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传

阴囊潮湿方

时间:2022-04-19 13:46:13 热传 我要投稿

今天这篇文章跟大家聊聊阴囊潮湿这个病。

阴囊潮湿不算病顶多是一个症状。唯有把它背后的原因挖出来,加以解决,才能将其彻底控制住。

讲一个真实的案例。

有一个45岁男子。

大概从40岁开始,就有阴囊潮湿这个病。而且是又湿又凉,十分难受。严重的时候,半天就得换一条内裤。

小便黄浊,手脚心发热。睡觉的时候,必须得把脚放到被子外头。不然,无法入睡。

最后,决定看中医。

刻诊,舌红,苔薄黄,稍腻,脉弦滑。

配伍:熟地15克、山萸肉15克、山药15克,桂枝10克、桃仁10克、木通10克、丹皮10克,茯苓25克,泽泻20克,通草6克。水煎服。

患者用药一剂之后,感觉下部凉湿之感加重了。服用两剂之后,尿液更加浑浊。

患者吓坏了,觉得这是不是吃药吃坏了肾?

医家却道:这是好现象,说明你里头的脏东西开始往下渗了。

患者壮着胆子继续服用。

第三剂喝完以后,感觉到下部湿冷之感大大减轻,手足发热之感缓解。不过,出现了腰痛现象。

医家在上方里,加入川续断15克,桑寄生20克、萆薢20克,再服4剂,诸证悉平。

这张医案,就刊载于1987年的《四川中医》上。

第一个,就是阴囊潮湿这个毛病,一般来说,发生在40岁以后,五六十岁,六七十岁的人也不少。小年轻的,二三十岁的人,基本没这个病。

从人体生理功能变化规律的角度去理解。到了40岁以后,天然地肾气衰减。肾,作为人体主水液代谢的主要脏器,功能一旦衰减,必然引起体内水液的代谢不足,进而形成湿浊之气。

湿浊之气一旦形成,去了“外肾”。就形成了所谓的阴囊潮湿。

改善这个问题,必须从益肾的角度做起,增进体内的水液代谢之能。

当然,还要利浊。通过利尿祛浊之品,帮助身体把业已形成的湿浊,通利出去。

上文医案里的患者的肾气,也不足。舌红,苔黄,手脚心发热,脉弦滑,是典型肾阴不足,虚热内扰。舌苔稍腻,是痰浊积存于内的体现。此人属于肾阴不足。虚热和痰浊之气搅和在一起。人体气化失常,湿浊流于外肾,导致阴囊潮湿、局部湿冷。

这个配伍其实是六味地黄丸的加减。熟地、山萸肉、山药、茯苓、泽泻、丹皮,就是六味地黄丸的配伍。熟地、山萸肉、山药可以滋补肾阴肾精,其他三味药可以泄湿利浊。奠定了滋肾阴、补肾气的治疗基础。

再加通草、木通可以增进利湿之效,配合桂枝温阳化气,辅助湿浊之气的化散,桃仁可以活血,以加强身体的温运之能。可以有效地改善局面。患者服药之后出现的下部湿冷加重、尿液浑浊加重的现象,就是湿浊之邪被排泄出去的写照。

后来湿浊之气被排出,肾气不足导致的腰痛之象开始显现。加入益肾壮腰之品,如萆薢、桑寄生、川断等等。这个思路,是非常明确的。

这是应对阴囊潮湿的比较合理的用药方案之一。以益肾为主,辅以利湿化浊。

阴囊潮湿,真正困扰了不少人。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具备上文所述的肾阴不足、湿热内积的倾向。舌红,苔黄腻,脉弦滑,五心烦热、腰膝酸软,还伴随眩晕耳鸣。年龄大多在五十岁上下,或者不到六十岁。有的人,也具备湿热之象,但属于肝经湿热,和肾阴不足没关系。这样的人就不能像上头那么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