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评

黄帝内经解读(63)

时间:2022-04-23 07:52:54 热评 我要投稿

【原文】

帝曰:余念其痛,心为之乱惑(1),反甚其病,不可更代,百姓闻之,以为残贼(2),为之奈何?岐伯曰:夫人生于地,悬(3)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知万物者,谓之天子。天有阴阳,人有十二节(4);天有寒暑,人有虚实。能经天地阴阳之化者,不失四时,知十二节之理者,圣智不能欺也。能存八动之变(5),五胜更立(6);能达虚实之数者,独出独入。吟(7)至微,秋毫在目。

【注释】

(1)惑:惶惑,迷乱。

(2)残贼:残忍不仁的人。

(3)悬:关联的意思。

(4)十二节:指人的十二关节,或指十二经脉,亦通。

(5)八动之变:指八风变化。八风即四方四隅之风。《吕氏春秋》“何谓八风?东北曰炎风,东方曰滔风,东南曰熏风,南方曰巨风,西南曰凄风,西方曰飙风,西北曰厉风,北方曰寒风。”(6)五胜更立:五行盛衰。

(7)呿(qū)吟:张口所出的声音叫呿,此指呵欠;闭口所出的声音叫吟,此指呻吟。

【白话详解】

黄帝道:我很同情病人的痛苦,而思想上仍有些慌乱疑惑,因治疗不当反使病势加重,又没有更好的方法来解决,人们看起来会认为我是一个残忍的人,究竟怎么办才好呢?岐伯说:一个人虽然生活在地上,但也丝毫离不开天,天地之气相合,才产生了人。人能适应四时变迁,则自然界的一切,都成为他生命的源泉。能够知道万物生长收藏的道理的人,就有条件承受和运用万物。所以天有阴阳,人有十二骨节;天有寒暑,人有虚实盛衰。能够顺应天地阴阳的变化,不违背四时的规律,了解十二骨节的道理,就能明达事理,不会被疾病现象弄糊涂了。掌握八风的演变,五行的衰旺,通达病人虚实的变化规律,就一定能有独到的见解,洞晓病情。病人的痛苦,哪怕是呵欠呻吟等极微小的动作,也能够明察秋毫,洞明底细。

【按语】

本节论述了生命的形成及其天人相应的规律。“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主要是指人体的生命和生理活动、病理变化、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自然规律、环境变化密切相关。说明生命是顺着昼夜消长,日月星辰的运行、转化而生成的,它是自然界物质运动与能量转换的结果。天地之间阴阳二气交感而生化成长,天人相应观是《内经》关于生命形成与成长衰老过程与自然收受变化通应的重要命题,亦是中医整体观念的基本内涵。基于其生命本源于天地合气的理论,提示在把握生命活动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自然规律对生命活动的影响,另一方面又要强调生命活动对自然变化的适应性,二者之间保持相对动态的平衡统一。因此,天人相应是生命活动的本质特征之一,亦是生命活动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整体观念的体现。

《内经》中类似的表述还有多处,如《素问天元纪大论》:“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灵枢本神》:“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素问咳论》:“人与天地相参。”以及《灵枢岁露论》:“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均可相互印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