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传

全球布局,开拓创新,海亮股份有力诠释铜加工行业标杆

时间:2022-09-01 12:46:39 热传 我要投稿

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海亮股份,股票代码:002203)2022上半年度业绩靓丽,在营收利润双双实现大幅增长的背后,是在公司“以销定产”经营模式、“原材料价格+加工费”销售定价模式下成功把握市场的有力诠释。 目前,公司完善供产销全球体系,提升产能规模,培养人才团队,加强精细化管理,有力的巩固和保障了公司在全球铜管棒加工行业的标杆企业和领军地位。

铜加工行业龙头优势凸显

海亮股份成立于2001年10月,主要经营业务为铜管、铜棒、铜管接件、铜铝复合导体、电解铜箔、铝型材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制造和销售。目前,公司是全球最具竞争力的铜加工企业之一,也是中国最大的铜管、铜管接件出口企业。

2008年,海亮股份以11.17元每股的价格发行5500万股成功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在2015年和2018年完成两次增发A股,2019年成功发行可转债,并完成收购KME旗下位于德国、法国、意大利的3家铜合金棒生产工厂及位于德国、西班牙的2家铜管生产工厂。公司控股股东海亮集团在2021年已连续四年上榜世界500强,综合实力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117位、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29位。

目前,海亮股份在全球设有21个生产基地,其中国内基地主要位于浙江、上海、安徽、广东、四川、重庆、甘肃等省市,国外基地主要分布于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越南、泰国等国家,产品广泛应用于空调和冰箱制冷、传统及新能源汽车、建筑水管、海水淡化、舰船制造、核电设施、装备制造、电子通讯、交通运输、五金机械、电力等行业领域。

海亮股份营收主要来源主营业务铜加工,主要产品是铜管、铜棒和原材料。从2016年至2021年整体营业收入保持持续高速增长,并连续创下历史新高,平均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2%。利润方面,海亮股份从2016年实现5.51亿元的净利润到2021年度已经达到了11.07亿元,平均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8.4%。其中在2020年度,公司利润由于受疫情影响出现了上市以来为数不多的下滑现象,而在2021年利润大增也进一步反应出了公司面对突发的市场变化的快速应对能力。

2022年以来,海亮股份的业绩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达到381.05亿元,比上一年同期增长14.90%;实现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分别为6.51亿元和5.63亿元,均比上一年同期增长4.72%和18.87%。此外,公司在上半年推进高性能铜箔材料项目建设,并于6月14日正式开工,目前已具备6μm、8μm锂电铜箔的量产能力并已经取得了订单。

此外,海亮股份上半年参投基金以 3.22 亿元增资蜂巢能源,持股比例为 0.7%。公司参股的金川集团主营业务涵盖镍、铜、钴等新能源关键金属材料,且与公司铜箔项目同处甘肃省,具有良好的业务协同和地域协同效应。公司围绕新能源材料方向匹配上下游产业链资源,在产业链协同和供应链管理等方面有望建立优势。随着高性能铜箔材料项目建设投产加速以及产业链的持续不断完善拓展,公司市场扩张的能力将大幅提高,2022年全年的业绩也有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持续技术革新下的丰硕成果

随着国内与全球的产业与能源转型,海亮股份产品的应用领域出现新的市场与增量。上半年,太阳能光伏逆变器、空气能热泵、烘干机、热管散热器、燃气壁挂炉、半导体靶材、储能温控等部分下游行业市场显现出明显增长趋势,海亮股份对应相关市场的产品销量较去年同期增加超 30%。此外,公司产品应用于激光自动焊接机器人、数据中心和服务器的散热器,以及新能源汽车散热器等新兴领域的产品得到进一步地开发与推广。

铜加工行业也得到了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国家多部门及行业协会先后制定《关于营造良好市场环境促进有色金属工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的指导意见》等多项政策支持铜加工行业的稳定发展,并鼓励铜加工产品结构优化,为行业内的企业发展提供了最直接的政策保障。随着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铜消费需求仍将保持一定增长,经济增长的持续稳定性及相关行业的发展将带动铜加工行业的持续增长。

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早在2018年中国铜加工材的产量达1716万吨,其中铜线材的产量占比最大,占铜加工材44.64%,铜板带材、铜管材、铜棒材产量占比分别为19.88%、15.61%、13.70%,上述四种产品产量占比超过90%。到了2020年中国铜材产量2046万吨,同比增长0.9%。而仅在2021年1-8月份中国铜材产量就已经达到1389万吨。

面对市场不断提升,海亮股份在扩大产能的同时不断革新产品技术。公开资料显示,在2022上半年,海亮股份就实现铜及铜合金等有色金属加工产品销售数量达到了 46.04 万吨。同时,公司进一步推动数字化转型工程的实施,推动铜管棒技改升级,铜箔项目建设取得重大积极进展。此外,公司还设立了新能源材料研究院,开展产品、工艺、装备、数字化及绿色制造等方向的研发创新,启动了3.5µm 极薄铜箔、复合集流体、高效节能电源系统、质量大数据关联分析、智能物流系统等项目的研发工作。

值得关注的是,持续多年坚持研发创新,海亮股份目前已是成果丰硕。仅在2022年上半年,公司申请了《一种大规格铜合金铸锭集装箱装车装置》等专利 21项,获得了《一种堵头枪模组及自动堵头系统》等专利证书16项,还主导起草或参与起草了《铜及铜合金加工材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海水淡化装置用铜合金无缝管》、《铜及铜合金加工产品制造生命周期评价技术规范》等国家及行业标准 8项。截止到2022年6月底,公司已累计获得专利证书达到560余项。

在上半年,海亮股份聘请2位院士分别作为首席顾问和名誉院长兼首席科学家,目前研究院博士研发人员已达到8名。此外,公司还新引入 4 名具有20年以上铜箔业务丰富建厂、运营管理经验的高级管理与技术人才,进一步完善了铜箔项目管理团队配置,并与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西安泰金工业电化学技术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展有色材料智能制造、新能源材料研究、铜箔装备制造等方面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