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传

长三角城市群,未来的方向会在哪?

时间:2022-08-10 14:14:39 热传 我要投稿

长三角城市群太大了,联合起来的难度可想而知。

十三五时期,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第十九次会议在芜湖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吸纳黄山、蚌埠、淮北、六安等7个城市加入城市经济协调会的相关提案。

至此,安徽全部16个市已经全面加入长三角城市群,包括皖北地区。 相关资料显示,长三角城市群的规划范围为苏浙皖沪四省市全部区域。

当然对于这个覆盖范围,不少学者也是表示怀疑的。长三角城市群以上海为中心,而徐州、亳州、温州等城市相距太远,实际已经失去了城市群的发展意义。

近几年,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热度升温,长三角也在思考自己的发展方向。

粤港澳大湾区下辖共11个城市,沿着珠江三角洲而建,拥有漫长的海岸线、良好港口群以及广阔海域面。

当地学者逐步提出一个观点,粤港澳大湾区正在慢慢变成一座城市。相比长三角内部遥不可及的时空距离,粤港澳确实有着城镇一体化发展的先天优势。

这几年,珠江口两岸,一座座以科技创新、产城融合为特色的新城拔地而起。

还有不少观点提出,在产业竞争的同时,粤港澳地区的海水质量、气候环境也为地区发展增添了宜居的加分项。

个人认为,过去几十年,粤港澳融合程度确实远强于长三角城市群。

不可否认,长三角的经济规模、平原面积、科教文卫等因素明显领先于粤港澳。但在民富水平、城镇建设等方面,粤港澳更胜一筹。特别是城市融合程度方面,粤港澳已经在向发达国家看齐。

其实想想也很容易理解,长三角覆盖了三省一市,实力参差不齐,加上皖北、苏北、浙南等地区,长三角各类的地区人均指标必然会有所下降。 而同期,粤港澳汇聚了珠江口的精华,甚至还有香港和澳门的鼎力相助。

分散的长三角,凝聚的粤港澳。

从地理形态来看,粤港澳显然是湾区的标准配置。 相关资料显示,湾区是海岸带地区一种特定的地域单元,包括海岸线向内陆凹陷的海湾、与海湾接壤的陆域地区以及相邻岛屿共同组成的区域。

很明显,湾区的发展更为融合。而长三角城市群的节奏,基本以上海为核心。在本世纪初,上海就修建了东海大桥,全长25.3千米,桥面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

据悉,东海大桥的设计速度80千米/小时,项目总投资额71亿,是当时全球最长的跨海大桥。

但关于这条大桥的建设,大家都是知之甚少,因为这也是上海单方面想要建设大小洋山港。 值得一提的是,大小洋山的区域范围,也是上海向浙江租借的。

但实事求是而言,长三角城市群覆盖三省一市,东海大桥能惠及安徽、江苏、浙江多少呢?

东海大桥的例子,仅说明了地区的发展过程中,共同受益才能走得更远。

而粤港澳大湾区,11城近乎同城化的发展,也是给长三角城市群提了一个醒,那就是合作共赢的理念。

我们认为,未来是城市群、都市圈的时代,而长三角城市的发展方向必然会聚集于地区接壤汇聚的区域。

与粤港澳大湾区不同的是,长三角城市群必然会拥有多个发展中心。 比如上海与杭州之间,苏锡常与南京之间,上海与南通、苏州之间,南京与合肥之间,杭州与宁波之间,合肥与芜湖之间等等。

而温州、台州、宿迁、亳州等城市群远郊城市,要想发展成大城市,难度已经很大。同样,上海、南京、杭州等核心城市要想单独受益形成新的片区,难度同样很大。

之前我们也提出过不少观点,比如上海的临港新区看似动作繁多,梦想和概念云集。但临港要想真正起来,很难很难,或许需要全国性的政策支持。

但太仓、昆山、嘉善、海宁、柯桥、慈溪等县市,又或是嘉兴、南通、马鞍山、绍兴、镇江等地市,正在迎来新一轮的崛起。

地区发展中,合作共赢才是长久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