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传

(三)小柴胡汤——长期发热

时间:2022-04-22 14:41:17 热传 我要投稿

21少阳外感——李宇铭医案

叶某,男,23岁,香港人。2013-10-08感冒半天。今晨开始流涕,数小时前始觉整个咽喉部不适,轻咳无痰,平素眠浅易醒。舌暗红胖,苔薄白,脉寸涩,关尺弦。与小柴胡汤原方。柴胡120g,黄芩45g,姜半夏60g,党参45g,炙甘草45g,生姜45g(切),大枣45g(切)。2剂。以水12碗,煎剩下6碗,去渣,再煎剩下3碗,一天分3次温服。

2013-10-11上药服后,咳嗽与咽喉不适已除,睡眠佳,容易入睡,无易醒。药后觉身体热。刻下仍有痰,流涕,质黏稠。脉右寸浮细,左寸仍细涩,关尺仍弦如前。

病仍未愈,再与上方2剂,守方如前。但因无姜半夏,改用法半夏60g。

2013-10-16上药服后,诸症已除。《原剂量经方治验录》

论:半天即入少阳,此如何理解。寸脉涩,尺脉弦,法当腹中痛,此无腹痛。小柴胡汤,和解表里。另一点,小柴胡汤,有时不用原方原量,半剂的量就可以。

22少阳外感——李宇铭医案

李某,女,39岁,香港人。2011-02-01发热3日。病初起发热、咽痛、欲呕,至今天发热稍减,但咳嗽有痰,头颈痛,时冷时热,热时不冷(往来寒热),不欲食,不能入寐,周身酸痛,小便觉热,心悸,多口疮,无咽痛,不渴。舌红,苔黄腻,脉沉细紧。与小柴胡汤加减法六、七。

柴胡125g,黄芩45g,清半夏60g,桂枝45g,炙甘草45g,五味子45g,干姜30g,2剂。上药以水12碗,煎剩下6碗,去渣,再煎剩下3碗,分3次温服;翻煎,以水6碗,煎剩下3碗,分3次温服。服药后,盖被子取微汗。

2011-02-06药后盖被汗出,诸症减,无往来寒热,无头痛,眠可,只余下咳嗽,身上稍有酸痛。中病即止,勿药而愈,嘱咐休息调养。《原剂量经方治验录》

黄元御医学研究 读《伤寒论》学古中医,每天分享三条提纲,研究黄元御学术理论,为每一个想学习《伤寒论+金匮要略》学者,提供交流的平台。 624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23长期发热——祝谌予医案

范某某,男,37岁。发热3个多月,上午37℃左右,下午逐渐增高,体温在38℃~39℃之间,先恶寒后发热,形成往来寒热之象,入夜逐渐下降。乏力倦怠,口苦咽干,胃脘闷胀不适,有时恶心,纳差,大便干,小便黄赤。经检查肝功能、胆囊引流均未见异常,使用多种抗生素未见疗效,乃邀会诊。除上述症状外,舌质红、苦黄腻,脉细弦而数。

证为表里不和,湿热内蕴。以和表里,消湿热为治。方用小柴胡汤加茵陈。服药6剂,热退病除。病人除感疲倦外,无其他不适。予五味异功散收功。(祝谌予?若干古方之今用.中级医刊.1979(10):46)《名医经方验案》

论:本案发热3个月,也未入脏腑,病仍在经,三阳合病。

24发热——聂惠民医案

张某,男,12岁。2005年9月23日初诊。发热20多天,某西医院治疗诊断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后入院治疗18天,住院期间WBC总数一直较高,最高时达74.7x 109/L,嗜酸性粒细胞最多时达94%,入院后积极寻找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病因,进行相关检查,如寄生虫、细菌、真菌以及病毒学检查均为阴性或非活动性感染,影像学检查提示肝脾肺等实质脏器无浸润性改变,于是没有给予特殊治疗,只是进行了对症、抗炎等治疗,虽然病情有所好转,体温恢复正常,但WBC总数仍在14.7x 10L,嗜酸性,粒细胞仍达80%,故要求出院前来向中医求治。现症:咽部不适,食纳不佳,脉细弱小数,咽赤,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形体消瘦,舌红苔薄黄根部略厚。证属热病之余,邪热未清。治以疏解余热,清利咽喉。拟小柴胡合桔梗汤化裁。处方:生甘草5克,桔梗10克,川贝8克,柴胡10克,黄芩10克,白茅根12克,双花12克,连翘10克,败酱草6克,生芪10克,炒三仙各12克,太子参10克,杭芍10克,生牡蛎20克先煎,7剂。

