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闻

让出彩的教学真实发生在你的每天的课堂上,只要你做到以下几点

时间:2022-04-20 05:11:26 热闻 我要投稿

叶圣陶先生说:“知识多得很,新事物层出不穷,课本里是写不尽的。老师是教不尽的,所以必需练成功自己发现问题和求得解决的能力,将来才能做好各项工作。”怎样才能成为一名更出色的教师呢?这篇文章会对你有所启发。

01

“以学定教”

“以学定教”中的“学”,它包含以下几层意思。

一是学情。了解学情是做好教学工作的第一步。教师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教育对象,才能让教与学真实而有效地发生。学情应该包括所教班级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个性特点及家庭背景等。

二是学习资源。学习资源包括教材以及与之相关的资料,学习资源越丰富,学生的选择性越大,眼界也会越开阔。教材是师生必须利用好的资源,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是判断一名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关键因素。

02

“授人以渔”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那么,怎样才能找到最佳的学习方法,并把这些方法教给学生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一是树立“一辈子都在备课”的思想。备课包括钻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学生、考虑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写教案等。写教案只是备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把备课分为“显性备课”和“隐性备课”。所谓“显性备课”指的是写教案。教案一定要写,但不要拘泥于形式。记下的东西都是重要的东西,以防忘记。这相当于“作战计划”。“隐性备课”是教师在授课之前对教材内容、结构、情感、道理等的深入理解,以及针对所教学生,结合自己的教学特点,联系以往的教学经验,对教学方法的思考、选择与确定。于老师把这种“隐性备课”称为“备课于心”,而且他喜欢在课本上写“教案”,他把这种情况称为“备课于书”。教师应该在备课上下足功夫。

二是让学生参与发现知识的过程。在教学中不能让学生简单地学习现成的结论,要让学生参与发现汉语言文字的魅力,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同时,还要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等,探究问题,在发现知识的过程中体验思维的飞跃。教师要将思维过程用一定的教学媒介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明白知识、方法背后所蕴藏的思想。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对知识有真正意义上的理解,才能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

03

“自求得之”

成绩不是老师教出来的,是学生自己学出来的!在一些语文课堂上,“教师大量讲,学生只管听”的情况还存在。这与教师没有深入了解学情、钻研教材、把握学习重点,教学中存在严重的“他信力”有关。因此,提高教师教学的自信力刻不容缓。只有这样,“不需要教”才可能成为现实。

如何能够让学生“自求得之”呢?

一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价值观决定一个人的生活走向和质量,作为中小学教师,我们要引导学生树立求真、向善、尚美的价值观。

二是激发学生内在的求知欲。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灵上的需求,这种需求正是兴趣所在,如果教师能够从兴趣上去引导学生学习,那么学习将会是快乐的。

三是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在一个班集体中,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这一个”,对比较优秀的学生,教师要帮助他们发展和完善自己;对一些相对落后的学生,则要挖掘他们在学习生活中的闪光点并有意识地放大这些闪光点,从而使他们实现由点到面的递进式发展。

04

保持微笑

美国密苏里州独立城高级中学英语教师蒂莉·布朗说:“我们对学生微笑,生活就会对学生微笑,学生也会微笑着面对生活。对于教师来说,微笑就是一种欣赏、一种简单、一种坦荡、一种宽容、一种幸福的体验、一种诗意的享受.....”

微笑就是一种激励、鼓励和关爱。微笑真的很重要,它能使我们教师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05

幽默是一种魅力

一个教师能娴熟地运用幽默的语言,可以使叙事更加具体、生动;说理更加深刻、透明;抒情更加真切、动人。可以随机应变地解决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既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又达到寓教于乐的境界。

06

做有“阳光”的老师

教师要学会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以豁达开朗、积极乐观的健康心态对待教学工作,对待学生。只要教师的言行、底蕴、心灵都像阳光一样纯洁、公正、热情了,我们的学生就会时时处处感受温暖。

07

要有奉献精神

常常告诫自己:我是一位教师,我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作为教师,就应该毫无保留地奉献自己的精力、热情、才能和知识,使学生更好地受到教育,在知识上、精神上和品德上取得做好的结果。 08

要有自己的精神空间

美国辛辛那提市沃尔.西尔斯公立学校的优秀教师莎伦·德雷珀说过:“我边教边学,因为我感到,一个勤学者是最好的教师。我希望我的学生认识到,一个时代的文学创作,与同时代发生的历史、文化事件有着紧密的联系。”

09

要成为一位研究型教师

作为一名教师,只要他走上了专业研究的道路,他就会自觉地关注自己的课堂、自己的学生,他就会对自己和教育教学工作有更深刻的认识。他体验到工作的乐趣,不会把教学看成一种单调的、乏味的、没有创造力的机械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