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议

李彦宏对话柳传志 柳遗憾错过百度

时间:2022-04-17 01:41:28 热议 我要投稿

12月5日上午,联想控股董事长、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与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彦宏聚首《中国企业家》杂志创刊30周年年会。

47岁的李彦宏与71岁的柳传志,相差24岁的两代企业家领袖代表同台对话,共忆各自创业时的理想心路,讲述联想与百度从创业之初到成为世界级企业过程中的艰难变革。

对话中,李彦宏提到自己第一次拿融资的经历。李彦宏说拿的第一笔钱是120万美金,当时李彦宏去过联想,但联想没投。

柳传志说,120万是笔巨大的数字,当时没那种眼光不敢投。

李彦宏说自己很幸运,创业时互联网正处于泡沫中,99年底拿到投资,2000年开始做,3月纳斯达克崩盘,现在还没回到最高点。所以企业成功跟运气有很大关系。

对话视频:http://www.letv.com/ptv/vplay/24140959.html

以下为李彦宏和柳传志对话实录(部分节选):

主持人:李总比较的顺利,带了核心的先进技术,抱着技术改变世界的愿望,好像是改变了互联网的环境,可以这么说吗?

李彦宏:应该说很幸运,我们创业的时候是当时互联网正处在巨大的泡沫中,大家有人记得98、99年的时候是美国互联网最大的泡沫时期,我们是99年底拿到了风投,2000年1月1日开始做,2000年3月份美国纳斯达克崩盘,经过十五年还没有回到当时的最高点。如果我们创业晚几个月,也许我拿不到钱了,再宏大的理想没有资金的支持也是做不成任何事的。所以一个企业的成功跟自己的努力有很大的关系,但是跟运气也有非常大的关系。

在那么巧的时间做了那么一件事就真的让自己的爱好、自己的能力发挥出来了,市场上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

柳传志:彦宏你拿的第一笔钱是多少?

李彦宏:120万美金。

柳传志:当时李彦宏去过我们那里,120万美金对我们是巨大的数字?当时刚开始成立风险投资的时候,一共3500万,一个企业需要这么多钱的时候,而且确实是没有那种眼光,能像当时美国的VC看的那么远,实际上确实不敢投。

李彦宏:当我们拿着这笔钱回国创业的,我们租的是北大三星级酒店里附带的办公空间,我们去看我们的同行都是在国贸最高级、最漂亮、最贵的办公室办公,我们看人家拿钱特别的容易,所以也觉得特别的气忿,我们有很好的技术,他们什么也没有为什么那么有钱,泡沫破灭后时间长了还是可以分出好坏的!

以下为李彦宏个人演讲实录:

首先还是祝贺《中国企业家》杂志成立30周年。30年,对于中国的市场经济来说,对于中国的企业来说,都是相当漫长的时期。和百度相比,百度总共就15年的历史,如果把30年当做一个比赛的话,百度只是参加了下半场的比赛。无论是从企业自身的变化,还是市场环境的变化来看,这30年来,整个中国都一直处在一个快速变化的过程之中。30年前的企业和今天的企业是非常不一样的,我们所面临的环境也是有着天翻地覆的差别。

五年后团购公司会一家不剩

昨天我在车里没事的时候听百度新闻,安卓版的百度新闻现在是可以听的。其中有一条新闻讲到,今年大概有500家VC融到了资,就是说今年的风险投资就有500家。假设一个风险投资投10家的话,也会有5000家创业公司在风险投资的支持下能够做起来,这还不算很多很多的天使投资。这样的环境,不要说30年前,15年前百度创立的时候,甚至10年前、5年前,我觉得我们都是无法想象的。

这么多的资金涌入到中国的市场中,这是和之前很不一样的。我也看到,最近讲创业是非常热的,很多很多人都去创业。今天我们的主题也是“创力量”,再看我们的国家政策,是八个字——“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在过去很多年,我们听了很多创业故事,也分享了很多创业经验,创业者在讲,VC在讲,各种各样的投资人都在讲,可是,讲创新的人却不是很多。但我们都知道,在这样一个快速变化的环境当中,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创新,很快就会死了。所以我更关注的是创新。

我们以团购为例。5年前,中国市场上大概有5000家团购公司,今天,只剩下一两家、两三家。我相信5年以后,会一家都不剩,会变成0家,因为商业模式在发生改变,市场环境在发生改变,以后这样的一个模式就不会存在了。

所以当我们收购糯米之后,其实有过一次讨论,就是说要不要改一个名字。因为大家都知道,百度产品的名字其实都很直白的,百度新闻、百度音乐、百度视频、百度百科。当时我就说,干脆改叫“百度团购”好了。我们的团队就反对,说糯米还有有相当大的一批忠诚用户,我们最好不要改这个名字,就叫做百度糯米吧!

