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议

关店300家、巨亏40亿,海底捞到底做错了什么?

时间:2022-07-20 01:05:49 热议 我要投稿

导读

马云曾说:未来所有抱住传统模式不放的实体企业必将被淘汰,能留下的只有一种企业,那就是真正抓住时代脉搏的企业。

1994年,只有4张桌子的海底捞出生了。

凭借餐饮界之中独树一帜的服务态度,张勇带着一帮起于微末的员工从火锅店林立的四川杀了出来。

2008年,14岁的海底捞登录港交所,此时张勇夫妇身价600亿。

处于消费热潮的风口浪尖上,海底捞一直处于野蛮扩张的状态。开一家赚一家,在火锅的赛道之中独占鳌头。

直到2020年,疫情给了它当头一棒。

今天我们来说说 关店300家、巨亏40亿 的背后,海底捞到底做错了什么?这也是当下很多中小企业所要面临的问题。

分钱错,没动力!

众所周知,海底捞一直以服务著称。而服务的本质就是人。

餐饮行业之中,不少人都知道海底捞的薪酬水平数一数二,但是鲜为人知的是,它的留存率也低得令人发指—— 工作满1年的员工不足60%。

高压高强度的工作模式,再加上100%满意度的考核指标,光是金钱物质并不足以让人心甘情愿留下来。

对于蒸蒸日上的海底捞来说高额的人员支出其实不足为患,但是疫情让它的隐患一下子都爆发了出来。

面对巨额亏损,流动资产无法快速周转的海底捞可以作出的选择不多,无非关店、裁员、减薪三板斧,而奖金、提成、福利等额外支出当然也会同步削减。

从本质上来说海底捞的分钱方式出了问题,员工自然就没了动力。

这样做直接导致了服务质量下降,企业口碑持续下滑,让本处于亏损的海底捞雪上加霜。

海底捞面对的问题也是当下老板所要面临的现实问题。

疫情来了,生意不好做了,老板急得焦头烂额。

工资都快发不起了,只能忍痛裁员,再找团队骨干聊聊减薪的事情。

本想着大家都能理解,会和公司共度难关,公司也不会亏待大家的。

谁知道平日对公司“忠心耿耿”的主管经理们直接摆出一副斤斤计较的嘴脸...

问题出在什么地方? 分钱机制!

工作考核不严格、工资旱涝保收,这都是犯了分钱的大忌!

没有为公司创造利益、没有用业绩进行考核,根本无法让人产生动力。

所以当老板把高管们“躺着都能拿”的钱收回去的时候,高管们肯定不愿意了。

归根结底就是公司的分红、分钱制度没有打好地基,导致一系列的问题产生。

正确的分钱方式是怎么样的?

↓请看王老师视频↓

制度错,没出路

除了高额的员工福利以外,海底捞还有另外一个很鲜明的特色—— 江湖文化。

张勇鼓励员工之间以兄弟姐妹相称,老员工被称为大哥大姐,要照顾好新员工,不仅是工作上的,也是生活上的。

这样做看似乎很美好,实际上弊大于利。

刚开始新员工的确感受到了无微不至的照顾,大家一起其乐融融地工作生活。

但新员工长期相处下来就会发现,每一家门店根本就是一个小的人情社会。

老大哥给小弟的本不及格的绩效打了高分;

小弟犯了错,大哥不声不响地圆了过去;

在提升职加薪的人选时,总是选亲不选贤...

当然了,不论是好是坏,江湖文化已经根植于海底捞的生命之中,是公司制度也是企业文化。

这就意味着过去、现在、未来, “人情世故 ”4个字都是编织在海底捞内部的一张大网。

像海底捞一样,对于其他传统实业的老板来讲,公司制度的优化的推行完全是无从下手。

明知道制度存在漏洞,一直在损害公司的利益,但就是因为既得利者的阻力太大无法去优化制度。

管理层、老员工总是带头阻挠,即使新制度进入实行阶段,也只会阳奉阴违。

老板就像开着破船的船长一样,眼看着船一直在漏水却没办法下手去补救。

所以说人情大于制度的公司,迟早会灭亡!

老板要想自救,一定要不断学习,一定要掌握核心的理念,一定要知道自己不能犯的错误!

总结

企业埋下的错误就像一颗定时炸弹,疫情就是 点燃炸弹的一把火。

就像海底捞一样,一步错,步步错, 从火锅界的领头羊到关店300家,巨亏40亿,它只用了2年不到。

偌大的海底捞也免不了巨大滑坡,其他传统行业的中小老板更不能幸免。

疫情让所有的企业都如履薄冰。本已经世道艰难,老板更要小心谨慎,步步为营,绝不能因为一个错误葬送大半辈子的心血!

用人错,难发展!

分钱错,没动力!

机制错,没保障!

股权错,没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