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局地跌破12元大关,供增需弱之下,猪价何时才能迎来止跌反弹?

进入11月份之后,国内猪价延续了10月下旬的跌势,尤其是在11月9日,全国猪价上演了集体“跳水”,多地的猪价已经回吐10月之后的涨幅,特别是东北地区,在经历了连续两日深跌之后,已经跌破12元/斤并逼近11元/斤大关。而年底需求高峰期尚未启动,在供增需弱的格局之下,猪价何时才能迎来止跌反弹?本文将做简要分析和预测。

猪价持续下跌,局地跌破12元/斤

进入11月份之后,全国猪价总体呈现出持续阴跌的态势,虽然期间也出现过小幅反弹,但总体上是跌多涨少。尤其是10月9日和10日两个工作日,出现连续深跌。截止11月10日,全国生猪均价25.42元/公斤,和10月20日的28.60元/公斤相比,已经累计下跌了。3.18元/公斤,跌幅11.12%。

特别是东北地区成为下跌洼地,在昨日跌破12元/斤大关后,今日(11月10日)更是逼近11元关口。从全国来看,大部分地区的猪价已经回归10月1日之前的价格区间。

从猪价下跌的原因来看,在宏观调控的影响之下,养殖端的预期已经和十月上旬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前期是压栏惜售、二次育肥热情高涨,而近期则完全转变为出栏积极。同时,需求端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叠加大部分天气晴朗以及终端猪肉处于相对高价,限制消费回升,进而带动猪价持续下跌。

猪价何时才能迎来止跌反弹?

从供应来看,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止三季度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362万头,比正常保有量高出6个百分点,而生猪存栏量则为44394万头,比正常年份高出大约2.46个百分点。

从能繁母猪的变化来看,在4月份到达年内低点后,从5月开始持续环比增加。截止3季度末,累计增加了185万头左右,增幅4.43%。尤其是在5月、6月两个月增幅明显,按照生猪生长周期,在养殖端不出现重大变故的情况下,2023年4~5月份生猪供应将大概率大幅增加。因此,从中长期来看,猪价并不具备持续上涨的条件。

从生猪出栏量来看,尽管2022年一季度能繁母猪仍然呈现出同比下降趋势,但在母猪结构优化、配种率修复的情况下,四季度生猪出栏量环比或有增加,叠加生猪出栏均重的提升,市场猪肉供应相对充裕。

从需求端来看,近期猪价持续走低,也和需求端持续低迷有密切关系。在国庆节过后,随着生猪价格持续拉涨,带动终端白条猪肉价格也出现了持续上涨,终端对高价猪肉抵触情绪随之增强,屠企走货不畅,开工率反而出现下调。进入11月份之后,开工率虽然得到一定提升修复,但和往年相比仍有不小差距。

同时,随着政策调控持续增强,二次育肥和压栏惜售热情被弱化,虽有部分小散户仍有抗价情绪,但难以左右猪价下跌趋势,随着肥猪和标猪价差的逐渐缩小,散户出栏积极性提升,压栏和二次育肥猪出栏增多。

另外,近期天气晴好及疫情防控局势严峻也制约了终端消费需求,往年在十一过后,随着天气逐渐变冷,腌腊和灌肠行情会陆续启动,但今年迟迟未动。制约需求进一步回暖。不过,随着冬季的深入,预计从11月下旬开始,各地的腌腊和灌肠活动将会陆续开启,届时将带动大肥猪需求提升。

总之,随着近期猪价的回调以及二次育肥出栏增多,后期因集中出栏而带来的踩踏风险在逐渐降低。同时,随着天气转冷后对大猪的需求将会逐渐提升,预计猪价将会止跌反弹。但由于年底规模猪场的出栏量仍有增加趋势,叠加剩余二次育肥猪集中出栏,将会限制限制反弹幅度。

综合以上因素,预计短期内随着出栏积极性的提升,猪价仍有下行空间,而在气温下降后,随着年底行情的陆续启动,猪价将会止跌反弹,但由于市场供应相对充裕,叠加疫情等因素限制消费,反弹行情很难超过10月20日的年内高点,因此,养殖端不应预期过高。

搜索建议:
热文

 庶女有毒(庶女有毒—锦绣未央)

第一百五十章 嚣张人质第一百五十一章 寡人有疾第一百五十二章 祸水东引第一百五十三章 尘埃落定越西国四皇子元毓劫持了李未央,想向她打听李敏德的真实身份,被赶来营...(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