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传

曲令敏 || 故乡南阳的药草(之五)

时间:2022-04-20 01:29:21 热传 我要投稿

往期链接》》》

故乡的药草(之五)

文/曲令敏

~益母草~

益母草长在荒场、沟坡,路埂上,比较常见。我小时候割过开花的益母草,晒干去县城里卖钱。听说有人熬“益母膏”治月经不调,这是一味妇科良药。

益母草小的时候不起眼,没人管能长到一米左右,四棱茎上有凹槽,茎节处带有囊状毛刺,长老了扎手。益母草开粉色花或淡紫色花,花儿围着茎杆开,细管状花朵,张着小嘴儿,采下来一朵套一朵,串成花环戴手脖上当镯子,是小女孩儿们最爱玩的把戏。

《本草纲目》:益母草之根、茎、花、叶、实,并皆入药,可同用。若治手、足厥阴血分风热,明目益精,调女人经脉,则单用茺蔚子为良。若治肿毒疮疡,消水行血,妇人胎产诸病,则宜并用为良。盖其根、茎、花、叶专于行,而子则行中有补故也。

几年前,我二舅被汽车撞了,落下腰腿痛的病根儿,遇到天阴下雨痛得睡不成觉。药没少吃针没少打,久治不愈。有人跟他说,益母草、马鞭草和黄蒿,放一起熬一大盆水,盆上搁个低板凳,外面用稿荐围住,稿荐上面搭条棉被捂严,脱了衣服坐在板凳上熏蒸,熏出汗就好了。二舅割来三样药草熬了熏,汗水扑塔扑塔掉在水盆里,汗出透了,浑身松爽。没想到熏了几回,真的好了。

~白头翁~

白头翁是中药名,另外,它在全国各地还有很多别名,毛姑朵花,羊胡子花,大冠花,老公花,记心草等。我上小学的时候叫它“头痛花”,不知道是谁先叫的,意思是谁摸谁头痛。

头痛花开在一座大坟上,听说坟中埋的是一匹战死的马,这匹马的主人是一位不知哪朝哪代的大将军。我最早认识的头痛花,就长在这座上学路边的大坟上。4月底5月边儿,头痛花毛茸茸的花葶顶着花苞长出来,很快开成蓝紫色鸡蛋大的花儿,其实那不是花,是6片花瓣一样的花萼,紫心黄蕊的花被花萼围住。它们比我眼见的野草花大多了,迎风乱点头儿,毛扎扎的样子实在吓人。过不了多久,花就会变成白胡子一样的长须,白头翁的名字由此而来吧。

我实在受不了蓝紫色大花朵的诱惑,虽然那片坟上花看着恐怖又神秘,我还是顶着发麻的头皮跑上去摘了几朵,一口气跑回教室里,奇怪的是,我的头没有痛。

现在想想,白头翁那么好看,应当成为城市里的景观花,一定比酸浆草好看多了。

白头翁的名字和药用价值,我是后来才知道的:药用部分是白头翁的根状茎,性味苦寒,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的功效。

南北朝梁代陶弘景所著《本草经集注》:“白头翁,一曰野丈人,一曰胡王使者,一曰奈何草。生高山山谷及田野,四月采,处处有。近根处有白茸,状似人白头,故以为名。”

陶弘景所言白头翁名字的由来,与我的直观印象有出入。

张仲景《伤寒论》写白头翁:若为赤痢下血,日久不愈,腹内冷痛,则以本品与阿胶、干姜、赤石脂等药同用,亦如白头翁汤(《千金方》)。白头翁有解毒凉血消肿之功,可与蒲公英、连翘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药同用,以治疗痄腮、瘰疬、疮痈肿痛等。

白头翁,见霜死,唐代诗人刘希夷的《代悲白头吟》就是由这凄美的白头翁起兴的,有了这首连曹雪芹都要化用的绝唱,我少年记忆中的头痛花,草活一世,值了。

~紫花地丁~

紫花地丁没有蒲公英的名气大,却比蒲公英多。春天的野地里,见空地就长,花香也没有蒲公英的浓,却开得极多。紫色的花朵一簇一簇,如同一群一群欲飞欲落的蝴蝶。紫花地丁在我老家不算野菜,但也有人吃,吃法跟蒲公英相似,焯焯凉拌,还可以熬粥,据说比蒲公英清香。紫花地丁花开5瓣,花心处深紫,白色花蕊,端庄秀丽的样子非常讨喜。

