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闻

一场难以置信的经济自杀

时间:2022-07-03 10:27:37 热闻 我要投稿

作者:王思远施兰茶

来源:地球知识局(ID:diqiuzhishiju)

本文由地球知识局与南亚研究通讯(ID:NYYJTX)联合制作。

紧贴南亚次大陆南缘,嵌入印度洋深处的岛国斯里兰卡,目前仍是种植经济主导的农业国家。

当前,斯里兰卡陷入建国以来少见的经济崩溃、社会紊乱、政治动荡总危机,绝望程度堪比内战时期,但很少有人注意到,去年发生的农药危机也许藏着当前危机的隐匿伏笔……

斯里兰卡,印度洋航线上最重要的岛屿▼

在占其国土面积61%的可耕地中,超过一半是茶园、橡胶园、椰子园;茶叶、橡胶、椰产品是该国出口创汇的支柱产品;在2200万总人口中,超过70%直接或间接依赖农业维持生计。

为何全面禁用现代农资?

长期以来,斯里兰卡缺乏生产现代农资的大工业设施,该国农业所需的化肥、杀虫剂、除草剂长期依赖进口。尽管斯里兰卡遭疫情冲击前就已长期陷入贸易赤字,但近年来在“化肥白菜化”时代背景下,尚且能维持农业生产。

新冠疫情大流行以来,全球航运紊乱叠加大宗商品生产失序,导致全球化肥价格波动暴涨,迫使斯里兰卡高价进口化肥。除此之外,受疫情影响,斯里兰卡旅游业遭受灭顶之灾,出口、侨汇、外国直接投资(FDI)均断崖式下跌,外汇储备逐步枯竭。

2020年,斯里兰卡的化学品进口中

化肥和农药占比不小,仅次于药品▼

截至2021年7月底,斯里兰卡外汇储备已经从新政府上台时的75亿美元降至28亿美元。斯里兰卡甚至难以从国际市场进口足额食品、原油和其他必需品,一度陷入物资短缺、断供和输入性通货膨胀诱发的经济危机。

在这种背景下,斯里兰卡政府2021年4月26日推出一项法令,要求在其国内农业生产中全面禁用包括化肥、杀虫剂、除草剂在内的现代农资。

对此,斯里兰卡总统拉贾帕克萨表示,他致力于推动斯里兰卡全面贯彻“有机农业”,使其成为“全球首个彻底抛弃化肥的国家”,从而为斯里兰卡农产品带来“零农药零化肥”的美誉及其产生的附加值。

为了论证禁令的合理性,拉贾帕克萨强调说,尽管斯里兰卡花大价钱进口化肥、除草剂、杀虫剂,但它们并未助力斯里兰卡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反而“导致土壤贫瘠”、“破坏生物多样性”,并因此“造成长周期减产”。

此外,斯里兰卡政府还说“化肥、杀虫剂污染水体”威胁居民饮用水安全,并暗示这和“斯里兰卡对肾病、癌症等慢性病连年上升的医疗支出”有关。

从禁令及相应的解释不难看出,斯里兰卡决策者可能早有彻底抛弃化肥、杀虫剂、除草剂等农用化学品,并全面实施“有机农业”的打算,但却因为没有找到施政机会只能作罢。

然而,在疫情严重扭曲农资供给和价格的背景下,斯里兰卡政府认为机会终于降临。此时发出全面禁令不仅能够大力推动“有机农业”,还能在全球农资价格蹿升的背景下,省下一笔极其珍贵的外汇。据媒体预测,此举节约4亿美元左右的外汇储备。

简而言之,全球农资价格暴涨,斯里兰卡为节约打算趁机推动“有机农业”。但是,但凡有农业常识的人都知道,现代农业离开化肥无异于“自杀”,这不是节省外汇的问题,而是生死问题。这大概率不是策略选择出了问题,而是思想导向出了问题。

因此,无论斯里兰卡执政者真心痴迷于实现“有机农业”,还是只打算最大限度削减外汇开支,他们能推出全面禁用农用化学品的政策,就说明他们对现代农业缺乏基本常识。

话说回来,斯里兰卡还没实现现代化,斯里兰卡的政客就有落入西方“何不食肉糜”的话术陷阱的迹象。

农用化学品禁令,被无情打脸

农用化学品禁令一经推出就引爆斯里兰卡农民群体的抗议浪潮。由于禁令,茶农和稻农尤其担心,因为茶叶和稻谷都因缺乏养料、杂草难除、害虫猖獗等原因出现质量和产量的双重危机。

有数据统计称,斯里兰卡政府此举可能造成斯稻谷减产25%,茶叶减产40%-60%,这对于严重依赖农产品出口维持国际收支平衡的斯里兰卡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2020年斯里兰卡出口的商品中,茶叶占比很高▼

农用化学品禁令叠加此起彼伏的农民抗议,导致斯里兰卡大片农田抛荒。更糟糕的是,在禁用化肥以后,政府此前对农民作出提供有机肥进行替代的承诺,却因为斯里兰卡国内有机肥供给不足而泡汤。据数据显示,斯里兰卡生产的有机堆肥仅能满足国内十分之一的需求。

