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员工的属性有哪些?

员工,从企业经营角度来理解,是指以工作为载体的各种工作人员;从法律角度看,员工具有合作关系的人。我国劳工法并未对员工做出明确定义。作为职场解读,我们还是以企业的角度来看一下员工的属性。

对于员工的理解有两个维度,一个是主动一个是被动。主动维度:

1.员工承担工作,对工作的进度、质量负责。

企业所有的工作,所有经营管理中的事项,全部都是通过员工来实现的。没有员工的劳动付出,企业就还只是一纸证书或者一个空壳。

2.是公司发展的动力源泉,具有可塑性和自我增值的能力。

真正推动公司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内因,是公司的员工。即使资本也是需要员工的工作了执行才能够发挥作用,员工的劳动使得资金不断回流,价值不断增值,同时在企业的发展中不断以工作的行使推动企业实力与规模的壮大。

在这一过程中,员工通过重复劳动、工作锻炼和自我学习,会实现自我成长和增值。

3.是公司文化和发展方向的决定因素。

企业的文化虽然体现了老板的价值观,但老板的价值观必须在员工认同并贯彻的前提下才能有有效落地;员工行为习惯是企业文化的呈现和落地基石,也是文化塑造和变革的核心力量;

员工的整体素质、整体结果输出也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选择,对企业战略有着决定性的驱动作用。

被动维度:

1.员工是企业管理的对象。

企业的组织工作、协调工作、计划工作以及监督工作等全部都是以员工为对象的。是管理的承载对象和执行主体。从古至今,从国外到国内,所有管理理论、所有管理模式、所有管理方法无不是以员工为对象建立的,没有员工,这些理论和模式也就没有了灵魂和意义。

2.员工是企业投资的对象。

企业的发展,直接驱动是企业的投资行为,企业为了能够实现自己利益的目标和社会的责任,会持续进行投资行为,以保证资源的有效性、合理性和效益输出。但是资源是掌握在员工手中的,投资的直接对象可能是设施、技术或者产权等有价主体,但是这些对象的支配和使用者全部是员工;另外,作为企业的第一资源,为了实现企业运行的正常和有效,企业必定在员工的身上进行投资,包括但不限于员工工资、福利奖金、有偿激励以及学习成长的投入。

3.员工也是企业责任的主题和承载对象。

企业发展是有目标的,也是有目的的。企业的目标和目的如果不落实到它的执行主体--员工的身上,就会成为空中楼阁。为了保证这一目的的实现,企业会有目标分解、任务分解、职能分解、计划分解、激励考核等一系列行为,一方面是保证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直接把企业的所有目标和责任全部落实到员工的身上。

我们强点员工的属性,强调员工的独特性,却不得不承认,如果没有企业这个壳子,员工也只不过是一群人而已。所以,员工与所在企业也是相互依存的,企业没有了员工不可以,员工离开了企业也就不能称之为员工了。

另外,员工的名字虽然不变,但内涵却是随着时代在不断变化的。1.初始的时候,员工是企业的完全支配对象。

员工的另一个时代代名词是劳工。劳工形势下,员工是纯粹的被支配对象,在个人权利、工作条件和收入报酬方面能够自主主张的很少。个人权力与地位与企业是不对等的,利益也很难得到保障。

2.后来发展到雇员。

所谓雇员,就是受雇于人,以契约形式约定双方权责和利益的工作模式。雇员形势下,员工的被动型依然是比较大,但在形式上已经有契约约束了。员工拿钱干活,守约做事,但积极性和创造性还是得不到发挥的。

3.员工时代。

在今天,随着社会的高度发展,企业的理念与用工形式也有了很大进步,国家也不断出台均衡双方权利的政策与法规。员工无论在企业的地位还是在法律的地位都有了明显的提升。在合理管理机制和管理措施的影响下,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

而企业,除了按照约定支配员工工作以外,还进行适当的人力投资,开发人力资源,通过人力资源的优化和增值来推动企业的不断增值。

随着时代发展,技术进步,尤其在互联网和智能技术越来越发达的今天,员工与企业的关系以及员工的属性又会有大的变化。1.强调独立性和个性发挥。

企业要想有活力,首先要激发员工的活力,激发员工的活力就要摆脱僵化的体制与规则的束缚,要创造更宽松的工作环境和更适于员工积极性、创造性发挥的平台和空间。这是趋势,也是必然。这种情况下,员工就变成了驱动企业变革和破旧立新的主要力量。

2.成就和成长欲增强。

员工的追求不再局限于做工作拿工资。因为常态化的技术进步和环境变化使得市场与社会对于人才和技能的需求不断进步,为了适应这种进步,更好的生存与发展自我,便提上了员工的日程。他不但要工作,还要成长。所以员工对于个人成就感和个人提升的诉求越来越明显。

3.随着社会分工的更加精细化和职能化,沟通协作的欲望也越来越强。

作为职场的一份子,他们迫切希望摆脱格子式的工作空间,希望在沟通和协作中产生效率,希望打破那些条条框框的限制与身边的同事进行更充分的沟通和合作,更希望自己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和职业目标有更大的角色选择空间。

就像法律对员工的定义一样,本质上员工与企业是合作关系。这种合作关系成功与否、效果如何取决于双方,一方面是双方的契约精神,另一方面是尊重与配合。我想,这一理念应该会颠覆现有的很多管理理念,是对传统金字塔的一种挑战。

有些人说,站在塔尖的董事长、总经理怎么会愿意放弃自己的优越感和权力?这话问的好,优越感和权力欲望是很多经理人追求的,而且一旦拥有就不舍得放弃。

企业的存在不是为了某些群体的优越感而产生的,也不是为了某些群体的权力欲而产生的,是为了企业利益。在这个不进则退的时代,服务和客户体验越来越重要,即使企业不断变革,想要紧跟时代步伐都不容易,作为金字塔尖的人,只是为了自己所谓的权力和优越感有什么意义呢?大势当前,企业鱼死网破,优越感和权力也会荡然无存,生存重要还是权力重要?记住,这只是一个企业,不是一个王国,本性是为了赢利而不是为了争权,不是吗?

回答不足之处请谅解。

更多职场观点,请关注我的百科 号“指尖视野”,谢谢!

搜索建议:员工的属性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