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议

明朝之谜:深宫太监如何生活,他们为何也能娶妻?

时间:2022-04-21 00:34:46 热议 我要投稿

有人认为,大明帝国的灭亡,宦官专政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如,英宗朱祁镇宠信王振,才有了土木堡之败,葬送明军精锐二十万兵马,从此北方边境由战略进攻转为主要防御;熹宗朱由校宠信魏宗贤,结党营私,残害忠良,最终导致朝纲混乱,百姓不堪重负,纷纷起义抗击官府!

那么,太监是如何产生的呢?他们身居皇宫又过着怎样的生活?

实际,中国封建社会的太监已有千年历史,人数多少也根本无法统计。很多帝王一旦拥有天下,势必要荒淫酒色,奢侈享受,因此大肆采选美女,充实后宫。但要侍奉这些皇家女眷,外加在深宫禁苑干些女子无法胜任的体力活计,便要引入一些“特殊”群体,即阉割失去性功能的男子,太监一行由此产生。

太监来源大概有三种,一是战争遭俘,如导致秦朝灭亡的赵高,他原是赵国贵族之弟,秦始皇灭赵后,将其抓到咸阳,阉割后入宫,逐渐得宠并干预朝政。二是因触怒皇帝龙威,惨遭宫刑,从而失去男人器官,像汉代司马迁,只因帮投降匈奴的李陵说了几句好话,便惹得汉武帝大怒,对其施加如此酷刑。第三便是自宫求职,明朝太监多数来源于此。

明朝由于长期战乱,田地荒芜,百姓贫苦,若遭遇天灾,更加痛不欲生。很多轻壮男子因此希望进入宫廷寻找一条生路,而一旦受到皇帝宠信,那便可以一步登天,所以很多人就抱着这样一丝希望挥刀自残,涌入皇宫,其中最成功者,莫过于王振、魏忠贤等人。

那么问题来了,大富大贵的皇上如何会重用太监呢?这其中便掺杂了许多原因,但重要一点还是皇上要独揽大权,防备朝堂那些文武重臣谋夺政力,甚至篡取皇位,这样例子可谓不少。

而太监多出身寒微人家,阉割入宫后,没有家族与亲戚势力,犹如附骨之蛆,只能一心趋奉皇族成员,时间一长,彼此处出感情,个别太监也就飞黄腾达了。

为何说个别太监呢?实际,皇宫太监人数众多,固然有受到主子恩宠的,逐渐成为权势熏天的阉宦,而更多人则是受尽压迫,劳苦一生的底层太监,他们于深宫终日疲于奔命,繁忙劳碌,干着最苦最累的活计,有时一个不小心,得罪主子或上司,还会挨打丧命、致残,或赶出宫外,活活饿死。

太监入宫一般先要认师父,拜在某位有名头的老太监门下,先尽心尽力的侍奉师父,师父一高兴,就会指导他学一些宫内相应规矩,如见到皇上、太后,皇后及妃嫔们如何称呼,如何行礼,如何奉茶、备膳、传旨、走路,白天如何站班、夜晚如何打更、值班等等。

太监底层人员称为净军,这类人最多,他们遭受非人劳役,洒扫、跑腿,干最重的体力活,却难得一见主人,被伺奉皇家主人的上司阉宦所瞧不起。

而伺奉主人的太监,有时日子也不好过,时刻都要巴结、陪着笑脸,等候皇上、嫔妃们的传唤,一旦小有过失,就会降为净军,为取得主子欢心,他们就算受到屈辱,也要表现出一副乐于承受的样子。

如建文帝有一次用膳,太监吴诚在一旁执酒壶侍奉,这时,建文帝吃的鹅肉掉了一片,吴诚当即跪地,学着狗叫,爬着舔食了那片肉,此举逗得建文帝哈哈大笑,随手便又扔了几片肉给他。由此可见,在主人好坏不定的心情面前,太监的地位便如同猪狗一般。

事实上,太监因是残余之身,自身情绪也极不稳定,背后,他们也常自怨自艾,动辄伤感悲泣,还常拿新来的小太监打骂出气,与同属之间也要耍滑暗斗,魏忠贤便曾靠着客氏撑腰,将之前上司魏朝排挤出宮,由此一跃成为皇上心腹,渐掌朝权。

另外,太监入宫本为求取富贵,自身原带有贪念,因此绝不会放过索财纳贿的机会,平时在采购、置办宫中用品时,就会侵吞银两,以次充好。

查看外地为皇上进贡的物品,也是横加挑剔,寻找麻烦,直令来使要先将他们喂饱,这才算完办差事,顺利复命。

万历年间,皇上派往全国各地的矿税监,一旦走到哪家大户门外,见不给好处,便指着他家的房屋或祖坟说下面有矿脉,如果这户人家不想破财免灾,那便等着拆房挖坟的后果了。

太监娶妻也算一件奇葩事,他们虽算不上真正男人,却也有一定的性意识。史上记载很多宦官娶妻、夺妻事件,唐玄宗时,阉宦高力士就曾娶了吕元晤的漂亮千金。

明太祖朱元璋规定太监娶妻要受剥皮刑罚,可等到英宗时期,就有宦官不顾祖训,不仅明目张胆娶妻,还甚至纳妾。

实际,太监娶妻并非能过正常人生活,只为满足一下自身生理和心理的双重要求,而真正能娶妻纳妾的太监还是极少数,因为身处禁宫的多数太监无权无势,连自己生活都很困难,又如何能够成家立业呢?

但话说回来,明代后宫除去成群的太监,还有数千数万的宫女,他们彼此生活都觉寂寞无聊,感情也无法宣泄,由此渐渐开始搭伴,便在一个屋檐下摆桌吃饭聊天,这便是俗称的“对食”关系,只为求得一时相互安慰。

千年以来,人们一提到太监,便觉十分厌恶,除了瞧不起他们的生理缺陷,也因为太监自身存有贪婪、狡诈、谄媚、心理扭曲、恶毒等诸多恶习。

但也有“出污泥而不染”者,像七次下西洋的郑和,为中国早期航海事业做出过巨大贡献,并开拓了远洋贸易的线路,将中华文明传播到南亚、北非等地。

此外还有宪宗时期冒死搭救忠臣、太子的太监怀恩,神宗时期秉公执法的太监陈炬,都曾受到死后格外恩典,令朝臣也十分敬慕。

最后要说的便是明史唯一一位殉葬帝王陵寝的太监王承恩。

明王朝在最危急时刻,百官都做了鸟兽散,唯有王承恩陪侍在崇祯左右,甚至亲自操炮轰击攻城大顺军,连毙数人,北京内城陷落后,绝望的崇祯自缢煤山,王承恩也随同一道自尽。

满清入关后,感其忠义,顺治皇帝令人为他修墓立碑,褒奖其“贞臣为主,捐躯以从”,将王承恩葬于崇祯皇帝思陵门外,让他永远“守护”皇陵。

网图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