农业生产秩序严重紊乱,再叠加恶劣天气,2021年斯里兰卡国内蔬菜、大米产价格持续攀升,反过来又引发大规模骚乱,甚至引发各种负面现象交替加强的恶性循环。

2019-2022年,斯里兰卡的菜价变化

(图:aljazeera)▼

例如:10月,斯里兰卡通胀率达到8.3%的47个月高点,其中食品通胀率为11.7%。到11月,短缺状况又进一步恶化,斯里兰卡多地甚至限售大米,规定每位顾客只能购买5公斤大米。

毫不令人意外,这种有悖常识的行为必然会被打脸。斯里兰卡政府10月中旬宣布松动化肥禁令。到11月21日,斯里兰卡农业部表示,为确保粮食安全,将立即结束对所有农用化学品的禁令,这标志着该国全面有机农业的改革只维持了短短6个月。

中国替斯里兰卡的荒唐禁令买单?

斯里兰卡政府为在不违反禁令的情况下,尽可能缓解火烧眉毛的农业危机。2021年夏季通过招标从中国进口9.9万吨有机肥,以便在10月中旬开始的稻种植季取代化肥。然而,这件本不复杂的事,在荒唐禁令的背景下,却最终酿成一场外交风波。

就在中国有机肥即将运抵时,有斯里兰卡媒体声称“从某些国家进口有机氮肥中含有对植物、动物和人类生命有害的微生物”。9月16日,斯里兰卡农业部表示有机肥的国际供货商均经过国际认证,并保证进口的有机肥不含有害微生物。

结果,斯里兰卡国家植物检疫局声称:“先后在两批自华进口的有机肥料样品中检测到欧文氏菌”。随后,斯里兰卡农业部长宣布暂停从中国进口有机肥。

斯里兰卡政府的动作引发中国有机肥供应商,青岛海大生物集团有限公司强烈反应,该公司在声明中指出:“负责检测的斯里兰卡国家植物检疫局不科学的检测方法和结论,不符合《国际动植物检疫公约》”。

青岛海大生物集团有限公司认为斯里兰卡国家植物检疫局“不负责任地向媒体传达虚假甚至有争议的言论”,并抨击斯媒体使用“有毒、垃圾、污染”等描述有机肥,这“严重有损中国企业和政府形象”。

之后,有机肥风波仍在发酵,但却发生了值得注意的微妙变化。10月15日,斯里兰卡农业部从立陶宛进口300吨氯化钾肥料,却声称是“有机肥”并分发给农民。

尽管斯里兰卡官方仍表示要坚定推进有机农业改革,并继续贯彻包括农业化学品禁令,但分发氯化钾肥料的行为事实上违反了化肥禁令,使诸多国际媒体猜测农用化学品禁令将很快松动。

斯里兰卡政府这种嘴上喊着不要化肥,私下却不遗余力偷用化肥的行为,不得不让人怀疑其拒收中国有机肥的动机。

一个合理的猜测是:斯里兰卡政府意识到化肥禁令难以为继,且知道禁令很快会松动瓦解,因此开始找借口拒收此前从中国购买的有机肥,把外汇用于购买性价比更高、肥力更强的化肥。

10月22日,科伦坡商业高等法院禁止斯里兰卡方面向青岛海大生物集团有限公司支付货款。10月25日,中国驻斯里兰卡大使会见斯里兰卡农业国务部长。中方请求对中国有机肥进行第三方检测,斯里兰卡方面先表示同意,但随后又拒绝了中方请求。

10月29日,中国驻斯里兰卡大使馆则在社交媒体上公开回溯事件经过,表示在有机肥到达斯港口前,青岛海大生物集团有限公司提供的有机肥经过斯里兰卡方面指定机构的检测,但是斯里兰卡政府却拒绝载有有机肥的船只进港、拒绝第三方检测、拒绝按合同付款。

中国驻斯大使馆表示,将把涉事的斯里兰卡国有商业银行列入黑名单,警告中国企业不接受该行任何信用证。

随后,在与斯里兰卡农业部的会谈中,青岛海大生物集团有限公司提出解决争端的几个条件:斯里兰卡需支付原始招标协议中商定价格的70%和额外的运费,并要求斯里兰卡方面发表声明,称这批货物被拒是因为进口许可纠纷,而非肥料质量问题。

经过多轮磋商,最终青岛海大生物集团有限公司与斯里兰卡方面达成一致:斯里兰卡政府按合同价格的70%支付费用,而青岛海大生物集团有限公司则重新提供一批有机肥。

虽然有机肥风波至此告一段落,但由此引发的舆论风波却并未平息,部分斯里兰卡媒体和印度媒体借机大做文章。

一方面,斯里兰卡国内一些媒体希望借抹黑中国掩盖斯里兰卡政府的决策失误。另一方面,印度媒体也趁机离间中斯关系。因此,在印媒和一些斯媒的渲染和扭曲下,中国反而成为斯里兰卡农业危机的“罪魁祸首”。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