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评

为什么你的想法会失控?

时间:2022-09-07 11:08:57 热评 我要投稿

《领导者管理笔记》读者群开放, 如你致力于提升领导力

请加 (微信:Tapmadou) 进群

► 领导者说 : ★人是一棵会思考的芦苇”,正因为有了思考能力,人才能与其他动物有所不同。但有的时候,我们也会被这种“思考能力”所累,在漫长的夜晚因为思绪过多而失眠,或者在想集中精力做事时,头脑不停地冒出其他不相干的想法。这时候,我们的想法处于失控状态。更好地理解这种“失控状态”,可以让我们更好的控制自己的想法和行为.

来源 | 36kr

投稿/培训/合作 | Tapmadou(微信)

分享 | 领导者养成笔记「ID:GoToLead 」

01

头脑中的“猴子思维”

我几乎每天都冥想。我这么做是因为研究表明,冥想能产生强大的快乐感,智者们长久以来也是这么说的。不过我想澄清一下,虽然我经常冥想,而且冥想让我感觉更好,但我仍然是一个不合格的冥想者。在冥想的时候,我脑子里经常会跳出一些小想法,比如我的新袜子,比如我该给狗狗买狗粮了,等等。一个小小的念头能有什么害处呢?害处就是,这会让我的思绪犹如脱缰的马一般,收不住了。

佛教中称这些不受控制的思想为“猴心”,这种不受控制的思想会引发情绪,引发思想,让混乱从内到外旋转。根据佛的说法,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人类“疾病”。驯服“猴心”是获得深度幸福的前提条件。我相信这是真的。

但佛陀不知道的是,“猴心”并非是一种心灵疾病,而是心灵的一种特征。说到特征,我的意思是,它不仅是与生俱来的,而且是必要的。佛陀不知道的是,在他出生的数亿年前,动物智能的进化已经停滞不前。动物并没有变得更聪明。猴子思维,尽管有其缺点,却是进化的绝妙解决方案。你那没完没了的疯狂想法,正是人类如此聪明的原因。

02

创造力会“害死你”

如果你是一只变形虫或一只蝴蝶,你就不需要心理系统。但作为人类,你可能需要一个大脑来协调大量的神经活动。但你对刺激的反应基本上是没有创造性的,而是预先设定好的。为什么?因为进化赋予了物种遵循化学规则的行为。

Image by Gerd Altmann from Pixabay

手碰到火苗你就会自然而然地缩回手来,闻到臭味你会自然而然地用手捂住口鼻。我们就像是设计精美的生活机器人。

如果你不需要创造性地回应这个世界,你就不需要心理系统。但如果个别动物能够创造性地做出反应呢?一方面,你可能会认为这种反应能力能保证生存。一个能想出解决生命问题的新方法的物种将会统治这个星球。另一方面,想法必须是优秀的才有价值。而实际情况是,大多数想法都很糟糕,经常是自掘坟墓。

一个变形虫,不知怎么地决定藏在原生质捕食者的肚子上,那它将成为午餐。一只蝴蝶如果决定舔蜂鸟的嘴以满足对花蜜的渴望,就会立即被蜂鸟戳、咬或压扁。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曾警告说:“避免犯错误的唯一可靠方法就是没有新思想。”他想激励我们去冒险。通过这样做,我们捕捉到了自然世界的一个基本原则,以及对动物智力进化的一个基本挑战:创造力有可能会“害死你”。

在地球生命的早期,每个物种体内的预编程系统会告诉它们该做什么。这些反应都是自动化工作的。一个物种中的个体,如果能想出一个新的、有创造性的反应——尤其是在重要的、关乎生存的情况下——很快就会死去。对大多数动物来说,生活就是一场不间断的大生存,创造力一旦出现就会被从基因库中剔除。

但是人类却是从创造力中受益的。你是一个创造性的天才,因为你对世界的反应是属于你自己的,没有人做的和你一样。而且,据我所知,你还没死。那么,进化是如何解决生物界“创造力会‘害死你’”的问题,并最终影响人类的呢?

