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博

读懂牛栏江边的路和水 才明白“吉连爽”不仅仅是一瓶饮用天然泉水

时间:2022-08-10 10:30:04 热博 我要投稿

玉龙牛栏江

吉连爽饮用天然泉水特荐——东方最神秘峡谷●夜郎源流牛栏江 ③

■贵州省画屋春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文化总裁 李才武

据说奢香夫人修筑“龙场九驿”时,因为没有雷管炸药来开山炸石,只能架柴火去将巨石烧热,再用冷水去浇,令其破裂。而这一招,先生叫“夜郎马帮”。从

秦汉五尺道之“夜郎道”开始,破解西南通道的难题,故事在“滇小邑问大”。对西南丝绸之路,滇小邑是胸有成竹,假作不知夜郎之广大,也不知汉之广大。

故而后世将滇小邑问大”甩锅于夜郎王,说贵州“夜郎自大”。真是黑天冤枉。

民国时,周西城主政贵州,贵州还没有公路,据在贵阳先修了一个小机场,将汽车零件拆至“初始状态”,再用直升飞机运进来,然后再修了一条二十来公里的

断头公路,终于过上一把车瘾。解放后,滇东北的黔西北地区,第一辆烧木炭的气车,接车的驾驶员,是笔者已故的父亲李仁美先生,时毕节地区农机公司的党

委书记,经理,后毕节卷烟厂三人筹建小组成员。听父亲在世时说,开车去四川。进入四川盆地,当过年。

笔者在斗古牛栏江采访 。刘世艳 摄

多年后,我做中国大河风暴——发现乌江的采访,有好几次从云贵边界到贵州地界,云南那边在铁栏杆上挂出醒目的牌子:师傅,马上就要进入贵州地段了,

请小心驾驶,注意交通安全!虽然后来这一切却悄悄地改变了。但贫困的记忆却永远不能忘记。

“儿呀,呕嘿嘿……”空旷的幽谷,一位母亲的嚎啕声透天入地—— 这是一个上百年的传说,那时有一位母亲,用背篼背着孩子过江,过江就是过那溜索桥。

对于她虽已不是第一次过江,但她仍以母亲特有的细致认真固定好保险索,然后把滚筒套在溜索上,“哗”的一下就甩到江心。因重量过大,一种惯性使她严重

倾斜,孩子就被簸出了背篼…… 生活在牛栏江,特别是海拉,人们是不是不会害怕呢?2013年5月底,时任中国经济新闻联播记者的笔者:在威宁县城,听记者

说要去《发现牛栏江》,朋友说牛栏江边的老蛇,脑壳有海碗大;江边的道路险,而且很多地方根本就没有路。要踏访牛栏江,先就要安排好后事。我说的这两

个相隔百年以上的故事,前面出自“草海群峰”先生的《牛栏江纪行》中所讲;后面则出自我的《中国大河风暴——发现牛栏江》,我的亲身经历。

到处是悬崖峭壁,在威宁“大鸦”(海拉)那样的凶险之地,活下去是会看到洪水中漂浮的浪渣和面对困难与艰辛,活下去是需要比牛栏江的浪渣更大堆的勇气

的。海拉人勇敢地活着,当年笔者看到了他们的不易,“不懂事”的我,第一次到海拉采访,就报道了那里孩子“抓阄上学”的情况。及至11年后,再访海

拉,那里已经有了海拉二小。

斗古牛栏江边,垭口上的茅草

1996年,海拉乡人均收入211元,人均粮食105公斤。而且,全乡有2073名适龄儿童失学在家,入学率仅38%。因为缺教室,缺教师,孩子们只好抓阄入学,

新闻媒体作报道后引起全国人民关注。 这一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1276.67元,每百户农民家庭拥有电视机47台。而海拉人,只有全省农民平均收入的六分

