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评

让虎头蛇尾丑陋不堪的《红楼梦》,再现出原本倾国倾城面目的唐国明

时间:2022-10-08 07:01:28 热评 我要投稿

让虎头蛇尾丑陋不堪的《红楼梦》,再现出原本倾国倾城面目的唐国明

(提醒:本篇正文的内容从下面的第5张图片下开始)

————————————————————————————————

主张把思想穿在身上,成作家的山里娃唐国明说:尤其为利禄等死,不如为千古留名而生。

唐国明半途哲学名言:1是2的半途,2是1的下一刻。此刻是我们唯一的财富。

唐国明2019年6月出版开创半途主义的《 鹅毛诗 》集。就如唐国明在《半途先生》诗中表达的那样——

不在过去,不在现在,不在将来,只在途上

不在别处,不在远方,只在路上

不在故乡,不在他乡,此刻只在半途之上

愿是高山,愿是流水,愿是清风明月的模样

不愿贫穷,不愿奢华,只愿思危奋发图强

————————————————————————————

唐国明诗意流长篇小说《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以士兵这个故事道出了中国文化这棵树是怎么从根长向当今的。小说写了士兵的人格从何处来,到何处去。作为一个士兵,他一直在做一件在坚守要塞这个事情,确不断面对一些无知的事情,让他置于那种似永在途上无归的不安。

2022年出版,奠定唐国明文人、诗人、哲人地位、具有飞诗流意、鹅毛飞扬结构、读后能烧得你飞起来的“诗意流”长篇小说《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是一部与长城相关、弘扬人类优秀品质,集22年心血企图以文学方式阐释半途主义哲学、开创“诗意流”文学的跨文体式长篇小说,是一部集诗、文 、史、数、哲于一体的百科全书式史诗与交响曲;是与唐国明的鹅毛诗、《零乡》构成半途主义系统的三部曲之一。

著名作家唐国明开创独特的“诗意流”创作方式,写出长篇小说《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写出了一个士兵面对几千年以诗的形式涌出的思潮激流冲击中,他仍没有放弃自己的坚守与责任。仍然保持着我们传统文化里的君子人格与忠诚、守信用的道德品质。

透过唐国明诗意流小说《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你会认识你自己,更会认识到我是什么,我就是坚守在此刻的过客。

在诗意流小说《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中,唐国明把士兵作为一个传声筒,将所有的声音发了出来。

《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既是诗歌史中海子想耗尽心血没有实现完成的,而唐国明自然完成的大诗,又是小说中的史诗。

……………………………………………………………………

唐国明将世人诟病不休的龙头蛇尾丑八怪样的120回《红楼梦》,再现出了曹雪芹原来全部完成的100回《红楼梦》原本西施的样貌。

《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的“考古复原”根据与资料来源于程高本《红楼梦》后40回。

再现曹雪芹文笔就是将程高本《红楼梦》后40回续写的部分剔除,留下曹雪芹的原文部分20回。

唐国明说:续写《红楼梦》一万年也没有意义

唐国明介绍他的书《零乡》时,如此说——

《零乡》就是一个展示在无归的现实路上,表现不停进取乘风破浪精神的文本。

《零乡》表达的半途主义,既是哲学思想,又是文学观念。

《零乡》写出了一千万个理由不能成为作家的唐国明却成了作家的原因。也写了唐国明如何从仰望星空到成为被仰望的星空历程。

《零乡》是一本你读起来没有负担,读后余音绕梁万年不绝的书。你可以随时读几分钟或十几分钟或一个小时,也可以挑着或跳着随便读几节,就可以随时放下来,忙完你该忙的事,又可以看几分钟或十几分钟的书;你从任何一个入口都可以进入我的生活,但又觉得永远没有结束,永远在继续,永远在循环;也就是说你可以从这本书的任何一节开始循环读下去。

《零乡》更像是与你面对面亲切交谈一样的以非虚构、跨文体、自传、百科全书的多种方式;以“为让你认识我自己,我在如此反复地言说给你听”的架势,写出了一个具有“鹅毛风范骨、清风明月肉、闲云流水血、长风情怀心”之人,在时世推移中,在各种交响与交织土壤下,时有无乡之感、时有“无用之王”之叹的历程——通过这种状态的描写,反映出那种远离故乡没有归宿感,折回故乡却发现故乡已不是故里的场景,在似梦似游,无所追寻,无处追寻的漂泊中,一边是对我在时代进程中失去了消失了的乡村故土用记忆性的文字修复还原、一边在现有文字古迹中对自己精神故土的追根溯源、一边是在精神游走中去寻找自己心灵归属故土的心路历程,及我在这种历程中的徘徊、游走、寻根、回忆里,道出了作为进入以网络式漂泊生存的人类一种无根无确定性无依靠感、与对这个世界迅变的陌生感的‘零乡’现实,向世界追问我们到底是为梦想而在?还是因迷惘成病而空?在这个无答案的难题面前,我们只有在无归似归中继续流浪,不得不又继续漂泊的“零乡”现实。使每个有同样经历的自我永远成了一部被“零乡”化了的“零乡”史,成就了“半途哲人”的名言——我们既不在过去,也不在现在,更不在将来,我们只是在途中,我们只是在此刻,我们成了途中的我们,我们成了被“零乡”的我们。——同时此书也揭秘了我是如何以考古方式再现曹雪芹百回《红楼梦》文字,写出鹅毛诗,论证哥德巴赫猜想与3x+1猜想,又是如何成为半途哲人的。更重要的是写出了我如何从一个看牛山山顶上如何到了岳麓山山脚下,与几百个女孩如何交往,又如何成就了人家认为不可能成就的梦想的。这其中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在支撑着我?若想详知,请读我的80万字《零乡》一书。

若说21世纪是流行我唐国明提出的半途主义哲学的世纪,那么《零乡》注定是一本以小说、百科全书、自传,传达鹅毛诗人、半途哲人、红楼梦中人、明月清风中人唐国明提出领悟的半途主义哲学最易懂的好书与扛鼎之作。