03

创造力希望你“得到一块披萨”

人类需要心理系统,因为我们的很多反应都不是预先编程的。用生物学的语言来说,心理系统帮助我们对刺激产生明智的、创造性的反应。但究竟什么才是明智的呢?

进化论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它“设计”了人类的大脑,让我们都渴望满足大约40个相同的心理目标——这些目标一旦实现,往往有助于人类生存和繁衍。例如:渴望自主、爱和冒险。我把这些内在的、与生俱来的目标称为人类的内在目标。每一个有创造力的物种,比如狗和海豚,都有自己独特的一套在进化中磨练出来的目标。人类的目标激励着所有的自愿行为。所以,虽然你所做的事情对你来说是独一无二的,但你为什么要这么做的原因却很普通。

因此,心理系统就像一台“内在目标”机器,随时帮助你实现内在目标。为此,正如我在之前的文章中详细描述的那样,你的大脑会不断地完成三项工作:

工作1: 评估整个世界,看看你的40个目标中是否有哪一个正处于紧要关头。这些评估是无意识地进行的。(比如:那个披萨闻起来好香!)

工作2: 感受情感——比如悲伤、恐惧、快乐和兴奋。为什么?这样我们的意识思维,在无法接触到我们潜意识的渴望的时候,就知道要采取行动了。(我想尝尝那个披萨!)

工作3 :有意识地研究内在目标问题的解决方案。这就是有意识思考的进化目的:对内在目标产生创造性的反应。(我要从野餐桌上拿一块披萨,然后像疯子一样往树林里跑!)

但如果这项工作描述了整个人类心理系统,那我们早就都死了。为什么?因为刺激-反应系统的工作方式是对刺激做出反应。这个世界往往一次只能实现一个你的内在目标(那个披萨闻起来很香,我饿了!)。有意识的大脑会根据情绪,帮你弄清楚如何应对饥饿。但你是一只复杂的生物,你会有40个奇怪的内在目标,其中大多数都不是在你闻到披萨时触发的。你也需要尊重,你想活下去,你想和其他人建立联系,等等。

如果你听从大脑的建议,你会一直做蠢事(偷披萨),也就是说“创造力会‘害死你’”。

那么解决方案是什么呢?一个解决办法是你(你的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充分理解你的目标的广泛范围,这样当它建立对世界的反应时,这些反应将是平衡的。但这不是大脑的工作方式。正如我之前所解释的,意识思维对自己的动机没有直接的洞察力。你的意识思维对心理目标是盲目的。它只是对被触发的目标产生的情感线索做出反应。所以,如果只有一个内在目标(饥饿)被触发了,你怎么可能建立创造性的解决方案,同时实现所有的内在目标呢?

老鼠、乌鸦和章鱼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它们都是有创造力的生物。当生命一次只触发一个内在目标时,一个没有洞察自己心灵的“刺激-反应机器”如何同时评估它的多个内在目标呢?似乎进化论很难解决这个问题。但它确实做到了。

虽然我们通常不认为计算机程序员有深度的心理洞察力,但如果我让程序员看看上面的图表,并解决创造性与死亡有关的问题,他们就会知道该怎么做。解决方案是如此简单,简单到可以做到优雅。

因为进化是终极的编码天才,它做了杰出的程序员会做的事。那是什么?

循环(工作4)。

每一种动物的大脑,甚至是单细胞生物的大脑,都会自然地监测外部世界中与其物种相关的条件。解决“创造力会‘害死你’”这个问题的方案是,通过现有的内在目标评估系统运行关于世界的想法。工作1不仅要监控现实世界,还要监控想象世界(你对这个世界的想法)。

如果你的潜意识把你想象的当作真实(偷一块披萨,像个疯子一样跑进树林),刺激-评估系统就会做他们所做的事:评估。你可能会被坐在披萨旁边的大个子揍一顿,你可能会被吼,你可能会被录下来,以披萨小偷的身份走红,失去工作和女朋友。当你考虑到你的反应(偷窃)的后果时,内在的“安全目标”和“接纳目标”将立即被无意识地触发。

