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评

我们为什么喜欢骂专家?

时间:2022-08-22 11:53:12 热评 我要投稿

前阵子微博上有个热搜挂了好几天,而且热度不减反增。我第一眼看到标题的时候也嗤之以鼻,点进去一看,又觉得有那么一点道理。

储殷是博士,曾任教授,其貌不扬、说话不留余地、言论出位,本身就是很容易在网上被人口诛笔伐的一个人。如果不是上过大火的综艺节目,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有这号人。

要是把标题改成“储殷说XXX”,我估计这个话题都没法激起多少水花。但是媒体人就是这么敏锐,他挂个“专家”俩字,一下就戳中亿万网民的痒痒肉了。

我们为什么喜欢骂专家?

因为社会上有太多伪专家胡诌搏出位,直播间里有“做了一个违背祖宗的决定”的专家,鉴宝节目里侃侃而谈的专家、转头联合所谓的鉴定机构招摇撞骗。

还有一些真专家钻进象牙塔里,说出来的话就不切实际。

尽管人们已经习惯用“砖家”来戏称所谓专家,倒也不是所有专业人士说的都是错的。

携程联合创始人、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教授、人口经济学家梁建章在2012年11月联合三十多位主流经济学家和人口学家共同建议尽快停止计划生育政策,并在接下来的数年内孜孜不倦鼓励生育放开,被喷得体无完肤、甚至被禁言仍不改初心。

当时的人们还在人口红利期的余韵中,并没有看到生育率下降带来的各种危机。随着时间推移,新生儿持续减少将逐渐变成幼儿园、学校坐不满学生,直到人口危机引发更大的社会冲击。

所以,专家的言论,有时候就得经过实践的验证再去评判。

公司里也需要专家,只不过这个概念要更宽泛,它不是一类人,而是某个专业领域的知识、经验和课程。这些“专家”也会经常挨喷,因为学到的东西自己公司用不上。

比如前几年很多人学习阿米巴模式,但是企业规模和团队素质都远远没到那个份上,结果水土不服。

社会上有很多伪专家,但他们最多也就痛快痛快嘴,不会特别影响国策。而公司里就不一样了,万一掉进伪专家的坑里,损害的都是自己的切身利益。

那公司要不要有专家呢?有,必须有,而且老板应该要学会分辨专家的真伪。

衡量标准很简单:

1、 是不是从公司实际情况出发给到能操作执行的建议;

2、 能不能用长期主义的精神去帮助你规划公司的战略;

有了真专家,老板也不能像抓到救命稻草一样脑子一热就大刀阔斧开始实践。

你需要做好两件事情:

1、 兼听则明,尽可能建立自己的专家团

你需要找到不同行业、利益和你没有冲突,但是能符合匹配原则的人作为你的外部专家。他们会成为你的幕僚,会结合自己的经验给出他们的判断和建议,但他的出发点和立场或许并不能完全和你统一。

所以,你还要有企业内部的专家。他们是真正可以帮你落地执行的。他们可以是专业技术上独当一面的专精人才,也可以是你的高管团队。你一定要内外结合,选择最贴合你实际情况和战略目标的专家建议去细化。

2、 先同频再执行,慎重迈出实践的步子

正因为最终实践的结果是由公司和你来承担的,所以务必要达成同频,才能让团队“力出一孔”。

当你需要专家点拨的时候,最好的方式是你自己先去学习研究,先成为专家,然后承担翻译的角色,将专家的话结合企业实际深入浅出地讲给你的核心骨干听。

如果可以,你甚至可以带着他们一起去学习。只有你们向着同一个目标高度统一,结果才会是事半功倍的。

有些专家意见是对中小企业的发展管理运营有很大帮助的,但老板也不能拿来主义、马上就用。

因为专家团可能给你100条建议,你觉得都很好,但事情总有轻重缓急,你的资源也不能支持多线操作,所以一定要和伙伴们探讨:我们公司里面最迫切的痛点是什么,能不能先挑最关键的5个问题来解决?

这是需要共创过程的,不能照搬,更不能没有规划瞎实践。

只要提到“专家说”,有些老板马上跳起来习惯性反驳,觉得“你们高高在上,根本不懂我们实际情况”,这就跟网上看到储殷那条热搜马上变身加特林的人一样,全盘否定一定是有问题的。

你得有自己的判断力,给自己一点学习、研究、比较的时间,然后去共创、同频,最后才是决定这个专家说的是不是屁话,我要不要实践运用。

甚至你需要实践一段时间以后,再来共创复盘,才能明白专家当时究竟说了些什么。

人们喜欢骂专家,因为专家好像跟我们活在不同的世界。我们要面对随时降临的封控,要和老板斗智斗勇,要为了贷款出卖灵魂,而专家口中的生活似乎特别轻松。

可,骂专家也并不会让真实的生活变得更好。

但是,找到真专家、用好他们的头脑,却能实打实带给你莫大的帮助。

做企业不需要纸上谈兵、追名逐利、德不配位的专家,谁能成为你的专家团成员,你现在就要想清楚。

你有自己的专家团吗?他们给你的最棒的建议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