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闻

专家警告欧洲冰期恐将来临!2021气候创下纪录,2022会发生什么?

时间:2022-04-20 01:39:40 热闻 我要投稿

2021年震撼的气象事件大家已经见识过了,气象记录上也非常罕见的河南和山西暴雨,还有欧洲极端的暴雨,东南亚季风季已过,却仍然在大暴雨,北美洲以及欧洲南部的热穹事件造成的高温,前者49.6℃,后者49.1℃,11月份我国又发生暴雪,其中发生在沈阳的暴雪是1905年有沈阳有气象记录以来冬季最强降雪过程。

2022年我们会遭遇更极端的天气吗?

2021的极端天气让人惊吓不已,但更关心的是2022年到底会怎样!从2021年极端天气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共性,这些天气的成因都离不开一个温暖水汽的作用(作用过程请参阅前一篇文章:地球气候创下新纪录!2021极端天气盘点:到底是怎么发生的?),无论是暴雨还是暴雪甚至是干旱都有它的身影在内。

10月31日,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发布了一份报告称“自1969年以来,海洋顶部100米的温度升高超过0.33 摄氏度,地球将变暖以来90%的能量储存在海洋中”。水汽增加就来自全球变暖,而变暖的原因IPCC早已定性为极有可能是人类活动造成的。

比较有意思的是早在二十一世纪初,世界气象组织就已经提出了气候临界点的概念,一直在警告人类如果再不减排那么临界点终归有一天会到来,而2019年底澳洲气候学家斯特芬其研究团队在《自然》期刊上发表的一篇关于气候临界点的论文让大家又把这个概念给热络起来了。

斯特芬称全球15个气候临界点,有9个已经被突破,但斯特芬列在未被突破的6个临界点中,北美洲西南部干旱这个临界点已经于2021年被突破,准确的说应该已经突破十个了。很难想象所有临界点突破后会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2022年,我们将遭遇怎样的极端天气?

上文中我们了解了全球变暖后充沛的水汽才是真正的王者,大气循环甚至都可以“简化”成水汽循环,它的增加可能正在改变世界。

2019年时网上出现了一个神帖称,气候临界点正在到来,北方降水量正在增加,当初笔者也是嗤之以鼻,但后来查了资料,还特么是真的,新疆与内蒙古以及几乎整个西北,从上世纪中叶以来,降水量真的在增加。

新疆历年降水量情况(年代际变化指10年为尺度的变化)新疆气候中心提供

但据新疆气候中心专家称,增加的这些降水量暂时还无法改变新疆的气候,而且极端降水增加,比如暴雨,以及极端对流天气发生,比如冰雹等都给当地果农与蔬菜种植带来了极大的损失。

尽管还不足以改变某地的气候,但这个案例告诉我们,长此以往,全球变暖真的可能改变局部气候,未来的北方逐渐转向鱼米之乡也是有可能的,而在西周和盛唐,北方要比现在温暖湿润得多,比如竹子都能生长在长安就是证据,竺可桢就考证中国历史气候。

但请注意,极端天气的频率,降水增加是好事,但极端天气却不是,2021年除了河南以及10月山西洪水以外,全国多地都发生了极端降水,一旦出现暴雨就是大水淹城,却不是排水系统不给力,而是雨实在是太大了。

今年还有一个现象需要特别注意,印度的季风雨往年大都在10月份差不多就结束了,但今年到了11月还持续水灾,而据中新社消息,截至11月11日,印度南部泰米尔纳德邦遭遇的连续暴雨已致至少14人丧生。

地球上的气候或者正在悄悄地改变,但它会怎么变,可能没人能说得清,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海洋和大气层中温度增加将会蕴含更多的能量,它需要维持一个新的平衡,可能是出现更极端的天气,但也有可能改变某地的气候,后者可能更可怕。

地球是否重新进入冰河期?

很多朋友非常关心这样一个问题,2021的极端天气那么猛,那么2021~2022的冬季会不会暴雪加上寒流,最终演变成《后天》中出现的冰河期!这样有可能吗?

答案是有可能的!

原因很简单,因为全球变暖导致的!这个反常识的答案来自全球洋流的变化,温度和盐度的差异形成的洋流是大气环流以外最重要的温度平衡系统,它将赤道温暖的海水带向两极,然后将冰冷过的海水带回赤道,洋流改变了沿岸的温度,冷热交汇形成了天然的渔场,这些都是大自然的馈赠!