2005年9月30日复诊:服上方后,体力渐增,食纳转佳,WBC总数降至10.8x10/L,嗜酸性粒细胞降至27%,仍用前法。上方去败酱草,加赤芍,生栀子,予药14剂,水煎温服。

2005年10月15日三诊:继服药后,体质明显好转,WBC总数降至7.9x109/L,嗜酸性粒细胞降至15%,以前法调理而愈,半年未见复发。《聂氏伤寒学》

论:本案是小柴胡化裁医案。

25项背强痛——吴光烈医案

苏某某,女性,46岁,1985年8月23日就诊。症见:项背强痛,转侧不灵,伴寒热往来,每日一发,寒轻热重,热来大饮不解其渴,不欲饮食已4天,经到某医院门诊,治以葛根汤连服3剂,汗出甚多,寒热往来未除,项背强痛益增,而求治。查问病史,去年患胆石症曾到福建医学院附属医院进行手术,素体虚衰,月经行期色淡,白带多而清稀,面色无华,脉弦而细,舌质淡,苔薄黄,证属少阳热重伤津,治宜和解,方用小柴胡汤治之:柴胡、黄芩各12克,半夏、党参各9克,炙甘草6克,生姜3片,红枣6粒(剖)。

1剂而寒热解,3剂尽,项背强痛除。[福建中医药1987,(5):15]

按语:本案项背痛而无表证,故用葛根汤无效。但见寒热往来,寒轻热重,热来大饮,不欲饮食,证属少阳热重伤津所致。当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枢机,待枢转气活,则寒热自除,郁热自解,津伤自复,而项背疼痛自止。《伤寒论名医验案精选》

论:少阳五;伤寒四五日,身热恶寒,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

颈项强,是太阳之病,而肝胆主司筋脉,相火旺则筋脉燥急,少阳之经,自头下行,而循颈项,故亦有颈项强证。胁下满者,少阳之病。手足温者,阳明之病。四肢秉气于胃,胃阳盛旺,则手足温,而手少阳自手走头,足少阳自头走足,故亦有手足温证。是宜小柴胡汤也。

26三阳不解——董正平医案

这位女生因为近1个多月来“注意力不能集中”,找我诊治。首诊时,我见其舌尖略红,苔略黄腻,并伴有胃脘略胀满等症,遂予四逆散合半夏泻心汤开其中焦。

患者服药4副,胃脘症状缓解,但“注意力不能集中”未见减轻。我见其形体尚为健硕,精力、体力尚可,后背略有拘紧感,小便偏黄,余无明显不适。舌淡红,苔薄白,脉略浮弦。遂考虑为三阳经表之气不畅,清阳不得舒展。处方:葛根20g,生麻黄6g,桂枝10g,生白芍10g,生甘草6g,柴胡12g,黄芩6g,姜半夏8g,党参10g,生姜3片,大枣4枚。4副。

服药后,头脑明显清爽,已能集中注意力,学习状态大有提升。继服4副,病遂愈。《经方浅悟》

27汗下目闭——许叔微医案

李思顺得伤寒,恶寒发热,口中气热如火,不绝七八日矣,而目闭不肯开。予诊其脉,阴阳俱紧,是必汗之而复下之故也,此坏证矣。病家曰:一医于三日前汗之不愈,一医复下之,而目闭矣。遂投以小柴胡汤,五啜而愈。《伤寒九十论?证七十七》

按语:许叔微曰:“或问何以知其汗下而目闭?予曰:仲景称伤寒发热,口中气勃勃然,头痛目黄,若下之则目闭。又云:伤寒脉阴阳俱紧,恶寒发热,目赤脉多,睛不慧。医复汗之,咽中伤。若复下,则两目闭,此坏证,须小柴胡汤调之愈。”《伤寒论名医验案精选》