通过再次循环思维系统,你会自动体验到新的情绪:恐惧或焦虑。你的意识会接受新的情绪线索,然后完善这个想法:不要拿着披萨跑掉,和披萨男谈谈,分散他的注意力,吃上一口。

不过这样你仍然可能被揍。你的大脑经历了一番焦虑,甚至掉了一根头发。好吧,也许你可以和披萨男聊聊他的生活,了解他,他可能会给你点吃的。不过这可能有点难。你内心有对拒绝的焦虑,所以你再改进一下。很简单,你告诉披萨男你饿了,表现得很友好,然后问他披萨是在哪里买的。没有要求,只是表现出可爱,需要帮助,展示出脆弱的一面。

这可能会有效!

于是你行动起来,微笑着走向野餐长凳上披萨旁边的那个人。“哇,披萨闻起来太香了。”然后,你似乎很自然地补充道:“朋友,我也饿了,你是在这附近买的披萨吗?”

然后事情就像你计划的那样发生了,他却没有意识到这是你计划的:“哦,”他说,“对呀,我有一整个披萨,只有我一个人吃。老兄,你要来一块吗?”

我想要一块吗?当然,我当然想要一块!

你反复思考的时间只能以微秒计算,太快了,你甚至无法追踪和记忆。事实上,既然你活了这么多年,学了这么多,你可能永远不会考虑偷一块披萨,像个疯狂的白痴一样跑进森林。这些类型的解决方案(非合作的,可能令人尴尬的)可能曾经出现在你小时候。但不管你最初的想法是什么,这只是有一次。然后,在你没有意识的情况下,它会自动精炼。

看到人的天才之处了吗?有了迭代,创造力不再会要了你的命,而是能让你活下去。

04

痛苦的循环

但让我们再把事情搞清楚一点:有一个大问题,对我们每个人都很明显。对思想的再处理,如果不加以干涉,就会产生混乱。为什么?因为任何程序员都会告诉你,迭代再处理会带来难以避免的问题:循环卡死。这同样适用于你我他。

重复的思考,作为一种人类基本的思维习惯,是难以描述的焦虑和痛苦的原因。

假设你的父亲在你五岁的时候搬走了,你一直担心他是因为你而离开——因为你不可爱。刺激-评估系统(工作1)是无意识的,基本上是自动化的,它会把有意识的想法(工作4)当作真实的进行再处理——或者几乎是真实的。这会让你的内在目标无法接受。因此,由你自己的思考引起的痛苦也会随之而来。为什么痛苦?激励你找到解决办法。所以你会重新开始思考这个问题。他对吗?你不可爱吗?现在,你的“接纳目标”又遭遇了挫败,由此造成了痛苦。

但你不是傻瓜。在反复处理的过程中,一天,一周,一年的某个时候,一个想法出现了:我对父亲的思念是我痛苦的根源。这才是真正的原因。这可能会导致一个解决方案:停止思考这些“自我指责”的想法。

可转念一想,你的想法又变了:我真是个笨蛋!我为什么要这样对自己!自责是愚蠢的。为什么我是一个自我毁灭的傻瓜?这种想法让你无法接受——因为不仅你爸爸觉得你不可爱,而且你自己还是个折磨自己的傻瓜!难怪他离开了我!

退一步讲,你爸爸可能没在你小时候离开你。但如果你和我们其他人一样,你会不停地纠结于其他事情。我胖吗?我可爱吗?为什么我这么不幸运?难道我永远都无法逃离童年的困苦吗?我为什么以前没买苹果股票呢?我的才能会被认可吗?我们的世界正在发生什么?人类注定会失败吗?会有人喜欢我吗?

