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博

学区房再遭致命一击?

时间:2022-07-26 19:48:09 热博 我要投稿

“学区房再遭致命一击”,是最近几天一些自媒体的标题,我借来做本文章的题目,加了个问号。

事情是这样的: 最近几天,北京宣布义务教育阶段校长、老师的轮岗即将进入第三阶段,也就是全市推广阶段。

2021年4月,政治局会议曾提出 “防止以学区房等名义炒作房价”。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北京、深圳等城市纷纷采取措施,推出了两个大招。

大招一:多校划片;

大招二:小学、初中阶段校长、老师全面轮岗。

北京和深圳的路径不太一样。北京直接干,深圳先立法。

北京早在几年前就搞了多校划片。所以,去年8月“教育新政”的核心主要是轮岗。

2021年8月,北京宣布:将大面积、大比例推进干部教师交流轮岗;东城区、密云区为第一批两个试点区。

2022年4月进入第二阶段:西城、朝阳、海淀、大兴、延庆、门头沟6个区也加入其中。

最近几天宣布:从9月秋季开学后,全市所有区都将开展教师交流轮岗。

轮岗的细节是:

1、轮岗在行政区内进行,一般不跨越行政区。比如:教育质量最高的西城区的老师、校长,只在西城区内轮岗,肥水并不流到“外人田”。

2、凡距离退休时间超过5年的(男55、女50周岁以下),且在同一所法人学校连续工作满6年的义务教育阶段在编在岗专任教师都纳入交流轮岗范畴。教师轮岗周期原则为3年。

3、为减轻教师负担,北京全市大部分义务教育学校通过AB岗、交替轮岗等方式,积极探索教师弹性上下班制度,各区对中小学教师的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减少了50%以上。

就在北京宣布上述消息的前几天,深圳的“ 经济特区社会建设条例”也正式落地,将从今年8月1日起试行。

这个条例把“大学区制”、“义务教育阶段校长、教师定期轮岗”等内容,通过地方立法的方式确定下来,这在全国还是第一次。

此前,深圳还宣布:将把全市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统统纳入80几个公办教育集团。这意味着,深圳几乎所有的中小学都将有一次“拆盲盒”、“提升档次”的机会。

在上海、在广州,中小学校长、教师的轮岗也都在搞,并将常态化。

在“大学区制+校长教师轮岗”双轮驱动下,学区房是否遭到了致命一击?未来学区房的概念是否将在中国彻底被淡化?

从大学区制在北京、深圳的实践看,的确起到了“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的作用。

过去1年多来,北京、深圳的顶级学区房,出现了20%到30%左右的跌幅。

最近有媒体报道,在北京最顶级的学区—— “金德月”片区,大学区制就明显起到了对超高房价的遏制作用。

“金德月”,北京是西城区金融街、德胜、月坛学区的简称,这里的学区堪称北京乃至全国的塔尖。以育翔小学对口学区房为例,动辄在每平米19万到20万元左右。

前一段时间,西城区2022年幼升小录取结果出炉,“731”(2020年7月31日)多校划片之后购买顶级学区房的家长,梦想再次破灭,尤其是德胜学区,“731”之后的孩子全部出区,月坛学区的孩子也与重点小学无缘。

“多校划片”政策为例显现,北京顶级学区房的价格出现了明显松动。

在深圳,百花片区的顶级学区房价格,也比最高的时候下降了30%左右。

与此同时,多校划片给周边原来没有机会上名校的小区带来了机会,导致这些小区房价上涨。

说白了:多校划片后,家长的社保时间长短、学生的户籍所在地等因素上升,住房权重下降。顶级学区房的红利,被周边普通小区分享,后者房价出现了显著上涨。

多校划片并不能消灭名校、消灭学区房,它只是把一些小区垄断名校的特权打破了,让周边小区分享了入读名校的机会。于是房价出现了结构性变化,原来“垄断者”的房价大跌,新的“分享者”房价大涨。

炒房客仍然存在,因为市场机会仍在。

那么,校长、老师的轮岗,是否可以彻底消灭名校,实现义务教育资源的均等分配,让学区房的概念彻底消失?

我的看法是:如果把教师轮岗,以及教育经费均等分配做到极致,可以消灭公立名校。

在这方面,最经典的案例是日本,韩国在这方面做得也非常不错。

但在中国,想彻底消灭名校几乎是不可能的。

为什么?