论:《伤寒悬解》457页,不可汗下一,伤寒发热,口中勃勃然,头痛目黄,衄不可制,贪水者必呕,恶水者厥,若下之,则因咽中生疮,假令手足温者,必下重便脓血。头痛目黄者,若下之,则两目闭,贪水者,脉必厥,其声嘤,咽喉塞。此是外感伤寒,而湿热之上壅也。

不可汗下二,伤寒,脉阴阳俱紧,恶寒发热,则脉欲厥,厥者,脉初来大,渐渐小,更来渐渐大,是其候也。如此者,晋寒甚者,翕翕汗出,咽中痛,热多者,目赤脉多,睛不慧,医复发之,咽中伤。若复下之,则两目闭,寒多者,便清谷,热多者,便脓血。我就没看到用小柴胡。许老师这句提纲,用小柴胡汤,是何出处?

28邪人少阳——齐秉慧医案

张女,寒热间作,口苦咽干,两侧头痛,默不欲食,眼中时有红影动。其家以为雷号,来寓备述,予曰:非也。少阳热溢于肝经,目为肝窍,热乘肝胆,两目昏红。予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加当归、香附宣通血分,羚羊角泻肝热而廓清目中,不数剂而愈。[《经方应用)1981:296(引自《齐氏医案)]

按语:本案脉证所现,显系邪入少阳之证,故以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因挟肝胆郁热,故加当归、香附、羚羊角以理肝郁、清肝热。《伤寒论名医验案精选》

29高热红斑——矢数道明医案

4岁女孩,初诊于1956年5月15日。从东北地方赴东京某大学医院入院就医,经详细检查,宣布为不治之症,其于回家途中来余处就医。

本病因1954年5月患中耳炎,应用抗生素不见好转,处于非常困难之境地。1955年5月开始有贫血,腹部胀满,8月出现高热,皮肤出现红斑,自此持续38~40℃高热,疑为败血症、关节风湿病、胶原病、佝偻病、恶性贫血、白血病等,曾接受各种治疗。近来,体温37.2~37.5℃之间,每月不定期出现1~2次39℃以上之高热。在东京某大学医院入院检查结果,诊断定名为“感染引起之网状细胞内皮症”,住院30日期间,使用考的松、去氢皮质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均无效,鼠蹊部淋巴结肿大,步行困难,血红蛋白48%,红细胞272万/立方毫米,白细胞6700/立方毫米。

颜面苍白,脉浮数,全腹胀满,剑突下高高隆起,有抵抗压痛,肝脾可触及,颈部、腋窝、鼠蹊部淋巴结肿大。胸胁苦满证1明显,有往来寒热。于是,给与小柴胡汤。服药后数日,曾一度出现39.7℃高热,以后变为一般发热,1个月后体力恢复,可以到户外活动。小柴胡汤继服两个月,考虑需改善其贫血状况,给予小柴胡、连珠饮合方服用5个月,贫血亦恢复,身体完全恢复,健康。之后,6年来未再复发,现在在小学上学。

被诊为细网内皮症患者,其后又曾治3例,这一例治疗顺利,从远期疗效来看,认为已治愈。因为此患者之治愈,经过各大医院种种质问和对证,所以其诊断是确切的。(作者治验《汉方治疗百话》)《汉方临床应用》

论:脉浮数,高热,为太阳病与脉,红斑,此是营血之热,外蒸皮毛,此就能确定,是伤寒表实证。有往来寒热,此是少阳经病。从所有症中,疏理出这几个脉与症就够了。其它看不懂的,就是用抗生素之后的各种杂象。

30少阳病——刘渡舟医案

袁某,男,64岁。外感时邪,乍寒乍热,两胁苦满,伴咳嗽有痰,口苦,心烦,至夜间合目则盗汗出,湿透衣被,甚以为苦。脉弦有力,舌苔白滑。此冬令时邪,先犯肺卫,治不如法,乃传少阳。少阳气郁不疏,相火内蕴,逼迫津液外出,故见盗汗。

柴胡12克 黄芩10克半夏10克生姜6克党参9克 生石膏15克 炙甘草9克 鱼腥草10克桔梗6克

服药三剂,盗汗止而诸证愈。

解说;《伤寒论》说:"三阳合病,脉浮大,上关上,但欲眼睡,目合则汗。”今人治盗汗,多从阴虚论治,一般不从阳邪考虑。殊不知少阳本寓相火,邪入少阳,则气郁火蕴;至夜间目合之时,阳入于阴,阳热内迫,则里热更甚,里热甚则逼津外出,亦往往导致益汗。此亦属于少阳枢机不能主阴阳表里气机出入之变,所以用小柴胡汤解郁利枢而能止其盗汗。

