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议

楷书与美术字的七大区别,受益匪浅

时间:2022-04-22 23:40:02 热议 我要投稿

随着抖音等网络新媒体的盛行,许多民间“书法人”都有了一展身手的机会。但是在这些书法视频中,侠客发现个有趣的现象,那些正儿八经临帖写字的人没啥关注,反而花里胡哨的江湖体和工工整整的美术字更能激起看客的兴趣,下面的评论更是高度赞扬,直言“高手在民间,小丑在殿堂”。

本文不谈江湖体,聊聊美术字和传统楷书的区别,以最常见的黑体为例,共总结了几条,与各位书友分享。

1.看疏密

楷书与美术字均属静态字体,其基调是规整、工稳,因此,布白均匀是楷书和美术字共同的结构原则。

但是,这一原则的运用在楷书那里并不是绝对的,对这一原则进行适度的背离,在结构安排上营造进行如图所示的布局。

可以打破一味恪守布白均匀原则所带来的僵化和沉闷,在一定程度上使楷书焕发出“疏处可走马,密处不使透风”的艺术魅力。

近代书法家萧退庵认为,善用疏密是学好书法的“度世金针”。

2.看伸缩

如同界碑的定位决定国家版图的形状那样,笔画长度的伸缩也对字形结构产生决定性影响。

为保证美术字字形结构的规整,笔画的长度需严加控制,使其修短合度。

在笔画的长短上,楷书往往作程度不同的伸缩处理,其中“展一笔”是较常用的手法,即伸展字中的某一笔画,具体伸展哪一笔,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可以伸展横、竖、撇、捺,还可以伸展点、钩、挑。

通过“展一笔”,既可以突破字形结构的过度方正,又可以突显字形结构的亮点;伸展的笔画,如“美石之韫良玉”、“鱼鸟之有麟凤”,使人玩绎,不可名言。

3.看险奇

稳重端庄是楷书和美术字又一个共同的结构原则,但与美术字不同的是,楷书的结构是平中寓奇、稳中寓险的。

换言之,楷书的结构还要追求奇险,要制造“绝岸颓峰”之险境,要表现“欹斜如醉仙,端楷如贤士”之意趣。

楷书以正为本,以奇为变,“真书以平正为善”,此世俗之论。近代书法家曾熙在《书林藻鉴》中指出:

“翁覃溪一生‘稳’字误之;石庵八十后能到‘不稳’;曝叟七十后便‘不稳’;惟下笔时时有犯险之心,故‘不稳’愈“不稳’则愈妙。”

楷书结构的奇险,常体现于上下结构的合体字中,如图所示。

4.看参差

平直方正的造型,得其整齐但多有人工匠气;参差错落的造型,得其生动而多自然真趣。

美术字为求整齐,会以既定大小的界格为基准,对字的各个构成部分进行严密有序的组合,使字形结构端方四至,呈方块状。楷书的结构,却常常打破方块状,追求字形外轮廓的参差错落。

汉代书法家蔡邕说“为书之体,须入其形”,以“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状之,即取其天然不齐之意。

5.看开合

字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距离,可远可近,字形结构即表现出开合变化。

譬如,就左右结构的字而言,左右偏旁拉开间距,即为“开”,字形结构有开阔感,反之,左右偏旁缩小间距,,即为“合”,字形结构有紧结感。

左右结构的字,上部间距收紧,下部间距扩展,即为“上合下开”,字形结构有稳重感,反之,上部间距扩展,下部间距收紧,即为“上开下合”,字形结构有稚拙感。

开合的表现手法在美术字中是不存在的,在楷书的结构处理中却不乏其例。

6.看变化

从广义上说,上述内容均属楷书结构变化的形式和手段。从狭义上说,楷书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相同偏旁相同笔画的灵活处理。这种变化,在美术字中并不明显,在楷书的结构处理上却是不可忽视的。

唐代书法家孙过庭在《书谱》中指出:

“数画并施,其形各异;众点齐列,为体互乖。”

“布棋”,画不变谓之“布算”,最是书之大忌。在书法艺术中,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惟有灵活善变,才能赋予作品以生机,才能展现书家之才情。

7.看呼应

从形成过程来看,美术字属制作,楷书则是书写。制作使字形仅表现出空间特征,书写使字形不仅表现出空间特征,还表现出时间特征一字形结构是按时间流程有序展开的,它既要求点画精到,又要求振动若生,它是“无声的音乐”、“纸上的舞蹈”。

笔画之间的上承下接、左呼右应,书写过程的腾跃顿挫、飞度笔意,使楷书的字形结构活泼不呆、气韵生动。楷书神静,静而挟飞动之势,与行书相比,楷书的承接处更沉着,映带处更含蓄。

孙过庭《书谱》中说:

“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