这些想法的第一次迭代是有成效的——如果它们产生了解决方案的话。但通常情况下,不会产生解决方案。当我们忙于生活的负担时,我们常常忘记了自己的问题,继续我们的生活,但担忧、焦虑、悲伤和情绪本身的本质是,它在“幕后”徘徊。即使我们不再去想那些引起问题的想法。

然后我们会想,“我为什么会悲伤?”然后我们回忆,使我们的思想再次集中在问题上,从而再次担忧。这种担心会引发相同或稍有不同的想法。这是良性的想象循环变得疯狂的表现,再加工旋即变成了折磨的漩涡。

“改良循环”无声地转变为“痛苦循环”。

这种折磨会产生好主意吗?会产生伟大的想法吗?会的。白日梦式的思考,在想象的世界中徘徊和循环,确实能帮助人们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但代价是什么呢?

我经常思考人类面临的生存威胁,比如人工智能,核扩散,全球变暖,等等。但我反复思考的,是人类无法共同解决问题。在这个时代,我们面临的问题是系统性和全球性的,需要深入合作。

2016年,当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成为可能的总统候选人时,我开始有些担心。我开始经常看新闻:起初,每天看几次,后来每隔几个小时就看一次。我在寻求从忧虑中解脱出来。在他当选后的几天里,我担心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事物都会崩溃,几乎不能正常工作。

以前我很乐观,从来没有因为焦虑而丧失能力,但那一次我不行了,出现了性功能障碍。大约过了一个星期,我恢复了正常的生活。但六个月来,我不允许自己阅读新闻或谈论时事,因为我害怕自己会了解到什么。

有一天,我读了一篇文章,之后又忍不住开始看新闻。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只要我有时间,就会本能地键入news.google.com。然后我会查看《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我读得越多,就越担心。我越担心,看的新闻就越多。

从外表看,我的生活很好。我忙着帮助客户解决问题,我是一个父亲,一个丈夫,我会见朋友,锻炼,微笑。不过我有一种新的、稳定的体验:对世界永远存在的担忧。有时它是柔软的、模糊的、难以定义的——但这种模糊的担心会提醒我:有些事情是可怕的错误!哦,是的,没错。在其他时候,我的恐惧是明确的、强烈的、尖锐的,是由最新的启示引起的:他做了什么!

显然,对我来说,问题不仅仅是出在了外部世界。我的大脑陷入了一个不断强化的循环,寻找问题,然后想象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而代价是失去我的一部分幸福。世界呈现在我们的想象中,也呈现在我们的恐惧中。我陷入了一个负面反馈循环。

这种反思是人类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中有那么多人会从自己内心的恐惧中寻求解脱。我们接受治疗,我们学会冥想,我们在当下寻找避难所,在自然中,在分心中,在改善循环暂时被打破的地方,重新召唤的情感和思考的旋风进入幸福的寂静。我们试图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积极心理学和哲学来改变我们的想法。

痛苦可能是进化解决“创造力会‘害死你’”问题的可预见的副产品。但正如我个人可以证明的那样,我从对灾难的执着关注中找到了很多解脱,许多技术,在不同的点上相交于改良循环。这实际上是有效的,因为循环是机械的,任何机械的东西都可以被打破。通过理解人类系统,我们可以操纵它来帮助我们自己。

05

卓越无比

我们现在的情况是:大脑把它的想法重新加工成刺激。这种顿悟长期以来一直被修道士和治疗师(他们希望治愈疼痛)所强调。科学家们也敏锐地意识到,大脑会把自己的想法重新加工成刺激。

哈佛大学社会心理学家丹尼尔•吉尔伯特(Daniel Gilbert)在《偶然的幸福》一书中提到,我们对自己对未来的想法进行再加工,从而产生感觉的感觉就是“预感”。“我们通常不会拿着一张纸坐下来,开始有逻辑地列出我们正在考虑的未来事件的利弊,而是通过在自己的想象中模拟这些事件,然后记录我们的情绪反应来考虑它们。”神经学家同样指出,通过让想法在大脑的多个区域连续运行,每个区域都有不同的功能,大脑就能完善它的思维。

