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瞎子阿炳:生前逛窑子、抽大烟,因风流失明,也能与贝多芬比肩?

2007年,《二泉映月》同中国第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冲向月球,目的是可以跟外星球高智慧生物相互交流。

一首二胡曲居然有如此之大的魅力,它是由民间作曲家华彦钧所创造,华彦钧可是能与贝多芬齐名的大作曲家!

提到华彦钧或许有人不知道,怎么能和全世界都赫赫有名的贝多芬混为一谈?

但是他还有另外一个尊称想必许多人都听过——“瞎子阿炳”。

听名字就知道,华彦钧就是一个眼睛失明的盲人,才因而获得这个头衔。

一个眼睛失明的人为什么会变成伟大的民间作曲家?他又是如何创造出《二泉映月》这种经典乐曲呢?

民间长期有一种观点,要不是因为战争迫害致瞎,阿炳本该变成中国的贝多芬。

在时代的记忆里,这是一个备受身体摧残,依然心地善良努力,自立自强坚持实现了《二泉映月》的伟大作曲家。

但无奈人生失意,在阿炳去世后这一首苍凉凄楚的绝世佳作才走向世界,享誉世界歌坛。

盲人阿炳,一个无锡的江湖艺人, 他一生贫困潦倒,出世低贱,喜好抽大烟、拈花惹草,那双眼睛便是沾染梅毒才瞎的。

一个不堪入目、堕落的败家仔,却创作了永恒的经典乐曲,并列高手贝多芬,被称作知名民间作曲家,他的创造是传统音乐的标志之一。

他身上,到底出现了什么样的精彩故事?

一个流浪者,是怎样变成音乐家的?

沉沦的小道士

谈起阿炳,许多人的心里会泛起一个戴着墨镜和礼帽,摸索拉上二胡的中年人。

相片没有他标志性传统乐器二胡,仅有一个普通的戴着眼镜和礼帽的盲眼男生,满脸沧桑,身材瘦骨嶙峋。后来许多人在艺术创作里对于他的营造,大多都是以照片中捕获一丝印痕。

虽然看不到阿炳的神情,但照片上的他仿佛是满脸沧桑。阿炳的一生,也的确是在艰难中度过。

阿炳的本名是华彦钧,他1893年生于无锡,那时候还是清朝的光绪年间,阿炳并不是天生具有眼病,反倒生的是一双清目。

阿炳的爸爸名字叫做华清和,是一个道士职业,本不该沾惹尘世,却与一个寡妇生下他,这也是为凡俗所不容许的。因此阿炳自诞生起,也注定深陷家世的压抑。

过了几年,一直独自一人照料阿炳的妈妈在族人的施加压力下去世,阿炳在婶娘家过几年,最终在8岁的时候到了爸爸华清和身边,但却并非以孩子身份,而是当徒弟的小道士。

都说亲爸教不上儿子曲艺,因为下不来下死手,可华清和真是个例外。为了让阿炳尽快掌握各种传统乐器手艺,华清和确实下“下死手”。

阿炳个子高挑,看起来也算是一表人才,因为声线嘹亮,极具浩然正气。道观中的大伙,都懂阿炳深受华清和的重视,也都对他刮目相看。阿炳并不了解,这也是生父隐瞒的父亲的爱,只以为是老师注重,还十分感激师父。

等到学二胡时,华清与对华彦钧的要求更加严苛。华彦钧所使用的二胡是特制的,胡弦比一般二胡更粗,扯得更加紧,这就意味着华彦钧需要更多的腿力,才可以掌控这一把二胡。

对于训练二胡琵琶等管弦乐,阿炳手指被勒出血痕是常有的事。

用这种二胡练习,华彦钧只能在演奏时围绕吉他琴弦,马上就弹得手指头爬满茧子,并且也快速懂得了一手高超的二胡手艺。

在师傅的谆谆教导下,阿炳发展飞快,他很快理解了多种传统乐器,也对曲子拥有自身独特的见解。

1910年,雷尊殿举行一年一度的盛典。一位承担演奏的小道士出了点情况,华清和就要华彦钧临时解围。 没想到华彦钧一出场,就依靠勤学苦练的弹奏手艺,被大家称为“小天师”。

华清和喜不自胜,禁不住向众道士说自己想要立华彦钧为下一代掌门的念头。这一下大伙不乐意了,他们会觉得华彦钧无论是经验还是水平,都很难扛起重担。

但华清和无论这些,依然直言进谏把雷尊殿交给华彦钧管理。1918年,华清和病危,临死前他就把华彦钧喊到床边,哭着华彦钧说:“我就是你的生父!”