《零乡》更是一个展示在无归的现实路上,表现不停进取乘风破浪精神的文本。《零乡》虽然有些重复但表达形式不同的内容,但恰恰是这些“来回拉抽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样重复的内容,以我成才、求索的波折思路历程将此书更好地结成了一个叫“零乡”的体系;突出了人类重复此刻、此刻重复的重大哲学主题。同时《零乡》文本中用一种年月日期时间的方式,表达了速变时代,我们被置于一种在途上、无归、老在此刻的“零乡”状态。

我们来到世上,是来成为人才的,不是来成为奴才的。我们已经没有远方,没有别处;没有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只有一条让我们去为梦想乘风破浪、无路可逃之路,只有此刻与“零乡”。

唐国明写《读项羽》诗说: 宁学项羽做自我,不学古人成皇奴;了却天下纷争事,只给虞姬当丈夫。

唐国明说:1是2的半途,2是1的下一此刻,万物永在途上。——不在过去,不在现在,不在将来,只在途上; 不在别处,也不在远方,只在路上。在途上的我们,除了只拥有此刻,我们一无所有。

唐国明说:我们既不在过去,也不在现在,更不在将来,我们只是在途上;我们的生活不是在别处,我们只是生活在途上;学生问死,道听途说,闲言碎语;为菜米油盐酱醋茶或钱权名利诗酒花,奔波不停,劳作不息;在n是整数前提下,要么永远在1除以“2的n次方”的至小无内的流动时空途中永存而在地转圈,将自己消解耗尽;要不就是处于“2的n次方”那个至大无外能自由而行的时空途中,将自己无限永恒。

唐国明说:我有长风情怀与鹅毛风范;我有鹅毛风范骨、清风明月肉、闲云流水血、长风情怀心。

唐国明说:我说的“长风情怀”就是流传千古的抱负”;我说的“鹅毛风范”就是不记功利得失对一件造福万世之事的坚持。

————————————————————————————————

这是创造还是抄袭,唐国明的“红叶”之问:

面对一片红叶——

第一个作家写道:那是一片如血的红叶。

第二个作家写道:那是一片如同夕阳中晚霞如血的叶子。

第三个作家写道:那一片如同夕阳中晚霞的如血红叶,已经往无边的黄昏天际落下去了。

请问他们是在相互影响中创造,还是在“抄袭”?

同样,一个作家写作的进步过程,也如同对一片红叶的描述,会经过这三个过程。另外,人类文化的递进发展,也是如此。

————————————————————————————————

————————————————————————————

唐国明定理:

1、“任一偶数除以2”加减同一个正整数,能得出等于这个偶数的两个素数;且两不对等素数都分布在“偶数除以2”两边的区间,并与之数差相等。

2、1是2的半途——万物永远处在半途之中,万有总在途中,当你抵达“1+n”时,你就处在“2+2n”的半途中。即当你抵达1时,你就处在2的半途中,当你抵达2时,你处在4的半途中或当你到达1时,你想抵达2;当你到达2时,你想抵达4,面对前途的无穷无尽,你既不在过去,也不在现在,更不在将来,只是在途上、在此刻;你的生活不是在别处,你只是生活在途中;你永远就这样处在另一个未知的半途之上,你永远就这样被置于一个未知的“零乡”。

————————————————————————————————

————————————————————————————————

半途哲人、鹅毛诗人、再现曹雪芹文笔学者、诗意流公子、清风明月中人唐国明作品

————————————————————————

2014年6月20日第一次写给自己的专访:让虎头蛇尾丑陋不堪的《红楼梦》,再现出原本倾国倾城面目的唐国明

————————————————————————————————

有人问唐国明:“隔了几百年时空,被誉为‘曹雪芹再世’的你,想对曹雪芹说些什么?”唐国明诗意的说:“我只想对他说——穿越千亿年滴泪成佛时光,等待你万世归来共度为王。”

闲时,唐国明为自己考古复原再现《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之事作诗云:不为风雨不为云,只为一梦在耕耘;板凳一坐十年冷,煮血蒸泪写诗文。

自从2013年,唐国明再现的《红楼梦》八十回后曹雪芹文笔分别在国内外报刊发表连载,至今,已有多家国内外报刊发过他的专访与报道,有无数网站媒体转播了他对梦想执著追求的事迹,上过多档访谈与综艺电视节目,也有几家出版公司找过他。去他住址慕名而来的访问者中有很多大学生高中生。但到目前为止,他仍然住在岳麓山脚下向阳坡那间不足8平方米的小屋里过着清贫的日子,仍然坚持着自己的写作。——

1、在这几十年的追求中

“真正的作家,他的故事基本上是跟他的写作读书与作品联系在一起的。我念大学时已经25岁。作为在山里的孩子,这么大了还去念大学。当时去的目的不为别的,就是天真的为了成为一个名扬天下、千古留名、对人类社会有用的作家,写出自己梦想的作品。我大学毕业时已29岁,大学的老师说我不是一个大蠢材,就是一个大天才。29岁这个年龄不管在城市还是在乡村都是该成家生子的年龄了。摆在我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继续为了梦想奋斗下去,要么南下打工。在当时我家人的眼里,他们把我送入大学,就是希望我要么在梦想里有文学上名扬四海的成就,要么去一个体面的国家单位。我也不知为什么,当时我相信了自己。从决定来读大学的那一天起我就相信自己,我会成为一个名扬天下对人类社会有用的作家。因为我那个学看山水的父亲从我上学那天开始,一到每学期开学时,他就总会重复一句话:要学有所成,做一件天下人祖祖辈辈记得的事情。好像父母把我带到这个世上来,就是要我完成这个使命的。”

“那时为了安顿家人,我骗他们我在省文联上班。他们相信了我这个儿子。我寻一个同学借了一千元钱,于是真正开始了把成为作家这个梦想当成了终身事业。在这几十年里,除复原再现了《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我同时还在写一个小说《零乡》。因为复原《红楼梦》80回后而成就了这个小说《零乡》,因为《零乡》而成就了我复原的《红楼梦》。它们如两条并行的铁轨,载着我的人生飞跑到今天。它们也如我在建筑的一座无形的看不见的建筑王国中的两根顶梁柱。庆幸的是《红楼梦》的复原在先发表了出来。而《零乡》也在一些正式省级刊物上发表了一些片段。”