用纱布包洗净的紫花地丁拧出汁儿,可以缓解扁桃体发炎。

紫花地丁根、蒲公英根和蒺藜的青果掺一起捣成糊儿,可以治蛇胆疮,也就是带状疱疹。哪儿痛糊哪儿,疼痛立马缓解。这种病完全用西医治,快,但除不了根儿,还会隐隐作痛。用中药才能将毒性全部拔出来。这个偏方是一个相识多年的朋友告诉我的,是他的亲身经历。

《本草纲目》:“其叶似柳而微细,夏开紫花结角,平地生者起茎,沟壑边生者起蔓。”

据今药理研究,紫花地丁苦能清泄、辛可发散、寒凉去热,可以治疗各种热毒之症。特别是在治疗黄疸内热、眼结膜炎、毒蛇咬伤、恶疮肿痛、乳腺炎等,有神奇的疗效。另据《人民资讯》转载的歌诀:“紫花地丁草,性味寒苦辛。清热解毒功,入走心肝经。凉血消肿痛,疔疮肿毒清。痈疽丹毒医,乳痈外敷平。

紫花地丁作为一味良药,已经被大面积栽培。我希望它能成为城市绿植,让更多人和更多的孩子能够认识它。

~茵陈~

“正月茵陈二月蒿,过了三月当柴烧”,茵陈是茵陈蒿的幼苗。我认识茵陈蒿是在能割草会拾柴之后。

我不叫它茵陈,和青蒿一起,我只叫它蒿子。三月的风在齐膝深的麦田里刮过,蒿子们就在麦垄里成片出现。因为牛不爱吃,没草割的时候才会去割。

因为别的野菜多,我老家的人不怎么吃茵陈苗。如今一到春天,菜市场和小巷子里到处都是叫卖茵陈苗的,蒸蒸拌蒜汁或是花椒油,非常好吃。

我割蒿子的年月,也有能人在春秋两季偷偷采挖茵陈。茵陈全草入药,春为绵茵陈,秋为花茵陈,在药材收购站非常受欢迎。因蒿子是杂草,锄地不留它,如果人们都知道茵陈蒿这么珍贵,这不多的资源就不够分了。

对于我来说,春天割草,秋天薅柴,茵陈蒿都很上手。它的根系发达,晒晒烧锅是很不错的。偶尔听大人说过,茵陈和大枣一起熬水,治小儿黄疸非常有效。成人把茵陈当菜吃,当茶喝,治肝炎也很有效。

《本草经疏》:茵陈,其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通身发黄,小便不利及头热,皆湿热在阳明、太阴所生病也。苦寒能燥湿除热,湿热去,则诸症自退矣。除湿散热结之要药也。

~白花菜~

小时候明明缺吃少穿,却因为我是两代大人的独苗,啥好东西都让我吃了。所以总是“吃住”,就是积食。治积食的土方多了去了,樟樟苔,二丑子,白花菜我都吃过。吃法差不多,炒鸡蛋或是烙饼。

我对白花菜的印象比较深,是因为我吃的白花菜长在小学同学家的院子里,不多,也就三五棵。虽然不是一个自然村,但挨得非常近。天黄昏的时候,我放下书包,往她家跑,一进门儿,她家里的人就知道我又来摘白花菜了。

白花菜还有个名字叫臭花菜,因为它有一股不太好闻的味道。白花菜也像灰灰菜和扫帚苗,能长一米多高,有很多分枝儿。白花菜顾名思义,开白花,结和油菜差不多的荚。叶分5片,花在顶部,支支杈杈的。

人称白花菜,当然可以当菜吃。白花菜含有对人体有益的17种微量元素,可以炒肉、炒鸡蛋,能提神生津,增进食欲。

白花菜全草入药。白花菜子富含油质,有杀肠道寄生虫的功效。

据《中华本草》所述白花菜:主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淋浊;白带;疟疾;痢疾;痔疮;蛇虫咬伤等。

【作者简介】曲令敏,1953年出生于河南省唐河县,1982年毕业于河南大学中文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散文学会副会长。出版有散文集《有情如画时》,作品集《消失的田园》,随笔集《山思水想》《地板上的母亲》《河之书》《河之源》《一晌清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