二、吸烟嫖妓,了解事实真相阿炳穷奢极欲

在爸爸的苛刻管理下,尽管阿炳依然不像别的道士一样修心养性,但对于音韵则是有优越的天赋与爱好。

原本,以阿炳所掌握手艺,添加其爸爸为他攒下的家产,一生无忧应是可达到的,但是事实的动向却再一次出现了改变。

1918年,华清和病危,在刚刚迈向今生终点时,这个躲避了25年弱者,总算道出了导致阿炳不幸的实情。

虽然华清和为阿炳累积了丰厚的资本,也将自己的位子传给他,但本来就性格叛逆的阿炳,在知道了华清和是自己的亲生父亲后,这时却更为异常。

作为道观的继承者,阿炳一夜之间多了很多的资本。没有了爹娘的教导,又继承祖辈留下来的“财产”,在身旁一些酒肉朋友诱惑下,阿炳开始逐渐地释放自己,走向堕落,一度“畅游”在尘世间。

年轻的他,看起来俊秀巍然矫健的身姿,深受女生欢心。因为内心空虚、孤独,再加上拥有一笔很不错的资产,阿炳正式开始灯红酒绿的生活状态,不断进出烟花柳巷的地方,变成花楼的“顾客”。

对各种胭粉粉黛的女人们,阿炳通通避而远之,热情地揽到了怀中,杯觥交错,日子过得醉生欲死,也为此而染上花柳之病(梅毒)。

除开拈花惹草,喝花酒,阿炳还逐渐染上赌钱、吸入鸦片等不良习惯,经常进出大烟馆……

过度放纵冲动,总是会遭来苦果。很快,阿炳因为得了梅毒,又没及早医治,而造成双目失明。此后,大家喊他盲人阿炳,他原先的名称,便渐渐被一般人忘了。

阿炳的二胡演奏水准,达到一个炉火纯青的高度。这个人是地地道道的民间艺人,没受过靠谱音乐教学,没读过音乐院校,都在长年累月的街头表演弹奏中,练就出来的功夫。

阿炳真的能和贝多芬齐名吗?

这个难题难以回应,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贝多芬是世界有名的音乐家,他对于乐坛贡献是编曲,在传统乐器上,贝多芬自然不会演奏二胡,乃至他都没有见过二胡,他的拿手传统乐器自然也是西洋乐器——电子琴,其次大、大提琴。

而阿炳当然不会电子琴、大提琴,他也没见过电子琴、大提琴都不一定听过。阿炳的拿手传统乐器自然也是民间乐器二胡、琵笆、竹笛等,他根本不可能买起昂贵电子琴。

阿炳作为一个普通的民间艺人,他进出大街小巷,身上既有阳春白雪气息,可是他的音乐又是那么地纯粹,释放出下里巴人气味;尽管他背负着一定的道德斥责,可是他也是有着直爽底气一面。

这个人是街头表演并不是沿街乞讨。

阿炳那时候街头卖艺一是依靠二胡、琵笆拉弹音乐,二是他的″说唱",其实就是民间脱口秀,他算得上是中国脱口秀的开山鼻祖。

一世漂泊零落,人走茶凉

阿炳的最后一次演出是无锡的文艺表演,当年的阿炳撑起病疾去演出,这也是阿炳平生第一次应对麦克风演出。

阿炳一开始是弹琵琶,之后台上台下有些人叫着阿炳拉二胡,有些人劝保重身体,不必弄了。阿炳说了一句 :“给无锡的父老乡亲拉琴,拉死也心甘情愿。” 然后就拉起他不知弄了多少遍的《二泉映月》。那时候,台下摇摆全是人,连窗户上也站满了人。演出结束时,台上台下欢呼声和叫好声不断的,阿炳听到就脱掉头顶的帽子点头示意。

可是天不随人愿,在当时12月4号,阿炳带上一身遗憾,埋入黄土离开这个世界。这大概就是人说的,遗憾美才最动人吧。

阿炳曾经有一个荒唐的时光,他曾备受道德和内心束缚,他的苦难生活饱受旧时代的摧残,造就了他对于音乐感受与理解,用生命创造出的乐曲。

搜索建议:
热议

 戏里戏外都是富婆,58岁至今未婚...

有的人天生就是主角,有的人天生却是配角,但是一个配角能够被大家记住,也能成为观众们心中的主角,甚至是无可替代的。今天就给大家讲述一位在演艺圈中专门演富婆的女演员...(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