“在这几十年的追求中,我即使每天喝粥,也是我一个人喝粥,一家人喝粥是不可能完成伟大的写作的。曹雪芹举家食粥,不过是传闻,他要真举家食粥也该是他完成《红楼梦》之后。” “路是用来向前走的,而不是用来回望的。梦是用行动、天才、勤奋与坚持去实现的,而不是用来在床上躺着想的。时间已经证明我不但有梦想,而且具备实现梦想的能力,光有梦想,没有具备实现梦想的能力与天才,那是空想。”“当一位编辑认为我考古复原再现出来的《红楼梦》八十回后曹雪芹文笔应是一个名家写的,或是一个名门之后、至少是一个名教授、富人的后代写的时,我告诉他我确确实实是一个山里人的后代,而且是一个‘三无’人员。在文学上取得自己认为很成功的成就时,我觉得我应该告诉大家:梦想,一旦得到天才的鼓励,并有热情不断推动它前进,定能大大超过自然界的一切自发力量;而人,在自己短暂的一生里,定能将世世代代看来似乎难以实现的梦想变成现实,变成永垂史册的真理。我就这样,也算已经证实了这样一个真理。”

2、突然醒悟

“到多年后的今天,我才突然醒悟,我一直努力到现在,就是为了复原《红楼梦》这道长城。”唐国明这个梦开始于他从邻村同学的二姐那借来120回程高本《红楼梦》的那个暑假,唐国明干完父母安排一天干完的事外,唐国明就坐在自家木楼上一间属于他堆满木头杂物的房子里,借着房子山头漏进来的昏暗天光,一页一页地读完了《红楼梦》。

“在读的过程中,我朦胧感觉到程高本后四十回虽然较前八十回的水准距离很大,但凭着我天生的文学感觉,感觉到了许多的段落与句子是那么贴近前八十回的水准。随着我读了本关于《红楼梦》理论的书籍,我就开始意识到自己的使命,得去复原出藏在程高本《红楼梦》后四十回中的曹雪芹文笔。”

唐国明知道,如果想复原出《红楼梦》八十回后曹雪芹的真文字与真相,就得抵达曹雪芹。“曹雪芹是传说中的锦衣玉食,我出生于一个山村,我家物质上虽然跟不上曹家,但精神上是可以跟上去并与之匹敌的。”

3、立志抵达曹雪芹

“用什么方式抵达曹雪芹的灵魂,那就得博览群书,先得成为一个作家。”当时,立志要复原出《红楼梦》八十回后曹雪芹文字的唐国明告诉父亲说:“我想成为一个作家”。唐国明说:“父亲是山水先生,在去给人举行葬礼时,甚至听到好的祭文也要抄回来让我阅读学习,好让我日后做个合格的乡村文人。”

在唐国明的生命里,唐国明说:“我有一个严厉好学也极为上进的父亲。他为了学好看山水这门民间古老又深奥的学问,在投师做学徒时,为了抄一本本书,白天为养家而劳动,晚上几乎通宵达旦把师傅的书抄下来记诵。每当我睡眼迷糊地睁开眼,常见父亲仍在煤油青灯下抄书。”

在唐国明八岁时,父亲才送唐国明上学。上学那一天,对唐国明说了千言万语,意即“一定要学有所成,做一件造福后世的事情。”父亲说这话的情形给唐国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就这样,唐国明在山村里完成了四年的小学教育,小学五、六年级就到离家二十里的山外去上镇完小。 “到14岁时,接触了《红楼梦》后,觉得只有成为作家,才对得起为出人才,而拼命钻究看山水学问的父亲。”

4、有这个使命复原出来

唐国明立志成为作家后,四处打听山村人家的书。唐国明为了借到人家家里的书看,有时甚至帮人家插一天田或干点其他的活,才能借到。在唐国明没上学前,父亲去赶集时,就背着唐国明去,把唐国明放在租图书的小摊前让唐国明看图书,快散集时,父亲把唐国明背在背上。

唐国明说:“后来遭遇上了专门为‘情’与‘儿女’们立传的《红楼梦》,似乎一下遇到了自己梦想读到的书。”但唐国明一读完后,唐国明怎么也接受不了后四十回是续写的这个事实,在唐国明的内心中肯定这后四十回中有许多曹雪芹写的原笔。

唐国明想:“我既然发觉了,要复原出来,必须至少在学识上要与曹雪芹有平起平坐的资格。我内心有一个声音告诉我,我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与自己对自己的培养抵达曹雪芹。”

唐国明说:“即使我当年的家境不是很好,每到交学费时,家里常为我们三姊妹的学费发愁。但父母还是极力要我们读书,直到我16岁就死去的姐姐有一天不肯去上学了,我父亲还哭了一顿。”“我知道他是哭自己,哭自己命苦,9岁无父,想念书没机会念,有机会让我们念书,我姐却不肯上学了。我父亲既要让我们念书,同时也在培养我们吃苦耐劳地学干活。我们不看书就得干活。在他的眼里,人在世上就得耕读齐家。每天天一亮就叫我们起床割的割草、看的看牛、挑的挑水,忙到吃完早饭,就老老实实去上学。上学回来,不去砍柴就得去挑草,反正要不停的干活。到晚上吃饭后,再让我们看书学习,不准干打牌与其他不务正业对我们成长有害的事,一知道就会被他打得屁股红肿。在他的理念里,不让我们干干活,不知道山里人的苦,就不会好好读书图上进。”

唐国明就这样怀着当作家的梦想。每个星期带一壶酸菜与8斤米,让自己读完了初中,又读到高中。凡是能找来看的书,全被唐国明想尽办法不放过的借来看了。直到父亲病倒,唐国明一边陪着父亲,一边看着书熬过了那些夜晚。

一天父亲病重,似乎觉得自己快不行了,他怕耽误唐国明念书,而不让人来学校叫唐国明。他身体还没完全康复,就要求出院,还惦记着要给唐国明留30元钱的生活费。唐国明说:“我星期六回到家,父亲跟我说,要我开始学会种田,他恐怕不行了。于是开始教我学会种田,教我怎样做个山里人。星期日晚上他把他出院仅留的30元钱递给我说,好好把这期书念完,他只有这个能力了。”

