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评

这三种心理暗示,会毁掉孩子的自信

时间:2022-04-23 18:05:28 热评 我要投稿

文丨鱼爸 图片来源美素图库

1

这篇文章,是来反省的。 因为我一直在鼓励小小鱼独立,可我有时说话的方式还是不行。 比如前天他拿着一个大电蚊拍满屋子找插板,想给电蚊拍充电。 最后找到了电视柜上的一个排线插座,可一只手扶着站在那跟我说放不稳啊。 我当时急着出门,气呼呼地走过去,然后把插座挪动一下,再把电蚊拍移一个方向,马马虎虎摆好了。 摆好了挺好。 可我就在那个时候责备了一句:“怎么连这点小事都做不好呢!不知道想想办法啊!” 他听到后就有点难受,眼睛红了一下。 我也没太在意,也许最近说的比较多吧。 因为今年已经9岁,我们就觉得他应该能做很多事。 洗碗拖地能做好的,也没特意去表扬,觉得能做就好,觉得是应该做好的。 可有些事做不好的时候,就会说,都这么大了,怎么这点小事都做不好啊。 说的时候觉得自己很有理由,自然而然地说了出来。 却忘记考虑孩子的感受。 说到底,我们经常犯这个错:看不到孩子的优点,却总是紧紧盯着他们的缺点,无限放大。 要改,一定要改。 最先要改的就是说话的方式和语气。 因为语言是非常强的心理暗示,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

2

将“为什么连这点小事都做不好!” 换成“没关系,我们再做一次,也许就做好了!” 说实话,如果你总是听到这句:“为什么连这点小事都做不好!”心里会怎么想? 在公司上班的话,听到领导这样说,肯定是心里忐忑,觉得哪天如果裁员,也许自己会是其中一个。 在家里经常听到妻子这样说,丈夫也会耸搭着脑袋或者暴起反驳,会挑起多少家庭矛盾。 但这些影响,跟孩子相比,都是比较轻的。 工作丢了,还可以再找。 夫妻间拌嘴,过不了多久又会和好。 可是长期被父母否认的孩子,他们的心理和性格都会受影响。 我们镇子有一个人,我们还小的时候,就经常看到他爹拿着棍子追着打他。 还一边骂着:“你真是一个废物,什么事都干不好!” 后来他爹退休了,又怪他不争气,说他但凡有点出息就能接班。 他自己也是得过且过,在家里种点地,天天打牌,没什么收成。 后来在镇上支摊做点小生意,也没做长久。 结果干脆就在家啃老了,也不怎么跟人来往,一个人独来独往的。 有时还听到他跟老父亲吵架,在屋外吼着,“你不是说我是废物嘛!我能干嘛呢”。 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原生家庭的影响。 离不开小时候的那个成长环境。 如果孩子长期被否认,只会让孩子觉得自卑。 紧张的亲子关系,强势的父母会替代孩子,不相信孩子,就会慢慢禁锢他们的双手。 连自信都失去的话,能力怎么增长,心理怎么能健康发展? 所以,孩子做不好的时候,给他们多点机会去尝试。 孩子的年龄增长了,也不是什么事都会做,也不一定能做好。 收拾桌子,也许就会漏下饭粒没收拾。 整理书本和玩具,也可能有落网之鱼。 那就让他们再做做就好。 而不要马上急着去批评:“只能总是丢三落四!”或者说“怎么总是做不好!” 其实就事论事,就告知他哪里没做好,怎么做,再去做做。 面对心平气和的提醒,孩子也会很愿意去做。 而发着脾气去指责,他们反而会更逆反,就是跟你对着干。

3

将“走开,我来做!” 换成:“你来试试看!” 是不是有很多时候,孩子跃跃欲试,我们却说不行,不要碰。 因为有危险。 的确,危险的事情要告知孩子情况,保证安全。 但有时却没有危险,而是我们怕麻烦,怕孩子做不好就直接说不。 如果父母总是说:“走开,我来做!” 那孩子总是不会做。 我奶奶就是一个劳动能力很强的人,姑姑们就受了影响。 那时候二姑出嫁后,也不会种菜,因为在家都是妈妈种,也没有教她。 所以她要笨拙地从头学,我在年末还要走很远给她送萝卜过去。 过了很多年,摸爬滚打终于会摆弄这些菜了。 如果在家里的时候就让她们去动手种种菜,那就不要走这么多弯路了。 这是一件小事,却让我明白,父母不能太强势,要让孩子多动手。 只有他们自己学会了,有了经验才会记得,才能做好。 如果怕孩子倒开水烫伤自己。 总是跟他说小心啊,烫! 他们会觉得没事,因为不知道什么是烫。 如果让他摸摸烫手的水杯,肯定会猛地缩回去,原来烫是这样的。

4

将“看吧,我是不是没说错,你就是这样做不好!” 变成:“看吧,我说你能做好的”。 这是一种心理强化。 前面的那种是负面暗示,如果一直这样,就会造成我们前面说的那样,孩子会自卑,自我否认,干脆逃避,什么都不干。 但是后面的正面肯定也是一种心理暗示,会让孩子找到信心,觉得自己能做好,他们会想着去继续做,做得更好。 所以,当自己没有做好而被我批评责备的时候,小小鱼都是耸搭着脑袋的。 而当他洗碗拖地或者抱弟弟得到我肯定时,脸上带着自信的笑容,眼里也有温暖的光芒。 多好啊! 孩子脸上的笑容和眼里的光,不就是我们一直期待见到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