但科学家已经发现全球最大的大西洋经向环流(AMOC)正在减弱,从上世纪以来已经减弱了15%,而原因则是北极冰盖大量融化,导致温暖的海水到达高纬度地区后由于大量淡水冲淡了盐度,密度减小无法沉入大洋底部回到赤道,所以这股洋流正在持续减弱!

AMOC为北半球带来赤道的热量,使得北极平均要比南极高得多,所以AMOC减弱的后果是比较严重的,俄罗斯科学院普希诺生物研究科学中心自然灾害专家阿列克谢·卡尔诺霍夫 (Alexei Karnaukhov)称,AMOC的持续减弱将引发欧洲以及俄罗斯等地冰河时代的到来。

阿列克谢称,由于洋流的减弱,俄罗斯的欧洲部分以及欧洲大部地区冬季都将出现温度大幅下降10~20℃,这个影响甚至会延续到夏季,因为洋流无论是冬季还是夏季都为大西洋两岸和北极带去热量,一旦这个影响消失,过冷的冬季与偏冷的夏季,这不就是14世纪后发生的小冰期吗?但可能问题会更严重!

看起来AMOC减弱似乎影响的只是欧洲,而且俄罗斯专家也只提到了欧洲,但一旦欧洲冰期开始,那么影响必定是全球的,因为增加的冰层会大大增加地球的反射率,导致地球获取的总辐射比例下降,继而导致冰川期的到来,而且这在一万多年前就已经发生过了!

新仙女木事件:历史不会重演,但非常押韵!

这是发生在距今12800年至11500年的一段持续1300年左右的冰期,此前地球一直处在温度逐渐升高的间冰期,但冰期突如其来,在这段时期,在低纬度地区发现了大量只有在寒带地区才能生存仙女木属植物的花粉而得名新仙女木时期。

新仙女木期(橘色箭头所指处)的气温变化。

科学家经过大量的研究认为,新仙女木事件的原因是温盐洋流被破坏,而科学家推测洋流被破坏的原因则是可能由于一颗小行星撞击了北美洲北部或者格陵兰地区,导致冰川消融,大量淡水进入了大西洋而影响了大西洋暖流(AMOC的一部分)。

新仙女木事件可能的陨石撞击的证据:来自格陵兰岛西北部 Hiawatha 冰川上空的雷达探测的彩色编码冰下地形

这个现象和人类活动造成的全球变暖,北极与格陵兰冰盖大量融化是异曲同工,原因不一样,但结果却是很相似的,新仙女木时期,格陵兰地区气温骤降20℃左右,英国南部地区的温度也降低了8℃以上,这样的结果,完全上够得上一个新的冰河期到来。

因此地球进入冰川期确实是有可能的,而且也不止一位科学家警告AMOC的减弱,2020年2月份的《自然》期刊上就有论文称AMOC已经减弱15%,只是冰河期不会像《后天》中数天内就会发生那么快,但在未来几十年或者上百年内是真的有可能发生的。

现代地球仍处在大冰期

一个很有趣的事实是,我们现在就处在大冰期中!当前的冰川期是第四纪大冰期,这个冰期是大约在300万年前的巴拿马地峡隆起,导致了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温暖海水交换,启动了第四纪大冰期。地球形成以来,大冰期至少出现过5次,历史上冰期占了很长的时间:

新太古代大冰期,又称休伦大冰期(Huronian),24亿年前到21亿年前

前寒武纪大冰期,又称成冰纪大冰期(Cryogenian),从8.5亿年前到6.3亿年前

早古生代大冰期,又称安第斯-撒哈拉大冰期(Andean-Saharan),从4.6亿年前到4.3亿年前

晚古生代大冰期,又称卡鲁大冰期(Karoo Ice Age),从3.6亿年前到2.6亿年前

第四纪大冰期(Quaternary glaciation),开始于258万年前的上新世晚期

一般意义上是只要两极都有大范围的冰盖出现,就可以视为大冰期,所以现代地球仍然处在第四纪大冰期中,当前只是间冰温暖期,至于会不会回到大冰期,至少科学家认为是有可能的。

参考:

https://time.news/russia-predicted-the-approach-of-a-new-ice-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