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过远过近都不行,人际关系中的边界感该如何把握?丨情感

子玉

沈阳筹备分舵

三级拆书家

我们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小时候事事都要听父母的话,稍有反驳就会被贴上“坏孩子”的标签;成年了,又反过来要求父母要听我们的话,老爸老妈稍有不同意,就说他们太顽固、跟不上形势。我们还可能经历过这样的苦恼,身边的人对你的印象是清高或者孤傲,可你不是不想交朋友,只是无法向他人传达友好,别人的亲近也难以被你接受。 不愿意被别人左右,可是却又不自觉地会要左右身边亲近的人;明明内心想与人亲近,却对他人的关心表现出拒绝与疏远。这样的无奈与矛盾,你有经历过吗? 不能够与身边的亲人、朋友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和关系边界,要么会过分干预对方,要么又太疏远,很容易让关系冷淡或者僵化。 无论是朋友,还是亲人,只有彼此间能够保持健康的关系边界,才会让两个人在关系中感觉到舒服,并且在内心中真正亲近起来。 美国婚姻与家庭治疗师,心理学家亚历山德拉.所罗门的《一生的亲密关系》一书中指出,保持健康的边界是维持健康人际关系的关键,并给出了管理边界问题的方法。书中对亲密关系的本质,以及我们自己处于亲密关系中的哪个阶段,都进行了探索,并给出了建立真正的亲密关系的方法,帮助人们勇敢去爱。

那么,到底什么是健康的关系边界呢?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生的亲密关系》

裕子与艾萨克在参加了第一次婚后心理治疗后,很想和大家分享他们的情况。在所有关于蛋糕、结婚言和蜜月的故事中,艾萨克贡献了一个十分特别的故事。艾萨克说道:“整整一天,我都看着爸爸始终在关注那些不顺”的事情,比如下雨、摄影师迟到、日程的突然变动等。”后来我在男厕里碰到了他,他直截了当地告诉我,这是他参过的最糕的婚礼。我把手放在他的肩上说:“很抱歉给你留下这种印象。但这是我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你能相信吗?我为自己能说出这句话而感到骄。

裕子接着说道:“他的应对方式让我眼前一亮!如果是我在当时听到他爸的那句话,一定就像掉进了泥潭一样,不知如何是好。他的父亲总是以批评的眼光看待一切,而我在过去常常因此备受打击。在他父亲的眼中,我们生活中的一切行为都是错的,关于我的一切也都是错的。生活在这样的打击下,是很可怕的。但听到他对爸爸说的话后,我如释重负,心情也好了很多。”

听到这样的故事,我同样也很为他们高兴。艾萨克已经厌倦了背负父亲的批判,他开始选择一条不同的道路。他心里很清楚,父亲刺耳的声音不仅影响了父子关系,还影响了他与裕子的夫妻关系。于是,艾萨克在自己与父亲之间设定了一个边界,而且他的努力获得了回报。艾萨克的故事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他用爱的边界回应了父亲的评论——既没有因为父亲的话而内心煎熬,也没有怒火中烧地把父亲推到一边。他对父亲既有爱,又保持着有益身心健康的距离,这就是健康的边界。 在这个故事中,儿子对父亲的负面情绪设立了健康的边界。 关系中,健康的边界是别人将自己的情绪或者想法传递出来,在有意或无意的状态下试图影响我们时,我们能够做到即不攻击、不回避,又能够维持自己的稳定情绪与独立想法,坚定表达观点的同时,也能够传达出对对方的理解与爱。 这样来说还是比较难理解,我们通过几个例子,看看哪个是健康的边界,哪个不是。 例1:小丽和男朋友交往三年,每次两人闹别扭,都是以小丽修复、挽回关系告终。小丽一直是做错事说错话的那个人,请问这是健康的边界吗? 不是,小丽的边界太过宽松,在关系中过多承担了责任,将别人的问题变成了自己的问题。 例2:阿敏做事认真,工作很少出错,但是在与同事交往时,除了领导的意见,别人的建议无论对错她都很少接纳,也几乎不与别人交流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大家都觉得阿敏很难靠近。请问这是健康的边界吗? 不是,阿敏的边界过于封闭,既不允许别人进入,也不与他人产生思想和情感的交集。 例3:再回来看片段中艾萨克的故事。父亲在他的婚礼上表达自己的抱怨与不满时,艾萨克即没有因父亲的情绪而陷入低落,也没有埋怨父亲不适时宜的话语,而是在向父亲表达了对他情绪的理解后,真实地表达出自己在婚礼中的欣喜与幸福感。这是健康的健康的边界。能够不被他人影响而真实并独立地传达自己的想法,才是健康的边界。 关系中健康的边界,不但可以保护我们不受伤害,也能够让我们与他人保持适度亲密的距离,在关系中可以更多地感受到爱与被爱。在健康的关系边界中,在感受到被对方尊重有自我掌握感的同时,也能与对方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在关系中产生亲近的联结,让自己和对方能在没有压力、内疚与恐惧中享受彼此的关系。 那么,在边界问题上,需要首先思考自己的人际关系边界是怎样的。对表格中五种边界的类型,可以逐一认真思考,并用笔写下来,探索一下自己的边界问题。 吸纳: 指很容易被对方所影响,比如将别人的责任变成自己的,过分承担责任;或者在别人情绪起伏时,被别人的情绪影响而无法独立思考;或者对他人的要求或建议几乎无条件地接受等等。上面例子中的小丽,每次与男朋友争吵都是她在修复关系并承担责任,这就是吸纳。 入侵: 指对他人边界的侵犯、干扰,一定要别人听从我的建议或者要求,按照我的想法做事。比如孩子想去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但是你认为不行,没前途,对他说“你听我的,去做……,肯定没错,我是为了你好。”并且在没有与他交流和沟通的情况下,就为他设计了新的规划,这就是入侵。 吸纳与入侵都是过于宽松的边界,要么会过分取悦他人,要么会干涉、控制他人。 阻挡: 指对他人的所有意见都不接受、不采纳,独来独往。你身边可能有一些人,做事极少听取他人的建议,除去一部分人是因为过度自负,还有一部分人是因为害怕被他人伤害,而采取与他人建立关系屏障的方式保护自己。 抑制: 指在向外输出想法时,压抑情感,不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情绪。比如你的朋友因为没有得到及时的帮助,指责你自私,你却无法向他表达自己感受到的不公对待和与内心被伤害的感受。 阻挡与抑制,都是过于严密的边界,会切断我们与他人的情感和关系的联结,让关系更加疏远。 前面例子中的阿敏,几乎从不接纳别人的建议,也不与别人交流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就是过于严密的边界,即阻挡又抑制。 你可以结合以上表格,思考自己的人际边界应对方式,并思考自己的行为模式是怎样的。对于其中一个你最想纠正的不健康的关系边界,可以思考一下要采取什么方式解决这个问题。 在关系中,边界可能是随时变化的,甚至与同一个人的相处,也可能会时而健康,时而过于宽松,时而又过于严密,这些都是关系相处中的正常现象。我们要做的是,在意识到边界重要性的前提下,尽量关注自己在关系中的边界模式,并在必要时做出符合自己利益与关系维护的调整,让健康的边界促进人际互动。 人际关系是一门学问,更是值得投入精力认真学习与改进的,爱需要勇气。探索自我,勇敢去爱!

搜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