所以,如果思想再处理不是什么新鲜事,如果它还有些深奥(确实如此),为什么要写一整篇文章来讨论它呢?原因很明显。“理解人类”系列文章承诺展示心理系统是如何实现“内在目标”这一难以置信的壮举的。这是最后一篇文章,描述了最后一个过程:再加工思想。工作4(改良循环)具有共同的特点,它既是创造性智能系统的关键,也是人类苦难的关键。

这也让我想到了我写这篇文章的更深层次的原因:对进化的致敬。是的,很多人都明白,思想经常会被重新加工。但他们知道为什么吗?这是进化对提高动物智力的蛮横的解决方案吗?

在早期,早在人类出现之前,创造力不可避免地会给动物带来麻烦。因此,所有现有的生物,其进化路径避开了创造性智力,既不具备逻辑资源,也不了解自身生物目标的广度。然而,为了引入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进化需要赋予这些愚蠢的动物在采取行动之前审查和改进想法的能力。

进化产生于一个疯狂的简单解决方案:改良循环。把思想/想法(输出)当作刺激(输入)。在每个刺激-评估后产生新的情绪,这将指导下一次有意识思维的迭代。这样,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内在目标的情况下,在情绪的引导下,动物可以无限地改进自己的想法。他们可能从最糟糕的想法开始,想出最完美的解决方案。

对于像我这样将人类心理系统视为有待解决的重大谜题的人来说,这是一篇最激动人心、最重要的文章。对于那些试图模仿人类决策的人工智能程序员来说,这也是最令人兴奋和最重要的一篇文章。为什么?因为心理系统的最后一块拼图,也就是循环,是让人类大脑装置发挥作用的部分,这最后一块拼图是这个系统至高无上的荣耀。

06

实现内在目标的机器

在《理解人类》系列中,我批判了心理学和神经科学领域以及无数拜占庭式的分支领域。为什么?因为它们产生了太多相互重叠和竞争的概念,比如童年的创伤、情绪调节、联想记忆、多巴胺、文化、认知偏见、信仰、创伤后应激障碍、同理心等等。相互竞争的理论没有建立在心理系统的可理解叙述的基础上。

著名神经学家大卫·伊格曼(David Eagleman)捕捉到的主流观点是:我们调查得越多,“就越能发现一种神秘的骚动。”

我自己的信念是,这个系统是可以理解的——不是在神经系统层面上,神经元和化学物质似乎杂乱无章地跳动,而是在叙事层面上的理解。我们可以理解心理系统和所有子部分在做什么。但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从一个基本的问题开始:为什么我们会有一个心理系统?答案是:它能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该做什么。我们是被赋予自由运动的生物,这将带来巨大的风险。我们需要机制来约束和指导我们的决定,否则我们就会死。

这让我们不禁要:大脑是如何实现它的目的的?进化塑造了人类的思维,所有人类的思维渴望满足大约40个内在目标(Ingoals)。世界上你所想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满足这些目标。你的心理系统,和我的一样,都是一台为了满足内在目标的机器。不同的人的系统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们如何实现目标。你可能通过环游世界去完成你的冒险目标,而我完成冒险目标的方式可能是骑山地自行车。我们所做的都是不同的,但我们这样做的原因是与生俱来的,是一样的。

正如我在这些文章和我的TEDx演讲(了解人类的秘密)中所展示的那样,我们都是“内在目标机器”。但当我为这个系列作总结的时候,我想问,真的是这样吗?

当今心理学文献中的一个流行观点是,人类的大脑是一台预测机器。心理学家兼作家丽莎·费尔德曼·巴雷特说,这与对刺激作出反应无关。相反,大脑的作用是预测将会发生什么,然后对自己的预测做出反应。

我觉得这是废话。诚然,大脑确实能预测。它填补了我们感知和理解的空白,不断地、无缝地构建自己的现实。但是心理系统的核心是一个预测机器吗?这样的描述能帮助你了解自己和他人吗?是有用的吗?

