话里话外透着一种“你很特别”的意思,偶然间看到你朋友圈的照片会隔空送上该店的甜品,可谓暖心。

就连令仪这样的女精英都表示有些受宠若惊。

搭讪加联系方式只是第一步套路,接下来就是一步接一步,但凡贪念一点的女生很可能就会上当受骗了。

当令仪再次出现在展览馆,“你好,你是在等人吗?”

“这么巧,又是来买艺术品的?”“我是来看摄影展的。”

一问一答,像是老朋友了,接下来白松凯就为令仪介绍自己的作品。

当令仪问他为什么会走上摄影这条道路时,他便开始了他那个甜蜜温馨又感人的爱情故事,在讲之前还要特别强调:

如果一般人问我,我是绝不会说的,但今天我愿意为你打开心扉。

原本自己的生活和摄影没关系,是年轻时的一段经历改变了我。

二十年前自己还是一个四处旅游的野小子,后来在旅途中认识了一个女孩,自己爱上了她,但是告别的时候,以为很快会再相遇就没有留下联系方式,没想到一别就是二十年再也没见过她。

“所以,我到现在也没结婚,也没有再爱上别人。”

多么特别,多么动人。

令仪真的被眼前这个衣冠楚楚又深情的男人打动了,最后还答应了他的邀约。

没想到,接下来就是大型社死的场面,白松凯“海王”形象暴露无遗。

作为女生,在白松凯发出邀请的时候,令仪还是矜持了一下表示自己到时候看,但最后她还是精心打扮前去美术馆了。

没想到刚好碰到白松凯在一大堆女性面前“展现魅力”的画面。

他把上一次对她说的话,原封不动,一字不落地跟这一群来看展的女性又重复了一遍。

令仪当时都惊呆了,还以为自己遇见的是一个有品有德的优秀男士,原来是一个妥妥的中央空调大海王。

令仪转身就跑,他还追出来问:“你为什么要走?”

这一幕简直笑死了,遇到渣还不赶紧跑,要留着过年吗?只是把我们令仪吓得“魂飞魄散”,尴尬地想立马原地消失。

“我俩不是一路人,实在没办法跟你成为这种朋友,不用解释,是我的错,我不该来这儿。”

察觉不对,赶紧跑,绝不贪恋,果断放弃,令仪给广大女性做了个榜样,遇见白松凯这种男人就要远离,越远越好,绝不留一丝一毫的机会。

令仪看清了白松凯的真实面貌,转身就打车逃走,并且删除他的联系方式,眼不见为净。

有很多人都被俞飞鸿这一幕的装扮美到了,同时也被她一秒放弃渣.男的果断帅到,而且转身逃跑的时候也不要太可爱了。

确实,女生都应该像她一样,活得清醒一点,不要被短暂地吸引上头,不要被欺骗迷惑,一定要理智,觉察不对,及时脱身,绝不回头。

当然,作为扮演白松凯的谭凯,这几场戏也演的很顺畅,将一个靠编故事“欺骗”女性的海王形象演的活灵活现。

有人说他这未免有点太不专业了,对所有女性都是同一套说辞,这恰恰是这类人的套路。

那样的谎话他们随口捏来,骗一个是一个,所以其实不是海王有多强,只要女生够清醒,一般都不会上当受骗。

不过撇开剧里白松凯的“渣”属性,就谭凯这样的形象和气质,很难有人不被他吸引。

更难得的是他身在演艺圈却洁身自好,专注作品,用不俗的演技为观众展现一个又一个的经典角色,从未传出过半点绯闻,也不会炒作,甚至低调到连个助理都不带。

《何以笙箫默》剧照

关于谭凯,网上有传言说他未当演员之前,年薪千万,是后来胡歌介绍他去拍戏的,其实那都是谣传,这点他曾公开辟谣过。

1972年,谭凯出生于山东青岛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外公是木匠、妈妈是电车售票员。

受外公影响,谭凯从小学开始就喜欢画画,他所有课本空白的地方都画满了小人,谭凯的绘画天赋就是从这时候开始展现。

后来他成了全国著名的美术高中青岛六中的一名学生,高中毕业后,他又以专业成绩第一名考入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设计系。

