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评

【道 | 术】毛德西杂病三味方选录(二)

时间:2022-04-21 00:40:44 热评 我要投稿

1

化瘀降脂饮

绞股蓝15克、银杏叶10克、生山楂30克

绞股蓝在民间用于清热解毒、凉血消炎,治疗痈疽肿毒,肺痨咳血等,而近年来发现其有降脂、降压、调节心律、改善血液循环等作用; 银杏叶亦有降脂、降压作用; 生山楂活血降脂功效明显。 三味合用,沸水冲泡,频频饮用,有降脂、降压、化瘀之功,为民间常用验方。 如果大便干结者,则不宜用生山楂。

1

麦枣珍珠散

大枣10枚(擘)、小麦30克、珍珠母30克(先煎) 此方取自经方“甘麦大枣汤”,以珍珠母代甘草,以增强镇静安神的功效。 用于抑郁症、失眠及心悸等。 大枣与小麦甘平,养心安神,但取效较慢,珍珠母对于心神不宁、惊悸不安者,具有平肝镇静的作用,起效较快。 如果说大枣、小麦以“养心”为主,那么珍珠母就是以“镇静”为主,两相配合,安神尤良。

1

消瘰丸

大贝母10克、玄参10克、生牡蛎30克

此三味为清代程钟龄之消瘰丸,原方用于瘰疬: “此方奇效,治愈者不可胜数。 ”有清热化痰、软坚散结之效。 我用其义,扩大用于淋巴结肿大、甲状腺结节、乳腺增生、卵巢囊肿、皮下囊肿、脂肪肝等。 常加入夏枯草清热散结,天冬滋阴软坚,生麦芽疏肝散结。 凡痰浊内结、局部有病理产物可及者,均可考虑用此方加减治之。

1

泌尿三味饮

桉树叶10克、瞿麦15克、半枝莲10克 此方是我学习麻瑞亭先生经验方得来,麻先生发现桉树叶对于泌尿系感染有特殊效果,云“桉树叶有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之功效”,我配以瞿麦、半枝莲清热散结,用于急慢性肾盂肾炎、膀胱炎、前列腺炎等,远比导赤散等方效果好。 老中医的经验贵似金,不可轻易带过。 近年来我以此三味作为主药,随证加减,治疗近百例泌尿系感染者,其疗效要比导赤散、八正散等传统方药好得多。

1

美容三味酒

玫瑰花15克、灵芝15克、岷当归15克 此三味为我常用的美容三味酒,常用量为玫瑰花15克、灵芝15克、岷当归15克,或加入丹参15克、茯苓25克。 取黄酒500毫升,浸泡15天为宜。 每日50毫升,加热饮用。 有润肤活血、淡化褐斑的作用。 用于多例面色黄褐者,一般在一月左右见效。 用红葡萄酒浸泡亦可,但不宜用白酒浸泡。 若加入适量生姜(带皮)浸泡,效果更佳。

1

胎盘贝龙粉

紫河车(胎盘)30克、贝母10克、地龙15克 此三味为我治疗哮喘的经验方。 紫河车30克、贝母30克、地龙15克。 共研细末,每取3克,温开水冲服,一日3次。 痰热者,用浙贝母; 痰湿者,用川贝母。 痰盛者,可与鲜竹沥液同时服用。 但有对地龙过敏者,请注意观察。 此方为30年前的经验方,今录于此,供同仁参考。

1

三味升压汤

柴胡6克、升麻6克、枳实10克 此三味为升发阳气之主药。 李东垣为补土派,其中升阳法为其主要治法,而升阳之药,以柴胡、升麻为代表,升举阳气,举陷中气; 枳实为宽中下气之药,“宽中下气,枳壳缓而枳实速也”,有人问,既然是升阳法,为什么要用“下气”之枳实呢? 从辨证角度看,只有浊气下降,清气才能升举,如果浊气不除,正气何能复位! 这也就是有些人不明白枳实能升压的缘故。 在用量上,柴胡、升麻宜小剂量,枳实剂量应大于升、柴。

1

三白解语散

白附子6克、白芥子10克、白僵蚕10克 古代医家治疗中风之语言謇涩常取此三味,用以祛风邪、解痰郁、通络脉。 如清代程国彭《医学心悟》的神仙解语汤中,就有白附子与白芥子。 白附子祛风通络; 白芥子祛痰通络; 白僵蚕散结通络,且三味均可通达细络,不但可以缓解语言謇涩,还可以通络止痛,用于三叉神经痛、头风痛、牙痛等。 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以防过量伤气耗阴。

1

桃红甘草饮

桃仁10克、红花10克、甘草10克

此三味是我治疗慢性咽炎的常用方药,取自王清任会厌逐瘀汤方义。 以活血化瘀、清热利咽为组方之旨。 慢性咽炎之“瘀”,不是一般清热解毒所能为,对于常用抗生素或苦寒药的慢性咽炎者,可加入麦冬、天冬、桔梗、射干等,或加牛膝、肉桂引火归原,其效更佳。 凡用清热解毒治疗者,往往不能奏效,而加上活血化瘀药物后,疗效非清解药所能比。

1

椒目瓜芥散

川花椒5克、瓜蒌皮15克、白芥子15克 此方用于渗出性胸膜炎,痰液白黏稀薄不成块,伴有胸痛者。 此三味取之于“椒目瓜蒌汤”,出自清代费伯雄《医醇剩义》,费氏认为: “胁乃肝胆之位,水气在胁,则肝气拂逆,而肺金清肃之令不能下行,故咳而引痛也。 ”川花椒辛温通络逐痰; 瓜蒌皮宽胸利气,研究认为,瓜蒌皮还有扩张冠状动脉血管,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的作用; 白芥子利皮里膜外之水。 三味合力,可以入于细络利气搜痰,非一般化痰药可比。

1

清头散

夏枯草15克、谷精草15克、川芎10克

此三味以清头目,散结止痛为主功。 夏枯草以清肝火、散郁结为主,是治疗头痛目赤之要药; 谷精草“谷田余气所生”,以疏散头部风热,通痹止痛见长; 川芎“搜肝风,补肝血,润肝燥”,是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之要药。 三味配伍,具有清头目、散郁结、除风热之功效,常用于肝经风热之头痛、目赤肿痛,起效较快。 本文摘自毛德西讲述,毛峥嵘、毛开颜编著《毛德西用药十讲》,特表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