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评

喜相逢!当中秋节遇上教师节,幸福加倍、花好月更圆!

时间:2022-10-07 21:41:33 热评 我要投稿

中秋节和教师节即将来临,巧合的是,两节同时出现在9月10日这一天。天文科普专家表示,这两个节日出现在同一天,这种“巧合”本世纪仅有三次,实属罕见。

教师节,旨在肯定教师为教育事业所做的贡献。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多个日期曾作为教师节。直至1985年,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才真正确定了1985年9月10日为中国第一个教师节。

由于教师节并非中国传统节日,所以各地每年都会有不同的庆祝活动,没有统一、固定的形式。

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因此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中秋节是秋季时令习俗的综合,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都有古老的渊源。它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中秋习俗

【吃月饼】

月饼,又叫月团、丰收饼、宫饼、团圆饼等,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供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发展至今,吃月饼已经是中国南北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中秋节这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

【祭月】

祭月,在中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祭月时,一般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高燃红烛,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祈求福佑。祭月作为中秋节重要的祭礼之一,从古代延续至今,逐渐演化为民间的赏月、颂月活动,同时也成为现代人渴望团聚、寄托对生活美好愿望的主要形态。

【赏月】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圆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中秋赏月活动的文字记载出现在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

【赏桂花、饮桂花酒】

农历八月金桂飘香,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已成为节日一种美的享受。

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的同时,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其中以糕点、糖果最为常见。

【玩花灯】

中秋观灯赏灯玩花灯,一般集中在南方各地。在广东、香港等地,人们将灯笼绑在高高的杆子上,然后,高高竖起来,花灯漂浮在杆子的顶部,人们又叫“竖中秋”。中秋节晚上,也有猜灯谜的习俗,通常,人们把谜面写好,然后,把写好谜语的纸条,贴在灯笼上,这时候,让人们来观灯赏灯猜灯谜。

此外,还有放孔明灯,漂浮于空中,寄托了人们美好的祝愿。还有南宁一带,小孩子玩耍的柚子灯等等。

【玩兔儿爷】

中国北方还有玩兔儿爷的中秋习俗,这一习俗起始约在明末。“老北京”过中秋,除了吃月饼,还有一项习俗是供兔儿爷。“兔儿爷”兔首人身,披甲胄,插护背旗,或坐或立,或捣杵或骑兽,竖着两只大耳朵。最初,“兔儿爷”用于中秋拜月祭祀。到了清代,“兔儿爷”逐步转变为儿童的中秋节玩具。

【观潮】

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

中秋养生

中秋佳节,团圆之夜,吃月饼、尝肥蟹,食桂赏菊,合家观月之时,有哪些养生保健的常识和预防疾病的注意事项,需要我们了解的呢?

1、养神怡情

中秋养生首重保持乐观开朗,心情愉快,不可过度感伤与忧思。暑热已尽,秋风瑟瑟,百花凋零,容易让人触景生情,心生忧愁。尤其老年人,他们常有凄凉、垂暮之感,再遇上不顺心之事,极易心情抑郁。

防寒保暖,应对“秋寒”

中秋节前后,是天气明显转凉,早晚温差大的中秋阶段,人体新陈代谢放缓,老人、孩童及体弱多病者容易罹患感冒、咳嗽等病症。秋季早晚温差大,不贪凉,夜温低盖好被褥,日间衣着不宜过厚,以不着凉为度。

合理贴秋膘

秋季很多人都会贴秋膘,但是“怎样贴”对身体是有好处的呢?这个时节人的肠胃功能比较弱,太多的肉类等高蛋白食品会加重肠胃负担,影响肠胃功能。所以不能为了贴秋膘大吃大喝,中秋时节食疗上遵循“燥则润之”的方法,饮食调护要以养阴清热、润燥止渴的药膳食材为主。

坚持秋练,运动养生

秋高气爽,要注重增加户外活动多呼吸新鲜空气,锻炼肺功能,在冷热相宜的早晨散步、跑步,进行有规律的晨练,不但能够调气息,还接受了耐寒训练,使身体能适应接下来的深秋、寒冬的冷刺激,为安度秋冬作准备,但要避免激烈的运动,不主张锻炼的大汗淋漓。

中秋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