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闻

为什么说“北京是相声的发源地?

时间:2022-04-16 18:51:21 热闻 我要投稿

  

相声一词,古作像生,原指模拟别人的言行,后发展成为 象声。象声又称隔壁象声,相声起源于华北地区的民间说唱曲 艺,在明朝即已盛行。经清朝时期的发展直至民国初年,象声 逐渐从一个人模拟口技发展成为单口笑话,名称也就随之转变 为相声。相声主要采用口头方式表演,是扎根于民间、源于生 活又深受群众欢迎的曲艺表演艺术形式。

  相声起源于北京,主 要用北京话讲,因此,北京成为相声的发源地,而天津则被认 为是相声艺术的重要发祥地。

天津最早出现相声演出是在清末民初,最初以撂地为主, 后来发展到席棚演出,节目稍微正规。20世纪20年代前后,天 津的茶社、书场开始接纳相声演员的演出。

  相声寓庄于谐,风 趣诙谐的艺术特点,与天津人爽朗热情、乐观幽默的性格颇有 共同之处,很快赢得了正在兴起和发展的天津市民阶层的接受 与喜爱。天津曲艺之乡的文化环境、天津人对此种休闲娱乐方 式的热衷及较高的相声鉴赏能力,吸引了大批相声演员汇集津 门。

  自民国起,在天津的相声演员就高手云集、群贤毕至。相 声界所谓“八德”的李德饧(万人迷)、马德禄(马三立之父) 和周德山就常年在天津谋生,经常活跃在天津舞台的第三辈的 马桂元和马三立兄弟、捧逗皆佳的赵佩茹等,在行内也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老一辈相声艺人如张寿臣、常宝昆、郭荣起、 朱相臣等也先后在这里学艺、出师、成名。

  而以唱功见长的著 名相声大师侯宝林,也是40年代在天津舞台成名后才在北京扎 下了根。众多相声名家在继承前人成就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 形成了天津相声的风格与特点:注重传统,讲究传统技法;民 间立场,来自市民,为百姓说相声;讲究说,不排除学、逗、 唱,但坚持以说为主,坚守相声这一艺术样式的根本。

  正因为 天津良好的观众基础、独具特色的卫派相声艺术风格和当时已 超出北京的相声演员整体阵容,使天津成为当之无愧的相声艺 术的重要发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