据唐国明说:“到暑假时,父亲的身体奇迹地恢复了过来。开学时,父亲对我和妹妹说,你们两个我只能送一个上学了。他最后决定让我上完高中,我只差一年高中就念完了。在当时我明白,我考上大学父亲是送不起了。有一个高中老师曾跟我说过,我好好考大学,考大学没问题;好好写作,成作家也没问题。因为他闻知我拼命看课外书常写诗的事。但我上高三那年,我明白念也是浪费时间与精力,于是大胆独自决定背着父亲,明里去县里上高中,暗里我是在县图书馆与城步一中图书馆拼命看文学与其他文史哲课外书籍,也不断写作乱投稿,还发表了几篇,挣了几十元稿费。”

5、必须去受大学教育

待唐国明在图书馆度完了高三那一年,唐国明回到了家里开始了耕读的生活。但父亲每见唐国明在灯下捧着书看,抄稿纸时,他常仰天长叹。他觉得唐国明不应该留在他身边了,他想尽了办法要唐国明出远门去做事,见识世面。但唐国明一到外面不过三个月就回了家。唐国明回家告诉父亲,在外面做那些事,对唐国明成为作家没有一点帮助。他赞同唐国明的观点,但要唐国明离开他,因为看唐国明成天呆在房里看书,心就焦虑。

于是让唐国明背着米去县城寄居在一个跟他学看山水的徒弟家里,去图书馆看书写作。“在投稿的过程中我收到《人民文学》杂志社开培训班的通知,父亲得知后极力鼓励我去。那一年内父亲花钱二次打发我去北京,每次见我从北京回来总是叹息,他每一次希望我留在北京北漂写作。可我每次到北京培训完后,觉得呆在那无心写下去,更难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他思来想去,觉得我还是读书少了,我也自己这么认为。”

有一个同学的姐姐跟唐国明说过,唐国明若真想成为一个作家,必须去受大学教育。“我跟父亲一说,父亲完全赞同这一观点,但他愁钱,他送我去北京的钱全是靠山林里出的竹料,自破自背自扛,自己挑着送到山外二十里以外镇上用血与汗流出来的。”

6、父亲不知动了哪根筋

直到唐国明25岁那年秋天,家里稍有了1000元的积蓄。邻居的孩子那年高考没考上大学,那是1998年,大学还没扩招,但大学为了满足上大学的需求,招全日制自考本科、专科生。邻居的孩子来问唐国明读全日制自考读哪一个专业好时,唐国明看到他拿的招生简章里有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招生的广告。于是唐国明给当时负责招生的文学院成教办去了封信,那边就正式给唐国明寄来了录取通知书,说唐国明可以去读。于是唐国明跟父亲说了这事,“父亲开始不太同意,觉得学费太贵,一年4000元,生活费2000元,就得6000元,4年下来就是24000元。当时也许是我,更或许是我与父亲血液里梦想元素的作用,我跟父亲说,他供我一年,以后我自己负担学费。”

“父亲不知动了哪根筋,他竟然同意了,他跟我说,人家的儿子读得起我儿子干嘛读不起,说我到了大学,也许能得到教授们的扶持,离我的梦想就不远了,在这乡村,永远是成不了作家的。”“他说就供我一年,以后就得靠我自己。我当时不知哪来的信心说,没问题,只要供我上完这一年大学,以后我连娶老婆的事再也不用他们管了。父亲望着已戴上眼镜的我,叹息了一声说:从明天开始努力扛竹料吧,把竹料卖了,就有钱送你上大学了。”

唐国明跟父亲扛了一个月的竹料,最后卖给生意贩子,凑了2000元,加上余上的1000元,已有3000元,再到信用社贷款1000元,已有了4000元。

“当时妹妹在外打工,余了几千元存在父亲手里,父亲暂拿了1000元,待卖了第二批竹料再给补上,一共凑了5000元。在亲戚们的各种反对声里,父亲送我走出了山里。这次父亲没有多说,只说了一句,他这次送我去上大学,一定要学有所成,否则我这一辈子都对不起他。”

7、艰难的大学路

“我刚一上大学,妹妹在南边一听到这个消息,回家把父亲骂了个狗血淋头,并立即要父亲赔她挪用她的1000元,并一点一滴算了利息。”唐国明当时也理解妹妹的愤怒,“因为妹妹当时生着病,父亲没给钱给她治病,反而挪用她余的治病钱送我去上大学。想起来父亲为了我,担了多大的心理负担。父亲来信说,他被我妹妹气得心口痛了一月有余。”

唐国明当时只有在大学拼命的埋头涉猎各种各样的书,拼命的写稿投稿。一晃眼一年过去了,那年寒假唐国明回到了家里,唐国明以为父亲会说他送了这一年不再送唐国明上学了,唐国明也做好了不去的准备,“但父亲说,既然送我上船了,一身力气也要花尽让我靠岸。”

于是接下来是最艰难的时候,有一年,“父亲为我的学费急得打着光脚丫四处借钱,也没有借到,还受了各路亲戚的侮辱,说他自找罪受,他几乎接近崩溃,终于扛不住似地给我来信,叫我扛着被窝回家,他到镇里来接我。幸好当年暑假我帮学校招生挣了点钱,我找到一位老师替我担保,我交了一半的学费,我回信给父亲说,要他不要急,剩下的慢慢想法子。父亲就在那年秋天把耕牛卖了,给我凑齐了那一年的学费。”

“更让人泪下的是父亲有一次给我寄个车费,去山里砍了上千斤的竹,在大雨天扛去卖给做生意的,结果父亲给我汇寄时,才发觉那一百元是一张假钞。”“尤其大三开学那年暑假,我是跟父亲在我们那山村里扛了上几万斤的竹料,上学时我是一边跟着装满竹料的大卡车,去造纸厂过磅,然后从生意贩子手中拿到钱,再坐晚上的车来长沙。而父亲在冬天为了我的学费钱,天寒地冻的在山林里烧木炭,再挑出山里到镇上去卖。”