之一。

“大鸦小河边,抬头一线天。对面能讲话,握手要半天。” 海拉真险。 海拉真苦。 海拉真穷。 海拉地形极其险峻,山高坡陡,河谷深切,令人望而生畏。

牛栏江,发源于云南昆明市官渡区,流经贵州威宁境内,再拐入云南汇入金沙江。这片流域雄奇险峻,海拔落差极大,一度被称为毕节最后的处女地,也是威宁

贫困人口集中的地方。典型的喀斯特溶岩地貌,海拉地表破碎,交通长期落后,一直是威宁全县最穷的乡镇之一。

2002年5月,新闻媒体报道海拉孩子“抓阄上学”之后的四年,身为贵州《毕节日报》实习记者的我,赴海拉看看那里的孩子后,在《贵州日报》和《毕节日

报》作了海拉还在贫困沼泽跋涉的报道。引发了全社会的再度强烈关注。

养几只鸡,风大都会刮到岩下。

上世纪90年代初,威宁乡镇大面积推广地膜包谷种植技术,包括海拉乡在内,老百姓开始告别每年五六月份吃救济粮的历史。 但贫穷乃至吃饭问题始终没有得

到彻底解决。

除了房子,什么都没有。海拉最穷的是文炉村大树组。1997年起,村民陆续因地质灾害隐患从半山腰搬到山梁上。每户家庭获得23600元补助自建住房,大多

数人家三间房,也有仅两间房的情况。地里的石头多,比鸡蛋还大。一侧不是悬崖就是陡坡,石漠化严重到没有一棵树可以遮挡,坡地,悬挂在四五十度的山

腰上,连马也不敢过去,收获的作物只能靠人背出来。

从山梁上,公路一路回旋盘绕, 牛栏江边的黑多村,高大的核桃树和果树掩映之下,清一色古朴的黄泥墙瓦房,少量茅草房。黑多村后方,悬崖可谓壁立千

韧。站在悬崖突出的巨石上往下拍照,时记者有些胆颤心惊、又头晕目眩。无论是在海拉,还是在斗古,牛栏江大江大水,但关于饮用水的事——这凝重无比

的泪行,最需要的勇气去回忆。海拉三级提灌站、蓄水池,如今历历在目。海拉政府驻地那时也缺饮用水。海拉的干部群众很辛苦,也够努力。这也是威宁干部

群众的整体面貌。

过去的海拉一景。据网络

有一个乡,乡长叫赵德云,身体悬挂在半岩上啊,用钢丝索,他亲自打炮眼。采访他那晚,我写稿时抽去三包烟。泪水大颗流。

在海拉牛栏江的那年我还想不起夜郎来,也想不起跋山涉水的夜郎马帮,我对夜郎马帮的行走,影像如那离开我爱她爱得死去活来,但她却最终在我心窝捅了几

刀的女人的面容一样相对模糊。我不明白是什么造就了神秘的古夜郎。甚至我们今天骂人说“在牛栏江边晒大马路”,也还是没有能明白啥叫“马路”来。

站在云南宣威火红乡看牛栏江对岸的海拉,“大鸦” 由此得名。

蜀道难,但夜郎道更难,因为蜀中间有偌大的一个盆地,而夜郎却是“跬步皆山”。牛栏江以东的黔西北苗族著名的“滚山珠”,原名“地龙滚荆”,看“地龙

滚荆”如海拉人看看家门口的江,倒并不怎么惊心动魂,有时还觉得云里雾里。据说大雾会在五分钟之内弥漫了江面和两岸的光秃秃的山坡。可是身临其境,

“掉”于其中,易涨易落会浮浪渣的河流,造就了云贵河谷深切的自然景观的同时,似乎也造就了深度的贫困在心中阴影挥之不去。乌江以多滩、急流、柯多灌

多、谷窄,起伏大而著称于世,但如果你走过海拉、斗古、黑多牛栏江,还要感到乌江都不比牛栏江牛。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海拉牛栏江的顶端,贵州第二高峰平箐梁子,海拔达2879.6米,傍晚时分,站着冷得发抖。而海拉牛栏江河谷深处,常闷热无比,

海拉和玉龙甚而长着不少的热带植物仙人掌。如今,它们的“一支人马”,就在我的楼上。

海拉牛栏江河谷

夜郎道比蜀道更难。历史上的海拉这样的地方无路可走,是绝对不可能的,古人逢山开路,遇水以竹搭桥,修桥补路行善积德。你读懂过牛栏江的路和水,就读

懂“吉连爽”为啥不仅仅是一瓶饮用天然泉水。而是作为当年曾经就那样走进牛栏江的记者,对牛栏江的深厚情意。

据报道说2010年海拉乡农民人均纯收入2025元,从1996年只有全省平均水平的17%提高到58%,当年看到这个消息,我流下高兴的泪水。 如今,又是近十年

快要过去,巩固脱贫攻坚战斗打响,但在我心中,对于牛栏江贫困的记忆却一个也不见少。想起“一滴水上的海拉”半条路上的海拉牛栏江江边村,作为人民的

企业家,决心带领乡亲们拿出揭秘夜郎的这“一瓶水”,换回千坨金、万坨银,回报牛栏江的人民,以“吉连爽”为文化交流大使,推进黔水出山,黔货出山搭

上中欧班列,如何才能立杆见影,造福云贵人民,我感到心里沉甸甸的,肩上的担子比千钧泰山还重。

声明:本文图片据当年采访资料。

转载请注明摘自 搜狐号