又:小柴胡汤,仲景原本是为治疗少阳病而立,凡邪气侵犯少阳,气机郁勃不疏,肝胆疏泄不利,少阳经腑功能失常,则为少阳病。

少阳包括足少阳胆与手少阳三焦,应时在春,五行属木,禀条达疏泄之性,具启陈致新之能,所以少阳之气喜条达而恶抑郁,喜疏泄而恶凝滞,有如春气之升发而万物生,则少阳之气对于人体周身气机的运动有促进并调节的作用。所以少阳为枢,能为人体表里阴阳、内外上下、气血津液、脾胃三焦之枢,能枢转周身气机的升降出入运动,促进气血津液的运行。如果少阳受邪,不但使少阳经腑功能失常而为病,而且每因少阳气郁不疏,枢转无力,使得周身气机运动亦因之而郁,内外上下之气不通,气血津液不行,则诸病生焉。小柴胡汤具解郁利枢之能,有推陈致新之功,善开少阳气郁以利枢机之用,所以,小柴胡汤为少阳枢机之剂,实乃仲景开郁利气之首方。

凡病及少阳,与少阳气郁,枢机不利有关,见有往来寒热,胸胁苦满等证,皆能用小柴胡汤治疗。所以仲景指出:“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学者不可以此而非小柴胡汤为治疗少阳病的主方,亦不可以彼而非小柴胡汤解郁利枢的作用。一般总把小柴胡汤的治疗作用说成是和解少阳,但“和解少阳”四个字决不能概括小柴胡汤治疗作用的方方面面。从小柴胡汤的组方来看,其中的药物可以分为三组:一是柴胡配黄芩。柴胡微苦寒,感一阳春升之气而生,能直入少阳,升足少阳之清气,既解少阳经中之邪,又能疏利肝胆气机而推动六腑之气,具有推陈致新的作用,黄芩苦寒,善于清泄少阳胆腑火热。柴芩相配,一升一降,经腑同治,能使少阳气郁得达,火郁得发,郁开气活,则枢机自利。二是生姜配半夏,既能和胃止呕,又因为姜、夏味辛能散,有助于柴胡疏解少阳之郁滞。三是人参、大枣与甘草相配,味甘补中,一方面能鼓舞胃气以助少阳枢转之力,另一方面还能预补脾胃之气,以杜绝少阳邪气内传之路。全方既有祛邪之品,又有扶正之药,集寒热补泻于一体之中,具有升达少阳生气,疏解肝胆气郁的作用,能开郁调气而利升降出入之枢。枢转气活,则内外上下、表里阴阳之气得以通达和利,气血津液随之周流而布达于身形各部,从而气机调畅,脏腑安和。

综观《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二书,凡用小柴胡汤治疗者共二十条,归纳起来,其治疗范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少阳病,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及口苦,咽干,目眩等;②少阳病兼太阳表证;③少阳病兼阳明里证;④少阳病兼脾家气血不和;⑤厥阴病外出少阳;⑥阳微结证;⑦伤寒解后,更发热或胸满胁痛;⑧热入血室证;9黄疸病,腹痛而呕吐;⑩外感热病,呕而发热者;①妇人产后郁冒证。可见,小柴胡汤治疗范围之广,是任何方剂所不能比拟的。临床医家,若能领悟少阳为枢之奥义,掌握小柴胡汤解郁利枢的作用,反复实践,逐渐体会,即可以执柴胡剂而治百病,起沉疴,去顽疾。因此说,小柴胡汤擅开肝胆之郁,故能推动气机而使六腑通畅,五脏安和,阴阳平衡,气血谐和,其功甚捷,而其治又甚妙。无麻桂而能发汗,无硝黄而能通便,无苓术而能利水,无常山、草果而能治疟。所谓不迹其形而独治其因,郁开气活,其病可愈。《临证指南》

购书学习,进群,请加好友(微商—勿扰)

点击在看,感谢分享,读黄元御,学古中医

自学中医,只读黄师,不走弯路,快速入门

自学仲景,只读黄师,四圣一脉,医家准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