8、就这么神奇的度过来了

唐国明总算就这样痛苦地念完了大学,在准备南下打工时,唐国明突然想,“打工不丢脸,父亲这样辛辛苦苦培养我,是让我成为作家,不是让我去做一个打工的,如果让我成为一个打工的,父亲一定不会让我读大学。”唐国明思前想后,咬着牙放弃了南下的念头,开始四处找房子,与几个人合租了他如今还呆着的湖南师范大学岳麓山脚下那个不足10平方米的房子里。开始以善意的谎言骗父母说已在省文联找到了工作,要他们不要牵挂,要他们好好余钱过日子。“出学校那会,我一天只吃一顿饭也熬得住,静得下心看书写作。”一出大学,唐国明想起一位老教授说他“不是一个大蠢才就是一个大天才”。他说:“我打开大学老师开出的书单,觉得还有好多书没读,越想越焦虑,越努力拼命看书,拼命听了上千场讲座,一边虐待自己似地只沉迷在书店与书海里。”

“每半年一开始,一交了半年房租,就一个星期一个星期准备生活费。每星期花25元生活费就能在学生食堂混过去。这25元生活费有时是靠自己淘书看后,再卖给一些书友挣的。有时是去做作文家教得的。有时是帮人找书得的。有时是把自己看过的旧书摆在校园里卖掉挣的。有时确实逼得没一分钱了,就把自己心爱的书摆到路边,卖到25元就跑。”

在2008年前唐国明就这么神奇的度过来了,在借钱还钱、借钱还钱中让唐国明涉猎了各种必读的书籍,写下了许多文字,练好了句子,培养了语感。“有时常半夜从噩梦中醒来,为没有抵达曹雪芹的文学境界而焦虑彷徨。”虽然与唐国明住在向阳坡28号这个院子里清风朗月的女生们给了唐国明友谊给了唐国明温情,给了唐国明似乎是贾宝玉在大观园中该给的一切,但唐国明却仍在为没有抵达曹雪芹的文学境界而焦虑,为没有作家的感觉而不敢投稿而焦虑,为作品达不到自己梦想的境界而烦恼。一想起父母为自己的付出,一想起父亲那送自己来长沙读大学的形情,唐国明就无比愧疚,无比忧虑,无比着急。有时想想自己还能不能坚持到最后而陷入万劫不复似的。经过无数次的煎熬,数次回故乡陪母亲去医院住院,最终使唐国明学会了宁静,学会了泰然,学会了怎样水到渠成的去走自己的路。

9、为抵达了曹雪芹的文学境界,唐国明说——

我在读完作家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这篇长篇小说后,尤其里面提到的比如驯鹿、靠老宝、看见熊该怎么办、风葬、风葬时把亡人所有的东西搞残,这些我在我生活的湘西南山里从小就听大人跟我们不断说过,为了抵达了曹雪芹的文学境界,为了考古复原再现《红楼梦》八十回后做前期训练,为了将程高本后四十回中发现的曹文做成后来出版的成名作,我便情不自禁地把这个长篇试验成自己想要的样子,便弄成了一个很短的诗意流文本《我想最后对山外人说》——

雨和雪把我看老了,我看老了雨与雪;太阳每天黄着脸出来,红着脸落下。阳光一舔枯河流,出现在大地弯曲的裂缝,如一道又一道爬在我脸上的皱纹。我每天伴着星星度过黑夜。看不见星星的我,就会失去眼睛;听不见如流水的鹿铃声,我就会失去耳朵;离开森林,我就会失去身体;离开坑坑洼洼的山路,我就会失去腿脚。我是属于雪与雨的,属于清风与明月的,属于高山森林的。无论到哪,我总是带着火种;火就是我离不开的阳光与月光;只要有火在燃烧,我就不怕狂风、暴雨与大雪

在森林中,生如一场漫天大雪,死如一场风寒。我们的房屋像伞一样,尖顶处的小孔上的星星,如挂在希楞柱顶上的油灯。天黑的时候,我特别爱喊,呼喊夏天快点到来,呼喊花朵开放,呼喊雨水与云彩。面对宽阔、弯曲、平直的河流,我时时迷茫在森林中,不知走往何处

秋天,森林上的天空,像我们吐出的鲜血。永远没有冬天,只有春天的地方,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一个传说。我们离不开河流,一直以河流为中心。河流的支流如展开的树枝,他们像一道又一道光,伸向不同方向,把我们的生活照亮。白色驯鹿在我眼中就是飘浮在大地的云朵,它们总带着我们在森林中从冬走到夏,从夏走到秋。望着驯鹿的眼睛,我就会把大地与天空忘掉,我就会把太阳与月亮忘掉。我们骑着它们在森林中一路走着,一路在路过的树上用斧子砍一个缺口,留下记号,以便我们不会在森林中迷失。我们一到停下的时候就喜欢围着火,手拉着手,男人发出——给——的呼声,女人发出——咕——的喊叫。跳累了的女人与男人总会制造一阵又一阵风,一阵又一阵风

在我们眼中,山外的人活在坟墓中,我们如风寒一样活在天地间。只要有火种在,我们就在与光明与温暖相伴。我们喝着森林中白桦树里的白水汁,流着红色的血。跳神的人说:真正长生的东西是天上的东西,森林中的草木总是与我们一样会死的。我们死去的人,总是伴着生前被人为残缺的一切,将尸体搁在搭在四棵大树间的横木杆上,让风将它一直吹干成风消失在茫茫之中

狼是驯鹿的敌人,也是我们的天敌。我们从不砍伐森林中的树木,我们常常用被雷电击倒的树木,被狂风吹断的树枝生火煮物。每到雨下得如一条条奔流而下的河流的时候,雨一停就会在森林中出现一条又一条如龙一样弯曲的或如小鹿弯腰喝水那般好看的彩虹。我们就这样生活在一副天然的画中

