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传

北京60岁及以上占比超20% 正式跨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时间:2022-09-02 19:31:46 热传 我要投稿

原标题:北京正式跨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北京商报讯(记者 赵博宇)9月2日,北京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北京市老龄协会在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2022智慧康养高峰论坛上发布《北京市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21)》(以下简称“报告”),北京正式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底,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441.6万人,占常住总人口的20.18%;比2020年增加11.7万人。

65岁及以上常住人口311.6万人,占常住总人口的14.24%;比2020年增加20.4万人,是近五年增量最多、增长幅度最大的一年。

其中60岁及以上户籍人口388.3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27.5%;65岁及以上户籍人口279.2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19.8%。

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当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在20%-30%之间、或者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在14%-20%之间,就意味着该地区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2021年,北京市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占比首次突破20%、65岁及以上常住人口占比首次突破14%,标志着北京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2000年以来,在北京成功申办和筹备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进程中,北京市人口一直处于持续快速上涨的趋势,大量的外来人口流入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老龄化进程,但也带来了“大城市病”等问题。

“十三五”期间,北京市开启了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新阶段,“十四五”时期,随着上世纪60年代“婴儿潮”出生人口进入老年期,人口老龄化将进一步加速,与此同时,随着非首都功能疏解带来的人口总量的控制、外来就业年龄人口流入减缓等等几方面的因素叠加,北京市人口老龄化的压力相对于“十三五”时期将显著加大。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老龄人口被视作是社会的负担,大众和学界对于人口老龄化的认知是消极的,一些地方政府从招商的角度出发,会淡化对老龄化数据的认知。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人口老龄化的态度逐步从消极向积极转变。

“十四五”期间,北京要正确看待老龄化加速的趋势,增强紧迫感,及时应对、科学应对、系统应对。

要以积极老龄观为引领,构建一个积极的能动的老龄政策体系。

所谓积极的是指乐观的、不悲观的,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

要在贯彻落实中央确定的人口总量“天花板”的前提下,实施更加安全韧性、开放包容的人口均衡策略,适度减缓人口老龄化进程,努力挖掘人口红利和发展潜力,激发发展动力和内在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