这一切似乎都跟表演没有关系,但谭凯并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人,他对自己感兴趣的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

在大学期间,除了画画,他还帮其他系的同学拍戏,当过美工,做过副导演,并慢慢地对影视拍摄产生了兴趣。

1996年,24岁的他大学毕业后,进了一家广告公司,日子过得顺风顺水,穿衣吃饭落户北京都解决了,或许是日子过得太顺了,也或许是五年的广告设计生涯太长了,他开始厌恶这种生活。

那五年间,他虽然薪水很高,但是经常跟朋友出去吃吃喝喝也没存下什么钱,而且因为只吃不动,他一度胖到180斤,他意识到自己这样下去真的不行,会被废掉的。

所以跟广告公司的五年合约一到,他就毅然选择了离开,放弃了那份在别人眼中非常羡慕优渥的工作,他开始寻求改变,为了减肥天天跑健身房跑步,控制饮食,一年减掉40斤。

离开了原来的公司,因为没有积蓄,又没有稳定的工作,日子过得苦哈哈飘忽不定,但是谭凯是真心地喜欢当下的生活。

他喜欢挑战,喜欢冒险。

第一年他并没有直接转行当演员,而是先在北京电视台当主持人。

主持人谭凯

说起跟北京卫视的缘分,谭凯说那个时候是迫于生计,基本上是赚钱的活,不违法的都干。

当时做主持人,是没有提词器的,几乎都是脱稿,但谭凯拿下了,他说自己后来背台词记忆力很好,就是那个时候被练出来的。

每一段经历,都是人生的财富。

谭凯从绘画转向主持人,后来又阴差阳错走上演员之路,他以前的经历都有在后来的影视剧作品中展现,比如《别动我的抽屉》中的颓废画家成鲲就对应了他从小画画的天赋。

当然,在演员这条道路上,谭凯走的并不是顺风顺水,有很长一段时间他都是客串、打酱油,直到进了中年才开始被观众看见。

不过对谭凯来说,红不红的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出演自己喜欢的角色,体验不同角色的人生。

《边城》剧照

某杂志在采访谭凯的时候,曾这样描述他:

他是一个拥有艺术家气质的演员,一个集诗人与冒险家气质于一身的男人。

确实,这是对他做演员前后最好的总结。

当然他的身上拥有的这两种气质,也并不是与生俱来,而是他一路经历成长的体现。他虽然不是科班出身,但是在他看来,表演跟绘画差不多,他曾这样比喻:

“对我来说,表演是另一种绘画的方式,摄影机就是一块空白的画布,我所有的经历、感悟、悲哀、痛苦、喜悦、离别、渴望,都是我的颜色;

《何以笙箫默》剧照

而我对一个角色的理解、同情和愤怒以及诠释人物的欲望就是我的画笔,描绘这些人物的过程就是表演带给我的最大乐趣。”

所以,我们在很多剧里看见谭凯,有时候尽管他的戏份不多,但是他丰富有层次的演绎总是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对于表演,谭凯是真热爱,他曾说自己做事是凭兴趣至上,如果没兴趣,坚持不了这么久。

而且他还不喜欢重复,他享受挑战带来的快乐,对表演他一贯坚持:

我不能演得像我自己,我得演得像故事里的那个人,那我就成功了。

纵观他在演艺圈的这二十年,出演了上百部作品,确实少有重复的角色,每一个都能让人眼前一亮。

如今刚过五十的他在《玫瑰之战》中挑战了一个“海王”的角色,与俞飞鸿对戏,两个都是观众很喜欢的实力派演员,你来我往的挺有意思。

有很多人都想看这一part的花絮,应该很有趣,你想看吗?

你还看过谭凯演的哪些作品,最爱哪一个角色,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为他打call呀

搜索建议:
热文

 怎么确定船舶所有权转移时间

我们知道很多物权转移都是以登记来决定的,包括不动产的房屋土地等,还有就是动产的汽车、船舶、航空器等等,而且很多民事纠纷就是关于船舶所有权转移的认定而产生,下面我...(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