因为各地仍然把优质义务教育资源,视作是推动发展城市的手段,政府调控的工具。

举个例子:深圳要发展深汕合作区,这个区域距离深圳本土非常远,大家不太愿意过去。怎么办?除了修更多的轨道交通、高速公路之外,就是导入优质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

深圳首先把南山外国语学校导入深汕合作区,随后又在深汕合作区建立高中城,由深圳中学办学。这些举措,都是为了把深汕合作区早日发展起来。

其他城市也是一样。广州发展南沙,也在导入优质教育资源上下了大力气,还把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区放在南沙,以营造氛围。

如果中小学没有了名校,不仅不利于提高全市的教育水平,也意味着政府失去了一个重要的经济、社会调控手段。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增长模式是地方政府间的“经济锦标赛”。“经济锦标赛”必然导致教育的模式是“教育锦标赛”。中国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对学校排序、升学率比较等,都近乎变态地热心。

“教育锦标赛”的模式,也是很难打破的,甚至无法打破的。

楼市的基本面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防止以学区房等名义炒作房价”已经不是当前楼市的首要任务。当前楼市的首要任务是——让猝死、冰冷的楼市回暖。

今年4月1日,教育部在官网发布了一份重要文件,宣布了北上广深的模式只能是特例,而不是范例。

这份《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明确了以下几条:

1、义务教育阶段,要实行“学校划片招生、生源就近入学”;

2、 教育资源相对均衡的地方,鼓励逐步实行单校划片,合理稳定就学预期 ;教育资源不够均衡的地方,积极稳妥推进多校划片,并将热点学校分散划入相应片区,推进片区间优质教育资源大体均衡。

3、已经实行划片免试就近入学的地方, 片区划定后应保持相对稳定 ,对出现学校布局调整、学龄人口变化较大等情况的,各地可在科学评估、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适当调整片区范围, 提前向社会公布,并深入细致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4、各地要按照 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 总体要求,分别明确小学、初中学生录取的具体方式和规则,切实保障入学机会公平。

很显然,国家要求义务教育阶段要“免试就近入学”。这就是学区房产生的关键因素,如果考试入学,则不存在学区房。

之所以坚持“ 免试就近入学”,是不想增加孩子们的负担,同时降低远距离上学带来的时间浪费、交通拥堵和其他风险。

“教育资源相对均衡的地方,鼓励逐步实行单校划片”。中国的基础教育发展了几十年,哪些城市才会不均衡?

当然是人口增量比较显著的城市,比如一线城市和强二线。 未来有显著人口增量的城市将越来越少,所以多校划片不可能在大多数城市推行,单校划片才是主流。

教育部还要求,“片区划定后应保持相对稳定”,“合理稳定就学预期”。如果要变,则需要“提前向社会公布,并深入细致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对于老百姓来说,学区划分是重大利益调整,可能涉及到家庭资产的剧烈波动,教育部门慎重一点是必须的。

聪明的地方政府,不是剥夺已经拥有优质学区的群体的利益,而是增加优质学区的供应量,让大家都好起来。

从教育部最新文件,以及当前楼市的情况看, 目前仍然有必要打压学区房的城市,最多是4个一线城市而已。其他二线城市,最多适当遏制一下就可以了。

在天津,过去2年还出台了强化学区房地位的政策,比如你如果想让孩子在和平区读小学,需要提前3年购买学区房并在孩子入读之后一直持有。这意味着,和平区的房子每9年才产生一个小学学位。和平区的学区房将变得更加稀缺。

另外需要告诉大家的是:义务教育阶段老师、校长的轮岗,早在20年前就在各地搞过,但基本上都是浅尝辄止。如果轮岗不彻底,不长期坚持,效果也不会显著。

对于一所好学校来说,最重要的因素有三个:校长、老师和生源。

生源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而生源跟片区的产业密切相关。比如金融街,住的多是金融企业高管,海淀住的多是科技企业高管,他们的孩子天生有很多优势。而 生源是不会流动的,这也是名校很难消失的重要因素。

随着楼市趋冷,地方政府要求公务员推销房产,或者带头买房,各地打压学区房的意愿又能有多强烈?又能坚持多久?

最后总结一下:

多校划片、教师校长轮岗,的确可以给学区房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北京、深圳的顶级学区房(尤其是一对一的),的确在过去1年多出现了显著下跌。但政府的目标不是取消学区房,而是打破过于一致的市场预期,促进利益再分配。

未来有必要多校划片,或者搞校长、老师制度化、全面轮岗的城市,并不多。楼市低迷的城市,更是没有积极性来打压学区房。很多城市把学区房视作带动楼市向上的宝贵力量。

优质教育资源,更是地方政府带动新片区发展的重要调控手段。

看懂了这些,你就会明白:经济锦标赛的模式,决定了教育一定也是“锦标赛”的模式。名校会长期存在,学区房也会长期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