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所有的成功都是由量变升华到的质变,是大部分试错结果的累积

01 实践在理论面前就是一剂谦卑的良药

在技能更替日益加快的时代,只关心技能是不够的,而思维才能为成长持续赋能。正如我们的两种思维认知,即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成长型思维认为失败是一个行为,固定型思维认为失败是一种身份。提升我们的思维认知是打破人与人之间壁垒的唯一办法。通俗一点的说,就是我们怎么想,从那个角度考虑问题,又从几个方面来通盘考虑?最重要的是我们能否付诸行动,因为实践在理论面前就是一剂谦卑的良药。

正如我们的生活不可能像想象得那么好,但也不会像我们想象得那么糟。人的脆弱和坚强都超乎自己的想象。有时,我们可能脆弱得一句话就泪流满面,有时,也发现自己咬着牙走了很长的路。但不管怎样,都是我们思考后结果的自然流露。我们会因外部因素的影响,产生思维认知,但决定行为结果的却是我们自己的思维。

任何我们认为做不到的事情,只是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做,我们缺乏的是自信心,我们都明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蛙步,无以至千里。任何事只有我们去做了才会有结果,哪怕失败了,也是我们千里之行的一步蛙步。当我们积累出足够多的蛙步,成功就是结果的自然流露。这也是我们要常用成长型思维考虑问题的关键因素,我们要有敢于试错的勇气。

02 逃避困难是自我设置的枷锁

我们会不会做一件事情,不取决于这件事情难不难,而是在于这件事情对我们有多重要。每个人的一生中,总有一次会拼尽全力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用着急自己什么时候能遇到,因为这是早晚的事情,只是这种动力也是一把双刃剑。有一则笑话,说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一生没有受过任何气,有一天上街被人骂了一句后就气死了。那么是因为这句话太难听了吗?

原因我们都懂,正如上边提到的动力是把双刃剑也是同样的道理,没有经历过风浪的船是幸运的,但却不是最安全的船。这也是当今社会所倡导的试错能力,我们不仅要敢于试错,还要懂得借助试错成长,就像我们刚学走路一样,没有人能上来就学会跑步,也没有人会一跤不摔学会走路,我们之所以能学会走路,并不是懂得怎样规避摔跤就能不摔跤,因为摔跤也是我们学会走路的一部分。

人类的本性也会告诉我们很多道理,就像我们小时候学走路,摔倒后并不理解自己为什么要爬起来,为什么不可以一直趴在地上?在本能的驱使下我们一次次的站起来,直到我们学会了奔跑。但当我们长大后,这种本能却被弱化了,有时我们跌倒了,就想趴在地上不起来,好像被压在五指山下一样,等待路过的唐僧接下封印的符咒。但不是每个人都能遇到解救自己的唐僧,大部分人都需要靠自己挣脱那无形的枷锁。

03成长的结果是不断努力前进的自然流露

世间万物都有其道理所在,任何轻而易举获得的事物都不会长久,我们在面对困难时,逃避是最简单的做法,但就像鸵鸟把头埋进洞里躲避危险一样。该来的不会因为我们看不见而消失,当我们生而为人,从有思维时起,就出现了文化的遮蔽性。我们总是渴望所有美好的事物都发生在自己身上,会把一切不理想的事物归因到外部因素上。

认为只要我们不去面对事情就会过去,正如我们知道针扎在自己身上很疼,但是当真的被针扎的时候,并不会因为我们事先知道很疼而减少一丝一毫的痛苦。生活就像一面多棱镜,它有不止一个镜面,相应地,也有不止一种可供观察和理解的视角。它应该不只有一种标准、一种模式、一种状态,它应该是多元的、丰富的,并且具有不同纵深的内涵。这也就意味着,我们看待自己和世界,看待现在和未来,看待情感和理性的时候,存在着远比我们已知的更多的可能性。

这些都是由我们的思维认知决定的,就像我们站在一楼看到的风景,与站在五楼所看到的是不一样的,而站在三十层楼上看到的风景又会有很大的区别。我们所处的位置没有改变,只是高度的不同,就会有不一样的视野,当我们看过三十层楼后的风景,回过头来看五楼,一楼才会发现自己原以为了解的事物全面并不全面。

我们对认知的提升犹如登高望远一样,我们想要看到的风景越多,就要爬的越高,我们可以轻易的爬上一楼二楼,但是坚持爬到三十楼甚至更高楼层,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当我们明白需要一层层攀登楼层时,就是思维认知的提升,而当我们为怎样攀登三十层楼的办法苦苦煎熬时,其实路就在脚下,停下脚步并不能解决问题,我们要做的就是一步一步的向上迈进。

人都是在反复中成长,也总是在自我否定中重生。推翻以前坚信的东西不是容易的事,能记住并以此提醒自己,似乎就显得更为重要。因为不管前进的步伐是对是错,都是我们攀登的每一层台阶,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所有的成功都是由量变升华到的质变,请相信我们的坚持都算数。

搜索建议:
热文

 诗词||贺“冬歌文苑”六周年

作者简介周功民,笔名南霸海,皖籍海南人。退休前一直从事政府机关公文服务工作。业余时间喜爱读读书、写写字,已有部分游记、散文、诗歌、杂文发表。现为海口市作协理事。(展开)

热文

 《轻松学名方》释义||​第39讲...

养胃五点“少点慢点淡点软点暖点”紫花地丁天葵子,这里是两味药,紫花地丁一味药。 蒲公英叫什么?叫黄花地丁,开小黄花。紫花地丁又是另外一味药,它为什么叫紫花地丁?...(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