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文

第一个成功推动使用“一斤十两”的人,来自广州以“柿”闻名乡村

时间:2022-10-13 23:49:32 热文 我要投稿

如果你是爱生活、爱旅行、爱摄影、爱美食,跟珊珊三丫头一起出发吧!

进入10月中旬,广州秋天的感觉越来越浓烈了,又要到了柿子成熟的季节,观赏和拍摄成熟柿子,成了我每年必走的一趟行程。广州众多观赏柿子的地方中,我自己是非常喜欢上罗村,每当到了柿子的季节,以“柿”闻名的罗村的乡间漫步,你会发现在房子旁、田野间、池塘边、山边、溪水边……到处都是挂满红彤彤柿子的柿子树,还能看到村民在房屋前的空地晒满了柿子,这个时候,村子的空气都仿佛是充满了甜甜的味道。

在今年计划出发广州上罗村观赏柿子的时候,珊珊三丫头的脑海中出现了上罗村一位村民的名字:邱昌。为什么会想到这位村民呢?这是因为今天我们使用“一斤十两”秤,就是由他第一个改革并成功推行使的。

我们都知道,我国之前一直是使用“一斤十六两”秤,直到1959年国务院发布《关于统一计量制度的命令》,才将原来的一斤十六两改为一斤十两,目的就是为了方便折算。而之所以形成这种改革,是上罗村村民邱昌不懈努力的结果,直到今天,我们仍然是在使用“一斤十两”秤,可以说这个改革一直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记得去年的这个时间,也是柿子成熟的季节,珊珊三丫头来到了以“柿”闻名的上罗村,这个乡村位于从化双凤山旁边,是一个四面环山,山清水秀的村子。我村中漫步欣赏“柿”外桃源风光的时候,无意间发现了上罗村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走近看到一块牌子写着“从化登记文物保护单位,邱氏宗祠”。

在上罗村的邱氏宗祠中,珊珊三丫头意外获知,第一位把“十六两为一斤秤”成功改为“一斤十两秤”的改革推动者,原来是上罗村的村民邱昌。当时我见到在上罗村的邱氏祠堂前挂着有一块由邱氏从化区理事会的牌子,用文字记述了邱昌的事迹:邱昌,中华民族计量改革者,广东省供销系统劳动模范,经广东人民政府批准,广州市人民政府的支持,将传统的计量方式改革为现在“十两”壹市斤的计量方法,一九五八年八月二日由从化鳌鱼镇试使用,大大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一九五九年向全国推广,为国家作出重大贡献。邱氏从化区理事会,二零一九年十月一日“,具体是怎么回事呢?

珊珊三丫头在上罗村游玩的时候,曾跟村中的老人打听过邱昌的事迹:在解放初期,我们使用的仍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一斤十六两秤,但结算却用十进制,人们进入买卖交易时,需要转换计算,增加麻烦,还会不断的出现差错。到1958年,上罗村的村民邱昌担任当时从化鳌头镇的供销社主任,发现会计与出纳经常出现收多钱和少收钱的情况,了解原因,才知道是因称重用“一斤十六两”,而结算时则用十进制,换算过程复杂,就会造成了差错。

邱昌为了改变这种出现差错的情况,于是下决心将“一斤十六两秤”改成“一斤十两秤”。最初邱昌提出改变建议时,并没有人认同,一次又一次之后,他一级又一级地向上反馈,最后找到广东省委办公厅的相关领导,最终获得了支持,批复“试行使用”。在试行“一斤十两秤”一段时间后,大家发现十两秤换算起来十分方便快捷,大大提高了运算速度和准确性,最后,在一九五九年,一斤十两秤就正式向全国推广使用。邱昌为国家做出重大的贡献,当时被评为省先进工作者、广东省供销系统劳动模范,也被称为中华民族计量改革者。

今天我们在做买卖的时候,虽然都在使用十两秤,但却极少有人知道,是由上罗村村民邱昌倡议改革的,正因为他的坚持努力,使我们有了更方便的计量秤。从上罗村村民邱昌的身上,让珊珊三丫头相信了一句话:平凡人一样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邱昌就是最好地印证了。一斤十两秤的推广使用,这是对人民对国家是有贡献的事。

在结束了上罗村的行程之后,怀着充满敬意的心,珊珊三丫头一直希望能找到机会再到上罗村一次,希望有机会拜访一下这位“中华民族计量改革者”邱昌。然而,当我与上罗村所在的江浦社区有关负责人取得联系的时候,却得知邱昌已经在去年离世,非常遗憾。

那么,你有来过广州从化这个以“柿”出名的村子上罗村吗?你有想到我们现在使用的“一斤十两秤”原来是由这个村村民邱昌提出改革并推广使用的?对于一位平凡的村民,能从生活工作的小细节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出影响全国的贡献,你有什么感想?欢迎大家留言分享哦!本文是版权作品,未经珊珊三丫头书面授权,严禁搬运、转载、洗稿。如需转载,请与作者珊珊三丫头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