森林中弯弯曲曲的小路都是我们驯鹿的杰作。我们一代又一代在森林中传递下来的就是驯鹿与火种。除了火种,寒冷与黑夜总是伴随着森林中的我们

南归的大雁像火光一样从长空中飞过,我们像一条鱼一样,一直生活在他们看不见的河流中。在我的身上有一条河流,一条只为所爱的人涌流的河流。一涌流的时候,就会起风,啪啪地呼叫着开花结出哇哇哭叫的孩童

森林中,好日子抬腿一走,一夜又一夜的风雪就是我们的朋友,只有驯鹿的鹿铃声如春天的河流在一声又一声流动,只有驯鹿的眼睛如神灯一样挂满了整个森林。吹奏起来的木库莲,如清流一样的山风,如闪亮的天河填满了我们被魔鬼咬破得如渔网一样的窟窿。如果说森林中的夕阳是一面金色的鼓,晚霞就是鼓声悠悠

我一生见过许多的山,都如在大地上的火光上,有时嫩绿、有时金黄、有时银白。山上的树,在我眼中就是一团连着一团的血肉。它们与我们一样,身上到处是生活的伤口与血流不止的伤痛。它们更像一堆堆即将消融、幸存在这个世间的残雪

森林在时光的大潮中,如清风明月被埋进了尘土。在那段岁月里,我相信额尔古纳河有两轮月亮,一轮在天上,一轮在岩石上。如果把我们生活的河流比作一个巨人的话,那些河流就是巨人身上纵横交错的血管,骨骼就是由众多山峦构成的山脉。森林中的雾气如一群群在游走着的白鹿,阳光如一汪汪水流过。那哗哗的流水声好像是谁在使刀子,每一刀都会让大地发疼地嚎叫

在森林向阳山坡上还生长着一种除了草木之外叫阳光的植物。我们的泪水如阳光一样,把苦难照散了。森林中的落叶落入水中成了鱼,游到山外去了。一切将被大风吹散,一切的一切都离我越来越远。我只有在山岩上画上一盏灯,让我的泪水流在岩石的灯上,我希望在没有月亮的夜晚,它还会为我点亮。山中的树木被山外来的斧子砍得越来越少了,路越来越多了。没路时我们会迷路,路多了我们已无路,我们与我们的鹿已经不知道该往哪里走回自己的山谷、森林与河流

——就这样从这个训练开始,不断做训练,慢慢地我在2009年自然有了诗人的感觉,2010年自然有了作家的感觉,慢慢感觉自己有曹雪芹的感觉了。

10、不要把我当榜样

“人老说怕别人把我当榜样,说实在的,我这个样谁敢学啊。如果你真实了解了我,你了解了真实的我,你想跟我学你也学不了,我是不可学的。我不是榜样,我的样是你学不了的。”“自从一家电视媒体给我做了一个节目,引起了媒体的集中关注后,有人说我是名人了,其实我只不过是一个已被一些人知道了名字的人。也许因为一些人通过媒体对我有一些误读,有的人想支助我,我认为一个身体健全的男人,如果自己梦想做的事,尤其是写作这个不着边际不实际的事情,不是靠自食其力,而得靠别人去支助完成,那注定是完不成的,也是没必要去做的,因为他连维持自己做梦下去的能力都没有,那么他怎么有实现自己梦想的能力。尽管因媒体与我作品本身的作用,我被一些人关注了。但我仍然是原来的样子,仍然守在那8平方米的房子里,埋头创作。”“我到今天引以为自豪的是,即使我喝粥,我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这就是我的能力。我不是一个靠别人的‘废物’,而是靠自己,维持了自己做梦的能力,并实现了这个梦的一部分。我未来的路还很长,也许很艰辛,我从来没想过后退。”

——采访完后,我问及他有没有感觉到自己是“名人”或是“红人”时,他说:“我从来没有那种感觉”。问及他自媒体关注以来他收获了什么时,他说:“卖了几幅‘鹅毛帖’,还得了褒贬不一的20多个来自网络媒体报刊给我的称号。”接着他如数家珍报出:“绝版文艺青年、书痴、神仙哥、自比贾宝玉的男人、自大文人、当代文学上的曹雪芹、潦倒奇人、红楼痴人、不合时宜的文人、牛人、与世隔绝的人、神一般的男子、‘守身如玉’的人、红楼狂人、云梦湖边的天鹅、千古奇人、潇湘才子、偏执的文学追梦人、梦想中的贵族、一个无乡的诗人、文学怪才、中国梦想秀上最悲情的人物、红学怪人……”

我问他觉不觉得有成就感时,他说:“在别人看来,这些我几十年追求的所获,目前用金钱来衡量不算成功,对我来说,能有这些在别人眼里微不足道的成就多么不易,我一直认为给人类社会不断发挥作用创造财富的东西,暂时用金钱是衡量不了它的价值的。”唐国明目前的生活状况,仍如他写的自由古体诗所言:

一日一饭下午吃,早上芝麻填肚皮;书生国明不觉苦,只为天下到明日。

——————————————————————

作者简介:

——————————————————————————————————————

……………………………………………………………………………………………………

唐国明的书法:鹅毛帖

……………………………………………………

唐国明遵循自己的“ 识你之理与力,看他之理与力,合诸家之理与力,知行之,得我之理与力”原则,又因“哥德巴赫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猜想的启发,得出的“半途哲论”名言:

1、1是2的半途,万物永远处在半途之中,万有总在途中。

2、半途就是一种飘着永远抵达不了尽头的无归的零乡状态。

3、我们既不在过去,也不在现在,更不在将来,我们只是在途中、在此刻。

4、远方没有远方,你到达的远方,不过又是一个远方的半途之上。

5、写天地之得失、强天下之心力。我被一切改写,我在改写一切。

6、力定乾坤,理安天下。万有在增减变化,而不在生灭。宇宙始于似递增递减的奇偶造化中,太阳永不会熄灭。

7、人类的文化父亲与母亲就是文学与数学。

8、在途上的我们,除了只拥有此刻,我们一无所有。

9、人只有把自己放置在半途上,才有成就自己的多种可能。

………………………………………………………………………………………………………………………………………………………………

唐国明说过:续写《红楼梦》一万年也没有意义

………………………………………………………………………………

唐国明从《红楼梦》程高本后40回中将发现的曹雪芹文笔,如同寻找一个被人分尸后的尸骨,将找到的点点滴滴曹文骨肉组织起来,然后以考古复原的方式再现出了《红楼梦》八十回后的曹雪芹文笔二十回,