人格理论家罗伯特·麦克雷和保罗·科斯塔根据五种人格特征划分了人类的心智,这些特征的组合可能有助于我们预测人类行为。这对很多人来说是有用的,但这远远不是一个全面的心理系统模型。

让我们来看看作家罗兰·艾斯利(Loren eise)的一个令人惊叹的设想:

至于人,就是那些无数的独立的小池塘,它们有自己的浮游生物,这不就是一种让水远离河流的方式吗?

人是相互分离的池塘吗?或者人是把营养转化为能量和垃圾的机器吗?每个人都是覆盖在无色现实上的镜头。罗兰·艾斯利的愿景比这美丽得多。但是哪一个是正确的呢?当然,两者都是正确的。这是因为任何视角,通过自身的重复测量来看,都是正确和真实的。

如果你质疑我的观点,即意识是完全且仅由内在目标指导的,我就会找到促使你挑战我的确切的内在目标。如果丽莎·费尔德曼·巴雷特(Lisa Feldman Barrett)声称大脑确实是一个预测机器,而不是一个内在目标机器,我会向她证明,心理系统会做出预测,但仅仅是为了实现内在目标。目标才是关键。没人能逃脱这一点,因为任何镜头所看到的世界都是它所支配的世界。

心理系统可以被切割成上千种形状。这些切片可以按我们的意愿排列。卡里·纪伯伦(Kalil Gibran)用最睿智的话语说,没有人找到“真相”。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注意到了“一个真理”。

那么,对于一个试图理解人类心理的人来说,这意味着什么呢?如此多的复杂性,如此多的重叠和相互竞争的框架。

这让我想到了选择一种哲学来描述心理系统的关键问题:它有用吗?在我看来,人类理性理论非常有用。为什么?

因为人类理性理论是一个心理系统的功能模型——意思是它以“系统的目的是什么”这个问题开始,然后映射出许多子系统是如何支持这个目的的。一般来说,功能模型非常有用。想知道灯泡是如何工作的吗?没有必要围绕这些组件进行组织,例如,它们是高、宽、短、尖还是弯。首先,要明白灯泡的目标是产生光。围绕这一点进行概念化,构建将非常有意义。

想了解人类的心理吗?要理解系统正在实现的目标,它就是这样告诉你该做什么,什么时候做。

人类内在目标理论有用吗?

如果你希望找到隐藏在自己和他人身上的动机——你确实可以找到,因为这些动机被称为“内在目标”(Ingoals),是人类共有的动机。人类不需要成为谜。

如果你想了解心理问题的原因,包括你自己的和别人的,那么你也可以理解,因为问题发生的时候,在内在目标系统的任何一点上都有可理解的失败。对你我这样的外行来说,心理疾病并不是个谜。

如果你像我一样,是一个理论家,一个系统论家,并且希望从整体上理解人类心理学,一个单一的有目的的系统,其中所有的子系统都支持这个主要目的,答案绝对是肯定的。人类目标理论非常有用。因为它认为心理学不是一个无法解决的复杂问题,而是一个简单的整体。这是一个在进化过程中设计出来的系统,它能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该做什么。

人类是为了实现内在目标的机器,构造精美,进化出色。这是一个多么美丽而奇异的真理啊!

公众号改变了阅读规则,有朋友反映有时会收不到文章推送, 为避免错过好文 ,请朋友们 将本公众号加“星标★并点“在看”吧 。第一步:点击上方蓝字”,第二步:点击右上角“……”, 第三步:设为星标★。

《领导者管理笔记》读者群开放, 如你致力于提升领导力

请加 (微信:Tapmadou) 进群

@THE END

文章来源   : 领导者养成笔记「ID:GoToLead 」, 转载请公众号回复“ 转载 ”

版权说明  : 我 们尊重原创者版权,除我们确实无法确认作者外,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在此向原创者表示感谢。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立即删除内容;本文内容为原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点击下方“在看”

你也越好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