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闻

人类为何不能永生?科学家:人类都是“打工仔”

时间:2022-04-22 00:45:54 热闻 我要投稿

万物更迭,生老病死,人之常情。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会有走到生命的尽头的那一天,不管是朝生暮死的蜉蝣,还是生命以亿万年起步来计算的宇宙天体,它们最后都会走向终结。

人类对于永生总是抱有最美好的期待,我国古代秦始皇作为一代枭雄,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他统一了六国和度量衡,将华夏的版图扩到最大,最后却醉心炼丹,为的就是可以走上永生的道路。

还有流传已久的“嫦娥偷药”的故事,为了摆脱世间轮回的痛苦而选择偷吃灵药,最后害怕被罚又独自一人奔向月亮。由此看来,不光是皇帝,劳动人民对于长生的故事也非常的感兴趣。

到了现在,医学更加发达,良好的保养和锻炼习惯也让人类的平均寿命有所提高。根据现代科学的发展,世间所有物质都是由原子组成的,不管最后是因为什么消亡,其最后的结果都是重新化为原子,回归世界大地。

那么在这种角度看来,人可能实现永生吗?

生命的本质

人类对于地球上生命有特殊的定义:本身要有新陈代谢的能力,也就是颗实现能量的转化;同时还要有面对刺激是应该会产生的心理或者身体上的反应,并且有可以进行繁殖的开放性系统。

说白了,也就是说这个生命必须有“生”的过程,其方式也都具有特殊性和共性,其本质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状态,或者说是一种物质运动形式。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死去元知万事空”这句诗?这句诗很明显的表达了一个生命一旦死去,就会对周围的一切都是去感知,也什么都留不住。

那么从物质本质上来研究,人的生命存在形式是否会有不一样的解释呢?

在微观生物学中,不管其是否具有生命,物质都由原子构成。而生命都由不同的细胞共同组成,经过不断的分化再生来壮大生命的存在。也正因为生命的进行与成长都需要消耗能量,造成很多细胞衰竭,于是人类也就会出现衰老和死亡。

反复观察和研究生命的成长过程,生物学家们发现在成长过程中,我们身体成长或者维持生命体征时的损耗几乎是无可避免的,比如身体微结构的端粒缩短、干细胞耗竭和线粒体功能障碍等。

生命本身总是会陷入衰老和死亡的,那么该怎么延续生命呢?自然是后代繁衍,这就涉及到了生命个体的基因的传承。

合格的“打工仔”

刚刚说到生命消逝的本质就是身体微结构的衰退,人的生老病死无非就是身体微结构的重组、变化、衰老和死亡,就像植物发芽、成长、枯萎和彻底死亡。又是什么促成这些变化的?

当端粒的分裂达到极限,DNA的稳定性下降,就启动了细胞的衰老模式,直到细胞死亡。

而控制这些微结构变化的正是人类强大的基因。如果看了以上内容还不懂为什么这么说的话,那么这里可以阐述的再通俗些,人类传承繁衍了数代,哪怕相隔数万年,最后总能找的起源,凭借的是什么?

基因,被一代一代藏在染色体中传下来的基因。

从某种程度上说,人类就像是携带基因的“壳”,当它需要换一个壳发展时,就重新“聘”一个,人类的躯壳都是它的“打工仔”,失去开发价值就被“解雇”了。

有没有永生的生命?

我们常常说“遗传基因”,就已经说明了基因的传承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只要基因一直遗传下去,这个生命就相当于得到了永生。

比如小时候学习过的一篇关于榕树的课文,里面描述的“大榕树林”正是一棵榕树的枝丫重新入土长成的“新树”。

这个过程中难道榕树原本的枝干就没有发生退化衰老吗?当然也是有的,只是其重新生长出来的枝干也已经足够满足她的后续生长,并且就是从同根系蔓延出去的,本就是同一个生命个体。

那么地球上有“永生”的生命吗?理论上是有的。

在热带海域有一种肉食性动物,它就是动物界“返老还童”这个词的代言人,使人类目前已知的唯一一个能从性成熟阶段重新回到幼虫阶段再进行反复生长的神奇生物。这就是“灯塔水母”。

以上两个例子看上去似乎是具有相同点的,是什么呢?相信有读者可以发现,它们选择的都是“无性繁殖”(灯塔水母也可以进行有性繁殖)。

这类生物的繁衍方式就像是用自己完全复制出了另一个自己,周而复始,其存在形式要目始终保持不变,要么越来越壮大。至于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是否和生命的长短有关,这个还有待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