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传

美联储加息,中国要不要跟随

时间:2022-07-02 16:27:06 热传 我要投稿

当地时间6月15日,美联储宣布加息75个基点,创1994年以来单次最大幅度加息。在美联储加息压力影响下,英国央行随即宣布加息25个基点,为去年12月以来的第五次加息,瑞士央行则开启了7年来的首次加息。

可以预料,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还有一些欧美国家会加入到加息的行列之中,另有一些国家则在美联储尚未启动此次加息前“先下手为强”,以应对美联储加息可能带来的影响,特别是国际资金大量撤离可能带来的冲击。

面对美联储大幅加息,以及欧美发达国家跟随加息、先行加息,国内一些经济分析人士也认为,中国也应当考虑加息问题。因为,面对美联储持续加息,且加息力度很大,很有可能出现国际资金撤离中国市场的现象,特别是股市、楼市,一旦国际资金撤离,会给中国股市和楼市带来严重的冲击和影响,会让楼市更加低迷。那么,中国是否应当跟随美联储的脚步,也启动加息呢?我们认为,没有必要,至少,目前没有必要。

先从美联储的加息情况来看,做出这样的举措,也是无奈之举、被动之举、伤筋动骨之举,甚至可以说是杀敌一千、自伤八百之举。殊不知,美国经济并没有发展到可以加息的地步,更没有发展到可以大幅加息的地步。美联储的加息,实际对经济恢复的影响是相当大的,对有些行业是致命的。但是,美联储没有办法,高通胀带来的社会伤害、居民利益伤害、心理预期伤害、就业信心伤害,已经让美联储顾不得加息带来的负面影响。尤其是能源价格持续高位上涨,有可能让居民心理崩溃,即便美联储官员的心理再强大,鲍威尔再强势,也无法在高通胀面前无动于衷,无法看着民众的心情越来越激烈、情绪越来越浮躁、心理越来越难以平复。否则,会引发巨大的社会震荡的。

只是,原本就在艰难生存的企业,可能会在加息压力下,变得更加困难。企业困难加剧,经济恢复的难度就要加大,就业的压力也会更大,形成恶性循环。关键是,即便出现恶性循环,在高通胀面前,也只能选择加息,只能两者相权取其轻。因此,美国政府眼下最紧迫的任务,就是把通货膨胀“压”下去,至少“压”到民众能够承受的地步。否则,就必须持续加息,持续给经济下“毒药”。

反观中国,虽然也面临价格上涨压力,特别是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来的下游企业成本上升,给企业运行、居民生活等带来一定影响,但是,与欧美国家的高通胀相比,中国的通货膨胀率明显是低的,是没有对居民生活构成较大影响的。特别是与广大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必需品,价格运行非常正常,价格水平普遍不高,居民生活正常而稳定。在这样的情况下,稳价格就不是宏观经济决策最急需考虑的问题,而必须把稳增长、稳就业、稳民生放在最为突出的位置。

而从宏观层面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来看,也没有过度考虑价格的控制问题,而是稳增长和稳就业。减税降费、增加对实体企业的融资规模、降低融资成本、促进消费市场回暖、出台鼓励就业政策、推动居民创业等。在价格层面,工作的着力点主要放在控制大宗商品、特别是煤炭价格的上涨上。而通过稳定增加煤炭供应数量后,煤炭价格也趋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没有持续上涨。也就是说,国际市场能源价格的持续上涨,对中国的能源价格也有一些冲击和影响,但受影响程度明显低于欧美发达国家。

更重要的,面对美联储加息,有人担心国际资金会大量向美国回流,我们认为,不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最根本的一条,就是中国经济的稳定有序、中国市场的健康可靠,能够给国际资金带来安全感,是国际资金的避风港。擅自撤离中国,只会让这些资金处于不稳定、不安全的状态。毕竟,不管从实际情况来看,还是从国际经济组织和机构对中国经济的预测来看,中国经济都是主要经济体中表现最好、预期最佳、前景最乐观的。随着疫情得到全面控制,复工复产基本到位,经济运行也将步入正常轨道。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不把投资放在中国,还有哪个主要经济体国家能让国际资金安心、放心、舒心呢?因此,中国完全没有必要跟随美联储加息,也不适合加息。

当然,不跟随美联储加息,不代表可以不关注、不关心美联储加息,可以不采取措施应对和预防可能出现的风险和问题。由于国际资金都是逐利的,即便从长期来看,都会看好中国经济、中国市场,会把中国作为他们的主要投资目的地。但是,也不排除一些国际资金具有短期利益,会在短时间内回流到美国牟取利益,从而给中国市场带来一些冲击和影响。因此,需要做好积极的应对准备,避免可能出现的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