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闻

「王煜全-要闻评论」美国通过500多亿芯片法案,对我们有啥影响?

时间:2022-08-12 16:05:30 热闻 我要投稿

你好,我是王煜全,这里是王煜全要闻评论。

8月9号,美国总统拜登签署了一份1000多页的文件——《2022年芯片与科学法案》,这个法案的拨款金额达到了2800亿美元,其中有520多亿美元是支持芯片企业的。

白宫在声明中说,美国最早发明芯片的,但今天却仅生产了10%,里面不仅没有最先进制程工艺的,相反,还要依赖东亚生产全球75%的芯片。

我们之前分析过这个法案,这并不是一碗水端平的公平补贴,对少数几家公司的偏向性非常强。光是英特尔一家就要拿走150亿美元,加上台积电和三星,这三家更是拿走了绝大部分。另外,在美国建立芯片工厂的企业还会获得25%的减税。

目的很明确,就是把芯片制造尤其是高端芯片的制造迁回美国,降低对中国的依赖。 而大公司本来就经验丰富,技术也更成熟,把大部分补贴资金给到他们,在美国建厂落地的步伐也更快一些。

响应法案的企业也很积极,拜登签署法案的当天还宣传,美光(Micron)将要投资400亿建厂,高通(Qualcomm)和格芯(Global Foudried)联合投资40多亿美元扩建工厂。

去掉500多亿的芯片补贴,另外2000多亿美元用来科学研究,主要用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和纳米科学等领域。看来,美国是想把从基础研究,到产品研发,再到批量制造都大包大揽到自己手里了。

所以有专家质疑,今天的芯片市场格局是全球化有效合作的结果,为什么要强行改变呢?在经济全球化、自由贸易的大时代,破坏性地重构芯片产业格局,这样做,不是倒行逆施吗?

我们之前的要闻评论里就批评过,欧美政府砸大钱支持传统芯片企业扩大产能,和整个产业变革大趋势明显南辕北辙,方向错误,可能得不到他们想要的结果。

因为美国政府要把制造能力搬回去,这些是台积电、三星公司正在做的事情。但未来的芯片产业格局可能就不是这样的一个江湖了,下一个大市场是人工智能芯片,新一轮产业变革是以AI芯片为核心,与行业应用深度融合的异构计算芯片。

相比单一芯片比如CPU、GPU的竞争,未来的芯片是某个行业解决方案,芯片和人工智能算力会深度融合,复杂度也就大大增加了。今天还继续给将要被替代的传统企业砸钱,盲目扩大产能,不但帮不了他们,还会让他们陷入产能过剩的境地。

既然美国砸钱建厂没用,是不是中国就高枕无忧了呢?

这个法案有一个苛刻的条件值得关注,那就是 拿到补贴的美国芯片公司10年内不能在中国投资制造先进制程的芯片。 这对中国的影响非常大。

虽然眼前暂时还看不到特别明显的问题,毕竟我们现在有全球最大的芯片市场,很多应用不需要特别高端的制程也能满足,28nm甚至100多nm也能完成任务。这给了我们缓冲的机会,但是这个窗口期特别短暂。

真正的隐忧是长期的,由于高端制程的芯片制造受到持续封锁,可能会错失掌握制造高端芯片的技术。毕竟你不能永远停留在28nm以上的中低端芯片,不然就不会有摩尔定律。

过去数十年,中国芯片产业受到压力,不断激发出自主创新的爆发力,通过引进台湾的高端人才,加快了高端芯片制造技术的发展。但未来要想进一步提升,还需要借着弯道超车的机会,加强产业内的深度协作。

中国有很大的行业应用市场,未来要把行业里的需求固化到芯片里面,打造出一个个为特定应用而设计的AI异构计算芯片。相比传统单一芯片,这样的芯片设计更复杂了,对协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芯片产业不是一家包打天下,而是相互协同、强强联手,形成长期深度协作的创新生态,这样才能有光明的未来。

最后提一点建议。 政策的制定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芯片产业生态的发展 ,以前是只要申报补贴的企业说有大牛、有研发资源,就能拿到大笔融资。但是这也有不利后果,如果企业一说造芯片就能拿到投资,那么它就会尽量什么事情都单打独斗,不愿意跟人协作。

表面上看,这支持了芯片产业的发展,实际上破坏了芯片企业的协同。未来不管是政策支持还是产业引导基金的投资, 应该首先强调多企业深度协作、长期协同的项目 ,而不是企业自己从头搞到尾、大包大揽的项目。

未来科技产业发展也是一样,一定是长期紧密协作的群体,只有强调系统协作、生态建设的价值,才能真正实现弯道超车。

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更多科技产业的底层思考逻辑,会在科技特训营里分享。欢迎关注全球风口微信号,报名加入!

王煜全要闻评论,我们下周见!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