自然地契合了脂批中多次提到的百回《红楼梦》,名为《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

在仍以考古复原方式再现《红楼梦》第67回曹文的基础上,与对前79回的再次校对上……

另,前八十回其他回,是以俞平伯先生校对的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5月出版的《红楼梦》前八十回、

河南郑州2004年9月海燕出版社第1版周汝昌先生用所有脂批本汇校的八十回《红楼梦》

与2003年4月作家出版社第1版郑庆山先生校订的《脂本汇校石头记》八十回为主校本,

以考古复原的方式相互汇校而成,再与200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第3版《红楼梦》互校一次成文后,

加上我在程高本后四十回基础上去伪存真考古复原的八十回后的二十回《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

而合成了这个前后语言风格统一、脉络贯通,回归于曹雪芹原意原笔的百回版本——

《再现曹雪芹百回红楼梦》(原名《唐国明考古复原曹雪芹百回本红楼梦》)。

————————————————————————————————

————————————————————————————————————————————————————————————————

唐国明是谁——

一个雷打不动、火烧不倒、风雨不垮、踩倒高山就上路的明月清风中人;

一个流血不失长风情怀,火烧无损鹅毛风范、究天地之得失,强天下之心力、有鹅毛风范骨、清风明月肉、闲云流水血、长风情怀心的文人;

一个胸怀惠泽天下、造福万代;与时俱进思危奋发、实事求是安和天下精神情怀的人类知识分子;

一个提出半途哲论的命运跋涉者、文学执着者、思想开拓者、灵魂共鸣者的半途主义哲人、诗意流公子;

一个识你之理与力,看他之理与力,合诸家之理与力,知行之,得我之理与力的红楼梦中人;

一个喊出力定乾坤、理安天下, 我是流传千古的无用之王的鹅毛诗人;

一个主张去除框架束缚,把古诗写得天然上口、自然成声、水到成流、清水出尘的自由古体诗人。

………………………………………………………………………………

体现在唐国明身上的半途主义人文精神,如唐国明诗作名篇《读书人》中所说的——

雷劈不倒,火烧不移,风雨不垮,似朗月清风/日食随时,起住随所,执笔随心,如闲云流水

对汹涌潮流,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流血不失长风情怀/ 居安宁山脚,贫则无忧富则无过,火烧无损鹅毛风范

与时俱进认知世界真理,思危奋发图强/ 实事求是改造现实命运,修德安和天下

读万卷书,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行万里路,穷天地之理,成一家之言

————————————————————————————

——————————————————————

………………………………………………………………………………………………………………………………………………………………

唐国明,男,汉族,半途哲人、鹅毛诗人、再现曹雪芹文笔学者、诗意流公子、自由古体诗人、明月清风中人,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一个现居长沙,集文人、诗人、哲人于一身,开创考古复原再现曹文红学、鹅毛诗、半途主义、诗意流文学的著名作家、学者。

自发表作品以来,已在《钟山》《诗刊》及其他国内外书报刊发表文学、红学、数学方面文章数篇。

2012年在《鸭绿江》杂志发表来源于茨威格10万多字的非虚构长篇作品《麦哲伦传》、匹敌海明威《老人与海》的1万多字的短篇小说《我是麦哲伦》。这小说从2008年初稿,到2012年发表,到如今2021年发表快10年了。自2008年到2021年仍不断修改,现剩1万5千多字,可以说是唐国明第一篇带半途主义色彩的小说作品。

自2013年始其墨迹“鹅毛帖”一幅字能换3000元。

2016年出版成名作《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2017年中国红学会将其列入《红楼梦学刊》2014年至2016年红学书目。

2018年自传作品《这样论证哥德巴赫猜想1+1与3x+1》于上海作协、华东师大获奖。

2019年出版网红至今的半途主义文学诗集《鹅毛诗》。

自2013年起,其开创考古复原曹文红学、开创鹅毛诗、论证哥德巴赫猜想1+1与3x+1猜想得出“半途哲论”的追梦事迹陆续被湖南卫视、浙江卫视、北京卫视、贵州卫视、辽宁卫视、湖北卫视、安徽卫视、南方卫视等电视台通过电视节目《中国梦想秀》《奇妙的汉字》《最爱是中华》《有话就说》……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与报道,被美国及其海内外无数报刊网络媒体报道至今。

2017年,分别论证了世界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猜想,并从“3x+1”发现了万有规律公式,通过论证“1+1”与“3x+1”得出了“半途”哲论:你永远处在另一个未知的半途之上,你永远就这样被置于一个未知的“零乡”……

2018年4月完成《再现曹雪芹百回红楼梦》(原名《唐国明考古复原曹雪芹百回本红楼梦》)。

2019年4月江苏无锡市《太湖》杂志双月刊发表唐国明半途主义文学探索“鹅毛小说”原创开山之作《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

什么是唐国明“鹅毛小说”,就如作家唐国明本人所说的——

鹅毛小说,就是吸收了诗文形散而神不散的创作手法,就像鹅毛脱离了天鹅,迎风四处飞舞,鹅毛仍然是这只天鹅身上的鹅毛。

2020年6月完成半途主义文学探索小说扛鼎之作“鹅毛小说”《零乡》。

2020年10月29日与10月30日,唐国明因微博新闻话题#男子蜗居20年想复原红楼梦#连续两天上热搜,成为网络 “亿万流量”的热门人物。

2021年10月9日至10月15日,唐国明因新闻话题#男子蜗居出租屋21年复原红楼梦#上全网热搜。

2022年4月唐国明出版集22年心血企图以文学方式阐释半途主义哲学的跨文体式长篇小说,集诗、文 、史、数、哲于一体的、开创“诗意流”文学的百科全书式史诗《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

2022年4月8日正观新闻全网发布关于唐国明的新闻《湖南一男子蜗居22年复原红楼梦》,报道唐国明开创半途主义和鹅毛诗。

2022年4月9日至11日澎湃新闻发布关于唐国明的#男子蜗居22年再现红楼梦80回后曹雪芹文笔#新闻上长沙同城热搜。

…………………………………………………………………………………………………………………………………………………

………………………………………

唐国明在论证哥德巴赫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数学与“半途哲论”成就摘要:

=============================================================

1、“1+1”:

无论一个多大的素数,除素数2与5外,它的个位数总是1、3、7、9;无论多么大偶数,它的个位数总是0、2、4、6、8,“任一偶数除以2”加减同一个正整数,能得出等于这个偶数的两个素数;且两不对等素数都分布在“偶数除以2”两边的区间,并与之数差相等。这个理论我们在已知的偶数素数区间是成立的,面对无穷无尽的未知数我们只能在一个区间数一个区间数的推进验证中认可这个理论,因此哥德巴赫猜想即“1+1”通用公式为:

t﹦[(t÷2)﹣q]+[(t÷2)+q]

(偶数t>2时,q是两素数与“这个偶数除以2”的数差;除素数2与5外,其素数个位数取数范围只能在1、3、7、9中循环取。)

2、“3x+1”与万有通变规律、万有总在途中公式:

用个位数是1、3、5、7、9的奇数,乘以3加1,则会递增为个位数是0、2、4、6、8的偶数,我们且把这一由奇数递增为偶数的运算规则叫“奇变”,再用2连续整除至此偶数为奇数,我们且把这一由偶数递减为奇数的运算规则叫“偶变”……任一大于零的正整数,通过连续的这样的“奇变偶变”运算,如无穷无尽数字的万有总是永远处在“3x+1”猜想通过“奇变”“偶变”原则抵达4、2、1的途中……

2的n次方是所有遵循“3x+1”猜想“奇变”“偶变”规则抵达4、2、1数流的终结线,又是从4、2、1回归无穷数据宇宙的起始线。在这条2的n次方线上,有无数从4、2、1回时的分流点与抵达4、2、1数流的汇聚点,这些点却是在2的n次方合4+6n形式的数点上。因此遵循“3x+1”猜想“奇变”“偶变”规则经过2的n次方合4+6n数的汇聚点,可以回流出通过“3x+1”“奇变”“偶变”而来抵达4、2、1的无际的数流。 它描述的无尽的奇数偶数遵循“奇变”“偶变”运行规则最终抵达4、2、1的结果。是宇宙无为地从无序到有序从始到终,又从终到始地循环往复如此存在于宇宙创造着天生着宇宙万物诗意地生成消亡、消亡生成的最好最恰当的表述,所以此万有通变规律公式为:

……x ↔ 3x+1……↔2的n次方 ↔ …… ↔ 4、2、1……

……1+2n→4+6n…… ↔ 2的n次方 ↔ …… ↔ 4、2、1……

——宇宙万物就是这样如此诗意地以波段形式生成消亡、消亡生成。这就是万有的通变规律与万有总在途中通变公式。根据“3x+1”猜想“奇变”“偶变”原理,宇宙万有的诞生,应是一波段一波段类似于“3x+1”猜想“奇变”“偶变”过程中,随n数据的变化大小而不断排列生成。

它描述的无尽的奇数偶数遵循“奇变”“偶变”运行规则最终抵达4、2、1的结果是宇宙“万有总在途中”最好最恰当的表述,也是世界是一个无限的整体最好的表达,更是人类将来遵循“3x+1”猜想“奇变递增”“偶变递减”原则,以大数据形式进入4、2、1循环有序的运转后,一种人类梦想的“神”,超越于人类每一个人见识,甚至囊括所有智慧无所不能的“超我”将诞生于这个世界的数学告知形式。更是对世界事物是“偶数时”发生递减回到“奇数时”,回到“奇数时”又会递增回到“偶数时”,世界事物就是如此地在遵循着“3x+1”猜想“奇变递增”“偶变递减”原则在让一切守恒、平衡的最好描述。同时这公式也哲学的解释了循环有序运转的世界生活系统,就如循环有序运转的4、2、1形式,是由无数未知数遵循着“3x+1”猜想“奇变递增”“偶变递减”原则演变而来与我们照面的——也就是说它是哲学家们一直在追问的“世界为何变得如此”的最好数学形式的解答。

不管怎样,万有总是永远处在“3x+1”猜想通过“奇变”“偶变”原则抵达4、2、1的途中,万有的某事某刻与某个历史时期都只不过处在它“奇变”“偶变”数据流中某个运行形式的数据分离点上,永远处在一个未知的半途之中,永远被置于一个未知的“零乡”……

…………………………………………………………………………………………………………………………………………………………

3、“半途”哲论(唐国明遵循自己的“识你之理与力,看他之理与力,合诸家之理与力,知行之,得我之理与力”原则,又因“哥德巴赫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猜想的启发,得出的“半途哲论”)

在n是整数前提下,1除以2的n次方就是至小无内,2的n次方就是至大无外,唐国明遵循自己的“识你之理,看他之理,合诸家之理,知行之,得我之理”原则,又因“哥德巴赫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猜想的启发,得出的“半途哲论”:

1是2的半途——万物永远处在半途之中,万有总在途中,当你抵达“1+n”时,你就处在“2+2n”的半途中。即当你抵达1时,你就处在2的半途中,当你抵达2时,你处在4的半途中或当你到达1时,你想抵达2;当你到达2时,你想抵达4。但你抵达1时也是在此刻,你抵达2时也是在此刻,你抵达4时也是在此刻;面对前途的无穷无尽,你既不在过去,也不在现在,更不在将来,只是在途上,只是在此刻;你在n是整数前提下,要么永远在1除以2的n次方的至小无内的流动时空途中永存而在地为生存转圈,将自己消解耗尽;要不就是处于2的n次方那个至大无外能自由而行的时空途中,将自己无限永恒。你永远就这样处在另一个未知数的半途之上,你永远就这样被置于一个未知的“零乡”。

我们既不在过去,也不在现在,更不在将来,我们只是在途中、在此刻,我们都是途中人。我们的生活不是在别处,我们只是生活在途上。我们都是半途上的产物。远方没有远方,你到达的远方,不过又是一个远方的半途之上。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