其实今天回来看,幸亏没有改名字。因为团购这个模式已经过时了,但是糯米这个品牌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先试先行” 中国政府很有创新能力

这样的变化其实是一个常态,不仅仅发生在互联网和移动领域,整个中国这几十年的高速成长其实也一直是伴随着变化的。有时候我也在思考一些更加宏观的问题,比如为什么中国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现在,三、四十年间一直能保持着这样一个高速的成长?这背后的逻辑,中国的基因,以及中国的文化在里面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这里有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中国有、而国外没有的,但这是好的东西,我把它叫做“先行先试”。有时候我们讲中国企业缺乏创新能力、中国都是一些山寨产品,但是如果我们看政府的话,中国政府是一个很有创新能力的政府,他总在讲“先行先试”。政策不允许?好,我可以批一块地,先尝试;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你可以先做着,我们慢慢再研究。这样的理念在美国是没有的。

去年我在苹果和他们进行交流的时候,我问Tim Cook说你们苹果的大厦什么时候能修好,他说可能要2017年。他们已经造了好多好多年了,但是因为美国有各种各样的规章制度都必须要一步一步地去审核、批准,所以动作很慢。在中国,我们建一个楼一两年就建起来了,而且很漂亮、质量也很好。

所以在“先行先试”这一理念上,政府是有创新的。但是中国企业过去的创新多多少少是有一些被动的,是因为环境在变化、在大量淘汰那些不创新的企业,你要是想生存下来,就必须要不断地创新。未来我当然希望我们的企业和企业家能够更加主动地去想着创新的事,这样被淘汰的概率也会变小一些。

企业家的使命是去做更有创新性的事情

当然,我们经过这几十年的发展,确实出现了一批非常优秀、非常成功的企业,我们这些企业也积累了一些资金。这和当年柳总创业肯定不太一样,那时国家一穷二白,也没有什么有实力的企业,和今天不一样。今天的企业积累了相当多的资金,这些资金可以用来做什么?其实也是我在经常思考的问题。当然,不仅是企业的资金,企业家也积累了一定的资金,这两种资金又是不一样的。从创新来讲,企业的资金去做创新,必须和企业的使命相吻合,因为他有他的投资人、股东,所以在做事情时一定要符合这些人的利益才行。

所以对于百度来说,比如我们在人工智能方面积累了多年的技术,但是在百度范围内,公司所做的创新还是必须和我们的业务有直接的关联才能做。比如说,若干年后我们的地图可能不是像现在这样精确到十几米的定位,将来需要精确到几厘米的定位,这是需要有大量的创新,需要很多的技术积累,也需要一定的资金实力才能做的。

再比如说过去的电脑,台式机是摆在桌面上的一个东西,后来我们发现其实手机也是一个电脑,是拿在手里的电脑,那么将来的汽车其实本质上也会变成一个电脑,只是它的外壳变成一个有轮子、可以跑的东西,但它核心的东西还是一个电脑。或者再讲的直白一些,未来的无人驾驶汽车这些是可以通过百度的力量、通过公司的力量,通过我们积累的资金和技术去做的。但是也有一些东西和公司的关系没有那么强,所以这个时候我们有可能需要企业家自己的力量,企业家自己的实力,去做一些更加大胆的、更加高风险的,或者说短期内看不到回报的事情,比如说生命科学就是我感兴趣的领域,这里面很多很多研究可能短时期没有回报。

最近我在资助一个癌症方面的研究,因为我觉得癌症是跟人的基因有关系的,但是目前我们已知的基因导致的疾病,都是单基因导致的疾病,某一个基因导致了什么什么病发生,这样的病都是罕见病。大多数的疾病应该是多基因导致的,是多个基因的组合导致了某一个病的发生。那么怎么样搞清楚哪一种癌症是由哪些个基因的组合导致的,这个短期内不会有任何商业回报,所以需要用企业家个人的资金去进行研究、进行突破、进行创新。

比如说中医,过去我们看到西医其实不相信中医的,非常看不上。而中医又在试图去跟西医那些擅长的领域去竞争,就是已经发生病了,我怎么去治疗这样的疾病。其实我的理解,中医更多的是一个养生方法,是你长期的生活习惯导致了后来的健康的身体,但是这些东西不为外界接受,我们怎么样用大数据的方法,怎么样用人工智能的方法,我们怎么样用现代科学可以解释的理论、系统,来解释,或者证明或者证伪中医的各种各样的理论,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也许不能在现有企业的框架内实现,但是可以通过我们这些企业家多年的积累,利用自己的资金去做一些有意思的、创新的事情,所以这也是我们这一代企业家的使命,或者说我们的可能性——过去不可能做的事情,现在可能了。

当然我相信未来,再过几十年,会有更多更多的可能性,所以我期望我们每一个企业家都能站在时代的路口上,认真思考自己所肩负的使命,为自己的企业也为自己的人生做出更精彩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